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鄉禅師《問答百錄》▪P3

  ..續本文上一頁時間一長腿痛麻,怎麼辦?答:如果你坐的時間很長,腿一點感覺都沒有,那就要看醫生了,感覺神經系統出了問題!

  82,問:法師,修行人涅槃之後去了那裏?答:他們那裏也沒有去,也不會在什麼地方,如果涅槃後還有去處就不是解脫。

  83,問:法師,我的人緣總不好,如何改變?答:修行一顆"歡喜心",一個愁眉苦臉不開心的人,沒誰會希望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微微笑吧!

  84,問:法師,什麼是佛法?答:佛法就是"佛陀"說的,教導人們如何正確離苦得樂的"方法",這就是佛法!佛法恐怕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

  85,問:法師,幸福究竟是什麼樣子

  面對一切您如何保持微笑

  答:幸福完全是一種此刻的感覺,與擁有的物質多少關系不大。記得一次大病,我病至感覺到只剩下不夠順暢的呼吸在繼續,我才明白,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竟然還可以呼吸的幸福感覺,無需另覓幸福,這就是我的"開心之道"!

  86,問:法師,對風水有何見解

  答:風水,就是通"風"有"水"適合人住的地方一一好風水。

  87,問:法師,如何靜心?答:先檢查什麼使你"亂",然後再一樣一樣的革除或修正,時候到了你自然會"定"!

  88,問:法師,學佛之後的我還需要做些什麼功課?答: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先生(妻子)、孩子、父母,好好工作,多親近善人學習,聞思佛法,離開這些你還要什麼樣的功課呢!要知道——只有一個時機可以覺悟,那就是現在

  

  

  

  89,問:法師,您對佛法的理解是固定的,還是不斷更新的?答:對于佛法有些根本性的觀念是固定的,不動搖的;對于有些流行中的佛教的表現形式是不斷更新或者深化的。

  90,問:法師,如何保持開心?答:放下這個渴望,開心不能夠永保。接受不斷變化的一切,這是自然的律則……

  91,問:法師,如何處理自己現在的煩惱?答:接受!全然接受……

  92,問:法師,工作比較忙碌,希望學習在任何時候都適合的禅修方法。答:忙碌不是問題,當我們能夠看著自己的一舉一動,這就是適合任何情況下的禅修!何時何地都不會妨礙我們觀察自己當下的一舉一動,我們大多時候是不明了的,甚至從來都沒有真正的觀察過自己……看自己,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禅修入門方法。

  93,問:法師,怎麼做才是最好的禅修?答:什麼都不要做,就靜靜地坐著,這就是最好的禅修…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幹什麼,停止不住,你難道沒有發現嗎?我們害怕閑著,害怕沒事情做的空洞,會不由自主的要找些事情來做做,填補一下“我存在”的感覺…什麼都不幹,就靜靜地坐著“看自己”,這太難得了!

  94,問:法師,什麼是皈依?答:皈,意思是“回來”,依是“依靠”——回來依靠。回來了依靠誰呢?依靠外在的佛陀(佛),佛陀的教法(法),佛陀的弟子(僧)這“叁寶”,引發我們內心的覺悟,正念及清淨,最終獲得究極的平靜(涅磐),這就是皈依的意思。因此學習佛法的人,皈依是太重要了……還等什麼?

  95,問:法師,我非常迷茫,不知道方向!答:迷茫常常來自于目標不清晰,定位不准確。我也有時候會迷茫……當我迷茫的時候,我就會靜靜地坐下來,問自己:我,究竟“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想要與需要的區別又是什麼?我現在的能力又能夠拿到什麼?這樣做與自己有益嗎?與別人有益嗎?與佛教有益嗎?

  96,問:神秀的偈語與惠能的偈語區別究竟在哪裏?(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答:六祖直接打破鏡子,看見無我空性,故不事在塵埃上下功夫,而是在能夠被汙染的“主人公”上堪破,這是佛法的心髓,真正的見性成佛!

  97,問:法師,如何快速讓心定下來?答:沒有快速的方法,必須不斷練習。必要時可以將手放在心上,溫柔的告訴自己——我此刻在這裏,不在哪裏,這個世界伸手不及就無法掌控,想得遠行不遠有什麼意思呢!

  98,問:法師,我覺得這個世界太危險了!不知道還有沒有安全的地方?答:外在的世界並不危險,我們的非份貪心才最危險!最安全的地方,那就是沒有渴求的心,清清靜靜,自在圓滿。

  99,問:法師,修行佛法一定要皈依叁寶嗎?答:一定。

  100,問:法師,什麼叫做菩提心?答:菩提,印度語,翻譯爲“道”,菩提心就是道心,就是發了“願意去利益衆生的道心”。《華嚴經》有一句話可以作爲菩提心的最好說明白——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

  雲鄉禅師《問答百錄》之二

  1,問:法師,什麼是“出離心”?答:就是你隨時都可以坦然迎接死亡,心裏沒有留戀,沒有恐慌,沒有遺憾。我們如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心就不會再貪戀任何東西,隨時都可以放下你認爲“重要的一切”,隨時都可以,因爲“死”都可以了,還有什麼不可以!這是真正的“出離心”——心無挂礙。

  2,問:法師,社會上有事情出現了,如何看待?答:我這裏幾與世隔絕,不下山出門就不容易得到這些信息。不過,世界上肯定天天有事情出現,也有事情結束,如果風平浪靜沒事情出現,那就是人類消失了……

  3,問:法師,遇到憤怒的事情想發火,該如何是好啊?答:看著這個煩惱的自己,深呼吸,從1數到10,然後再發火試試看看。

  4,問:法師,何爲塵緣未了?答:你心裏面“覺得自己還有戲!”這就是——塵緣未了。

  5,問:法師,遇見一些無理取鬧的人該怎麼辦?答:置之不理,無事不辦!

  6,問:法師,請問如何活在當下?答:無論你活不活,其實你的一切都在當下!不是嗎?你不在你“當下腳丫子所在的地方”,你還能夠在哪裏呢?回來吧!看看你腳丫子在哪裏?這就是禅宗常常說的禅語——看腳下!

  7,問:法師,禅修一定要雙盤腿打坐嗎?答:不一定,能夠讓你平穩安然的坐著就可以的,當然,如果能夠慢慢練習盤腿打坐,這是非常好的,因爲長時間的靜坐這個姿勢是非常安穩的。

  8,問:法師,我感覺我以前禅修非常好,現在好像退步了啊!答:其實,所有的感覺都沒有“活在當下”的感覺好!因爲,只有當下才是真實的,過去或者未來都只是個“想法”而已,不要“活在想法裏”,要真正的活在這當下的現實裏,這是才是真正的禅修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9,問:法師,你的生活目標是什麼?你把快樂的基點放在什麼處?答:我的生活目標是自己開心的同時讓有緣遇者也開心,我一直以來努力學習把快樂的基點放在“此刻,我竟然還可以呼吸!”——活著真好!擁有一切想擁有的,但是沒了呼吸,所謂的幸福又有神馬意義?現在還能夠好好地活著真好……難道不是嘛?

  10,問:法師,活佛是不是活著的佛陀?答:是的!但是,佛陀已經于兩千五百年前去世。

  11,問:法師,我想修行淨土如何?答:好啊!好啊……不過你要把自己房間裏先修(打掃)幹淨,這裏只有九平方米的“土”你都無法修幹“淨”,極樂世界無限平方,恐怕是不可能到達!再說極樂世界也不歡迎“懶蛋”,懶蛋人去人恐怕是汙染人家的淨土了啊!

  12,問:法師,有真正的愛嗎?答:有!真愛——就是“放下自己!”在愛中放不下自己,以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爲主宰,那不是愛,那叫做“貪”。真正的愛就是“無我的慈悲”……

  13,問:法師,對于傷害我的人,我不會忘記,我希望報複他!答:“忘了他其實就是對他最好的報複!”記著這些痛苦,就變成了是他一直在報複你了……人生,有很多事情你必須學習去釋懷——相逢人性路,一笑泯恩仇!

  14,問:法師,修行解脫之後幹什麼?答:穿衣,吃飯,睡覺覺……好好地活一回!

  15,問:法師,請問爭取與執著有什麼區別嗎?答:爭取是自己有把握可以拿得到,最需要再努力一點;執著是明知道自己沒機會,就是不肯放手!

  16,問:法師,我有女朋友,但是我依然邪淫的心非常重?答:男性的本能就是“廣種薄收”,有這個心想本身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你在這些想法上的執著與打壓,這樣其實恰恰是對這些想法的一種不斷強化。欲望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讓這些欲望主宰你,你成了奴隸。調服這顆心——你才是欲望的主人!你說了才算。

  17,問:法師,出家十幾年,你究竟有什麼感覺?答:說了怕你不信!修行,我還真沒什麼特殊感覺,只是覺得自己更加是“一個人,一個正常的人!”以前覺得苦,覺得不公平,覺得失望,覺得迷茫,覺得無意義,覺得孤獨……現在都化成“一味平靜”——感謝這個世界,感謝一切——今天依然能夠平靜地活著真好!

  18,問:法師,能不能“通俗易懂”解釋一下輪回究竟是怎麼回事?答:爺爺生爸爸,爸爸生兒子,兒子生孫子,孫子生曾孫……祖祖輩輩都做著同樣的事情!走不出一條新路來,這就是輪回。

  19,問:法師,人解脫了六道輪回後去了哪裏呢?答:哦,這個問題恐怕沒有幾個人明白!要解脫了的人回答。佛陀曾經比喻爲:蠟燭被吹滅,你覺得火焰去了哪裏呢?我估計是“沒有去了哪裏啊”……

  20,問:法師,能不能告訴我最簡單直接的修行方法?答:好好工作,吃好睡好,照顧好家人朋友,員工及公司等,然後“修身”——離于諸惡,端莊儒雅;“修口”——出語芬芳,口吐蓮花;“修心”——長存善意,念佛念法!如此則修行之能事畢已……

  21,問:法師,成天在微博上發微博看評論,修行何在?答:成天——談不上,因爲我要睡覺覺。至于修行,不覺得發博也是修行這個不能怪你,我們總是以爲離開“此時此地此人”在“那時那地這人”才是修行。其實,此刻你好好地活著,這是大修行啊!不好好地活著,折騰,在哪裏還有個修行…

《雲鄉禅師《問答百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