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寂靜馬車—踏上涅槃之旅▪P5

  ..續本文上一頁件事有助于個人的利益,這是人類不該感到羞恥的。這些並未列在佛教經典中,它們是屬于世間的、實用的。

  

  首先,不要對自己的生意或賴以爲生的工作感到羞恥;不該對接近老師以學習買賣、專業或學科感到羞恥,如果因羞恥而不去做,如何獲得知識呢?不該對吃感到羞恥,如果不能吃,那麼將會餓死。最後,不該對夫妻間的親密關系感到羞恥。

  

  同時也有假的愧,例如,害怕在人生曆程必要的時刻,會見重要的人。

  

  村民會在搭乘火車、公車或渡船旅行時,有假愧的傾向,我指的是真正的村民—從未搭乘過公共運輸工具的人,這些單純的人也許會在旅行時害怕使用廁所,這也是無益的。人們也會害怕動物、狗、蛇或昆蟲,或害怕到陌生的地方。許多人害怕異性,或敬畏父母、師長,不敢走到跟前或與之交談。有些行者害怕與老師小參,他們等在門外,彷佛那是牙醫診所一般。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慚與愧,它們只與做出不善行有關。人應該畏懼惡業與煩惱,要知道在它們攻擊時,很難說它們會操縱人到什麼程度,而讓人做出不善行。

  

  反思慚與愧是件好事,行者身上的這兩項特質愈強,便愈能發揮精進來保持正念。害怕破壞持續練習的行者,就會努力地培養警覺。

  

  因此,佛陀對天人說:「莊嚴的八正道馬車以慚爲靠背。」如果你有慚與愧的靠背,當駛向涅槃極樂時,會有東西可倚靠與依賴,能讓你舒服地坐著。就如搭車時有意外的風險,行者在八正道的馬車上,也冒著修行的風險,如果這些特質較微弱,便有失念的危險,而所有的過患便隨之發生。

  

  願你充分的慚與愧引領你激發熱切的精進,以使能持續地修習正念。願你因此能順利而快速地沿著八正道前進,直到最後了解涅槃。

  

  

  環繞馬車的裝甲—念

  

  爲了確保佛法之旅安全完成,馬車必須有車身。在佛陀時代,馬車以木頭或其它堅硬的材質製成,用來防禦矛或箭。在近代,國家會花費許多資源來發展戰車所使用的裝甲。現代的汽車爲了安全,也都以金屬包覆,今日你乘車時,就如處在舒適的房間裏,遠離風吹日曬。如果車身好好地保護你免受天候的影響,那麼不論外面下雨或下雪,你都能舒適地旅行。這些例子都在說明,念讓行者遠離煩惱無情攻擊的功能。念是種讓心安全、舒適與冷靜的武裝,只要有念提供保護,煩惱便無法進入。

  

  少了念的防護,無人能安全地以八正道之車旅行。當馬車進入戰場時,裝甲是保護乘客的決定性因素,修觀是場對抗煩惱的戰役,早在記憶所及之前,煩惱便控製了我們的存在,所以需要堅固的裝甲環繞馬車,我們才能受到保護,免受它們無情的掠奪。

  

  爲了克服煩惱,了解它們如何生起是有益的。煩惱的生起與六境有關,無論何時,只要在六根門的任何一門失去正念,你很容易就會成爲貪、瞋、癡與其它煩惱的受害者。

  

  例如,當「看」的過程發生時,可見色與眼識接觸,如果是可意的所緣,而且你沒有正念,立基于渴愛或欲望的念頭便會生起;如果是不可意的所緣,瞋恚便會攻擊你;如果所緣是平淡且無關好惡的,你就會被愚癡的浪潮卷走。然而,當正念現前,煩惱便無法進入你的意識之流。注意﹁看﹂的過程,念讓心有機會了解正在發生事物的真實本質。

  

  念的直接利益是心的純淨、清明與快樂,這些只有在念出現時才能經驗到。無有煩惱即是純淨,因爲純淨而會有清明與喜悅,純淨而清明的心便能加以施展。

  

  不幸的是,在事物還未受檢視的過程中,不善心會比善心生起得更頻繁。一旦心中生起貪、瞋、癡,我們便會開始造作不善業,而在今世或後世結果。投生是一種果報,有了生,死亡變得不可避免。在生與死之間,衆生會造作更多的業,包括善業與惡業,使得輪回持續轉動。因此,無有正念是通往死亡之路,它是今世與來世的死因。

  

  因此,念猶如對生命不可或缺的新鮮空氣,所有呼吸的衆生都需要清新的空氣,如果只有汙染的空氣可用,他們很快就會染病,甚至死亡。念就是這麼重要,喪失正念這新鮮空氣的心會變得腐敗,呼吸急促,並因煩惱而窒息。

  

  人吸了髒空氣也許會突然生病,而在真正臨終時遭受極大的痛苦。當失念時,我們因吸入煩惱的毒氣而受苦,在可意的所緣出現時,被渴愛的痛苦所刺穿;如果是不可意的所緣,就被瞋恚之火所焚燒;如果發現所緣會讓人出醜,就會被我慢所吞食。煩惱以許多形式出現,但當它們攻擊我們時,總是相同的—我們會受苦。心的完全舒適、甯靜與快樂,只存在于將煩惱摒除于內心之外。

  

  有些汙染物會讓有呼吸的生物發昏與混亂,有的則會死亡。煩惱也是如此,有的攻擊力較小,有的則會致命。有人會因欲樂而頭昏;或盛怒下中風發作而亡;若渴望過度強烈,會致人于死;放縱多年的貪欲,是爲嚴重疾病種下禍根;極度的憤怒或恐懼也會致命,特別是有心髒病的人;煩惱同時也會招致精神官能症或精神異常。

  

  事實上,煩惱比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還要危險許多。如果有人吸入汙染的空氣而死,毒素會留在他的屍體中,但煩惱的染汙則會帶到下一世,更不要說它們對其他有情的負面影響。煩惱由心吸入,造成的業會在未來成熟。

  

  當正念時時刻刻現前,心會漸漸淨化,如戒煙以後,肺漸漸排掉附著其上的焦油與尼古丁一樣。純淨的心容易專注,智慧便有機會生起,這個治療的過程由念開始。以念爲修習的基礎並深化定,你會經曆到各個層次,智能便漸漸增長。最後在煩惱根除之時,便會體證涅槃,涅槃中沒有任何染汙。

  

  只有在個人的修行中體驗過念的利益的人,才能欣賞其價值。當人們不厭其煩地呼吸新鮮空氣,在擁有健康後,才能證明他們努力的價值。同樣地,深入修行的禅修者,甚至是體驗到了涅槃,才會真正了解念是值得的。

  

  

  車夫—正見

  

  不論這輛車有多優良,若沒有駕駛,那裏也無法到達。同樣地,佛陀解釋,正見必須爲我們的心靈之旅提供動力與方向。經典列出六種正見,在這項開示中,佛陀特別提及于聖道心剎那所生起的正見。聖道心是此練習中最頂點的觀,我們將在後面討論。

  

  ﹝自業正見—「業」是個人唯一的財産﹞

  

  第一種是「自業正見」(kammassakatA sammAdiTThi)—視﹁業﹂爲個人財産的正見,「業」當然是指所有的善行與不善行。我們能擁有與支配物質所緣的觀念,基本上是個錯覺,因爲所有的物質都是無常的,必然會敗壞,「業」才是我們在世上唯一可靠的財産。

  

  我們必須了解,不論所做的一切是善或惡,都會跟著我們輪回,而生起相應的善果或惡果。「業」對于心會産生直接的結果,依善業或惡業導致樂或苦。另外,還有經過長時間才圓熟的果,不善業導致投生于惡趣,而善業則生于善趣,最高的善業則導向解脫輪回。

  

  以這種方式看待生命,給予我們選擇所希望的生活條件的力量。因此,業自性正見又稱爲「世間之光」,藉由它,我們能看到並評估選擇的本質。正確地了解「業」,就如鐵路的交叉點,火車可以在那裏選擇方向;或如連結許多目的地的國際機場。由于我們如所有衆生一般希求安樂,對「業」的這項了解,會讓我們産生培養更多善行的強烈願望,也會想要避免那些招致未來悲苦的行爲。

  

  布施與持戒的人,即選擇了投生于善趣的方向,這種福業會幫助有情走上涅槃之道。

  

  ﹝禅正見—安止于所緣﹞

  

  修習定才能超越自業正見。定有種種立即的功德,它能讓行者活得輕安,安止于所緣。

  

  第二種正見是「禅正見」(jhAna sammAdiTThi) —關于各種禅與安止定的正見,它是與八種禅定之一同時生起的知見。禅正見有叁項功德:在臨終時,如果能夠維持獲得安止的力量,便能投生梵天,在那兒待上很長的時間,經曆世間的成壞;第二,禅定是發展穩固內觀的基礎;它也能成爲發展神通的基礎。

  

  ﹝觀正見—爲究竟的觀開路﹞

  

  我們花費最多的時間與精力在發展第叁種正見—觀正見 (vipassanA sammAdiTThi),這種正見是觀智的果。當精進、念與慚愧都現前時,這些觀智自然會發展。重要的是,要謹記:正見不只是一種看法,而是從我們親見存在的真實本質,所生起的深刻領悟。

  

  近代的元首要離開官邸時,會有多項准備工作,在車隊安排好之前,安全人員要先確定道路是否暢通與安全。他們要檢查是否有炸彈;在人行道上放些柵欄以控製群衆;分派警察人員站崗;並移除任何可能擋路的車輛。唯有如此,總統才會離開官邸進入座車。

  

  同樣地,在八正道中,觀正見就如特務。無常、苦與無我隨觀清除道路上的各種執取—執取邪見、珍愛的理論、誤解等,清除的過程順序地發生,一旦事前的准備工作完成,聖道正見將會出現,並根除煩惱。

  

  ◎清除的過程

  

  在通往聖道心的路上,每階段的觀皆斷除一種特別的邪見,或關于實相本質的誤解。第一個名色分別智,讓我們區分出名色的差別,了解生命只不過是川流不息的名、色二法。此時,我們除去了額外的東西—將實際不在該處的某物放入實相中,例如永恒與有個自我的觀念。

  

  第二個是了解因與果的緣攝受智,斷除任何關于事物是否爲偶然發生的疑問—我們知道它們並非如此。進一步地,我們清晰而直接地看見事物並非靠任何外力而産生。

  

  深入禅修,我們會看到所緣的無常,並領悟過去與未來將經驗的每件事都是無常的。基于這無常的理解,接著便會了解我們並無庇護所,無一物可倚賴,因而去除可在世間的物體中找到平靜與平穩的邪見。被諸法壓迫確實是很大的痛苦,在觀的階段…

《寂靜馬車—踏上涅槃之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