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右膝著地,合掌頂禮,禀白世尊:“釋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師,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聲聞(Savaka)。”(此時,迦葉尊者已得戒體,此是舊儀規中的承諾得戒體)世尊對衆眷屬宣說迦葉尊者的功德:“譬如,我在一天、兩天、叁天乃至七天之間可以住于第一禅定,迦葉他也可以象我一樣,第二禅、第叁禅、第四禅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葉一樣能如是;如四無念、四無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葉全部具足,我的神變如大變小,一變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燒,住于虛空等種種不可思議的神變,迦葉也一樣具足。”(以上種種境界,《百業經》藏文版本中有詳細講述)聽到世尊對迦葉尊者如此贊歎,衆眷屬自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迦葉尊者受到了衆人的恭敬,世尊又對衆眷屬作很多授記。時諸比丘贊曰:“世尊如此贊歎迦葉尊者,人(Manusa)天(Deva)諸衆也生起極大的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聞此言,告諸比丘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也是在衆人前贊歎他,他因此而得到衆人的恭敬。曾在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執政,舉國上下,無诤、無仇、無盜、無災,政通人和,五谷豐登,君臣慈賢,庶民忠君,梵施國王如理如法地把整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宮內有五百王妃與國王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她們始終都沒給國王生下個太子,雖然祈禱了所有的天尊,仍無濟于事。當時,國王手下有五百位驕傲自滿,恃縱放逸、性格惡劣的大臣,其中只有一個勝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穩重,心地慈善,作事縱觀大局而謹慎周到。這時,梵施國王與黎宏國王之間産生了一點矛盾,梵施國王心想:如果我的勝藏大臣住在黎宏國家,肯定兩國之間的矛盾會解除,也不會起戰爭的,最好讓他去住在那個國家。這樣,梵施國王就把自己的意圖告訴了勝藏大臣,勝藏大臣也欣然遵命,他就去黎宏國家暫時安住了下來。自那時起,因爲勝藏大臣的智慧,使兩國之間的關系日漸融洽。後來,梵施國王年歲已高,而他的一個王妃居然懷孕了。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宮廷上下都爲小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用牛奶、酸奶、酥油餅等上好的飲食喂養著他。到太子剛會行走時,梵施國王心想:我已經是年邁體衰了,很快會死的,太子年且尚幼,不能左右國政,其他大臣心機不良會害太子搶奪王位的。他便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重愛的勝藏大臣,把他接回來,王位交給他,他會很好地保護小太子,國家人民也不會有違緣。不過,畢竟現在他身爲大臣,要想讓他繼承王位,一定要當衆贊歎他的一切能力才幹等,以免衆人不服。這樣,梵施國王就特派專使迎請勝藏大臣回宮與國王商議大事。勝藏大臣便從命回鹿野苑,梵施國王讓宮內大小重臣,乘象騎馬,城市內外,道路兩旁都新加嚴飾,國王也是禦駕親臨,整個迎接的場面非常隆重。久違了的君臣二人一見面,互抱相對無言。然後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會將畢,國王慎重地對勝藏大臣說:“重卿,我年歲已高,太子尚幼,我死後,一切國事均由您來替我,好好保護我的小太子。”勝藏大臣也答應下來了。後來,國王生病因各種草藥秘方醫治都無效駕崩了。勝藏大臣召集了所有朝中重臣對他們宣布:“各位大臣,現在國王已駕崩,太子尚幼,以後,應由太子來繼承王位,統領天下,我們現在應好好保護太子。”因國王曾親贊其功德,故衆人很信服于他。諸比丘,你們是如何想的?當時的勝藏大臣即今世之迦葉尊者,梵施國王即今現證菩提的我,往昔我也曾對衆臣前贊歎過他,今生亦如是。”諸比丘聞已,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77) 阿難尊者
——佛入滅前 授記未來
爾時,阿難(Ananda)出家已學八萬四千法門竟。佛陀授記曰:“在我教法下,阿難乃多聞第一。”同時授記迦葉尊者(Kasspa Thera):“我涅槃後,迦葉乃爲法的傳人。”如此授記畢,二尊者在人(Manusa)天(Deva)中受到極大的恭敬。之後,佛陀複次告衆比丘:“諸位,在我涅槃後,迦葉將是我法的傳人,阿難將是多聞第一。”之後,佛陀就到拘屍那拉城(Kushinagar),准備涅槃。正欲涅槃時,佛陀觀察:若我的教法僅傳給人,沒有交付給非人,則正法不會久住;如果交付給非人,而沒傳給人的話,則正法不會繼續弘揚于人間;故,我應把正法交付給人與非人。然後,佛陀告訴迦葉尊者:“我涅槃後,你們應結集叁藏;你涅槃後,把佛法交付給阿難;阿難在未得阿羅漢聖位之前,你不要入涅槃;你傳付給阿難後,待阿難將涅槃時,將佛法交付給草衣;草衣除外道、製惡龍、伏邪魔,在未出家前,阿難勿入涅槃;草衣涅槃後,再把佛法交給嘯虎,而嘯虎在未證阿羅漢果前,草衣不要涅槃;嘯虎涅槃後,把佛法交付給有愧,有愧在未得羅漢果前,嘯虎不要涅槃;有愧涅槃後,把佛法交給魁舍;魁舍涅槃後,把佛法交給大叁千,此乃七代傳承。每前一代在後一代沒有得羅漢果或出家前,不要趣入涅槃,待佛法該傳付于下一代的機緣真正成熟時,把佛法交付于他們後,才可以示現涅槃。”(師言:世尊的教, 法主要有七代傳承,七代傳承之後雖然沒有再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但實際上,諸阿羅漢已把小乘的甘露法要傳付給後代了。現在藏地的《大藏經》的傳承,至今仍是代代傳下來的。雖然沒有象七大祖師那樣的單傳,但教法的傳承一直到現在還是保持著清淨的傳承。小乘中亦如是說。)佛陀囑咐迦葉、阿難兩位尊者後,兩位尊者在佛前恭敬頂禮合掌承命曰:“依教奉行。”佛複告迦葉尊者:“你把未入聖位的凡夫僧衆均帶到外面出遊,如果我趣入涅槃時出現僧衆不合的話不太好,所以最好把凡夫僧帶到外面去。”佛陀又想:如果帝釋天及四大天王能在此時來到我面前非常好。刹那間,帝釋天及四大天王便親自手持天人的各種鮮花來到世尊前,向世尊恭敬頂禮供養。世尊告諸天人:“我在短時間內將顯示趣入無余涅槃 (Maha Parinibbana),我涅槃後,你們要好好保護正法(Saccadhamma),再過一千年佛法接近隱沒時,世間上行持善法者也沒有了,整個南瞻部洲將遭到很大的災難。天不下雨,莊稼不生等各種災難。當時有從邊地南、西、北叁方來的國王,他們是專門摧毀佛法的。南方來的夏嘎國王,西方來的布達嘎國王,北方來的雅哇那國王,將分別帶領十萬眷屬,來到人間,摧毀佛法、砸毀佛像和殺害很多比丘。不但如此,下面的人民也是對僧人作種種的違緣,對僧人們作種種的欺辱。這時,印度中土果新巴的大自在部國王,他擁有十萬眷屬,後來,生下一位太子,太子俱生有盔甲等各種兵器,而且兩手沾滿淋瀝的鮮血。同時,五百大臣也是生下與太子一樣的孩子,果新巴城還降下了血雨,民衆們都感到希有,馬上請相士觀察。相士觀察後告曰:“大自在部國王的太子以後將成爲世間第一的國王。”他們爲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因他降生後大家非常難以忍受,難以理解,故取名爲難忍太子。難忍太子長大後,在十二年中經常與毀壞佛法的國家作戰。大自在部的臣民們都覺得太子與魔王作戰的確了不起,因此,生起了歡喜心。後來,天人授記:將來難忍太子會把所有的魔王全部消滅光。得此授記後,大自在部國王更加高興,即把王位禅讓給難忍太子,給太子加冕,封太子爲大自在部的國王,原來五百大臣也分別把自己的權位讓兒子們來繼承。這樣,新上任的難忍國王與五百大臣齊心協力與魔王作戰,叁魔王的叁十萬眷屬全部被降伏。當時有一位火施婆羅門,精通一切教法,長大娶妻,妻子懷孕後,常想與人作精彩的辯論。後來問相士,相士說:“這是胎兒的緣故,等生下孩子後,會恢複如初的。”九個月後,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降生了。他長大後,精通一切學問,尤其擅長辯論。因他有五百個婆羅門弟子,人們便稱他爲衆弟子。這位衆弟子在我的教法下出家,並精通叁藏。此時,另有一位叫善財的商主,他的妻子懷了一個最後有者,懷孕後,她心裏特別安樂,不願說話很能安忍。商主特意請相士觀察,相士告訴他:因胎兒是最後有者的緣故。九個月後,生下一個莊嚴的孩子,取名爲寂靜。寂靜稍大,征得父母同意,在我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證得羅漢果位。他經常遠離愦鬧,樂于在靜處安住修持。當時,大自在部的老國王已駕崩了,難忍國王捧著先父的遺體悲恸欲絕,任何人也勸慰不了他,解除不了他的痛苦。此時,衆弟子帶著許多眷屬來到果新巴城,對難忍國王宣講了很多妙法。
難忍聽聞妙法畢,基本上解除了喪考之痛,他對衆弟子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並發願終生護持衆弟子。時難忍國王問諸比丘:“中土佛法已隱沒多少年了?”諸比丘告曰:“已十有二載。”難忍國王再作觀察,確實如此。當時的出家人沒有誦戒講經的,整天散心雜話度日(師言:我們現在正法在世,值遇善知識,無有愦鬧,一切順緣具足,希望各位弟子抓住良機好好聞思修,不要下午比太陽睡得早,早晨比太陽起得晚,白日串寮去聊天,這樣縱眠放逸,虛耗一生太可惜了!千萬不要這樣!)當時出家人行爲不如法,僅顯形象而已。那時,衆天人也說:“再過幾天佛法就要隱沒了,不知人世間將有哪位賢聖者發慈悲心能將佛法再度廣弘人間?”(天人所說詳細內容藏文中廣明)當時,果新巴的五百居士聽天人這麼說,非常著急,到處去祈求比丘們好好誦戒講法,否則,再過幾天佛法就隱沒了。當時的中土唯有果新巴城集衆誦戒,寂靜者便前往果新巴城一起誦戒。到了果新巴城時,城裏已有十萬僧衆集中在此,其中只有新來的寂靜者是羅漢,衆弟子是能講經的叁藏法師,其余的全是凡夫僧,這次全體僧衆集合的法會是釋迦牟…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