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器之輪 講記 一▪P2

  ..續本文上一頁中如是而動。它要變,我們就跟著它變。怎麼變?這裏有因果的,自己能夠如是的掌握。它的因果是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切唯心而造,唯識所顯。”所以唯識經典告訴我們,當你有這樣的心生起的時候,世間上就有這樣的現象與之對應;當有如是的因出現的時候,就有如是的果與它對應。這世間上,僅僅是一種顯現而已,沒有一個真實的。

  古德給我們舉了一個放電影的例子。你看熒幕上悲歡離合,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很多人看得眼淚婆娑:“哎喲,好慘哦!好慘哦!”“好快樂哦!好快樂哦!”世間上說:“看戲的是瘋子!”往往你就不知道,電影的熒幕上所顯現的,它僅僅是一種顯現而已。它顯現的是什麼?是光和影的結合。一個膠片,在光的照耀之下,有這樣那樣的影像開始出現,于是我們在這樣的影像當中,産生快樂與不快樂的感覺。它所揭示出來的是什麼?就是這樣不真實的現象。所以,你要是看入迷了,往往我們就會看入迷,看到電影,看到電視,一抹鼻涕,一抹眼淚地在那裏哭得很傷心。旁邊有個人就在笑話你:“你真是瘋得厲害,看電視電影都要哭,你不知道那是編的呀?那都是文學作品。”所以說,我們的心實際上就是如此,在一些僅僅是顯現的影像上透不過去,認假作真,把這些假的東西,當成是真的東西。我們自己就執著,我們自己的情感也就由此而生。

  佛法跟我們說,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都僅僅是影像而已,僅僅是顯現而已。如是心生起以後,就有如是影像顯現出來,一切都是唯識所顯,根據我們的分別心顯現出來的。如果我們把分別心對治下來,我們的心清淨下來了,那麼世間上的幻像也就停止了。當放電影的機器不再轉動以後,熒幕上就沒有了映像。當我們的分別心不再轉動的時候,當我們的執著心不再轉動的時候,世間上的幻像也就沒有了。

  所以佛法說,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境界,那是自心所變現的,不是真實的,是虛妄的。《楞嚴經》上給我們舉了這麼一個例子,舉得非常好非常好。什麼例子呢?它說外面挂了一盞燈,假如說我們的眼睛出毛病了,看見這一盞燈就不是一盞燈,就成爲兩盞燈了。當他看見這兩盞燈以後,就問旁邊的人,他說:“我看見兩盞燈,這兩盞燈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旁邊的人就不好回答他了,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嘛?它只有一盞燈,你看見是兩盞燈,本來沒有兩盞燈,只有一盞燈,兩盞燈是因爲你的眼睛出了毛病。就給我們舉了這個例子。你要是不相信,我經常叫你試驗一下,現場你都可以試驗。你把手指頭放在眼球上,輕輕地碰一下,你看一下,你的眼睛看到外面的事相就開始變了。原來僅僅是一個人,現在變成兩個人了。你試一下。它就是這樣,你說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呢?無所謂真,無所謂假,兩個原來是一個。當眼睛出了毛病以後,一個就變成了兩個,你說哪個是假的?假的只是因爲你放在眼睛上的手指頭,障礙了它。能夠認識到器官出了毛病,是聰明的人,他就不說是真是假,他會說把手指頭放下來再看看,到底是一個還是兩個。他把手指頭拿下一看:“哦,只有一個。”原來的兩盞燈到哪兒去了?本來沒有什麼兩盞燈,就是手指頭放在眼球上一壓迫,外在的世界就變了。

  我們的心呢?也是這樣。當發生了錯誤的知見之時,就相當于我們用手把我們能夠認識的真心鉗製了,它就會産生錯覺,就會産生虛妄的認識。所以我們要求智慧,要能夠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學般若波羅蜜,它就能把這些錯誤的幻像全部解決。所以,針對這些生活中的煩惱,是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佛法上,一個是智慧,要認識,親近大善知識,聽聞佛法,把這些道理聽懂。但是,僅僅是聽聞佛法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座的有許多老居士,不知道聽了多少年的佛法了,但是聽過去聽過來,他說:“師父,我就是記不住。我聽了再多,修行上還是沒有提高。我心裏的煩惱照樣解決不了”,他說:“你告訴我怎麼樣修行?”他感覺到聽聞佛法還遠遠不夠,還要修,是這樣的。那麼要怎樣修呢?在佛法當中,你都知道要講慈悲,慈悲是一個修行法門。面對外面所有的冤家對頭,我們要慈悲。當你內在的心安住在慈悲上了,對待世間上的一切人,都能讓我們生起一種學習的心態,都能夠學到東西。

  慈悲是一個法門。另外一個,佛法的另一面,還給了衆生嗔恨心的修法,嗔恨一面的修法。比如說,對這些冤家對頭、煩惱,引起我們生死輪回的這些煩惱,它就是我們的冤家,就是我們的對頭。我們要發出離心,如果不發出離心就沒有辦法。以出離心來對治虛妄的現象,以出離心來對治我們那些錯誤的執著,而這種修法好多人都沒用上。他只知道佛門當中講慈悲,沒有想到要以大威德、大勢力、大手段來解決自己的煩惱。那麼《利器之輪》,它就是一個武器,非常鋒利的武器。武器拿來做什麼?拿來對治這些煩惱冤敵。煩惱就是我們的冤家對頭。我們要用《利器之輪》來對治它。

  錯誤的知見、貢高我慢心、貪嗔癡心,這些都是引起我們生死痛苦的根本原因,我們要把它認得真真切切的。就像在生活當中,哪個整了你,害了你,哎喲,你記他一輩子。把他認得真真切切的。走到哪裏,只要一看到他:“就是你這個家夥整我的!”你要以這樣的心態來認識煩惱,把煩惱認識清楚。隨時隨地在自己生活當中,要把它認得明明白白的,實實在在的。只要它一出現:“就是你這個家夥使我生死輪回,使我痛苦不堪。”你要認識得到,這叫覺察。覺察這種煩惱的冤敵。

  一旦把煩惱認識到了,要以大精進心、大勇猛心來對治它。所以說,《利器之輪》在開頭之初他就祈禱,向哪個祈禱?閻曼德迦。閻曼德迦是什麼?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文殊師利菩薩大家都知道,是智慧的化身。智慧,化成大威德、大勇猛、大勢力來解決什麼?解決煩惱。有大智慧的人,他就有大能力,他就能夠起大精進,能夠發生大勇猛。對治這些煩惱,他就有利用了。所以,你心裏要有這種力量。出離心,要非常猛烈。祈禱文殊師利菩薩智慧的化身,閻曼德迦。來祈禱,祈禱他什麼呢?以我自己的至誠、恭敬、懇切來祈禱。那麼,出離心、大威德、大勇猛、大勢力能夠自己要求自己。在自己身口意叁業當中,能夠生起這樣的猛烈心態。這就是我們對文殊師利菩薩的祈禱。希望我們內心能夠出生這種猛烈的出離心。把這種出離心要生起來。

  如果不然,那就是沒有祈禱文殊師利菩薩,沒祈禱自己的大威德、大勢力。自己要要求自己嘛!自己不要求自己,那就麻煩。

  把出離心生起來了之後,對于自己身心上的煩惱、執著、懶惰、懈怠種種不如意的現象,就要以大力能來對治它。像布施,四悉檀裏面不是有這個嘛。一個是布施財富,布施歡喜。以一顆歡喜的心態來生活,以一顆歡喜的心態來對待衆生。第二個,能夠讓善法生起來。第叁個,能夠讓惡法能夠對治下去。這就是一種大布施。但是你身心八萬四千煩惱,你能夠普遍地對治這些煩惱,這就是一種無上的布施,普遍的布施。那麼,我們今天修,就修這種布施。

  所以說,在修行之初,《利器之輪》首先要求我們在座的諸位,都要能夠向文殊師利菩薩學習,向大威德菩薩學習。把自己的能力顯發出來,把自己的勇猛要開發出來。對于引起我們生活當中種種痛苦的現象,要徹底決裂。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那麻煩。往往認賊作父的人,那是沒有救的。認煩惱,當作智慧,這種人沒有救。所以說,我們現在要認得清楚哪些是智慧,哪些是煩惱;哪些是恩人,哪些是冤家。要認得清楚。哪些是恩人?大布施、大修行、諸佛菩薩,那就是恩人;佛法,那就是我們的恩人。冤家對頭呢?執著、煩惱、無明、錯誤的行爲,就要認識得清楚。認識清楚了,真是要狠起勁跟它拼。《四十二章經》上所說的“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我們一個人與那些煩惱作戰,譬如一人與萬人戰,千萬退縮不得!千萬軟弱不得!一旦軟弱了,我們就被煩惱打敗了。你的心裏都沒有戰勝的意願,你什麼時間能夠戰勝?戰勝不了嘛。所以說,對于這些我們要有憤怒心,要有猛力心。

  所以說,在其它的言教上就專門講到過。你比如說,我一而再,再而叁地輪回于自己的某種情緒,被某種情緒所掌握了。我明明知道這種情緒一點都要不得,但是我就是改不正,改不了。像這種時候,經上跟我們說,你在諸佛菩薩面前痛哭流涕,請求諸佛菩薩加被。痛斥自己的軟弱,徹底向它決裂。你能在諸佛菩薩面前,能夠達到這樣至誠、懇切、痛哭流涕,與自己的習氣毛病徹底決裂。哀求忏悔!往往這樣,對我們自己的修行就特別有幫助。這就是祈禱,祈禱叁寶加被我們。讓我們自己的善根能夠生起來,讓我們自己的心力能夠提得起來,讓我們有足夠的經曆來對付什麼?對付這些煩惱的冤家對頭。所以說,這是總的心態。就是要把這種心,要生起來。

  把這種心生起來了之後,法護尊者就給我們說了,第一個偈語,他給我們講明了一種道理。他給我們說,孔雀它可以漫步在毒草叢中,不爲藥草或者是其它種植物所誘惑。孔雀,就是吃那些有毒的東西,專門吃那些有毒的草,有毒的花,越是毒孔雀就長得越美麗,但是其它的鳥雀它就不得行。他就給我們說明了這麼樣一個事實。這是一個比喻,比喻什麼?就是比喻有能力的人,有智慧的人,他才能夠跟孔雀一樣的,以貪心爲修道的器具。密宗,密教當中,貪心也是一種修道的法。但是,在我們顯教,很多就不大提倡。爲啥不大提倡呢?因爲一般的人,都很軟弱。就像一般的鳥雀一樣,稍微吃到點毒草,那就交代了,生命就沒有了。我們這些人,心力非常軟弱,就像一般的鳥雀一樣,吃不得一點點毒藥。吃到一點毒藥,我們就不得了。毒藥是什麼?就是紅塵當中的五欲享受。這就是毒藥。

  在這種紅塵的五欲享受過程當中,能夠修行的人,那是絕少數絕少數…

《利器之輪 講記 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