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日光疏(下)▪P38

  ..續本文上一頁內外世間皆由因緣所生,並非無因無緣而有生也。

  午貳(別破世間無有後世)分二:一、順世外道許無後世之意示爲非量;二、彼示爲倒意。

  未壹、順世外道許無後世之意示爲非量

  汝論所說大種性,汝心所緣且非有,

  汝意對此尚愚暗,何能正知于他世。

  如汝順世派論中所說四大種性爲分別心的作者(因),實際上汝心所緣(四大種)的自體尚且非有,汝意對此最粗大淺顯之義尚被厚重愚暗所蔽而不能知曉,何能正確了知最極細微之他世是有或無耶?

  順世外道師承許無有前後世,唯有現世,並認爲現世中真實有常法的自體,即地、水、火、風四大種有堪忍自體,此無前後的時差循環,僅唯現在自現。如以酒爲例:酒是由四大種變異差別便有狂醉功能,如是諸有情界亦由四大種變異差別,便産生心識,乃至了知一切諸法。由是內外諸法唯從現世自生,非爲前世造業,今世成熟;今生造業,後世成熟,當知除今世以外,決定無有他世。譬如,彼欲受用美女時,爲令美女了知無有後世而曰:“美女善行善飲啖,妙身已去非汝有,此身唯是假合成,去已不返不須畏。”彼宗如是妄計無有前後世,許現世分別心的近取因是常有的四大種(所緣)。其實真正以理觀察時,四大種決定不是分別心的近取因,因爲四大種在正理面前本無堪忍自體,而是刹那生滅無常的本性,只是汝之邪分別念妄計爲常法而已。由此可以推斷汝意極爲愚暗,因爲就于現世中正在刹那刹那已流逝的最極粗法,你都尚不能知曉,何況前後久已流逝的極細微之他世,怎麼能正確無偏地了知呢?因此汝以極爲愚暗的妄分別識來妄加論斷沒有前後世,是極不應理的。

  未貳(彼示爲倒意)分二:一、明順世外道意與所知性成顛倒識;二、彼喻破釋妨難。

  申壹、明順世外道意與所知性成顛倒識

  破他世時汝自體,于所知性成倒見,

  由具彼見同依身,如計大種有性時。

  在遮破前後之他世時,汝順世派自體之心相續于所知法的本性尚未真實通達,因而形成了顛倒邪見。由于具彼邪見(謗無他世)共同依于有漏的身軀故,猶如汝宗前所妄計大種有自性時的邪見,亦是以有漏的身軀爲共同所依。

  該頌明示了順世外道意與所知性成顛倒識。妄遮前後世的順世師在破除前後之他世時,自己的心對大種這一所知法的本性未能真實了知,妄計爲自性實有而成爲一種顛倒的邪見,又因爲産生謗無他世的邪見與妄計大種有自性的邪見有共同所依之因,那就是有漏身蘊,所以在這兩種觀點中隨立何者,另一者都可以作爲同喻,有共同所依故。由此可見二種觀點立則同立,破則同破,故說“如計大種有性時”。敵宗狡辯說,我見大種有自性時,不是顛倒邪見,故于同喻中無有所立法。破曰:本來無有的大種汝等妄計爲堪忍自體的實有,此難道不成邪見嗎?

  申貳、彼喻破釋妨難

  大種非有前已說,由前總破自他生,

  共生及從無因生,故無未說諸大種。

  彼諸大種非有自性,如前已說。由前在總破承許諸法從自生、他生、共生及從無因生時已將一切所知法抉擇爲本來無生、遠離四邊八戲的大空性(以四大種亦攝于一切所知法中),故于抉擇一切所知法無自性時,雖未單獨說諸大種的一一名稱,但實際上已經涵攝了四大種的一切本性。

  此喻不僅能破順世外道之邪執謬論,亦能遮破一切有執及邪執之宗。如本論自釋中雲:“如是謗一切智、計諸法有性,計諸法無性,計大自在、計時,計微塵、計自性、計自然、及余執著。如雲:“謗正覺時汝自體,于所知性成倒見,由具彼見同依身,如計大種有性時。”如是有無等見皆破,然吾自宗全無過失。”以此爲據而說:“許自在天汝自體,于所知性成倒見,由俱彼見同依身,如計大種有性時”等如是類推就能通破凡有執著之宗,將頌文前句稍改即可,破盡分別疑網,成立無偏勝義智宗。若謂,汝等中觀師亦同犯此過。答曰:我宗並無此過。因爲不僅無有成立我宗爲倒見之喻,相反能成立爲應理之正見。如雲:“我達他世爲有時,即成正見所知性,由具此見同依身,如許通達無我時。”如是例雲:“我達一切智有時,即成正見所知性,由具此見同依身,如許通達無我時。”

  卯叁:如是成立義故結尾

  由無自他共無因,故說諸法離自性。

  這是破四邊生的共同結尾。由甚深理論觀察抉擇的結果,即無有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故說一切諸法遠離自性。此明破四邊生後,依止正因引生比量之理,能摧破心相續中的一切執著,通達無生、本來大空性的法界本體,是破除四邊生最爲根本的必要。

  寅貳(如是破者妨難)分二:一、破自性諸見之難;二、破無現基名言中亦不應現之難。

  卯壹(破自性諸見之難)分二:一、明自性不現之因;二、宣說因亦無自性。

  辰壹(明自性不現之因)分二:一、以何因不能見自性;二、以喻成立彼者。

  巳壹、以何因不能見自性

  世有厚癡同稠雲,故諸境性顛倒現。

  雖然每一衆生均有本來清淨的佛性,但尚未通達甚深空性的世間衆生心相續中具有厚重的無明愚癡,由癡暗障蔽了本有的智慧光明,如同稠雲遮蔽晴空,使其本有的日光不能現見。同樣諸愚昧凡夫被濃厚的無明癡暗所障蔽,故不能現見諸法極其微妙的清淨本性,因此不見諸法本性,反而執著諸境與有境爲自性實有,唯是愚夫分別心的顛倒妄現而已。

  巳貳、以喻成立彼者

  如由翳力倒執發,二月雀翎蜂蠅等,

  如是無智由癡過,以種種慧觀有爲。

  比如眼根患有眩翳的衆生,由眩翳力故,亦能顛倒執著本來無有的毛發、二月、雀翎、蜂蠅等爲眼識現量所見之境,如是諸無智愚夫由無明癡心等過患力,以種種世智辯慧觀察有爲諸法,任由分別心論斷諸法之有無而妄起種種顛倒邪執。

  其實二取諸法在法界的本性中本來無有,或本來清淨、毫無自性,然而對無始以來具有深厚愚癡力的衆生來說,不計其數的二取諸法仍然現有,如因迷亂習氣(眩翳)之力,亦能現見本無之空花亂墜,線條般之毛發、黑點般之蜂蠅、圓圈般之孔雀翎眼等比比皆是。同樣衆生由無明串習力故不見宇宙真象,于本無自性之諸法妄起顛倒執著,對諸有爲緣起以種種分別邪慧妄作觀察而執取爲自性實有,如是根本未能通達因緣緣起的真實本性。

  辰貳、宣說因亦無自性

  說癡起業無癡滅,唯使無智者了達,

  慧日破除諸冥暗,智者達空即解脫。

  佛說依于無明愚癡能生起行等諸業,若無愚癡力現,諸業畢竟不生,輪回萬法即歸于滅。唯使無智愚者了達如是深義而增上宣說此教。智者見說無明緣行,不僅能了達諸行空無自性,且以通達緣起真理之慧日破除如冥暗之諸般無明,智者通達如是空性後,即由已斷造業之無明因,故決定能獲得生死解脫。

  當知衆生輪回生死皆由業力所感,諸業又從煩惱所生,煩惱複以無明爲本,愚癡乃爲生死根源,故于輪回中循環不息、感受種種痛苦,因此佛說一切行業皆由無明癡心所起。若無癡心,則無行業,無業定無後有,無因畢竟不生果故。順爲緣起之流轉門,逆爲緣起之還滅門。由于下根無智者尚不具備通達法界本性之力,爲令彼等明了正確取舍之要(取智慧、舍愚癡)而如是增上宣說了流轉與還滅之緣起理,實際本爲明示一切法無自性之究竟真理。如《中論》雲:“業惑從分別,分別從戲論,戲論以空滅。”此說業惑是從妄想分別而來,妄想分別是從顛倒戲論所起,凡是欲斷惑業,首先應斷妄想分別,欲除妄想分別,首應息滅顛倒戲論,當知唯有空性智慧才具有如此能斷之力。《顯句論》亦雲:“世間諸戲論,皆以空息滅。”相對于真正具備通達法界本性的智力者而言,取舍均是一味大平等的。因以智慧之光破除了一切實執習氣等癡暗後,能洞徹萬法本性,現見法界實相。宛如日光遣除層層雲霧迷暗後,于森羅萬象自然能了了分明、一覽無余。如《般若攝頌》雲:“菩薩般若觀緣起,了知無生無有盡,如日無雲放光明,破無明障證菩提。”智者若能通達如是本來無生的大空性,即能獲得真實的究竟解脫。

  卯貳(破無現基名言中亦不應現之難)分二:一、真實妨難;二、彼者答破。

  辰壹、真實妨難

  若謂諸法真實無,則彼應如石女兒,

  于名言中亦非有,故彼定應自性有。

  若謂,色等諸法于真實勝義中均無自性,則彼應如石女兒般于名言中亦非有青黃等自體,然其不僅世俗名言中有,亦爲根識所見聞覺知,是故彼于勝義中決定應爲自性實有。

  自性有宗與自性空宗始終難以協調,彼于自性空宗最有力的反駁論調是,許諸法自性空者,有失壞世俗名言谛的過失。彼宗爲免此過,不得不肯定的說法有自性,並且對持性空見者诘難說,若許諸法無自性者,應如石女兒般在二谛中均不存在,這樣所許觀點豈不是有失壞名言谛的過失,汝宗欲免此過,必應承許諸法爲自性實有。

  辰貳(彼者答破)分二:一、以喻示難爲不定;二、明自性無生與名言顯現不相違。

  巳壹(以喻示難爲不定)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午壹、略說

  有眩翳者所見境,彼毛發等皆不生,

  汝且與彼而辯诤,後責無明眩翳者。

  如有眩翳者所見毛發等境,實際上彼毛發等境在二谛中悉皆不生,此與石女兒不生之理是相同的。汝且應當與彼患有眩翳者進行辯诤,當于彼诘難說:汝等唯見非有之毛發等境爲何不見石女兒呢?此後再責難被無明眩翳障蔽慧眼者,同是自性不生,何故唯見色等,不見石女兒?

  有實宗對性空宗妄加責難說,若諸法于二谛中皆無自性,應如石女兒不爲諸根識見聞覺知。爲此中觀師駁曰:汝等不應先與我宗诤辯,應與染有眩翳的患根者诘問:何故汝等唯見毛發等相、不見石女兒?此二在二谛中平等無故,若不見石女兒,亦不應見毛發等相。如是攻難後,再對被…

《入中論日光疏(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