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鄉禅師《問答百錄》▪P5

  ..續本文上一頁自我去順從和討好他人!”自私有傷害別人的成分,自我是保持自己的同時慈悲他人!

  59,問:法師,不想傷害“他”,但覺得必須離婚和“他”在一起我才會幸福,糾結究竟該怎麼辦?答:這個在你自己選擇!我可以給你一個思考題——浪漫愛情,激情五月天,只一個短暫時期;生活瑣碎,柴米油鹽醬,是一輩子的時光。當激情平淡,經曆過後,回頭你可能發現——嫁誰不是男人?娶誰不是女人?慎思

  60,問:法師,禅修時想真正的靜下來,如何做?答:秘訣——放下,放下一切牽挂,內遺身心,外忘世界。因爲此刻在坐禅,不可能處理那些事件,必須放下這些才好!《楞嚴經》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瘋狂的心一旦不再折騰而歇菜,菩提就在這裏。

  61,問:法師,如何保持好心情,並且微笑?答:這個太容易了,因爲這些根本不需要花錢!往往不花錢的事情非常難,是不是啊?

  62,問:法師,我忘不了他?答:你忘了自己,忘記了要忘記。其實,沒必要去刻意忘,時間長了你記都記不起,那時候需要努力才可以想起……沒有好不了的傷口,卻有記不起的回憶!額,好像是繞進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時間會淹沒一切……

  63,問:法師,對牛彈琴,滋味如何?答:兩相得益!牛吃草吃得更好,你琴藝更棒。琴,是彈給自己的……老想給別人彈琴的,最終成爲表演家;爲自己彈琴的,都是藝術家!

  64,問:法師,我想成佛,該和衆生建立一個什麼樣的良好關系?答:還是先和“自己”這個衆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吧!有時候會“恨自己”嗎?有時候會“討厭自己”嗎?有時候會“不想面對自己”嗎?如果一個人和自己都無法建立良好的關系,和別人恐怕也不容易有良好的關系!因爲情緒不穩定可能造成許多人的困惑…

  65,問:法師,你爲什麼用ipad?答:我仔細看過說明書,上面好像沒有注明:“法師!不許用……”。

  66,問:法師,孤獨的人是不是就該出家?答:哦,這個想法不正確,出家人很少有感覺自己孤獨的,即是有孤獨也一定喜歡享受這份孤獨。出家要看一個人的決心和因緣,不是你感覺孤獨就要出家,這樣出家了會感覺更加孤獨

  

  

  我看還是去找個人,和他(她)一起孤獨吧!

  67,問:法師,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答:最高境界就是《心經》的“無智亦無得”——如果認爲有個般若智慧可修可得,那是“從迷入迷”,其實“煩惱即是菩提”,沒有煩惱怎會有菩提,因爲有煩惱,在“煩”事上你已經不再“惱”了,那“即是菩提”!絕不是離開一切煩惱,另外存在一個菩提,這是雙執。

  68,問:法師,頭疼喜歡上一位優秀的出家人,我也很想他能喜歡我,希望有單純的愛情!答:首先,沒有單純的愛情。喜歡那去問問他吧!這對他是個很好的考驗。出家人也是人,如果他也喜歡,就還俗,不見得還俗就是壞事,重要的是他的優秀是不是還俗後還依然優秀?沒有永恒之塔,最好不要打擾他……

  69,問:法師,如何才能出家?答:我好像以前有過回答,出家要有機緣還要有勇氣,一種“死”的勇氣~以前的那個人已經永遠死了,此刻的人是新生的。很多人都一直想出家,但是總是有很多說法讓自己放不下,唉~許多人真正到死都沒放下吖!

  70,問:法師,您後悔過出家嗎?答:起初曾經有過懷疑,後來明白今生唯一做對的選擇就是在冥冥中當了和尚!佛法,將一個十五歲的青澀少年熏陶改造,雖然時至今日我依然平平常常,但是佛法的學習讓我有一種“死而無憾”的感覺,不知道這種感覺對不對?

  71,問:法師,常常聽見有人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來當借口的,怎麼辦?答:其實用這句子借口並不高明,你可以反問一句——bian bian 好像也可以穿腸過滴,爲什麼不試一試

  單單挑酒肉!

  72,問:法師,如何看待素食做成“假葷菜”的形式?答:沒什麼!接引剛剛開始吃素的人民沒什麼不好滴,總是比真葷好啊。像你這樣修行已經高層次的不去吃就可以啦!我們吃自己的草就可以了……

  73,問:法師,知道密宗嗎?有什麼感覺?答:知道啊!一個比較神秘的宗派,修行講究傳承與次第,如果有好的上師帶領,成就是必然的!可惜,現在“活”著的“佛”爺太多,不容易辨認真假。聽說現在漢地密宗非常吃香,估計跟漢傳佛教自身修行系統的斷裂和衰弱有關系,其實漢傳的禅宗是真正的“漢密”!

  74,問:法師,命運是注定的嗎?答:定,也不定。如性別容貌等都已注定,但通過努力還是會變;又如一生遭遇,對于不曾自我反省的普通人,命運幾乎是定的,但對于不斷自我反省修心的人,改變也是必然。這就是許多算命高手都沒辦法算中修行人命運的地方,修行者會“克貪修忍、舍己從人”。

  75,問:法師,如何才能稱爲“法師”?答:唉,慚愧!在佛教講:擁有佛法的人就可以稱爲“法師”,能夠博通佛教經、律、論叁藏的又稱之爲“叁藏法師”。現在沒有頭發的,就可以被稱爲“發絲”,如我!

  76,問:法師,一個人的名字對一個人的命運重要嗎?答:不明白的時候似乎很重要,明白了其實不重要!名字取的好,或者改一改就可以改變命運,那就不要努力了,都改名換姓好了。命運的改變來自于我們對自己的修正,深刻的看看自己的心態、語言、行爲等等,就自己心裏有數了。改變,來自于心!

  77,問:法師,如何面對痛苦?答:如果這件事痛苦都不能解決了,那就微笑吧!保持一個好心情很重要……因爲折磨自己無濟于事。

  78,問:法師,您是看破紅塵之人嗎?答:紅塵不可看破,但要看"穿",破則爛壞,無複其用;穿則如透明之玻璃牆,可用可飾。

  79,問:師父,如何讓內心強大,不受外界幹擾?答:很多時候保持——呆若木雞!

  80,問:法師,人爲什麼會糾結吖?答:糾結很正常吖!當心裏有幾個想法起沖突時就糾結了,當真的做出決定,這個糾結就自然消除…因此沒必要害怕糾結,而是要認真對待抉擇,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但是未來的又是不確定的,恐慌又出現了,經過了才會不再恐慌,可是對過去的事件我們不是留戀就是懊悔…糾結吖!

  81,問:法師,究竟什麼才是人啊?答:具足貪、嗔、癡的就是“人”。雖然人具足“叁毒(貪嗔癡毒害自己和他人)”但是一個願意自我展現,自我學習,自我超越,最終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才能稱爲“真正的人”。在佛教中這樣的人就是選擇“熄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及“自利利他”的菩薩。

  82,問:法師,如何看待真正的愛情?答:有真正的愛情嗎?普通的愛,以欲望的滿足爲基礎,沒辦法滿足他的欲望,看看他還愛不愛你?其實一切皆然,包括去喜歡一個物品,與我無益處的東西,你會喜歡嗎?真正的愛超越自私,是慈悲,普通的愛情是自私,是我需要你!深深地挖掘自心,一切都可以自己驗證。

  83,問:法師,我感覺我太自我了,如何放下自我?答:“我”從來就不存在,你也放不下什麼?“我”在哪裏呢?存在的只是“我的身體”“我的意識”除了這些“我的……”,看看什麼是真正的我?估計你一定會再問:法師,沒有我了,我怎麼辦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84,問:法師,修行人是怎麼才有快樂的?答:當修行者發現痛苦一直都在,也一定明白快樂也一直都在,他們一起與“我”同在,不曾離開……從此以後不再拒絕痛苦,也不再刻求快樂,平靜的“真快樂”就自己來了。

  85,問:法師,般若智慧是什麼意思?答:“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智慧不等于聰明,而是處理問題以“雙贏(自他皆歡喜)”的一種方式,聰明人往往是先考慮利益自己,有可能還是“損人不利己”。

  86,問:法師,如何看待暗戀的問題?答:這個問題問滴……怎麼回答涅?要我說吖:要不去給他(她)表白,要不然——暗戀就是對自己的暗算……不知仁者意下如何?

  87,問:法師,坐禅的時候怎樣祛除妄想?答:哦,那就先祛除“想祛除妄想”的這個妄想吧!靜的秘訣就是“靜,什麼都不做”,妄想也不要想去祛除,所謂:斷除妄想亦非真,趨向真如亦是邪……就靜下來了。

  88,問:法師,您會孤獨嗎

  答:會吖!只要感覺到自我存在,就一定會感覺到孤獨,孤獨不是問題,我們本來就是孤獨的,怕的是不想要孤獨,因此不斷折騰,希望擺脫這孤獨無助,殊不知孤獨是注定性的,我們只能成爲自己。折騰不但無法填補空虛孤獨,反而感覺更加孤獨。這就是已經有很多東西,我們還在孤獨。

  89,問:法師,如何看待婚姻與性?答:婚姻是一世俗道德與法律規定的約定,在某一社會裏就必須遵守這個約定,否則麻煩就來了!性則是一種本能的生物性,本來如此而已,因爲個人的信念與堅持有所差別,取向也有不同。其實,兩者都來自于“需要安慰,我們生來孤獨”,爲了逃避孤獨我們一直擴大與製造眷屬。

  90,問:法師,常常聽見你們說“平常心是道”,怎麼個理解?答:你看“什麼不平常”?

  91,問:法師,那人以前一直贊美某人,現在開始誹謗了,想不通?答:這有什麼想不通!很正常吖…爲己所用“必須”贊美,不爲己所用“必須”誹謗;何況佛說“無常變幻”,要是一直都在贊美就不正常了…他在向你宣講無常的真理,合掌默默禮敬吧!修慈心禅,散發慈光給惡人,可以改變惡緣,不妨試試。

  92,問:法師,我想出家,可否指條明路?答:我尚在黑暗中摸索,如何給你一條明路?只記得自己當時一個信念:我,要走出去!莫問前程……

  93,問:法師,有朋友借錢不還,我該怎樣做?答:真誠的和他談談,如果他決定了不還,那就做“送給他(布施想)”,所謂“舍”。如果再追下去,就會傷了和氣,並且自己也生氣……

《雲鄉禅師《問答百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