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堪布泽仁扎西 译)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

  

礼 赞

  

恭敬顶礼具足大悲至尊诸上师足

  

乘上善业福慧资粮车 行走广大知识虚空中

  

精通无量事业之光芒 太师虚空宝物护佑我

  

一切不净靡乱之显现 禅定体验善巧已净治

  

度过遍处清净显现之 无比诸佛护佑诸众生

  

阻挡染污轮回之大河 定持清净纯洁之太阳

  

永恒享用大乐之甘露 瑜伽自在足下我顶礼

  

他所教授经续之精华 一切佛陀唯一之途径

  

萨迦一切至尊之见解 聆听前行实修之教言

  此乃三世一切如来唯一的途径,是佛陀所有甚深之经典、经藏与续藏的精华,是至尊大瑜伽自在所教导的原则,是所有智者的诀窍,是照亮所有经续的明灯,是没有福报者所难以理解的知识,是进入涅磐之城的阶梯,是完全净妙空性禅定的自性。

  一,是含有道果言教珍宝的教授

  二,是含有果与道的教授

  三,是知一而知全的教授

  四,是能把过患转为功德的教授

  五,是能把障碍转化为成就的教授

  六,是籍由了悟禅定来消除禅定障碍的教授

  七,是籍由了悟障碍的缘故而消除其魔障的教授

  八,是了解如何将过患转化为功德,并且利用障碍转化为成就的教授

  九,是了知无颠倒的三藏经典真正本质的教授

  十,是有如点石成金的教授

  十一,是如满愿如意宝珠的《金刚乘根本论颂》的教授。

  

  以上是所讲的和所修的法,所包含的内容有:

  1、讲法用窍诀来讲

  2、依此教授来修持的方法

  3、瑜伽实修者利用十种秘密结合并且对具法器的弟子作有益的教导。

  第(1)分包括:所讲、能讲和如何讲。

  所讲:包含十一种甚深的道果之教授

  

能讲:指的是用四正量和四种耳传来讲

  

(四正量就是:「圣教量」、「传记量」、「师诀量」和「觉受量」。

  

「圣教量」,即如来实语之经教;

  

「传记量」,即诸论师根据经教结合实际经验之记载,称为论藏;

  

「师诀量」,即在修持中要遵循上师密诀指点;

  

「觉受量」,即修行者在实修中的感受和证验;)

  

(四耳传是指:从凡夫要修到佛位,全仗历代祖师的口耳相承之教授,故称做「四耳传」。

  

四耳传,即:

  

1、灌顶之河不绝

  

2、加持之传承不绝

  

3、教授次第无误

  

4、以虔诚盈满自心

  

1、灌顶之河不绝

  

指入坛城进行灌顶,授三昧耶戒,

  

开示见宗,传授教敕。所谓灌顶之河不绝,即在因、道、果三时中,上师不断授受灌顶,弟子不断授受灌顶,使灌顶之河不绝。授受灌顶是一切功德之源和道之根本。因此极重戒律,就授受灌顶有三律仪,在密乘中尤其注重三昧耶戒,对此有许多详密的戒规。

  

2、加持之传承不绝

  

指与尊圣金刚无我母之加持等教诫相关的各种加持。

  

3、教授次第无误,可区分为二:

  

(1)依教授义理为主,所诠之次第不误,即依次无误而正确指点,从尚未择师、授受灌顶,到尚未传授经教、教敕间之次第。

  

(2)依言传经验为主,能诠之次第不误,即各种验觉证悟,自本性依次第而无误相续生起. 

  

4、以虔诚盈满自心,即如是各种验觉证悟自本性生起之时,对上师、佛、教授生起无法动摇之虔诚信。如若彼等与四量和合,虔诚盈满彼之自心,即为验觉量,依凭彼等成为他三量。)

  如何讲:利用四正量来讲完整的言教和利用四种耳传来特别抉择金刚乘一切道的意义。由于这些在要典《道果释论》中也有长篇的解释说明,我们也应该要参考。

  第(2)引导弟子的四种方法分为:

   1依据《金刚乘根本论颂》教授的引导

   2六种要点的引导

   3十一种要点的引导

   4三种根器的引导

  依据《金刚乘根本论颂》教授的引导:伟大的萨迦巴(萨千贡嘎宁波)在他所著的《道果总扩要义》中这样讲:

  “制定基础真道断戏论,

   层次·发挥功效除障碍,

   包含树立见解与成就,

   此乃七种要义以抉择。”

  以七种的要义来抉择或包含前行和正行的内容上,伟大的圣者扎巴坚赞进一步的说,具有信心和服从上师的命令者,想得到基道果的完整教授的话,首先应以三现分来引导,然后再以三密续来引导,因为金刚乘的全部教授都包含在三密续当中。所以,一个人应该依照此(三现分;三密续)来修持。”

  

  

第一篇 前行

  

信心与皈依

  

第一章 信心

  信心分为三个部分:信心的重要性,什么是信心,修持信心的方法。

  一 信心的重要性

  接受三现分引导的弟子必须要具足信心的,因为在《十法经》中云:

  “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

  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

  如果有人缺乏信心,那么所有功德的基础就不存在,因此,他将不会寻求解脱之道。对于这样的人,他无法得到诸佛的功德,也无法得到上师与三宝的加持。因此,对于修持佛法而言,具有信心非常重要。

  如在《宝灯经》中云:

  “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

   除疑度脱诸瀑流,信能表喻妙乐城,

   信无浊秽今心净,能今离慢是敬本,

   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

  

  二 什么是信心

  在《俱舍论》中这样解释:“如果有人问信心是什么,信心是对因果、业报和三宝有胜解信、现求信和清净信。”

  具备此三种信心者,不会因“四去”而远离佛法,四去指的是:爱好故去、嗔恨故去、怖畏故去以及无知故去。

  不因此四种原因而远离佛法者,是不会因为魔障而抛弃信心的。

  爱好故去,意思是,因为贪爱的原因而远离佛法。但是如果我们由于了知贪爱的过患,即使得到如同国王一样的财权,也不会因此而远离佛法。如弥勒怙主教导:

  “轮回无常之快乐,凡夫无法得亦寻,

  寻求究竟解脱者,放弃国王之财权。”

  嗔恨故去,即因为嗔恨而远离佛法。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由于了知嗔恨的过患,我们不会远离佛法,因为如果由于嗔恨而抛弃追寻解脱轮回,那么,我们伤害的不是自己的敌人,而是我们自己。

  畏怖故去,即因恐怖而远离佛法。即使有人说:“如果你修持佛法,就会失去生命和一切财富。”我们也依然不会放弃佛法,因为我们了知此生的痛苦和恐怖,比起在地狱中或者其他恶道中的痛苦,不及其万分之一。如在《入菩萨行论》中云:

  “纵使天非天,齐来敌对我,

  然彼也不能,掷我入无间。

  强力烦恼敌,掷我入狱火,

  须弥若遇之,灰烬亦无余。”

  无知故去,即因无知而远离佛法。如在《入菩萨行论》中云:

  “身疾所困者,无力为诸业;

  如是惑扰心,无力成善业。”

  我们应该了知,不知道如何取舍,正是造成堕戒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像善财童子依止吉祥生和吉祥慧女那样依止善知识,同时能阅读经典,了知一切善恶,就不会远离佛法。如在《入菩萨行论》中云:

  “应如吉祥生,修学事师规,

  此及余学处,阅经即能知。”

  (关于如何依止善知识,在《华严经》中的吉祥生传一品经文里,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吉祥生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一的善知识。在那段经文中,记载了善财童子参访吉祥生与吉祥慧女,他们告诉善财童子如何依止善知识。善财童子依教参访了很多善知识,进入弥勒菩萨的秘密坛城,最后又依文殊菩萨通达所有法门,善财童子因此而赞说了依止善知识的无量功德。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依照经中所说的原则,不畏一切苦行,灭除所有邪见、违缘,如法地修学事师法。善财童子依止过的善知识中,有各种各样的显现,比如胜施婆罗门显得痴心非常重;还有甘露婆王,他以魔王的方式示现,有极大的嗔心;还有婆须密多,她以妓女的形象示现在世间。如果我…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