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P2

  ..續本文上一頁們見到上師顯現出這些形象,可能會立即生邪見。但是善財童子緊守了吉祥生善知識的事師言教,未生絲毫邪見,以清淨心如法地依止了這些大善知識,終得大成就。我們如果也能這樣以清淨心去舍命依止上師,則上師相續中的一切智慧能于自相續中迅速生起。)

  總而言之,一個人如果能不受此四種與佛法相違的因素影響而舍棄佛法,他將是修持解脫道的法器弟子。因此,在《寶鬘論》(龍樹菩薩著)中說道:

  “誰不由欲嗔,怖癡而越法,

  彼謂具信者,定勝妙法器。”

  

  叁 修持信心的方法

  因此,要了知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具器弟子應以恭敬和清淨心向上師和叁寶祈禱,以使信心增長不致功德虛耗。

  同時,應思維大德感人的修持事迹,閱讀清淨的經典,舍棄罪惡的友伴,結交持守戒律的金剛兄弟,一個人應該在那些能增長無比信心的方法上努力。因此,如在《學集論》中所講:

  “欲斷諸痛苦,到達幸福境,

  信心須堅定,以求菩提果。”

  因此,爲了幫助沒有信心的弟子得到信心,同時使已經具備信心的弟子信心更加堅定,我們應該努力傾聽自己傳承上師的傳記,觀想並持續不斷地向諸傳承上師祈請。在得到傳承上師的傳承後,我們應該把傳承上師的祈請文當做我們功課。

  一位如上所述的具信弟子,他實修的地方,會如《莊嚴經》雲:

  “具慧修行處,易得賢善處,

  善地及善有,瑜伽安樂具”

  易得豐富的飲食是指容易獲得布施品(齋僧的飲食財物);吉祥處是不會受到小偷強盜等損害的地方;好地方是指這個地方水土不會使人生病;好的同修是指行者的同修夥伴不會促進痛苦和罪惡的增長;具有瑜伽安樂的功德是指,日夜都不會受到人群和噪音的騷擾。依據此教授,一個初學者應該住在這樣的地方。

  他應該如何來安住呢?他應該不會前傾、躺著或者靠著,他應該以金剛跏趺坐等禅定坐姿來安住。如在《修道次第論》中解釋道:

  “在修行者面前安放佛菩薩之像,或者其他(傳承上師或根本上師之像)。應力所能及地做供養。在柔軟舒適的坐墊上,依照至尊毗盧遮那佛的坐姿,或者半跏趺坐的坐姿來實修。”

  我們的實修分爲叁個部分:由皈依和獻祈請文組成的前行、對所皈依的個別境象所作的實修爲正行、依正知正念來回向做爲結行。

  前行和結行在本書所有觀修法的最前面和最後面。因此通常皈依被認爲是前行,然而此書在解釋皈依本身時,被當作是主要的觀修,從而仔細的來講述皈依的各部分。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

  第二章 皈 依

  皈依包括五部分內容:

  一 原因

  二 對境

  叁 方法

  四 功德(利益)

  五 學處(戒律)

  

  一 爲什麼要皈依?(原因)

   首先,皈依的原因分爲叁種:恐懼、信心和悲心。

  (一)因恐懼而尋求皈依是,由于自己和他人恐懼輪回的痛苦而尋求皈依。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昔違尊聖教,今生大憂懼。

  願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依賴這樣的皈依,來解救自他輪回的一切痛苦。

  (二)因信心而尋求皈依是:在尋求皈依時,修行者被叁種信心的任何一種所激勵。這叁種信心是:清淨信、現求信和勝解信。

  清淨信指的是:由于了知皈依處(上師叁寶)具備救度痛苦的功德而産生的信心;

  現求信指的是:希望得到皈依處(上師叁寶)同樣的成就而産生的信心;

  勝解信指的是:對緣起性空的深奧教授深信不疑而産生的堅定信心。

  (叁)因悲心而尋求皈依是:具備了覺醒的大乘種性的修行者,由于自身所受到的痛苦,而對受痛苦折磨的衆生産生了悲心,爲了救度衆生而尋求皈依。

   總而言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尋求皈依是生不出任何功德的,必須要清清楚楚的了知以上所講述的原因來尋求皈依才是最重要的。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講:

  “雖久習念誦,及余衆苦行,

  然心散他處,佛說彼無益。”

  二 皈依之對境

  由于大乘和小乘宗派的不同,以及大乘和小乘本身的差異,對于皈依的對境有很多不同的論點。然而,在這裏對境即皈依處指的是---上師和佛法僧叁寶:

  上師,是賜予我無上甚深成就之道的善知識;

  佛寶,是自利圓滿,實現了法身,清淨了一切過錯,具足一切功德;他利圓滿,得到了色身,乃至輪回結束前都在度化衆生。

  法寶,包括教證兩部分:

  (1)教:叁藏十二部經典

  (2)證:指的是實踐,包括叁學(戒定慧),或者滅谛和道谛。

  僧寶,是已進入不退轉境地的聖人以及那些雖然是凡夫但是比自己先進入佛門的人。

  叁 皈依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上師和叁寶前禮拜、祈請、獻供後,在一張柔軟舒適的墊子上,以禅坐的姿態入座,觀想在自己面前的虛空中,安坐著自己的上師、諸佛和諸佛子(諸菩薩),以自己的父母爲主的六道衆生圍繞其外,衆生身恭敬而合掌,語恭敬而念誦皈依文,意恭敬而産生強烈的信心全然投入:

  “在生生世世的輪回中,由于我沒有依照善知識的教誨,沒有堅定的以叁寶作爲我的皈依處,所以陷入到輪回的痛苦中。從今以後乃至證得菩提間,無論發生任何事情,無論好與壞,我都會依賴上師和叁寶的慈悲做爲我的引導,法做爲我的真實道,僧做爲我修道的伴侶。發自內心地祈請上師和叁寶,觀想自己與一切衆生身口意的所作所爲都成爲成佛之道。”

  虛空中的衆生也如自己一樣來皈依,全心全意地多次念誦四皈依並且祈請如下:

  “我頂禮並皈依上師和叁寶;

   請加持我的相續,使我的心轉向佛法;

   加持我,使我能走上正法之路;

   加持我,使我能消除道路上的過患;

   加持我,使我能了知幻想即超越的智慧;

   加持我,使我違反法教的念頭永不生起;

   加持我,使我的相續中能真實地生出慈心、悲心與菩提心;

   加持我,使我迅速成就遍知的圓滿佛果。”

  如果我們以詩頌的形式來念誦祈請文,可以這樣念:

   “我與虛空一切諸有情,

   從今直至證得菩提間,

   皈依十方叁世諸如來。

   身語意等功德與事業,

   八萬四千法門之根源,

   一切神聖僧衆之共主。”

  另外,接下來,

   “致身語意崇高之禮敬,

   皈依傳承根本諸上師;

   致身語意崇高之禮敬,

   皈依斷證圓滿之諸佛;

   致身語意崇高之禮敬,

   皈依佛陀神聖之法教;

   致身語意崇高之禮敬,

   皈依宏法教之佛子衆。”

  如此,盡量多次念誦。

  然後,念誦以下祈請文叁次或者多次:

   “頂禮皈依上師最勝尊,

   佛法僧伽無上叁寶尊,

   祈請由汝加持賜予我,

   以及一切有情身口意,

   加持我心趨向于正法,

   加持正法受持于正道,

   加持消除道上之幻相,

   加持幻相升現爲法界,

   加持破斥非法諸分別,

   加持生起慈心與悲心,

   加持娴熟二種菩提心,

   加持速速得證正覺果。”

   由于這樣祈請的緣故,皈依處(上師及叁寶)以遍知的智慧透視我,以大悲心護念我,以叁寶的事業來眷顧我,以庇護之力來保佑我,並且加持救度我。如是祈請後,在坐墊上短暫安坐。

  出坐時,依正知正念來回向,將所得到的功德回向自己的父母及一切衆生早日成就自利利他的圓滿佛果。念誦龍樹菩薩所著的回向偈,

  “願以此善令衆生,圓滿福慧二資糧,

  功德智慧所由生,願得勝妙之二身。”

  或者任何其他的回向偈來回向和發願都可以。在每坐之間,應該要隨念叁寶的功德,具備正知與正念而不違背如下所講的皈依的戒律。若缺乏正知和正念,得到的功德都容易失去。所以在《入菩薩行論》中所雲:

  “惑賊不正知,尾隨念失後,

  盜昔所聚福,令墮諸惡趣。”

  因此,持戒者必須努力防護自己的心。《入菩薩行論》中這樣勸告我們:

  “欲護學處者,策勵當護心,

   若不護此心,不能護學處。”

  四 皈依的功德(利益)

  皈依的功德是,産生一切戒律的因等等無量的功德。在某部佛經中提到:

  “皈依福有色,叁界器尤狹。”

  “總而言之,在叁界中,沒有能比叁寶更殊勝的皈依處。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已經得到叁寶的護佑,內心充滿喜悅,得到叁寶的護佑是一切獲得中最殊勝的。”

  五 皈依的學處(戒律)

  我們應該這樣想:世俗之人都要約束自己的行爲來避免違反官方製定的法律,而這只不過是幫助他們達到世俗的目的。那麼,我們學佛之人更應該努力遵守叁寶的戒律,因爲受持戒律能幫助我們達到無上的解脫。

  叁寶總的學處(戒律)是,親近聖者(善知識、上師)等等;

  叁寶的個別學處是:皈依佛陀後,不應該再禮拜或皈依世間神;皈依佛法後,不應該再傷害有情衆生;皈依僧伽後,不應該再和異教徒交往。還有,即使生命遇到危險或者生病痛苦時,也不應該放…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