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P11

  ..續本文上一頁存的助因很少而死無定期

  也許我們會認爲生有很多助因,如福壽法事、醫藥、食物等等。當生命、業力和福報這叁者當中任何一種或兩種尚未耗盡時,福壽法事等助因可能會保護,免受意外死亡,但是叁者都耗盡的時候,助因沒有一點利益,反而甚至會變成死因。類似的這種情況是很

  多的。在《寶鬘論》中雲:

  “死緣極衆多,活緣唯少許,

   此等亦成死,故當常修法。”

  有人也許會認爲:即便如此,我仍然擁有年輕、健康、衣食等等,沒有受到敵人和鬼怪的傷害,因此我暫時還不會死的。

  然而,年輕是無法避免死亡的,因爲我們看到,剛出生的嬰兒會死亡而許多拄著拐杖的衰弱的老人卻依然活著。如在《因緣品》中說到:

  “早晨所見者,黃昏已不見,

   黃昏所見者,次晨已不見,

   諸多男女衆,壯年亦能夭,

   故知年輕者,壽亦無定期。”

  健康避免不了死亡,年輕而健康的人也會突然夭折,甚至死得比常年生病的人還要早;衣食等條件也避免不了死亡,被食物、財産圍繞的富人常常比叁餐不繼的乞丐死的更早;沒有敵人的傷害也避免不了死亡,不知道何謂敵人者可能比被敵人包圍的人死的更早;死亡也不可能因爲沒有鬼魔的傷害而得到避免,精神被鬼魔控製的人,常常因此作出傷害自己的事情,而那些精神正常的人可能比他們死的更早。《入菩薩行論》中雲:

  “縱似今無病,足食無損傷,

   然壽刹那逝,身猶須臾質。”

  因此,如果別人無法避免死亡,我也沒有任何理由能避免死亡,所以,如果仔細思維會知道,我和其他任何人都絕對沒有任何理由,確信自己今天晚上不會死。

  觀修方法 我們應該這樣來思維:“可悲啊!從我出生直到現在,我一直在懶散中消耗了很多年,而我現在即將面臨死亡。我們住在南瞻部州的衆生,壽量是沒有定數的。雖然我可能還會有一段生命,但隨時都會意外死亡。讓生命中斷的違緣有很多,而被障礙的生命和身體又那麼容易分散。死神這個障礙者是沒有慈悲心的。我沒有任何地方去逃避那些障礙的因素,而其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會致命,我沒有任何信心確信我不會遭遇到那些障礙,因此,我無法知道自己今天還是明天就會死。如果我今天或明天死亡,我將無法完成我以前決定好的死亡前對佛法的修持。如果死亡真的來臨時我該怎麼辦呀!從今以後,我要抛棄一切世間瑣事,實修在我死時能真正對我有益的正法。祈請上師和叁寶加持真正的佛法生起在我的心相續中。”

  在每坐修法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有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的念頭,而應該無論今天死亡還是明天死亡,都要與佛法相結合,堅定努力地修行善業。

  (3)思維除了佛法外,做其他世間瑣事沒有任何利益而實修佛法

  分叁:

  a因食物財物無益而實修佛法

  b因親戚和眷屬無益而實修佛法

  c因權威和雄辯無益而實修佛法

  a因食物財物無益而實修佛法

  當我們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無論此生我們擁有多少食物和財産等等,都毫無益處。我們不可能拿這些世俗之物來賄賂死神,以求避免死亡,也不可能以此做爲贖金來獲救。我們無法帶走任何財物,相反,如同從酥油中取出一根頭發一樣,我們走時只有一身赤裸,兩手空空。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設得多利養,長時享安樂,

   死如遭盜劫,赤裸空手還。”

  今生的一切受用不僅是無益的,反而如果對這些身外之物産生了強烈的貪愛執著,還將引來痛苦。如在《入菩薩行論》中上所說:

  “故汝愚癡意,無論貪何物,

   定感苦果報,千倍所貪得。

   故智不應貪,貪生叁途怖。”

  b因親戚眷屬無益而實修佛法

  不論人曾擁有多少關愛自己的親人、朋友、相識和仆人等,在死亡時都毫無益處。他們無法和死神搏鬥來改變我們的死亡,也不可能因他們的面子而免除死亡,他們也不能分擔死亡的痛苦,也不能陪你一起走,因爲我們必須一個人走向死亡。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臨終彌留際,衆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親人不但幫不了自己,反而自己因他們造作的惡業會追隨著自己,由此産生更多的傷害。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複次于此生,親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

  c因權威和雄辯無益而實修佛法

  不管有多麼大的權勢和雄辯才能,這些我們所貪享的世間受用都是沒有絲毫利益的。比如,獸中之王的獅子,有能征服大象群的威力,而且他的威力能使一只小動物僅僅聽到它的聲音就不能呼吸,但是當死神出現時,它的一切力量和傲慢都會失去而死亡。如在《本生傳》中說到:

  “獸王猛獅震大象,余者聞聲皆喪膽,

   一旦無情死神至,傲慢獅王亦被毀。”

  那些世間的事物,不但不能利益我們,反而因此而生的傲慢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痛苦。所以,傲慢的果報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吾富受恭敬,衆人皆喜我,

   若持此驕慢,殁後定生懼。”

  總而言之,所有這些世間的事物只不過是短暫的利益而已,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死亡不可能被諸如物質、詛咒、祈福、權威、勇士的力量、富人的財富、高尚的品德、或是演說家的口才之類的因素所阻止,也不可能被聰明人躲過,或是被快跑者逃避,或是被魔術師蒙騙。如在《本生傳》中所說:

  “雖然賢良者,能蔽衆人眼,

   卻無法欺瞞,具力之死神。”

  所以,除了佛法外,我們面臨死亡時,沒有什麼能更加讓我們受益。《教授勝光大王經》中雲:

  “大王,當死亡來臨時,

   我們的身體被死神的長矛刺穿,

   沒有了傲慢,沒有了依怙,沒有了隨從。

   我們受著疾病的折磨,口幹而面目扭曲;

   我們手腳顫抖,唇枯齒顫;

   我們步履維艱,口出噓聲;

   我們身染糞便,遍體惡臭。

   我們拒絕了食物和醫療,

   最後一次睡在自己的床上,

   沈入了中陰的大河中,

   經曆了閻魔使的各種恐怖,

   再沒有了呼吸,口鼻大開。

   我們脫離了此生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我們的神識墜入黑暗的深淵,

   在大海中沈浮,在業河中漂流;

   我們的神識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死時再不能享受自己的財富,

   哭喊著自己的父母和子女。

   大王,此時,

   除了佛法外,

   我再沒有了任何依怙,任何隨從,

   此時,只有佛法才是真實的護佑,

   就如我們的依怙、支柱、島嶼和隨從。”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生起努力修持神聖佛法的決心。現在我們的身心健全,這樣的時候如果不知道修持佛法,等到自己身體老化、意識糊塗、精神老邁,成爲一具只會呼吸的屍首,瀕臨死亡的時候,屆時再想要修持佛法,已百般無奈了。措普譯師曾說過:

  “若不精進修佛法,瀕臨死時才修爲,

   有如傷後套盔甲,捶胸頓足已不能。”

   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想:修持佛法也終將會死的。但是,死亡的方式是不同的。一個上等的修行者死亡時是快樂;中等的修行者死亡時不會恐懼;下等的修行者死亡時沒有後悔。如《莊嚴論》中雲:

   “了知諸法如幻境,生如百花叢中過,

   無論貧窮或富有,智者不畏輪回患。”

  如在《入菩薩行論》中雲:

   故應除疲厭,馭駕覺心駒,

   從樂趨勝樂,智者甯退怯?

  一個沒有修持過佛法的人,死亡來臨時,首先,他會對曾經造作過的惡業以及未曾努力修持佛法,生出悔恨之心;然後他的軀體在四大分離時受到無比的痛苦;最後,在對死神的恐懼中死亡。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

   口幹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觀修方法 我們應如下來思維:“可悲啊!死亡終將會來臨,但是我不知道死亡何時會到來。除了佛法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事物對死亡有益。過去,爲了此生的理想,我一直爲無用的世間瑣事而虛度著光陰,一直把不真實的當成真實的,我從來沒有抱著必將會死的心態來修持過佛法。可悲啊!死亡來臨時我該怎麼辦呢?”我們應該如此來觀修,直到心中生起最強烈的出離心和悲傷。

  我們應該更深入地去思維:“現在,我越來越貪著世俗的理想,如果我不能從心底深處來修持神聖的佛法,就像來到了一個充滿奇珍異寶的島嶼卻空手而歸,再沒有比這更大的自欺了。因此,我必須修持神聖的佛法,這樣一旦死亡來臨時,我才真正有所依靠。而且,我必須現在就開始,不能再懶惰和遲緩,我必須迅猛精進,如同撲滅頭上和身上的火一樣。此生的食物、財産、心愛的伴侶、朋友和親戚等等,在我死亡時,對我是毫無益處的,我必須抛棄對它們的追求和貪執。在心依靠上師叁寶後,除了修持佛法外,我不再從事任何其他的世間瑣事,願上師和叁寶能了解,幫助我完成我的願望。”從內心深處這樣來思維並祈請。

  即使在下坐後,我們也要時時刻刻持續觀想死亡的必然性,死亡隨時可能來臨,牢記死亡時只有佛法才能有所助益。如果我們聽到或者看到別人的死亡,甚至看到死屍、枯骨等,也應該這樣想:我也和他們一樣,無法超越死亡。所以,應該切斷對此生的貪著。當世俗的想法生起的時候,要以正念來約束自己,並把心安住在正念中。不要結交貪愛世俗之事的惡…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