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給他傳授了相應的法,贊歎了佛法的功德後,率衆返回經堂了。紮德沃的那些朋友們在回花園的路上,聽說備好的飲食,被施主的兒子全供養了,心裏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我們的飲食,他憑什麼要供佛及僧?便蓄謀殺害他,他特別害怕,跑到父母那裏去了,父母對那些朋友們雖然好言相勸,但他們仍不肯罷休,他只好跑到迦葉佛那裏出家,精進學習叁藏,並精通無礙,成爲一位叁藏法師。他的父母也皈依受戒,並經常發心作廣大布施。紮德沃的那些朋友聽說後就去他面前恭敬頂禮忏其前愆,還皈依受了戒。(師言:通過《百業經》的學習,應該知道:有些罪業小乘自宗是無法忏悔的,如對聖者取綽號、享用僧衆財産等,果報非常嚴重,怎樣忏悔都是要受報的,但用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消盡這些罪業的;大乘自宗⑵若是五無間罪和謗法罪是難以忏悔的,但用密乘的灌頂、證悟無上大圓滿法是可以忏淨的;密宗中謗上師、謗密法破了嚴重的密乘戒,密乘中也不能忏盡,故所有罪中,謗金剛上師、謗密法二種惡業是最嚴重的,始終無法忏淨,必須親自感受果報。)後來,叁藏法師生病了,以各種枝、葉、根、莖調治都無效,臨終時他發願: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雖然沒得到什麼境界,願將來生于富裕之家,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他的父母和紮德沃朋友聽了他如是發願,他們也發願:依他的因緣,願我們將來令佛歡喜,不作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叁藏法師即今施主的兒子,當時的父母即今父母。當時紮德沃的朋友即今當地的五百朋友。以其往昔願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出家獲證阿羅漢果位,其父母與朋友亦如是令佛歡喜。
(108) 兩個獅子
——聞法善根 轉生天界
一時,佛在舍衛城,在果沙拉和瑪嘎達之間,有兩個很凶惡的大獅子,經常傷害過路的人,以至于很多行人不敢路過此處。
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具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衆生,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衆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察到這兩個獅子被調化的因緣已成熟,告訴阿難集諸比丘曰:若有願與佛一起出遊的,著衣持缽,一同前往。世尊率僧衆,去王舍城後,依次去了兩個獅子居住的森林中,兩個獅子外出覓食,遠遠看見世尊具足叁十二相,兩個獅子的嗔心馬上消失了,跑到佛前,于世尊足下頂禮,世尊說:“兩個獅子,你們以前造了很大的惡業,故今轉爲傍生,如果繼續造業,將在輪回中恒時受報,你們應谛聽: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槃即寂滅。你們對我生起歡喜心,便能
注:⑵ 自宗: 分兩種⑴自宗不共二門。⑵自宗不共門,自宗一般指自宗不共門,系說真言不共之
菩提心 ,即身成佛等理趣,以爲密教獨特之教理。
使你們脫離傍生界。”說畢,世尊就返回去了。
兩個獅子去世後,升于天界,他們觀知:自己前世是傍生,因世尊的功德力而生于天上,爲報佛恩,必須在未過夜前去拜見世尊。他們以天人的裝飾,手持天上的邬婆羅花⑴、曼達羅花、青蓮花等,刹那間來到祗陀園,整個祗陀園一片光芒,兩個天人在世尊前恭敬頂禮,世尊爲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獲得了聖果,便返回天界去了。
次日,一些精進不眠的比丘請問:“世尊,昨夜是否來了帝釋天、梵天、四大天王或是大神變的天人?”世尊告曰:“都不是。你們是否記得有兩個獅子?”“記得,記得。”“就是它們,當時,我爲它們傳了叁法印(Ti-lakkhana)⑵(Ti-lakkhana),後來去世了,以此善根,得以轉生天界,爲報恩故他們昨夜前來,我又給他們傳了相
應法,他們都獲得了聖果,返回天界了。”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兩個獅子本來嗔心(Dosa)很大,可通過世尊的方便法卻升到天界善趣,消除了兩個地方的恐怖?請爲吾等演說。”世尊告曰:“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是它們相互生嗔心時,我以方便法,使它們嗔心消除,得到四禅五通的。很早以前,嘎西地方的梵施國王與布德哈的大自在部國王之間不合,互相作戰,殺害了很多生命。一次,兩國又各率四大軍隊互相作戰,雙方損傷很重。附近森林中一位具大神變的仙人見後,生起大悲心,躍入空中顯示種種神變,兩個國王見此,憎恨心立刻消失了,對仙人生起大歡喜心,在仙人前祈求:“仙人有何吩咐,我們一定依教奉行。”仙人告曰:“我沒有別的吩咐,只希望你們兩國和合。”兩個國王謹遵言教,在仙人足下恭敬頂禮,聽受妙法,仙人爲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得到妙法甘露後,把王位禅讓給各自的太子,在仙人前出家,精進修持,獲證了四禅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兩位國王就是現在的兩個獅子,今昔都是我用方便法調伏了他們。”
諸比丘複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它們轉生爲獅子?以何因緣得升天
界,對佛生歡喜心,沒有作令佛不歡喜的事?請爲吾等演說。”世尊告曰:“這是它們前世的業力和今世的因緣和合。所謂前世的業力,是在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兩位能說會道的優婆塞,常以嗔心用獅
子等傍生來辱罵衆人,臨終時發願:願我們以一生中皈依持戒的善根,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作佛不歡喜的事,願我們罵人的惡業不要成熟。諸比
丘,當時的兩位優婆塞即現在的兩個獅子,當時他們以傍生辱罵衆人,故轉生
注:⑴ 邬婆羅花:又名烏昙婆羅華,意譯爲瑞應花、靈瑞花。學名Ficus glo=merata。此樹爲過
去七佛之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之道樹。又諸經論中,每以烏昙婆羅華比喻值佛出世
之難得。
⑵ 叁法印: 可作爲佛教特征之叁種法門。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叁項根本佛法。
此叁項義理可用以印證各種說法之是否正確,故稱叁法印(Ti- lakkhana)。
于傍生界,以其願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沒作令我不歡喜的事。
今世的因緣是他們作獅子時,對我生起了歡喜心,故得以轉生天界。”世尊如
是宣說。
(109) 獵 人
——惡口罵僧 受報劣衆
一時,佛在舍衛城,附近有一大森林,獵人們常常在林中罟捕鳥獸,捕殺了很多。一天,被捕的野獸還沒殺完時,世尊來到了林中,獵人們遠見世尊,生起了歡喜心,到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爲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獲得了預流果位,又在世尊前再叁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爲他們傳授了比丘戒,他們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當時,那些被捕的野獸,也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因對世尊生歡喜心故,去世後都立即轉生天界。他們按天人的規矩作了叁觀察,觀知他們是從傍生界而來,現生于天界是因對世尊生大歡喜心的緣故,應在未過夜之前去拜谒世尊以報佛恩,于是,身著項鏈、耳環、手镯等等天人的裝飾,手持邬婆羅花、曼陀羅花、青蓮花、白蓮花等各種鮮花來到祗陀園,當時,整個祗陀園一片光明,他們在世尊前恭敬頂禮。供養鮮花,祈求傳法,世尊爲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得到聖果後返回天界了。
次日,那些前夜後夜精進不眠的比丘們請問:“世尊,昨晚祗陀園裏一片光芒,是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還是具大神變的天人來拜見世尊?”世尊曰:“都不是。你們還記得原來在森林中被捕的那些野獸嗎?”“記得,記得。”世尊曰:“當時它們對我生起了歡喜心,因此,去世後轉生天界,爲了報恩,昨晚來拜見我,我爲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得聖果返回天界了。”
諸比丘複次請問:“世尊,那些獵人以何因緣而成爲獵人?那些野獸以何因緣而轉生傍生界?又以何因緣他們令佛歡喜,沒作佛不歡喜的事?請爲吾等演說。”世尊告曰:“曾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們都是僧人,卻常惡口辱罵僧衆,有些罵爲劣種人,有些罵爲邪命(Miccha Kamanta)的獵人,有些罵爲傍生。(師言:《百業經》從頭至尾都講惡口罵人的果報很嚴重,所以,以前沒有發過願的人,一定要發願以後不以惡口罵人,如果確實煩惱深重罵了別人,應盡快念“嗡班紮爾薩埵吽”一千遍忏悔咒。)以這些惡業成熟故,他們轉生爲獵人和傍生,又因他們一生出家,諸根調伏故,今生得到解脫。”
(110) 鹧 鸪
——菩薩行力 飛救火災
一時,佛在舍衛城,世尊率領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商主和五百乞丐一起出遊,到了一森林中,森林突然著火,這些人非常著急,亂喊亂叫。大慈大悲的世尊見他們驚慌失措,恐怖不安,便安慰他們,誦一谛實偈曰:“以佛加持力,羅漢加持力,佛陀威德力,願火速熄滅;以佛加持力,羅漢加持力,妙法威神力,願火速熄滅;以佛加持力,羅漢加持力,僧衆威德力,願火速熄滅。”世尊偈畢,火立刻熄滅了。…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