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前世后世之论而形成,后来由外道仙人蚁垤者(蚁穴师)等将其观点传播在人间,并宣称此派最为正确。因而此派称天橛派,又有顺世派或现世美等不同的异名。此等观点若归纳而言,即是此外道论师认为不见前后世、因果、解脱以及一切智智果。亦就是说不见前后世的轮回众生、获得解脱的阿罗汉果、获得究竟解脱的佛果之故,对此等的存在一并否定,根本不予承认,以帝释天和日月天为自之所依天尊,仅于今世求取所需的利益与快乐。许见解的核心及天橛论等为正论。为此仅依一理之方便门、三比喻、四相即能了达彼宗。一理之方便门者:是指没有前后世等,因为自己的各个根门前现量不见故。三比喻:一是无有因的比喻,如草丛中生蘑菇般;二是无有果的比喻,如灰尘被风卷走般不复存在;三是无有自性的比喻,如日东升、水往下流、豆之圆形、荆棘尖锐等一般。四相:纵然是无有前后世,但外在器情世间的苦乐仍为有相;虽然无有我或自性从前世转到今世、又从今世转至后世的这种事例,但在突然形成身体之时,一切苦乐自然皆具相;地等四大种分别各有能力,此等复又聚合则能生起明知的心识,犹如青稞等物被加工(成酒)后能新生醉力一样,此为心识新生之存在相;顺世外道论典的所诠义是有意义相。亦就是说,虽无修道等苦行来获得解脱,然一旦死亡时,皆归于绝灭之中。若能了达无有因果之理,则为寻求解脱所经受的众多苦行亦不需要。此等依靠顺世派之论义(所诠义之有义相)就能了达而如是承许。
巳贰(彼破)分二:一、总破无因;二、别破世间无有后世。
午壹(总破无因)分二:一、破有者恒时有等;二、破无者恒时无有等。
未壹(破有者恒时有等)分二:一、破恒时有者;二、破一切生。
申壹、破恒时有者
一切恒。
若许诸法无因无缘而自然产生者,应成一切果法恒时产生。如阿摩罗果等亦不应观待时季,应该恒时成熟,因为无因而自然生是勿须观待其它任何因缘、时季、地理位置,应该恒时刹那均能产生一切果法,不应有此时能生、彼时不能生或此因能生彼果、彼因无能生此果等众缘差别的观待法,这样农夫亦就勿须劳作耕种等而应坐享其成了。
如是立宗的原因,是认为前后世不为现量所见,以此便判断没有前世、后世,仅仅承许现量能见的今世。其实可以将今天喻如现世,昨天喻如前世,昨夜梦境喻如中阴,明天喻如后世,虽然昨天、明天不能尽收眼底一目了然,但谁亦不能否认昨天、明天的存在。若谓此喻不合,虽不见昨天、明天,但为人人所知,前世后世无人知之,亦不能现量所见,故不存在。为此全知麦彭仁波切很悲哀地说:“呜呼!现在很多愚昧者都将现量不能见的很多法妄执为无,若如是推理者,是否于明天后天所需的吃穿等物资受用亦勿须作准备了,因为此等同样是未来事、现量不见故。还有凡夫人的根识虽然现量不见前世后世的自相,但同样亦未曾见到没有前世后世的这一相,那么汝等到底是以何理据来确定此有彼无呢?还有现世美自宗宣称只许现量,不许比量,但在以理立宗时,却依靠了一个颠倒而不符合实际道理的比量,因为彼宗说没有前世、后世,是不见故。如是彼等所立之宗实在是令人可悲同时又为可笑处的邪宗。应当安立前世后世是因果缘起的规律相,如上所述,诸法在胜义中无有堪忍的自体存在,然于世俗中三界轮回的种种显现却无法限制而存在。亦就是说柱子、宝瓶、虚空等有事无事,以及各自同类相应的种子与习气等根本近取因都是无始以来具有的。如是以理推知,胜义法界的本性虽然远离一切戏论,但凡夫人分别为有事无事等执著戏论,而染污了自己的相续后,有了无量的显现法,此诸显现法不可能是无因生,必定是有因才生。若弃离各自同类相应种子之因外,不成立其余真实之因,是故唯有同类相应的种子是显现万法之因。
何故此等显现除同类相应的种子以外,不存在其余之因呢?此无余因之根据,宝瓶柱子等有事法若有外在堪忍的自体存在,则勿须观待因缘,亦不必安立心识是世间的作者。实则不然,此等诸法唯是在自己面前显现而已,没有一个独立自在而有之法,在胜义的本性中根本不存在此等诸法故,如同无有印章,亦无所盖的章印一样。若无实有自性,那么现量所见的此等诸法是无因而现抑或自己以外的余因所现呢?事实均非如此,诸法的显现是依靠因缘而逐渐产生,不会无因自然显现。设若无因能突然产生,那么有时生有时不生,或逐渐次第生均不应理,诸法要么是恒有,要么是恒无。若如是者,其余大自在天或神我等常法都是能显现宝瓶等法之因,又何不应理呢?此亦有违,因为种种现法与分别心都是刹那生灭的本性,并不是恒时不灭不变的常有法,是故不可能由常有之因产生。亦就是说,无欺而现量存在的内外诸法,既不是无因生,亦不是在外境上存在自力的有因生,或于有事以外的其它因中皆不可能真实地产生,依理可以明显了知,此等一切内外诸法皆由心相续中所具有的习气而显现。故说内外的种种现法都是由坚固串习力所产生,如贪欲心与恐怖心的串习力坚固后就能随意而生。如是以理推知应有前世后世,以今生的第一刹那分别识可以论断是由前世最后一刹那的分别识所产生,同样以具有染污的众生可以成立有后世。此等观点例如今世来说,如婴儿相续中具有往昔吮吸母乳的习气,所以刚一降生下来,就有求吮母乳的分别心,如是现在觉受母乳的分别心能以等流产生未来与此相同的分别心。此等全由串习力坚固与不坚固而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犹如学朗诵等一般。具有贪欲心者,再再地忆念自己所执著的对境,恐怖者再再地作意蛇等形相,一旦串习力坚固时,自然就会现前自己所作意的境相,如禅修、不净观等,有为分别心的串习力亦复如是。
由是当知,今生的第一刹那分别识,既不是依外在的物质力产生,亦不是常法之因或无因而生,而是与自己同类相应能执著种种法的前刹那识而生,因为众生的今世分别心亦是执著各种法的本性。法称菩萨在《释量论》第二的量成立品中对此观点专事作了广泛的论述,可以详阅该论即能了知。
此处以要言之,若认为分别心自明自知的近取因,是心识以外的色蕴等根本不适宜,亦就是说勿须观待外境与其它大自在天等因来产生分别心,而是未离如前际(前世)无穷尽般的染污心,至今世死亡的最后一刹那间心识相应于我与我所的执著种子,由此循转到了后世,如前世的最后刹那识产生今世的第一刹那分别识一样,这亦是具足因及无有违品等障碍而决定会产生果法,今生的前前识产生后后识亦与此相同,对此毋庸置疑。凡夫众生到死亡的最后时刻相续中仍然具有根本俱生我执之因,依靠其所作所生的烦恼与业障悉皆存在,亦没有其之违品——能对治的无我智慧,何故不转生后世呢?毕竟会转生后世。如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第九品中云:“心无观待其它因,成立前际无穷尽,因已具足且无碍,成立后际无穷尽。”是故乃至尚未修习圆满人无我的空性,决定不能超出三界轮回。乃至未证悟人无我空性之前,不能截断轮回,但此自明自知的心识并非必须观待我执等而能产生同类相应的后刹那识,所以证悟二无我对自明自知的心识亦没有什么障碍,随理唯识的论师陈那菩萨与法称菩萨皆如是说。亦并非一般的慈悲与普通的世俗福德能对治我执,因为此等本非我执的直接违品故。一般虽说轮回无始,但相对于各别修习无我空性的行者而言,在圆满修成空性的同时,就能彻底根除流转生死的种子,超离三界轮回,由此得有轮回的后际,如《量理宝藏论》中云:“由彼无明产生因,烦恼业及轮回生,由从此处生余处,彼之奇恶业所牵。不违慈与自我故,非能断除轮回根,若无我与我相违,现见无我驳斥彼。最初种性虽无有,由火燃著见后际,如是虽无始轮回,见无我成立后际。”此说观待世俗的一切众生而言,轮回既无前际,亦无后际(无始无终),完全受有漏因果的缘起规律所支配。若观待修有所成,证悟法性而超离三有的圣者来说,轮回则成无始有终。”以上所述菩提萨埵在《中观庄严颂自释》及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文殊上师欢喜教言论》中均有如是论述。再者可以通过现世中的再生人、转世活佛、能回忆前世者、一身中有多心识、多身中有一心识,还有身体安住陆地上,心识置于虚空中等希有而现量能觉受的事例亦能充分证明前世、后世的存在,此处繁不赘述。
申贰、破一切生
从一切生。
若许诸法无因无缘自然能生果者,不仅恒时能生一切果,而且一切诸法亦应从一切是因非因中生。如水应生火、光明中生黑暗、豆种生出稻芽、乌鸦身上亦应长出孔雀的艳丽羽毛等有众多过失。
未贰(破无者恒时无有等)分二:一、应成为果不集因而破;二、世间诸法如空花恒时无果而破。
申壹、应成为果不集因而破
世间为求果实故,不应多门收集种。
此处明示许无因生者违背世间现量。若是无因而生者,世间人为求获得果实的丰收,则不应多门劬劳收集种子,勤行耕种劳作等事,而应该所欲自得,因为不许因生果、无因自然生果故。或于饥渴之时亦勿须饮食受用而自然充饥饱腹,解除饥渴等苦,这样陆地上亦根本无有因贫穷而饥渴之人,岂不是显然违背世间现量吗?
申贰、世间诸法如空花恒时无果而破
众生无因应无取,犹如空花色与香,
繁华世间有可取,知世有因如自心。
倘若众生无因者,应该无事可取,即众生与众生之间互不相见、言说等,犹如空花的颜色与香味等不为诸根识所见闻觉受一般,然此繁华复杂的世间仍有可取,故应了知为根识现量可取的一切世间是有因而生,若如汝许见青色的自心识,是由青色所生,若无青色之因,决定不生此能见之识。同样无因无缘永无生起世间的机会,应该承许…
《入中论日光疏(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