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日光疏(下)▪P40

  ..續本文上一頁起理破自性生,最感希有而由衷贊歎。

  以上述中觀理論觀察抉擇,內外一切諸法,皆由因緣和合假立而生,如此深義,並非妄計自他生等諸分別心所能揣測,以此緣起力故自能破除一切夾有偏袒的邪見惡網。《中論》雲:“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又雲:“悉斷一切見,我今稽首禮。”即便是未具真實緣起性的修證智慧,僅以通過聞思緣起理論所引生的妙慧亦能破除執所知法爲實有的分別惡見,了認宇宙萬有如夢如幻,樹立中觀大空性的正見,依此見解逐漸步入實修之道,如實起修後,不僅能于所知法了達無性,且于能執的種子亦能日趨滅盡,使之消融于法界的本性中一味無別。

  總之中觀義,即是緣起理之妙力,能滅除種種煩惱戲論、種種非理謬論以及未見真實而妄起的諸般邪執。由滅種種戲論故能徹底遮破自性實有,證得諸法的寂滅本性,出離生死的戲論苦海,步入無爲極樂的大般涅槃城,所以一切分別妄執全賴緣起正觀方能徹底遣除。

  醜叁(認定以理觀察之果)分二:一、說觀察之果;二、明果之因應需觀察。

  寅壹(說觀察之果)分二:一、斷除分別念之理由;二、斷除分別念是觀察之果。

  卯壹、斷除分別念之理由

  有性乃生諸分別,已觀自性鹹非有,

  無性彼等即不生,譬如無薪則無火。

  執外境諸法有自性者,乃爲生起內在諸分別妄心之因,已由正理觀察抉擇諸法的自性畢竟非有。若能了知諸法無有自性,彼等分別妄執亦即決定不生,譬如無薪爲因,則決定無有由此因所生彼果之火。

  衆生不能直接通達諸法空性,並非是因受外境的阻礙,而是被內分別心的執著所蔽,形成了現見法性的直接障礙。此分別心又由將無實法執爲實有、無常法執爲常法等引生。對此若能認知空無實體、徹觀諸法本性,如是數數熏修,漸能寂滅對諸法生起的實執分別心。諸瑜伽師由修正理所抉擇的真實義、不見塵許自性之法,在獲證聖道時,其根本大般若智不見戲論境相唯見真實義,至此無始以來由無明熏習執著諸法實有的分別心皆得寂滅。如眩翳者塗以安膳那藥,令眼根痊愈後,隨之毛發等亂相悉歸于滅,如是所得之果,並非是令毛發等亂相轉成余性之境,而是毛發等自相本來不生,複又回歸于本然。

  卯貳、斷除分別念是觀察之果

  異生皆被分別縛,能滅分別即解脫,

  智者說滅諸分別,即是觀察所得果。

  諸異生凡夫尚未了知如前所述諸法法性之理,皆被無始以來的分別疑網所束縛,若能依理寂滅內分別識,即能解脫網縛而獲得安樂,由此諸大智者皆異口同聲地說,破析外在的分別所境,息滅內在的諸分別識,即是依龍樹菩薩諸中觀正理觀察所得之果。

  異生凡夫不得解脫的主要原因,是不具備通達諸法無我的空性智慧,因而被束縛在分別疑網之中,以此分別妄心非但不能如實了認諸法本性,且起顛倒實執,諸如于無我執著爲有我等。尤于必修的諸行無常、諸受是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四法印中,諸法無我是生死的唯一解脫門。是故必以通達諸法無我的空性智慧才能破開一切無明疑網,滅盡無明種子,現證緣起性空與本來清淨的法界本性,徹底頓超輪涅二邊,趨證本來寂靜的大般涅槃。《中觀四百論》雲:“若法有自性,見空有何德,虛妄分別縛,彼是此所破。”此說諸法若有自性,並許此爲諸法的真理,則于修見諸法自性本空應成無有功德。實則不然,唯由虛妄分別將無自性法倒執爲有自性而被系縛,若能依理破除諸分別執著,即是由中觀理論觀察所獲得之果。

  寅貳(明果之因應需觀察)分二:一、伺察真實義無誤故應觀察;二、具有功德故應觀察。

  卯壹、伺察真實義無誤故應觀察

  論中觀察非好诤,爲解脫故顯真理,

  若由解釋真實義,他宗破壞亦無咎。

  龍樹菩薩在中觀諸論中敷演諸般觀察法性的理論,並非是好以诤論或僅伏他宗之舉,而是爲令有緣信士解脫一切束縛,故演說了中觀以觀察爲主的甚深理論而以顯示萬法真理。若謂,汝雖此說,然以盡破他宗、獨揚自宗,難道不是好以诤論嗎?答曰:諸有偏執謬論,乃爲通達真理之障,由解釋真實義時,他宗觀點本性脆弱,所有教理亦不能真實建立,諸有偏執的一切見解皆被真實正理遣除。這樣的他宗縱然破壞了,我中觀宗亦並無好诤之咎。

  月稱論師說:在龍樹菩薩的中觀諸論中所述諸般能觀察抉擇法性的甚深理論,如以理論遮破外道以及內道有部、經部、唯識諸宗的偏執見解,樹立中道正見時,並非龍樹菩薩以智慧辨才而好以诤論,亦非以煩惱心破斥他宗、護揚自宗,而是爲具善緣信士能解脫分別實執的疑惑系網,以及能超出由分別心形成的生死輪回,特爲顯示宇宙萬有的甚深真理,導引衆生無倒通達諸法的真實本性,現證大空離戲的法界本體,乃爲中觀宣說觀察正理的主要目的。有者疑曰:汝等論中豈非以理廣破他宗,仍是喜以诤論,並非唯使分別心獲得解脫果而造彙集善察正理之諸論。答曰:此諸觀察理論實非好诤而爲等起,亦就是說,非爲诤論而與诤論,是爲令衆生解脫疑網束縛而顯示真理。爲解脫而示真實義之正理時,他宗夾有偏執的觀點本非真實正見,故經不起正理的觀察,無疑被正理遣蕩無余,自然不得成立。如是由釋真實義時,縱然破壞他等夾有偏袒之宗,亦不會有任何過失,宛若日光遣除黑暗般。《中觀四百論》雲:“諸佛雖無心,說法摧他論,而他論自壞,如野火焚薪。”如此破邪顯正的這一善舉,非但無有好诤等過咎,且有極大功德。

  卯貳、具有功德故應觀察

  若于自見起愛著,及嗔他見即分別,

  是故若能除貪嗔,觀察速當得解脫。

  若因好诤而說觀察理論者,必有貪嗔等偏差執著,于自宗見解生起愛著,以及嗔斥他宗見解,即是分別妄心所起的偏袒一方之執。是故若能遣除貪著自宗、嗔斥他宗等偏執邪見,善施正理觀察抉擇諸法本性,必定速當獲得解脫。

  若以貪嗔分別加以取舍,破斥他宗、建立自宗等妄立門戶之見,妄興宗派之诤,乃爲無智非理之行,唯是虛妄顛倒邪執而已。若能棄離門戶之見,不貪著自宗,不嗔斥他宗,心平氣和地依靠正理來觀察抉擇諸法本性,方能遣除一切偏執邪見,樹立殊勝的中道正見,通達緣起性空的甚深真理,如實起修後,必定速能現證諸法的真實本性,寂滅一切業惑諸障,解脫生死苦海而獲得無爲大樂。《叁摩地王經》雲:“若聞此法起貪愛,聞說非法動嗔心,被驕慢摧成顛倒,由驕慢力受衆苦。” 《六十正理論》亦雲:“智者無诤論,彼即無所宗,自宗尚非有,雲何有他宗。”又雲:“若汝愛自宗,他宗則不喜,不能證涅槃,二行無寂滅。”此說若于自宗他宗不能棄離貪嗔偏見,不以正直智慧如理觀察,唯以分別心增上宗派之诤,由是因緣,唯令生死系縛更加緊迫,難得解

  脫。當知由大悲心賜與能得解脫安樂的最勝教言,即是不雜偏執而善察諸法本性的甚深正理。如是以理抉擇法無我空性述竟。

  子貳(以理抉擇人無我)分二:一、求解脫者應先破我;二、宣說彼破之理證。

  醜壹、求解脫者應先破我

  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

  凡是欲求悟入真實義,斷除一切煩惱過患者,首先應作是念,生死輪回以何爲本,即以正慧觀察,便見貪等煩惱及生老病死等諸大過患皆從執我與我所的薩迦耶見而生。諸有智者由了知我是彼我執的所緣境,又以智慧觀知彼境上無有所執之我,如是即能斷除我執薩迦耶見,寂滅煩惱,出離輪回苦海,故瑜伽師應先破除俱生我。

  俱生我執是輪回生死的根本,以此引生貪嗔等五毒煩惱,隨之而起生老病死及與生俱來的憂悲苦惱等生死大患。衆生在輪回苦海中漂泊流轉的根源即是薩迦耶見,若能覺破俱生我本爲妄立,並非實有,則貪嗔等煩惱無從生起,由無煩惱之因,自然從此斷盡一切後有,畢竟不受生老病死這四大瀑流的沖擊。然而凡夫不知生死流轉的緣由,無始以來顛倒妄執我爲實有,以我我所執,妄起貪嗔,造業不已,所以沈溺生死苦海中備受無量諸苦。凡是今欲出離生死苦海,必須斬斷輪回之根——俱生我執,而斷俱生我執,必須要生起人無我的空性智慧,是故應當以理抉擇其所緣之我的本來空性,若能通過人我空性的正理引生聞思的善妙智慧,了知其所緣之我無有自性,以此逐漸起修,就能斷除心相續中的俱生我執,寂滅煩惱,令身心調順、堪能自在而獲得解脫。月稱論師在本論自釋中引“經雲:“薩迦耶見爲根本,薩迦耶見爲因,薩迦耶見爲集。”此說一切煩惱皆以薩迦耶見爲根本因,由未斷除薩迦耶見而起諸行,成衆患之本,招來生死衆苦,故說皆以薩迦耶見爲因。”《如來秘密經》雲:“寂靜慧,如斬斷樹根,一切枝葉皆當枯萎。寂靜慧,如是若滅薩迦耶見,一切煩惱及隨煩惱亦皆寂滅。”《集學論》雲:“若善成立補特伽羅空,由斷根本故,一切煩惱悉皆不生。”當知此我執種子僅以微不足道的聞思妙慧是不能徹底根除的,而應首以聞思來生起無我空性的定解,在如是定解的基礎上實地起修,以此修證智慧才能徹底遣除俱生我執的種子。

  醜貳(宣說彼破之理證)分二:一、破許實有之我;二、承許假立之我。

  寅壹(破許實有之我)分叁:一、破許我蘊異體;二、破許我蘊一體;叁、破許我蘊一異體何者亦不可言說。

  卯壹(破許我蘊異體)分二:一、敘計;二、彼破。

  辰壹、敘計

  外計受者常法我,無德無作非作者,

  依彼少分差別義,諸外道類成多派。

  外道數論派所妄計的神我是恒常而無有變異的,即是受者亦是常法。無喜憂暗叁德,遍一切故無有作用,亦非變異的作者,依彼爲主派的少分差別義,使諸外道類形成了諸多支派。

  數論派是一切外道的主派,創派者主要是劫毗羅仙人(淡黃仙人),彼宗所計的神我本具五種條件,…

《入中論日光疏(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