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堪布泽仁扎西 译)▪P17

  ..续本文上一页们,如同一个慈爱的母亲忆念她的爱子。对那些因恐惧生命的危险而缺乏安全感的人,我们给予他无畏的布施以及救命等帮助;对于那些贫困无助者,给予他们食物和住所等利益,并且以亲切愉悦的声音来安慰他们;对于出生于畜生道的众生,应该在它们耳边念诵诸佛名号和各种真言。

  总而言之,大乘的根本是慈心。如果我们能生起慈心,就很容易能生起悲心。因此,我们

  应该谨慎努力地来观修慈心,

  如在《经庄严论》中所说:”

  “悲心之梗是慈心。”

  

  

(二)悲心

  悲心,即为拔除他人痛苦的心愿

  悲心的功德 在《正摄法经》中提到:

  “观音菩萨白佛云:

   世尊,若人希求佛法,

   无量法门中但修一法。

   若具足此法,则一切佛法皆如置掌中。

   何者此法?

  “大悲心”是也。

   如是,如是,世尊,

   如转轮圣王若具足轮宝,

   则一切兵宝、七宝悉皆具足。

   世尊,如是菩提萨垛具足大悲心,

   则亦具足一切佛法。”

  因此,大乘道的根本既是大悲心。如在《经庄严论》中所说:

   “首要根本后胜果,此乃悲心之大树,

   若不具足大悲心,则难忍受诸苦行。”

  同样的,在此经典上又提到:

  “无量功德之根源,岂能不生大悲心?

   承担众生之苦痛,生出无量快乐果。”

  具有这样功德的大悲心有三种:1众生缘悲;2法缘悲;3无缘悲。

  1众生缘悲(对一切众生的悲心)

  我们的心能体会到众生的痛苦,希望他们能脱离痛苦的心愿,即为众生缘悲。如月称论师所说:

  

 “救护诸苦恼 ,则是大悲心。”

  观修此法门的方法是忆念自己的母亲,并且思念她的功德,她曾多生多世做过我的母亲等等,如前面所述那样观修。再如下来思维:“她曾经为了我那么辛苦地在轮回中奔波流浪,承受着自己不愿承受的痛苦折磨,这是多么可怜啊!我必须报答她的恩德,报答她对我的利益。什么才是对她最有益的呢?直接上来说,就是让她脱离痛苦,间接上来讲,就是让她脱离痛苦的因也就是脱离恶业。然而此时,她却正走在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上,经历着种种的痛苦,并且由于造作着恶业,她又间接地造作了未来痛苦的苦因。这是多么可悲啊!”

  结合愿望,我们应该这样想:“我多么希望她能脱离痛苦和痛苦之因啊!”结合发心,我们应该这样想:“我应该使她获得解脱之乐。”结合发愿,我们应该这样想:“让她脱离痛苦和痛苦之因。”在观修完上述三者任何一项后,都要祈请上师三宝加持。

  同样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亲人观修悲心,如父亲等等亲人和一般人,他们正在经历各种痛苦并在造作恶业等痛苦之因。他们是多么可悲啊!这样依前所述观修悲心。

  对自己的敌人等做悲心的观修时,应该这样想:“他们都曾多生多世做过我的母亲,每次都给我利益并保护我免于受到伤害。”接下来如前面一样观想:“他们对我都是恩重如山的,虽然他们正在伤害我,那是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无明的蒙蔽,所以他们是非常可悲的。”如某部经中所说:

  “若恩将仇报,更予彼起悲,

   世间最胜士,悲心对怨仇。”

  在观修悲心的同时,我们应如下思维:“不止如此,由于无法控制他们自己的心以及他们对其他人的伤害,将会使他们遭受到无间地狱的痛苦。多么可悲!”如毕哇巴大师所说:

  “无始劫众生,如母爱育我,

   忘失诸利益,疯狂迷自性,

   造恶堕无间,若识因缘故,

   悲心由此生。”

  同样的,如前面所述一样,来思维六道众生以及他们个别的痛苦,思维他们每一个都做过我们的母亲,并且慈爱地抚育过我们,从而生起要报答他们深恩的愿望。如果他们脱离了痛苦和痛苦的因,那么我心里就会自然地生起喜悦。

  2法缘悲(因了知一切法无常而生起的悲心)

  针对具有痛苦和无明的众生,我们希望他们能脱离痛苦和无明,如果没有消除无明这个痛苦之因,就永远不能真正消除众生果报的痛苦。如在《释量论》中提到:

  “诸过之根本,彼即坏聚见。”

  (坏聚见:身见,梵音译作萨迦耶见,五蕴原是刹那变坏,和合成聚,无有真实我及我所,反执为有的污染慧,也就是在五蕴的基础上产生的我执无明。)

  在《入菩萨行论》中提到: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我们接下来应该这样想:“痛苦也是由于业力和

  烦恼而生起的,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无明,众生都充满了无明,这是多么可悲啊!”

  3无缘悲 ( 因了知一切法无我而生起的悲心)众生都不具自性,被执着和我执紧紧地束缚,想到这些,就应该希望能使众生脱离痛苦和痛苦的因---我执。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犹如芭蕉树,剥析无所有;

   如是以慧观,觅我见非实

   有情若非有,于谁起悲愍?

   立誓成佛者,因痴虚设有”

  一切众生都不具自性,但是他们却无法了解,被对自我的执着紧紧捆住,这样的众生是多么可悲啊!因此,只要我们存有对自我的执着,就必然会由于业力和烦恼的牵引而在轮回中不断出生。如在《宝鬘论》中所说到:

  “尔时有蕴执,彼即有我执,

   由我执造业,从业复受生。”

  观修方法 我们应如下来思维:“可悲啊!我大恩德的母亲啊!她如此的帮助我,利益我,从无始劫以来无数次做过我的母亲,每次她都利益我,保护我免于受到伤害。由于长期的为了我,她一直无法脱离轮回世间,并且遭受着种种痛苦的折磨,这是多么可悲啊!此时,她并不愿意这么痛苦,但却由于不了解消除痛苦的方法,仍然沉溺于造作痛苦之因,多么的可悲啊!我从内心深处是多么希望她能离开痛苦和痛苦之因啊!”在这里,要结合愿望、发心和发愿来观修。

  如同母亲的痛苦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样,我们生起难以忍受的感觉,并且如下来思维:“现在轮回的痛苦那么折磨着她,她却仍然在造作业力和烦恼,而这正是未来的痛苦之因啊!太可怕了!这是多么大的错误啊!真是太可悲了!虽然我希望使她脱离痛苦和痛苦之因,可是除了上师三宝外,没有任何人能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祈请上师三宝让我的母亲能脱离痛苦和苦因。”

  同样的,对自己的父亲和其他亲人也用同样的方法来观修,尤其是对自己的敌人更要长期的来观修悲心。

  同样的,我们应这样思维:“那些地狱众生都曾做过我大恩的母亲,她们正在受着冷热痛苦的折磨,这是多么可悲啊!”如同地狱众生的痛苦落在自己身上一样,生起无法忍受的感觉,并这样来观修。

  同样的,我们运用相同的方法来观修对饿鬼道和其他众生的悲心。

  当我们生起了真实的愿望,希望能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就会对一切具有痛苦和痛苦之因的众生生起悲心。因为痛苦和苦因都是从业力和烦恼而生的,它们的根源都是无明,而无明也是从对自我的执着中产生的,因此,虽然众生都不具真实的自性,他们却无法了解这样的事实,仍然被执着的心紧紧束缚着,这是多么可悲啊!我们应该这样来观修:“愿一切众生脱离痛苦,脱离对自我的执着,而这正是痛苦之因。”

  在每座之间,我们应该专心对敌人等观修悲心,因为对他们很难生起悲心;我们还要专心对一些魔鬼等来做观修,因为他们的心被无明和业力所左右;我们还要对恶鬼和屠夫等犯了极大罪恶的众生做观修;还要对穷困、贫苦、生病和缺乏护佑的众生来持续地做悲心的观修,并如下思维:“愿我能帮助一切众生消除他们的痛苦,如果我不能消除他们的痛苦,愿我能帮助他们,分担他们的痛苦。”这样我们思维要籍由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解除众生的痛苦,训练自己在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众生的方法上努力。

  

(二) 菩提心

  菩提心,即为利众生愿成佛。

  观修菩提心的原因 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只要舍弃恶业、实修善业、观修慈心希望利益他人、观修悲心希望他人从痛苦中解脱,就可以达到圆满佛果呢?”虽然这些修持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佛果,但是仅仅靠这些是没有办法达到证悟的。例如,如果不拔出植物的根,不管我们多少次斩除枝叶,他们都还会再长出来。同样的,如果我们不拔除我执这个轮回的根,烦恼和业力还会生长出来。这样就无法成就菩提果。因为世间的苦来自业力,业力来自烦恼,烦恼来自我执。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

  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

  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

  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

  也许有人会问:“烦恼怎么会因我执而生出呢?”众生对于自性是完全的无知,就如同把花绳误以为是蛇,在“无自性”和“无我”的情况下,仍然执着有“自性”和“我”。当我们生出对“自我”的执着时,相对于“我”,又生起了对他人的执着。就这样,我们对自身起贪着、对他人起嗔恨、对自己的自性一无所知地愚痴,由此三毒引发的业力,导致我们不断地轮回并生出种种过患。如在《释量论》中所说:

  “有我则知他,自他中执嗔

   此等尽相系,而生诸过失。”

  因此,所有过患的根源就是我执。有智慧的人会视我执如同敌人,并以勤修两种菩提心来降服我执。通过观修,世俗菩提心能够制压我执的生起,胜义菩提心则能从根本上拔除我执。如同《释量论》所说:

   “慈与愚无违,故非真…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