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P6

  ..續本文上一頁。如是不思議。名般若波羅蜜住處。般若波羅蜜處。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般若波羅蜜即不思議。不思議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不思議。不思議即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法界無二無別無二無別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般若波羅蜜界。般若波羅蜜界即不思議界。不思議界即無生無滅界。無生無滅界即不思議界。

  

  文殊師利回答:要是我住在般若波羅蜜中,而宣說這樣的法門,便是有所想法,便是住于我想,如果住于有想或我想中,般若波羅蜜便有所住;般若波羅蜜如果住于無,也落入我想,也是有所住;離開有無二處,住于無所住,就像諸佛如來安住于寂滅不思議境界,這樣的不思議,叫做般若波羅蜜的住處。般若波羅蜜的住處,一切法沒有相貌,一切法沒有作爲,般若波羅蜜就是不思議法,不思議法就是法界,法界就是無相,無相就是不思議。不思議就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和法界無二無別,無二無別就是法界,法界就是無相,無相就是般若波羅蜜界,般若波羅蜜界就是不思議界,不思議界就是無生無滅界,無生無滅界就是不思議界。

  

  文殊師利言。如來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羅蜜者。即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相離即般若波羅蜜故。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著。無知無著是佛所知。不可思議無知無著即佛所知。何以故。知體本性無所有相。雲何能轉法界。若知本性無體無著者。即名無物。若無有物是無處所無依無住無依無住即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有爲功德。若如是知則無心想。無心想者雲何當知。有爲無爲功德。無知即不思議。不思議者是佛所知。亦無取無不取不見叁世去來等相。不取生滅及諸起作。亦不斷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議智。如虛空無此無彼。不可比類。無好惡。無等等。無相無貌

  

  文殊師利又說:如來界和我界是不二相,如此修行般若波羅蜜,也是不求菩提,爲什麼呢?舍離菩提這個名相就是般若波羅蜜。世尊,如果通達了悟我相而不執著,無知無著就是佛所證覺知的,不可思議無知無著就是佛的覺知,爲什麼呢?知道物體本性是不可得,無所有相。爲什麼能轉法界?若了解本性無實體無所著,就名爲無物。無有物就是無處所無依無住,無依無住就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就是有爲功德,如果能有如此覺知就是無心想,如何知道無心想者呢?于一切有爲和無爲功德無知就是不思議,不思議是佛所證知,于一切無取無不取,不見叁世去來等相,不取生滅和諸起作,也不斷滅無常,如此知見就名爲正智不思議智,如虛空一樣,無此無彼,不可區分類別,無好惡,無種種分別,無相無貌。

  

  佛告文殊師利。若如是知名不退智。文殊師利言。無作智名不退智。猶如金鋋先加搥打方知好惡。若不治打無能知者。不退智相亦複如是。要行境界。不念不著無起無作。具足不動不生不滅。爾乃顯現。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言。諸如來自說己智。誰當能信。文殊言。如是智者非涅槃法非生死法。是寂滅行。不斷貪欲瞋恚愚癡。亦非不斷。何以故。無盡無滅。不離生死亦非不離。不離修道非不修道。作是解者名爲正信佛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深解斯義。

  

  佛告訴文殊師利:如果有這樣的知見,就名爲不退智。

  文殊師利回答:無作智也叫做不退智,像金矛一樣要先錘打才知道好壞,金屬如果不鍛煉一下,不能知道質地的好壞,不退智也是這樣,要在境界中修行,不起念不貪著沒有生起沒有作爲,具足真如不動,一切不生不滅,這個不退智才會真正顯現。

  這時佛問文殊師利:諸佛如來自己宣揚自己的佛智,誰能相信呢?

  文殊師利回答:這樣的佛智不是涅槃法不是生滅法,是寂滅行,不斷貪欲嗔恚愚癡,也不是不斷,爲什麼呢?佛智沒有窮盡沒有滅除,不離生死也非不離生死,不離修道也非不修修道,能這樣思惟見解的就是正信佛智。

  佛告訴文殊師利:很好很好,正如你所說的,真是深切了解般若波羅蜜的意義。

  

  爾時長老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未來世誰能信此深法。誰樂聽此法。佛告迦葉。即今日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于未來世能信此法。聞說此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此法當求此法。迦葉譬如長者或長者子。已失一大寶珠價直億萬兩金。大生憂惱。今更還得生大歡喜憂惱悉滅。如是迦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于未來世聞此最深般若波羅蜜經。與般若相應。聞已生喜心得安樂。無複憂惱亦複如是。當作是言。我等今日得見如來供養如來。所以者何。以得聞此甚深微妙六波羅蜜故。迦葉。譬如叁十叁天見波利質多羅樹初生疱時。作如是念。此疱不久必當開敷。如是迦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般若波羅蜜經心生歡喜。亦複如是。我于來世必得此法。

  

  這時長老摩诃迦葉問佛說:世尊,于未來世有誰能相信這甚深法?又有誰愛聽聞這法門呢?

  佛說:迦葉,就是現在正在聽法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衆,在未來世聽到這甚深的般若波羅蜜法門時能完全相信,他們聽到此甚深法門,應當知法,應當求法。迦葉,譬如長者或長者子,遺失了價值億萬兩黃金的大寶珠,非常憂惱,現在突然失而複得,生大歡喜,煩惱都沒有了。就像這樣,迦葉,未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聞到此最深般若波羅蜜經,當下與般若相應,聽聞已經生出喜悅,心得安樂,不再憂惱,應該說出這樣的言語:我們今日得見如來,供養如來。爲什麼呢?因爲得以聽聞此甚深微妙波羅蜜的緣故。迦葉,譬如叁十叁天見到波利質多羅樹初生芽疱時,就會心想這芽以後會開花結果,心生歡喜一樣。迦葉,現在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聞到甚深般若波羅蜜,心生歡喜,因爲知道未來世能夠聽聞此法。

  

  迦葉。此深般若波羅蜜如來滅後。當住不滅處處流行。迦葉。以佛力故。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當得此深般若波羅蜜。迦葉。如摩尼珠師見摩尼寶心生歡喜。不假思量即知真僞。何以故。以串見故。如是迦葉。若人聞此般若波羅蜜相應法。聞已歡喜生信樂心。當知此人先世已聞此般若波羅蜜從久遠劫來已曾供養諸佛。迦葉白佛言。世尊。此善男子善女人今聞此法。于未來世轉複信解。佛告摩诃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迦葉,此深般若波羅蜜法在我滅後,應當常住不滅,處處流行。迦葉,因爲佛的威神力,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聽聞到此經,就像是珠寶師看到了珠寶一樣滿心歡喜,不用思考就馬上知道是真法還是僞法。爲什麼呢?因爲往昔就曾經見聞此法的關系。就是這樣,迦葉,如果有人聽聞此般若波羅蜜法門,心生歡喜,充滿信樂,應該知道此人曆世累劫已經聽聞過此般若波羅蜜,從久遠劫來已經供養諸佛。

  迦葉對佛說:世尊,這些善男子善女人今天聽聞此法,在未來世還是會再信解受持。

  佛告摩诃迦葉:是的是的,如你所說。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此法無行無相。說此法者亦無行無相。雲何世尊。說有行相。佛告文殊師利。我本行。菩薩道時。修諸善根。欲住阿惟越致地。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衆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欲學一切佛法具足無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學一切佛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相好威儀無量法式。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法式及諸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見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是等相無疑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諸法若生若滅若垢若淨。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應作如是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在等相。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法界性相無去來現在故。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無罣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叁轉十二行法轉亦自證知而不取著。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慈心遍覆一切衆生而無限齊亦不作念有衆生相。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于一切衆生不起诤論亦複不取無诤論相。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是處非處十力無畏住佛智慧得無礙辯。當學般若波羅蜜。

  

  這時文殊師利說:世尊,這個法門沒有作爲沒有形象,說這個法的人也沒有作爲沒有形象。爲什麼世尊會說他有作爲有形象呢?

  佛說:文殊師利,我以前行菩薩道的時候,修習各種善根,想到達不退轉的果地,應當修學般若波羅蜜;希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應當修學般若波羅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了解一切法相,欲知道一切衆生心皆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欲學一切佛法具足無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學一切佛,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相好威儀無量法式,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法式及諸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爲什麼呢?在空的境界中不見諸佛不見菩提的緣故。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想知道如此等相而無疑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爲什麼呢?般若波羅蜜,不見諸法若生若滅若垢若淨,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修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在等相,當學般若波羅蜜;爲什麼呢?法界性相沒有…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法滅盡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