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同他一樣的國王,坐在那個地方,佛爲他們宣說佛法,當影勝國王來到時,表面上比較恭敬,把頂飾、寶傘、寶劍、花鞋等國王的嚴飾脫下來,放于一處,自己親去拜見釋迦牟尼佛。當他看到五百多國王在那裏聽授佛法時,他的貢高我慢心自然消失了。他覺得釋迦牟尼佛非常了不起,實際上,象自己那樣的國王很多,他想:自己應該在世尊前說出自己的名字,否則,大名鼎鼎的影勝國王,世尊可能不認識。便在世尊前恭敬頂禮(Anjali)陳白叁次:“世尊,我是曼嘎達城的影勝大國王,世尊,我是曼嘎達城的影勝國王,……。”世尊只是說:“噢,你是影勝國王,請入座。”國王入了座,他的臣民們有的在世尊足下頂禮,有的對世尊作各種供養,有的合掌祈請,有的遠遠地看著佛陀,有的對世尊生起很大的歡喜心。看見了世尊座下的當傑迦葉和大迦葉時,心想:我們在哪一位前求法呢?世尊觀知後問當傑迦葉:“你爲何舍棄原來的火供⑴和各種外道的行爲?”“世尊,若不舍棄,仍舊那樣,貪執終究無法製止,對世間的一切貪執,與自己今生沒有很大的意義,在世尊的教法中,有殊勝的對治貪執的方便法和智慧,所以,我舍棄了原來的一切行爲。”世尊贊曰:“如果這樣,你原來的神通和神變如何,可以顯示一下。”當傑迦葉就入火瑜伽定⑵,一刹那間在空中行、住、坐、臥,並且上身燃火,下身降水,上身降水,下身燃火等,身放白、紅、藍等各種光,之後,在世尊足下恭敬頂禮說:“世尊,您是我的本師,我是您的聲聞。”世尊
注:⑴ 火供: 意譯爲焚燒。又作護魔、戶魔、呼魔,即于火中投入供物以作爲供養之一種祭法。
⑵ 入火瑜伽定:參見“拙火定”。
說:“當傑迦葉,你是我的聲聞,我是你的本師。”這時,曼嘎達的人們覺得世尊非常不可思議,當傑迦葉真是世尊的弟子,他們對世尊生起了更大的信心。影勝國王及其臣民們對世尊和當傑迦葉的功德作了觀察,之後都對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在世尊前皈依,祈求傳法,世尊爲他們傳授了有關五蘊皆空、無我⑶(Anatta)、我所⑷(Mama—Kara)、十二緣起的順行和逆行等很多教言,(藏
文中有廣講)。影勝國王、臣民們及八萬天子等等很多人都得了無垢法要,影勝國王真實了知了正法的意義,遠離了一切疑惑,得到了不可思議的智慧,于世尊足下恭敬頂禮、祈求:“世尊,我現在是聖者,誠心誠意地皈依叁寶,我願在有生之年作優婆塞恭敬承侍您,並供養衣食藥物等一切資具,請世尊和僧衆一定到我這裏應供。”從此以後,世尊名聞遐迩。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影勝國王,八萬天子及曼嘎達的婆羅門及施主等臣民們皈依得到殊勝的法益⑸,以此因緣世尊的名聲遠揚世界?祈請開示。”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是影勝國王、八萬天子及曼嘎達的婆羅門及施主臣民們依靠我得到了四禅五通並奉行十善,以此緣起我也是名揚世界。那是很早以前俱住城方主國王執政,當時舉國上下安甯祥和,無诤無害,人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國王也是如理如法地護理著國家,與王妃共享美好的生活,王妃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了一個相貌莊嚴的太子,國王王妃爲小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爲塵。小太子塵由八位姨母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照料喂養著。太子塵如海蓮般地迅速成長起來,長大後,他圓滿學習並精通了文字等世間五明的一切學問。時國王的得力大臣——遍入,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及方便,國王的大小事務均由他來處理,所作所爲很得人心,人們非常恭敬他。他與妻子共享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了一個莊嚴的孩子,取名火護,大臣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著火護。長大後,火護學習並精通了世間的十八種學問。遍入大臣就對火護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以後按照我的行爲,忠心承侍國王。”火護聽從父言,此後,他與太子如影隨形,不離左右。後來,遍入大臣去世了,國王非常痛苦。太子問:“父王何以如此憂傷?”國王痛心地說:“父王的事業主要是依靠遍入這位得力的大臣,如今他已與世長辭。”“父王不必如此憂傷,遍入大臣雖已去世,但其子火護,其人格、能力各方面絲毫不亞于其父,若讓他助政,則不必擔憂事業的宏展。”聽畢此言,國王心放松多了,便任命火護繼承其父位以佐朝政,並對火護說:
注:⑶ 無我: 此無我論,乃基于諸法緣起無常的道理一切事物並非有固定之實體存在而永遠
不變。可以說一切之存在皆屬因緣生因緣滅(相依相關之關系),因此稱爲無我。
⑷ 我所: 指爲我所有之觀念。全稱爲我所有,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屬之意,即以自身爲
我,謂自身以外之物皆爲我所有。于佛教中,我與我所。被認爲系一切世俗分
別之基體分別,故爲破除之對象。
⑸ 法益: 蒙受教化之利益。亦稱法利。
“今朕將一切國事委托于你。”火護遵命。爾後,國王將王位禅讓給太子塵,不久,國王去世了。一日,塵王對重臣火護說:“我的父王去世了,你的父親也去世了,朕以後宏展事業全靠你,希望你能很好地配合朕。”火護大臣答應了,從此,火護稱爲遍入火護,火護之名也逐漸隱沒,君臣合和共同治理,國家非常太平。後來,與塵王同時的六個小太子去他那裏要求各自割地爲王,塵王命火護大臣將自己的國土分出六份分別給六個小太子,自己享用一份,火護遵命奉行,將國土分別分給了六個小太子,他們各據一方,自立爲王。當時,世人們因火護非常慈悲,故把他作爲梵天一樣對待,心裏也真的以爲他是遍入梵天,也常這麼稱呼他。遍入火護一直揣摩: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看成梵天,我該怎麼作呢?後來他想到:據老婆羅門和上師的教言中說,在夏季四個月中修四無量心的話,能修成梵天,如能修成,梵天親自下來,該多好啊!便去國王前祈求:“陛下,臣欲閉關四個月修持梵天,臣之事務可否請人代爲?”開明的塵王開許了。火護返回去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修持很久了,一天,他周圍一片光芒,梵天已親自降臨,他稀奇地問:“您是什麼人?”“我就是你所修持的天人梵天,有什麼疑問盡管問我,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法,我都爲你解答。”“那請問修成人間梵天需要什麼條件?”“只需要斷除人間不淨的障礙。”“哪些是人間不淨的障礙?”“人間梵天的障礙是大妄語、生貪心、嗔心、愚癡心妄想和吝啬等無明煩惱,斷除這些,將來可修成梵天。”說畢不見了。火護心想:既然梵天如此相告,在家裏修持是很不方便的,有生之年,自己應該去一個寂靜的地方精進修持梵天。塵王得知遍入大臣想出家,便親自拜谒遍入大臣,在他前恭敬頂禮,遍入大臣告訴塵王:“您千萬要聽我的話,以後好好護理國家。現在我已對一切權勢都毫無興趣了。”塵王懇切地問:“重卿,您不要這麼說,是塵王我沒滿您的願還是有人從中害您?不然的話您爲何不願助我輔政?”“既不是您沒滿我的願,也不是有人從中害我,只是我聽了非人的忠言相告後,才決定這麼作的。”“非人是誰?告訴您了什麼?而您爲什麼舍棄我?能不能告訴我?”“是我在修大悲禅定⑹時,梵天光臨了,親自給我講應該斷除人間的不淨障,所以,我自己再也不願在家裏呆下去了。”“如果您真想出家,能否等太子長大了,我將王位禅讓給太子,我們一起出家?只等我七年,可以嗎?”“您有這個發心很好,但是凡夫人貪欲增長,到七年以後,您不一定能出得了家。”“如果您覺得七年太久了,我可以提前出家。”“您如果能現在出家,那是最好的了。”遍入大臣又對另六個侯國的國王說:“我現在准備去寂靜的地方去,剃去須發,穿上僧衣,舍俗出家,您們是怎樣想的?”六位侯王說:“待七年後,小王子能理朝政了,我們隨堪布一起出家。”“七年後肯定不行,因爲世間人享受妙欲增長貪心,享受財富增長慢心,生死無常,死亡何時
注:⑹ 大悲禅定: 又作大悲叁昧。即含藏大悲功德之禅定,乃佛菩薩之悲無量心定,佛菩薩悲愍
一切衆生,遍滿大悲無量心而行之禅定,亦稱爲大悲定。
到來,自己很難把握,所以,等七年太久了。”“六年行不行?”“不行!”“那五年、四年、叁年、二年、一年?”“不行!”“那麼七個月、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叁個月、兩個月、一個月怎樣?”“不行!”“那麼七天、六天、五天、四天、叁天、兩天、一天呢?”遍入大臣說:“七天也太長了,享受世間的妙欲增長貪欲,享受財富增長驕慢,生死無常,最好盡快出家。”六位侯王說:“七
天也太長了,那我們今天就出家吧。”他們當天禅讓了王位,對各自手下的大臣、四十美女、五百婆羅門、車夫、大勇士、大施主、大婆羅門等宣布:“我今天與堪布一起出家,你們怎麼作?”“如果大臣出家的話,我們也願意跟大臣一起出家。”遍入大臣說:“你們都決定出家,我很隨喜。”他們各自安排妥家事,作了布施,馬上剃須著僧衣,去了寂靜的地方,結茅安居,精進修持後,都得到了四禅五通,具大神變。後來,塵王也率十萬眷屬,剃發著僧衣,在遍入大臣前出家了,遍入梵天爲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精進修持後,都得到了四禅五通,遍入梵天成了他們的上師。從此,他們都稱他爲“遍入尊者,遍入大師。”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遍入尊者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