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
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用比喻来说明生命的无常可以这样比喻:人的生命如陡峭山中的急流瀑布;如将死的囚犯;如网中之鱼;如进入屠宰场的动物。
如陡峭山中的急流瀑布 例如,从一个陡峭的山上流下的水流是非常急速的,就好像后面的水流要赶上前面的水流一样,生命也是稍纵即逝,好像后来的刹那在追逐着前面的刹那,而生命就这样的死亡并结束。如在《方广大庄严经》中云:
“三界无常如秋云,如同嬉戏与舞蹈,
众生生死如闪电,亦如急流之瀑布。”
这些只是形容快速而已,生命的消逝比这还要更快。
如将死的囚犯 比如那些必死的囚犯,被押赴到刑场的时候,每走一步都离死亡更近一步。我们也是如此,随着年月日的流逝,分分秒秒都更接近死亡。如《因缘品》中所说:
“如赴刑囚犯,步步近死亡,
人寿疾消逝,速死亦如是。”
如网中之鱼
在河里撒下网之后,不管网中进入多少条鱼,渔夫终究会把鱼儿们一个一个捞出来杀死,一个也不会剩下。同样的,我们也生长在轮回世间的大河中,进入了由制造烦恼的渔夫所撒下的生之网,到达死神的口中之后,我们只能选择死亡。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
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如进入屠宰场的动物就没有任何逃生之路,一个一个地被屠夫杀掉。那些待宰割者却视若无睹,依然继续打斗、寻找食物,根本不思考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最后,毫无例外地全部被杀死。同样地,我们也进入了生命的屠宰场,并且注视着如屠夫一样的死神一个一个地屠杀自己的亲朋好友,我们却不会想到,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反而漫不经心地享用着他们留下来的东西,继续吃、喝、睡。就在我们这样虚度光阴的时候,死神会突然来临。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渐次杀吾类,汝岂不见乎?
然乐睡眠者,如牛见屠夫。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时汝何能,贪食复耽眠。”
观修方法 我们应该这样思维:“唉!我还没有摆脱死亡的阴影,没有权力在这个世间长生不死。这个世界上,没有生下来不会死亡的人。而现在尚且活着的和正在出生的人也必将会死亡,既然如此,我怎么能不死呢?即使如世间明灯的佛陀,已经脱离了业力和烦恼而导致的生死,也依然会示现涅磐,即使是清净圣众,也依然抛弃了为我们所现的异熟身(生后未死之前,即生死中有,由于造积种种善恶之业,感受种种苦乐之报,称异熟身。),那么,像我们这样真正被业力和烦恼所束缚的人,又怎么能有不死的把握呢?还有,那些由有情众生不可思议的业力所形成的山川、洲陆和大洋等极端坚硬强固的世界,也都将毁灭,不会留下任何灰烬。
其次,由无量功德所积聚而生的相好庄严的金刚身,也是无常的,何况于我们这样的虚幻不实的身体呢?因此,这个本来无常却被我认为是有常的身体,这个没有自性却被自己执取为有自性的身体,最终将被烧成灰烬、被坠入水中让鱼和其他生物吃光、被挂在墙上晒干、被虫蚁蛀食直到内部成空、被埋葬地下直到腐烂分解或者被丢到尸陀林成为鸟兽的吃食等。可悲啊!身体无常啊!这样的时刻终将来临。”
如果这样观想还不会生起无常心,那么就应该如下来观想:“现在,我还没有身体的病痛和精神的痛苦,我和我的亲朋好友们在一起,享用着美食、衣服和房屋,做着长久的打算,从事着各种无益的讨论。但是,我从不警觉死神的来临。直到有一天,这一切都会被抛弃,生命之光突然被熄灭,再也看不到听不到自己的亲朋好友,我必须孤独地去一个一无所知的、空洞恐怖的地方。从现在开始,我仔细思索,生命即将结束,我必须实修真实的佛法,使佛法真正深入到我的心中。我从内心深处祈请,愿上师和三宝加持我。”
同时,在每坐中间,应思维《教王经》中所说的:“当我和亲朋好友在一起相聚畅谈时,应该想到最终大家还是要分离的;当我和亲朋好友欢宴享乐时,应该想到,终有一天,自己会吃什么也都没有胃口,因疾病而吃各种药物后依然无效而死;当我穿华衣的时候,应该这样想,总有一天,我将被包在肮脏恶臭的衣物中被烧掉;当我骑上骏马的时候,应该这样想,总有一天,我将被丑陋的扛尸人抬走;当我坐在舒适的坐垫上时,应该这样想,总有一天,我将被丢入地下的洞穴中。”这样通过种种方面来观修死亡的无常,直到了悟死亡是必然来临的
(2)思维死无定期而缩短世俗之心
a因没有固定的寿命而死无定期
b因死亡的条件很多而死无定期
c因生的助因很少而死无定期
a 因没有固定的寿命而死无定期
有些人因为上述的各种原因而理解了死亡必然会来,但是,仍然会有人这样想:“虽然我最终会死,但我暂时还不会死。上半辈子我为此生的理想工作,年老时再修持佛法。”也有人会这样认为:“今年我先解决温饱的问题,以后再来修持佛法。”但是,我们不能确定什么会先发生,是暮年还是来生?是明年还是来生?是次月还是来生?是明天还是来生?因此,在《因缘品》中说到:
“明日来生谁先至?世事总是难预料,
不能仅仅为明日,应为来生而努力。”
因此,如在《俱舍论》中所说:
“此赡部洲不一定,最终十岁初无量。”
(众生的身量是固定的,寿量也同样是固定的。北俱卢洲众生的寿量达千年,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减半,所以西牛货洲众生寿量为五百岁,东胜身洲为二百五十岁。只有南赡部洲则不一定,递减的最后为十岁,初劫的人寿为无量岁,在这之间也有许多增减。)
其他三大洲的人类寿命都是有定期的,只有南瞻部州人类的寿命没有定期。因为有些人在母亲的胎里寿命尽了就会死亡,还有的刚出生就会死亡,有的刚会爬行就会死亡,有的刚学会行走就会死亡,有的人在壮年就会死亡,有些人则是老了以后死亡等,都是不定的。,因此在《因缘品》中说到:
“或有死于胎中者,或有甫生即死亡,
或有爬行或奔跑,或有老迈及少年,
或正壮年而夭亡,世事总是难预料,
如熟透果实落地,个个皆离人间去。”
因此,我们没有丝毫的把握,自己的寿命今天是否耗尽,晚上是否会死亡。如在《入菩萨行论》中说到:
“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b 因死亡的条件很多而死无定期
何时死亡是无法确定的,如下:
(1)因生命是脆弱的;
(2)因(业力的)死神是不具慈悲心的;
(3)因病、魔的违缘是很多的;
(1)因生命是脆弱的 虽然寿命还未耗尽,但我们依然无法确定能否活到最后的时刻。因为我们生命中的违缘是很多的,身体和生命很容易分开,生命就像风中的油灯,即使灯油和灯芯等等还没有用完,但由于风,它连一点点持续的机会都没有,就立即熄灭了。如在《弟子书》中所说:
“有如狂风熄灯焰,
难定生死一瞬间。”
我们从身体和生命容易分散的方面去想的话,就会知道,睡过去再醒来以及呼一口气出去后能再吸气都是奇迹。如在《亲友书》中所说:
“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
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
(2)因(业力的)死神不具慈悲心 业力的死神不会很慈悲地想,这个可爱的人尚未完成他此生的工作,因此应该让他活久一点,或者,这个人没有病,就让他活久一点。相反地,就像逐鹿的猎人,他希望能早点宰割猎物。除此之外,业力的死神是不会放逸的。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3)因病、魔的违缘很多 此种违缘又分为三种:
(a)内外四大(地水火风)不协调而死亡;
(b)与导致走入邪路之恶魔的斗争而死亡;
(c)阳神等等其他魔的阻碍而死亡。
由外在四大不协调引起的死亡有,如山崩压死、被水冲走、被火烧死以及被风吹下悬崖;由内在四大不协调引起的死因有,如地大不调的溃疡病、水大不调的冷病、火大不调的热病以及风大不调的心脏病等等。
与导致走入邪路的恶魔的斗争而死亡是:经常来危害人的魔有八万种。他们抢走有情众生的精气、容颜的光泽以及威严而导致了死亡。
阳神等等其他魔的阻碍而死亡指的是,有三百六十种魔,他们高兴时会帮助,不高兴时会伤害有情众生。这些都能引起死亡。
还有,我们可能会因和敌人战斗而死亡;或是被亲人欺骗而死亡;或因饮食的不合而死亡;或因服用错误的药物而死亡;或因衣物包裹窒息而死亡;或因奴仆反叛而死亡;或因被畜生攻击而死亡;或被野兽扑食而死亡。甚至自己也会造成自己的死亡,如很多人以武器自杀或者跳进悬崖等。
总之,我们不能确定这些内在或外在的事物,不会成为我们的死因。因为这些内外的事物和其他类似的事物既然会成为他人死亡的原因,怎么会不可能成为自己死亡的原因呢?
,
c 因生…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