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P10

  ..續本文上一頁的。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晝夜不暫留,此生恒衰減,

   額外無複增,吾命豈不亡?”

  用比喻來說明生命的無常可以這樣比喻:人的生命如陡峭山中的急流瀑布;如將死的囚犯;如網中之魚;如進入屠宰場的動物。

  如陡峭山中的急流瀑布 例如,從一個陡峭的山上流下的水流是非常急速的,就好像後面的水流要趕上前面的水流一樣,生命也是稍縱即逝,好像後來的刹那在追逐著前面的刹那,而生命就這樣的死亡並結束。如在《方廣大莊嚴經》中雲:

  “叁界無常如秋雲,如同嬉戲與舞蹈,

   衆生生死如閃電,亦如急流之瀑布。”

  這些只是形容快速而已,生命的消逝比這還要更快。

  如將死的囚犯 比如那些必死的囚犯,被押赴到刑場的時候,每走一步都離死亡更近一步。我們也是如此,隨著年月日的流逝,分分秒秒都更接近死亡。如《因緣品》中所說:

  “如赴刑囚犯,步步近死亡,

  人壽疾消逝,速死亦如是。”

  如網中之魚

  在河裏撒下網之後,不管網中進入多少條魚,漁夫終究會把魚兒們一個一個撈出來殺死,一個也不會剩下。同樣的,我們也生長在輪回世間的大河中,進入了由製造煩惱的漁夫所撒下的生之網,到達死神的口中之後,我們只能選擇死亡。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雲何猶不知,身陷惑網者,

   必囚生死獄,正入死神口。

  如進入屠宰場的動物就沒有任何逃生之路,一個一個地被屠夫殺掉。那些待宰割者卻視若無睹,依然繼續打鬥、尋找食物,根本不思考發生了什麼事情,直到最後,毫無例外地全部被殺死。同樣地,我們也進入了生命的屠宰場,並且注視著如屠夫一樣的死神一個一個地屠殺自己的親朋好友,我們卻不會想到,這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反而漫不經心地享用著他們留下來的東西,繼續吃、喝、睡。就在我們這樣虛度光陰的時候,死神會突然來臨。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漸次殺吾類,汝豈不見乎?

   然樂睡眠者,如牛見屠夫。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時汝何能,貪食複耽眠。

  觀修方法 我們應該這樣思維:“唉!我還沒有擺脫死亡的陰影,沒有權力在這個世間長生不死。這個世界上,沒有生下來不會死亡的人。而現在尚且活著的和正在出生的人也必將會死亡,既然如此,我怎麼能不死呢?即使如世間明燈的佛陀,已經脫離了業力和煩惱而導致的生死,也依然會示現涅磐,即使是清淨聖衆,也依然抛棄了爲我們所現的異熟身(生後未死之前,即生死中有,由于造積種種善惡之業,感受種種苦樂之報,稱異熟身。),那麼,像我們這樣真正被業力和煩惱所束縛的人,又怎麼能有不死的把握呢?還有,那些由有情衆生不可思議的業力所形成的山川、洲陸和大洋等極端堅硬強固的世界,也都將毀滅,不會留下任何灰燼。

  其次,由無量功德所積聚而生的相好莊嚴的金剛身,也是無常的,何況于我們這樣的虛幻不實的身體呢?因此,這個本來無常卻被我認爲是有常的身體,這個沒有自性卻被自己執取爲有自性的身體,最終將被燒成灰燼、被墜入水中讓魚和其他生物吃光、被挂在牆上曬幹、被蟲蟻蛀食直到內部成空、被埋葬地下直到腐爛分解或者被丟到屍陀林成爲鳥獸的吃食等。可悲啊!身體無常啊!這樣的時刻終將來臨。”

   如果這樣觀想還不會生起無常心,那麼就應該如下來觀想:“現在,我還沒有身體的病痛和精神的痛苦,我和我的親朋好友們在一起,享用著美食、衣服和房屋,做著長久的打算,從事著各種無益的討論。但是,我從不警覺死神的來臨。直到有一天,這一切都會被抛棄,生命之光突然被熄滅,再也看不到聽不到自己的親朋好友,我必須孤獨地去一個一無所知的、空洞恐怖的地方。從現在開始,我仔細思索,生命即將結束,我必須實修真實的佛法,使佛法真正深入到我的心中。我從內心深處祈請,願上師和叁寶加持我。”

  同時,在每坐中間,應思維《教王經》中所說的:“當我和親朋好友在一起相聚暢談時,應該想到最終大家還是要分離的;當我和親朋好友歡宴享樂時,應該想到,終有一天,自己會吃什麼也都沒有胃口,因疾病而吃各種藥物後依然無效而死;當我穿華衣的時候,應該這樣想,總有一天,我將被包在肮髒惡臭的衣物中被燒掉;當我騎上駿馬的時候,應該這樣想,總有一天,我將被醜陋的扛屍人擡走;當我坐在舒適的坐墊上時,應該這樣想,總有一天,我將被丟入地下的洞穴中。”這樣通過種種方面來觀修死亡的無常,直到了悟死亡是必然來臨的

  (2)思維死無定期而縮短世俗之心

  a因沒有固定的壽命而死無定期

  b因死亡的條件很多而死無定期

  c因生的助因很少而死無定期

  a 因沒有固定的壽命而死無定期

  有些人因爲上述的各種原因而理解了死亡必然會來,但是,仍然會有人這樣想:“雖然我最終會死,但我暫時還不會死。上半輩子我爲此生的理想工作,年老時再修持佛法。”也有人會這樣認爲:“今年我先解決溫飽的問題,以後再來修持佛法。”但是,我們不能確定什麼會先發生,是暮年還是來生?是明年還是來生?是次月還是來生?是明天還是來生?因此,在《因緣品》中說到:

  “明日來生誰先至?世事總是難預料,

   不能僅僅爲明日,應爲來生而努力。”

  因此,如在《俱舍論》中所說:

  “此贍部洲不一定,最終十歲初無量。”

  (衆生的身量是固定的,壽量也同樣是固定的。北俱盧洲衆生的壽量達千年,西牛貨洲、東勝身洲減半,所以西牛貨洲衆生壽量爲五百歲,東勝身洲爲二百五十歲。只有南贍部洲則不一定,遞減的最後爲十歲,初劫的人壽爲無量歲,在這之間也有許多增減。)

  其他叁大洲的人類壽命都是有定期的,只有南瞻部州人類的壽命沒有定期。因爲有些人在母親的胎裏壽命盡了就會死亡,還有的剛出生就會死亡,有的剛會爬行就會死亡,有的剛學會行走就會死亡,有的人在壯年就會死亡,有些人則是老了以後死亡等,都是不定的。,因此在《因緣品》中說到:

  “或有死于胎中者,或有甫生即死亡,

   或有爬行或奔跑,或有老邁及少年,

   或正壯年而夭亡,世事總是難預料,

   如熟透果實落地,個個皆離人間去。”

  因此,我們沒有絲毫的把握,自己的壽命今天是否耗盡,晚上是否會死亡。如在《入菩薩行論》中說到:

  “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b 因死亡的條件很多而死無定期

  何時死亡是無法確定的,如下:

  (1)因生命是脆弱的;

  (2)因(業力的)死神是不具慈悲心的;

  (3)因病、魔的違緣是很多的;

  

(1)因生命是脆弱的 雖然壽命還未耗盡,但我們依然無法確定能否活到最後的時刻。因爲我們生命中的違緣是很多的,身體和生命很容易分開,生命就像風中的油燈,即使燈油和燈芯等等還沒有用完,但由于風,它連一點點持續的機會都沒有,就立即熄滅了。如在《弟子書》中所說:

  “有如狂風熄燈焰,

   難定生死一瞬間。”

  我們從身體和生命容易分散的方面去想的話,就會知道,睡過去再醒來以及呼一口氣出去後能再吸氣都是奇迹。如在《親友書》中所說:

  “壽命多害即無常,猶如水泡爲風吹,

   呼氣吸氣沈睡間,能得覺醒極稀奇!”

  (2)因(業力的)死神不具慈悲心 業力的死神不會很慈悲地想,這個可愛的人尚未完成他此生的工作,因此應該讓他活久一點,或者,這個人沒有病,就讓他活久一點。相反地,就像逐鹿的獵人,他希望能早點宰割獵物。除此之外,業力的死神是不會放逸的。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淨否,

   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

  (3)因病、魔的違緣很多 此種違緣又分爲叁種:

  (a)內外四大(地水火風)不協調而死亡;

  (b)與導致走入邪路之惡魔的鬥爭而死亡;

  (c)陽神等等其他魔的阻礙而死亡。

  由外在四大不協調引起的死亡有,如山崩壓死、被水沖走、被火燒死以及被風吹下懸崖;由內在四大不協調引起的死因有,如地大不調的潰瘍病、水大不調的冷病、火大不調的熱病以及風大不調的心髒病等等。

  與導致走入邪路的惡魔的鬥爭而死亡是:經常來危害人的魔有八萬種。他們搶走有情衆生的精氣、容顔的光澤以及威嚴而導致了死亡。

  陽神等等其他魔的阻礙而死亡指的是,有叁百六十種魔,他們高興時會幫助,不高興時會傷害有情衆生。這些都能引起死亡。

  還有,我們可能會因和敵人戰鬥而死亡;或是被親人欺騙而死亡;或因飲食的不合而死亡;或因服用錯誤的藥物而死亡;或因衣物包裹窒息而死亡;或因奴仆反叛而死亡;或因被畜生攻擊而死亡;或被野獸撲食而死亡。甚至自己也會造成自己的死亡,如很多人以武器自殺或者跳進懸崖等。

  總之,我們不能確定這些內在或外在的事物,不會成爲我們的死因。因爲這些內外的事物和其他類似的事物既然會成爲他人死亡的原因,怎麼會不可能成爲自己死亡的原因呢?

  ,

  c 因生…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