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善財童子五十叁參▪P8

  ..續本文上一頁持戒。很可惜,持戒的律師們,老是注意那不可不可的消極戒條,少有從根本著想的。實則身體與精神的健康,才是釜底抽薪,從根源上去消除罪惡。並且,不但諸惡莫作是持戒,衆善奉行與自淨其心,也是戒,且是更積極的。所以我又教他們發菩提心,養大悲心,修福德智能,立大願,修普賢行。教他們行十度善行,求那究竟清靜的佛身」。

  

  善財說:「聖者!這一切都是爲人的。聖者自利的行踐如何,是否也可以開示一點」?

  

  長者說:「自行嗎!我因爲從事醫藥,所以也懂得調和衆香法。善財!我用名貴的戒香,供養十方佛;也就因了戒香,見一切佛。救護衆生,嚴淨佛剎,供養如來,這叁大願,是我日夜祈求的,都因戒香的供養而得到滿足。善男子!我所知的衆生普歡喜解脫門,是怎樣的渺小!

  

  更深刻的,像南方多羅幢城的無厭足王,他是實際的政治家,方法不同,卻同樣的收到止惡行善的效果。我把這位善知識介紹給你,你總是歡喜的吧」!

  

  善財聽了,滿心歡喜,立即起身告辭了出來。

  

  18、嚴刑善政的政治家

  

  「我們的國王──無厭足王,每天在正殿上推行王道的政法。他日夜勤勞,從沒有一點厭倦。用王法教化衆生,使民衆生長在和平、秩序、正義的國家中。我們的王,見有才德可用的,就加以攝收錄取,決不使野有遺賢。反之,如有犯法亂紀的,應罰者罰,應治者治,也決不姑息放任。我們的王,裁斷民間的诤訟。被人欺淩的孤弱,給以王法的保障,解除他們的怖畏。王道政治的推行,使人民實行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無貪、恚、癡的菩薩戒。我們的王,是一位內聖而外王者」!

  

  學生模樣的某青年,滔滔不絕的答複善財,末了指著王宮說:「你去見國王嗎?這早晚,還在勤政殿呢」!善財聽了,別過了他,順手轉兩個彎,就望見推行王政的勤政殿。遠遠的見無厭足王,高坐在莊嚴的寶座上,顯出了自在的威力。在他的前面,有誰敢與他作怨敵呢!

  

  衆多的大臣,各站在自己的職位上,共同辦理王國的政事。有更多的勇將,拿起武器,負起侍王衛國的責任。那時,有無數民衆,違犯了王國的政法,有偷盜他人財物的,有殺害人命的,有淫亂的;還有邪見唱道邪說惑衆的,怨結瞋恨的,貪汙嫉妒的。對于這般造作惡業的衆生,國王照著他們應得的罪罰,有斷手足的,截耳鼻的,斬首的,火焚的,用這些嚴酷的刑罰,一一的苦治他們。

  

  善財見了犯罪者所受的苦痛,生起無限的悲憫心,對國王執行的嚴刑苦治,心中大以爲不然。心想:我爲了利益一切衆生,才要修學菩薩行。像無厭足王的這樣逼惱衆生,甚至加以殺害,這簡直是殘暴不仁,惡中的大惡!這那裏是菩薩,那裏值得我參學!

  

  正在這麼想的時候,忽然感覺空中有天神在警告他:「你應當紀念善知識──普眼長者的教導」!善財心想:我確是常常憶念他,從來也不敢忘記他的指導呀!「那麼,你應當信善知識的引導,爲什麼要疑惑呢?要曉得,菩薩有善巧的方便智,他攝受衆生,調伏教化,護念守衛衆生,度脫衆生,這都不是皮相的認識所能思量擬議的。這應該觀察他的原因與效果,然後再下判斷。你不是爲參學而來嗎」?

  

  善財放下了自己的成見,一直來見國王。頂禮後,向國王說:「聖者!我已發了大菩提心,但不知應該怎樣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承善知識的引導,所以特地遠來,請求聖者的教導」!

  

  無厭足王聽了,見王事已辦理清楚,就起身下座,拉著善財的右手說:「你到這邊來」!

  

  把善財帶到宮中,指著寶座說:「坐!一同坐下了好講話。善財!你看我的宮殿如何?你看:廣大無比的寶宮,莊嚴的講堂,樓閣,羅網,端正而進退有禮的宮女。你想!假定我殘暴不仁,真的大作惡業,會有這樣的富饒自在嗎?這是我的菩薩道,叫做如幻解脫門。我所治理的國民,因過去養成了殺盜淫亂等惡習,物以類聚,風紀壞到極點。用其它的方便,都不容易使他們離開惡業。我爲了調理折伏這一般衆生,所以用種種嚴厲的刑法,治罰作惡業的惡人,使那些作惡的衆生,知道國法的尊嚴,不容他不謹慎顧慮,迫得他斷十惡,行十善,或者發菩提心。

  

  我用這善巧的方便,達到了利益衆生的目的。關于此種辦法,批評我的,當然不知道我。就是同情我的,或者以爲我嫉惡如仇,以爲我亂世用重刑,殺一警百,這同樣不知道我。其實,在我洞達諸法如幻的意境中,並沒有真實的衆生,真作惡,真受罰,無非是以幻治幻的方便。不要說是人,就是一蚊一蟻,我也從沒有起一念的惡意,或者動作身體言語去惱害他,使他受苦。

  

  人人都可以爲善,生一切善法;惡人不過是善緣不具而已,悲憫他都來不及,還肯去恨他殘害他嗎?善財!這就是我所知所行的法門了」!到這時,善財不覺恍然大悟:推行王法,目的在利益衆生,十善戒是刑政的本質,是使人不失其爲人的條件。王國政教的推行,使人不得不止惡行善,成立普遍的階梯解脫的社會。怪不得政治修明的國家,雖不談仁義說道德,卻遠非政治腐敗空談道德的可及。無厭足王的大方便,悲心悲政,深深的引起善財的同情,開始他的贊美與修學了。

  

  國王說:「善財!大道不可思議,殊途不妨同歸。附近妙光城的大光王,你去參訪他,看他的政治如何?這或者更適合你的根性吧」!

  

  善財起身,禮謝了國王,出來到妙光城去。

  

  19、王道樂土

  

  善財在曠野走了幾天,經曆種種險難,不敢懈怠休息。好容易,才到了平地。過了幾個村莊,見一個鬧熱的城市,善財問路人說:「妙光城在那裏」?那人說:「這就是妙光城」。善財聽了,好不歡喜。心想:我要參訪的善知識,就在城中,我又要增長見聞了。

  

  善財進城去,見大城外有七重的七寶深塹,塹底的金沙,在八功德水中,映著水面的妙華,閃閃發光。寶塹的兩岸,栽有七重寶多羅樹,有七重的金剛垣,一層一層的圍著。縱橫十由旬的大城中,人口衆多,樓閣輝煌,總之,是一所非常富庶的大城。城中心,有一座最高而最好的樓閣,題名爲正法樓,就是大光王施行政法的所在地。

  

  這一切微妙的五欲境界,善財沒有絲毫貪染,只想求見善知識。見大光王坐在法堂的師子座上。座前與城中的十字路口,陳列有名貴的珍寶、衣服、飲食、車乘、伎樂、湯藥、乳牛、美人。各處有衆多的菩薩,執行國王的意旨。爲了攝取衆生,使衆生們歡喜清淨,離一切煩惱,了解實義;使衆生們舍離彼此爲敵的惡心,身體與言語上的惡行,邪見;使衆生實行清淨的十善業道:所以把這一切物品,布施給需要的衆生。大光王的政治施設,很明白的,側重在滿足民衆衣食男女的正常要求,使他們知道義理,不作惡業而有清淨的行爲。

  

  在這個基礎上,使衆生走上一切智的佛道。那時,善財走到王的面前,行禮,請問。大光王說:「善財!我所修行而圓成的,叫大慈幢行解脫門,就是把大慈與樂,作爲自利利他的最高原則。我用此大慈法門治國;用此法門去順應世間的欲求,攝受他們,引導他們,使他們修善行。我用此大慈法門,使衆生也住在慈心中,在慈心爲主的利樂衆生心,不離衆生心,拔衆生苦而不息的心中。我用此大慈法門,使衆生非常的快樂,身心清淨,能舍離生死樂,愛好正法。在他們的清淨心中,用一切善行去熏習他,使他們轉上一切智道,生起堅固不壞的信心。

  

  善財!我在大慈幢法門中,用正法去治國,使人民喜樂,沒有怖畏。如有缺乏什麼而來求索的,我必盡量的供給他,只是說:你勿可以作惡!不要害衆生、起邪見!善財!我這妙光城,你是看見的。但本城的大小,崎岖與平坦,珍寶與瓦礫,穢惡或清淨,都不是固定的永久的,是因人民的業行而跟著變化不同的。記得在濁惡的時代,城中的民衆,都歡喜作惡,這世間就是穢土了」。

  

  善財問:「逢著這邪惡的時代,聖者又怎麼辦呢」?「這還是要哀憫救護他,還是實行方才所說的大慈爲主的順世法門。我的慈光普照,民衆所有的怖畏心,惱害心,冤敵心,诤論心,都不覺消滅了。關于這,可以事實證明,你仔細看吧」!

  

  說著,大光王就入了大慈爲首的順世叁昧,城內城外都震動了。只見寶地、寶牆、寶堂、寶殿、寶樓閣,這一切都流出微妙的音聲。城內城外的人民,都歡喜的來見王,連鳥獸也慈悲和樂了。山河大地,踴躍回旋。天神都歡喜的供養贊歎,飲血噉肉的惡鬼──羅剎、夜叉們,也都生慈心,不再作惡業。善財深入慈幢叁昧的境界,了解王政的真義,只是擴充這仁慈的一念,達到世間大和諧的實現。

  

  這與無厭足王的辦法,確乎有點不同,但這是適應衆生的方便,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大光王從叁昧起來說:「善財!你該明白了!法門無邊,你再向別處參訪去」!

  

  20、不動心

  

  善財在路上,想到善知識教導的恩德,不覺掉下淚來。覺得善知識實在稀有,自己的一切功德,都是他所賜給的。自己爲了不斷的參學,又不能多多追隨供養。這時,覺得空中的天神在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善知識唯一的希望,要你信順他的教化,照著去修行。能如此,不但善知識,諸佛世尊也歡喜呢!你不要怅惘,快到安住王都見不動優婆夷去吧」!

  

  善財覺到了,就向安住城來。聽說不動優婆夷,是一位童貞的少女,在自己家裏,爲親屬與一般人說法。這樣,就到她的家裏來。一進門,先觸到堂屋中的金光,又聞到不知那裏來的妙香,善財的身心,忽然清涼舒適,感到說不出的禅悅之樂。善財恭敬的站著,合了掌,仰首觀察她的一切。覺得不動優婆夷身相的端正,口中吐出的妙香,莊嚴的住宅,這都不是世間一般女人可及的。她一切是聖潔的,沒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 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