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雖然不會經曆這種明顯的心理和身體痛苦,而且他們在定的寂靜中會經曆漫長的時間。但是,他們以爲這樣的定就是解脫和通往解脫的道路。在有漏的善業功德耗盡之後,他們定的力量也會自然消失。因此,他們就會産生邪見,認爲解脫不過是個謊言。這樣的邪見會摧毀他們一切的功德,成爲墮入惡道的因。
除此之外,玉皇大帝、轉輪聖王、日月天子以及大梵天等,在我們人類看來享用著極長壽命的大福報者,也都不是永恒持久的。由此可見,善趣中轉瞬即逝的快樂,實在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壞苦顯而易見,並不難理解。至尊紮巴堅贊這樣說:
“聚會終將散,強壯變羸弱,
富有轉貧窮,難以想象之。”
這句偈頌告訴我們,一切快樂的事物終將變成痛苦的結局,這之間的變化,就是我們所說的壞苦。
有相聚就有離散的悲傷;有年輕靓麗就有老眼昏花的痛苦;享受美食很快樂,但是暴飲暴食就會難受;沒有節製的熬夜上網、唱歌跳舞,都同樣會使本來興趣盎然的事情變成痛苦的煎熬……
這些例子都可以從側面讓我們了解壞苦的本質。
仔細思維,就會發現,我們自以爲是的人生諸多樂事,其實最終都蘊含著無盡的痛苦。
總體來說,我們人所面臨的壞苦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以及求不得這七種。
出生之前,有九個月的時間,我們都蜷曲在母親的腹中。初期,肢體生長速度非常快,我們會感覺到好像在鐵架上被拉扯。孕期的後幾個月,我們將感覺到被擠壓在肮髒惡臭的坑裏,並且對母親的任何舉動都極爲敏感。
當母親走動時,我們脆弱的身軀隨之天旋地轉;母親即使喝一口熱水,我們也感到好象沸水在燙灼自己的肌膚。
在此期間,我們孤零零的一個人,母親並不知道我們的恐懼與痛苦,即使知道,也無法幫助我們。
當我們從子宮出生時,如同通過兩座頑石之間狹窄的岩縫,受到擠壓的痛苦,進入一個冷酷陌生的世界。
我們失掉了前世的所有記憶,對正在經曆的一切懵懂無知,就像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
即使最柔軟的衣服也會使我們嬌嫩的肌膚痛楚萬分。餓的時候,我們無法表達想吃的欲望,疼痛時,我們只有流著淚拼命地比劃。我們是如此無助,無論什麼都不得不從頭學起。
即使我們很幸運地沒有夭折,順利長成俊男靓女,也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衰老。
我們不再有青春的容顔,白發開始日益增多,松弛的小腹和皮膚暴露著我們的衰老,即使對于過去喜愛的飲食以及男女之樂也不再那麼興趣盎然了。
我們記憶衰退,行動遲緩,在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兒女們卻在忙碌各自的事情;羸弱的我們甚至連遊戲也做不了,即使是娛樂消遣也會使我們精疲力竭。
我們修法還沒開始就不得不結束,再不能多次地磕頭頂禮、遠程朝聖;
我們不再能夠勝任以往常做的工作或者去幫助別人,漸漸感到自己是個無用的廢人,開始失去自尊;
我們眼看著自己的朋友和同齡人一個個生病、死去;孤獨感和對死亡的恐懼日益加深。
與此同時,疾病在我們的人生中也不可避免。盡管我們可以通過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合理的飲食以及健身等等各種方式來達到保健的目的,但還是不可能不生病。
即使是小病也能令我們束手無策。病了就要吃藥,生活就要受到節製。假如我們病重,還不得不經曆危險的手術,一旦手術失敗,被告知已無法救治,也只能回家等死。
當我們聽到別人惡疾纏身的消息,就必須要警醒,相同的一幕也可能會在我們身上重現。只要我們活著,就會時刻受到疾病的威脅。
而接下來的死亡,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離開我們心愛的伴侶、孩子,以及一切貪戀的東西。抛下這些難以割舍的一切,在我們活著的時候,是多麼困難,但是在最後的時刻,即使無法割舍也得割舍,我們只能淚眼婆娑的拉著他們的手,做最後的告別。
除此之外,我們還常常被迫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工作或者生活。有時我們還會身處危險的境地,比如遭遇火災、地震或者受到無端的攻擊。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令人懊惱的事情,例如,想休假出遊的時候,天公卻不作美,下起瓢潑大雨;回到辦公室又悶熱得使人窒息;生意不順、丟了飯碗或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和配偶總是爭吵不休,孩子又吵鬧不止,帶給我們很多麻煩;多年好友突然背棄了自己;無論做什麼,總是出現差錯……
即使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種種美好的規劃,很多願望卻根本無法實現,即使有些能實現,卻並未帶給我們所期望的滿足感。
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們總會忍不住想:“爲什麼倒黴的總是我?”我們總覺得老天爺對我們不公平,心裏充滿了憤恨,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憐的人。
其實,即使我們的願望全部得以實現,也不會感到滿足。有了自己的房子車子票子,我們總是還會想要更好更多的。
在十年前,我們可能會想,什麼時候能到海邊度個假就心滿意足了,但隨著欲望的持續膨脹,現在有可能到國外度個豪華假期才能滿足我們的虛榮心。
這以上講的種種,就是人類的壞苦。
行苦
和苦苦、壞苦相比,行苦更加深刻,也更加細微,是人類最主要的煩惱。我們凡夫由于受到強烈的苦苦、壞苦的影響,往往體會不到什麼是行苦。
簡單來說,行苦一般指的是,由于貪愛而身心受到業力的牽製,深陷無奈和煩惱之中不能自拔。即使我們能對治壞苦,也依然無法逃脫一切行苦。如果細分行苦的話,有叁種,即:業力永不停止的痛苦、欲望永不滿足的痛苦、生生世世永無止境的痛苦。
我們永遠不會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和活動,總覺得還有什麼事情要做。停止一切活動,會讓我們惶恐不安,我們必須有個什麼理由讓自己動起來,覺得只有這樣,才算是一個正常的人。即使我們坐在那裏什麼都不做,各種念頭也會一直在腦海當中起起落落。
佛陀教導我們“諸行無常”的道理,而我們卻淪爲俗務的犧牲者,不論能否從中得到滿足和助益,卻依然無休無止地追逐。我們的內心總被許多念頭占據,從沒有覺得不用再努力了,而且永遠不會對自己努力之後的回報感到滿意,這都是因爲我們缺乏在輪回中急流勇退的智慧和勇氣。
其實,不論我們付出多少心力,事情永遠不會了結。
而且,我們對自己的境況也永遠不會感到滿意。
身邊衆友圍繞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爲要處理人際關系而焦慮煩躁,形只影單時,卻又覺得寂寞空虛;
貧窮的時候,我們追求財富,而擁有財富時,卻還要處心積慮地去保護它們。
曾經有一個人對我說,我要求的其實不多,只希望能夠有足夠的錢來實現自己旅遊攝影的願望就好了。
可一旦擁有了你想要的金錢和相機,你就可能還會想去更多更遠的地方,用更加高檔的攝影設備,住更加高檔的旅館。往往在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後,不同的、更新的願望已經開始潛藏其中。
小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盼望新年的到來,因爲新年來臨,我們就會穿上新衣服,到哪裏都會有長輩給壓歲錢,吃一塊奶糖時覺得是那麼甜蜜。但是現在,一塊奶糖或者一件新衣還能滿足你對新年的期待嗎?新年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一個概念?
有朋友送給你一雙筷子做爲禮物,得到筷子後,你看看這雙嶄新的筷子,就會想,碗已經舊了,還是換幾只新碗吧;買了新碗,你又會發現配套的餐具都顯得陳舊了,于是,又興致勃勃地買來了鍋竈瓢盆;好容易收拾停當,坐下來開始進餐,卻突然發覺餐桌的款式太過老舊,已經顯得很紮眼了,于是,你又奔向家具市場……接下來,家具全部換了一個遍,這時你又沮喪地發現,自己居住的房子舊了,也該換個更大的了……而不幸的是,你並不一定有能力去買個更好的房子,于是,你又陷入了煩惱和痛苦之中。
即使你是一個家財萬貫的富翁,也不意味著你就得到了快樂,在有了財富後,往往心中又充滿被觊觎的焦慮,總是懷疑別人接近你的動機,日夜擔憂,看守著自己的財富,你的財富反而變成了牢籠。
窮人也不一定快樂,我們有可能會因爲不斷嘗試各種生財之路而苦惱,或者對別人擁有的財富憤憤不滿。
觀察這些,就會讓我們知道,世間並沒有真正的快樂,行苦無處不在,失望無處不在,生活永遠不可能完美無缺,事事如意。知道了這個道理,就能夠理解,我們人類只要有這個身體,就不得不去面對這樣的種種痛苦。
即使是死亡,也不會讓這樣的痛苦終結,只要我們還在無盡的輪回中,投生以後,我們依然要再次面對這諸多的痛苦,得不到片刻閑暇。一切有爲法就是這樣遷流不息,有情衆生就是這樣在沒有窮盡的輪回之中奔波流浪,感受著世間的一切悲苦。
出離心
輪回是一種強烈的習氣,我們很難在累劫形成的巨大慣性作用下,讓這趟列車停下來。
想要脫離輪回,讓這趟高速行進的列車慢慢停下,就必須要生起求得解脫的出離心。
我們就像一個長期關在牢獄中的囚犯,如果把這裏當作樂園戀戀不舍,就不會想到要脫離這個牢獄。或者即使我們知道這裏沒有任何自由,充滿諸多痛苦,但是從不希求逃脫,也就不會有沖出牢獄的可能。只有對自己的處境忍無可忍,才一定會積極地想盡一切辦法要出去!這就是出離心。出離心是我們一切修行的基礎。
我們平日裏總是說,要把修行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但是修行卻總是和我們若即若離,忽遠忽近。
坐在佛堂裏的時候,我們可以心態平靜,這時我們容易洋洋自得,覺得自己已經修得很不錯了。可是一旦出來面對周圍的事物,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陷入種種嫉妒、沮喪、蔑視、委屈等情緒之中,這時候,佛陀的法教就在我們的心中漸漸模糊起來,習氣再次掌控了自己的生活。
我們越是防微杜漸,就越容易紅杏出牆;我們越是明白佛陀的法教,就越清楚地看到身邊同修的毛病;我們越…
《奧義之鑰匙--遠離四種執著文字(衮欽果讓巴大師·釋論 堪布澤仁紮西·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