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友,应该对暂时的衣食条件知足。
在实修任何法之前,或者在做任何闻、思、修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观无常,并且以此来激励自己。
三 因果业报的教导,告诉我们如何取舍
在《金刚乘根本论颂》中云:
“有情众生之痛苦即为不清净见。”
在此教授中,我们能了知到,在不清净见中,一切快乐和痛苦的显现,都是由善恶业的造作而生起的。
因果业报的教授中,不清净见分为两种显现:幻觉的显现和业力的显现。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幻觉的显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能取所取的执着而显现。业力的显现则可以说是幻觉显现中的一部分,比如快乐和痛苦、长寿和短命、富有和贫穷等等,这些个别的显现都是个人善恶行为的果报。
要断定前面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自问:“假如死亡的时刻来临,世间的快乐和痛苦,眷属和随从以及财物等等,并不会跟随我们而去,难道善恶的业力也不跟随着我们吗?”当然不是这样的,如在《教王经》中云:
“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
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
《百业经》中亦云:
“一切众生之业,
不会成熟于器界的地水火风,
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蕴(五蕴)处。”
自己所造的业力,不会停留在我们的身后,也不会追随他人,更不会消失不见。它就像空中飞鸟的影子,永远追随业的造作者,即使过了一劫,或者超过一劫,都不会消失。在《律阿含》中如是说:
“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因果业报的教导分三:一,思维恶业的果报而生起抛弃恶业之心;二,思维善业的果报而生起修持善业之心;三,思维无记业而生起将其转换为善业之心。
(一) 思维恶业的果报而生起抛弃恶业之心
此部分内容分三:
1 思维何为恶业
2 思维恶业的果报
3 思维如何舍弃恶业
1 思维何为恶业 在《宝鬘论》中说:
“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
恶业指的是:自方的贪心,对他方的嗔心以及颠倒因果的无明,由此三毒(贪嗔痴)所引起的身口意的业力。比如说,从有毒的根生出的叶子、花朵和果实,都是有毒的,同样的,所有由此三毒所引起的业都是恶业。恶业分为身口意三种,属于身业的三种是:杀、盗、淫;属于语业的有四种:妄语、两舌、恶语、绮语;属于意业的三种是:贪心、嗔心、邪见。
“杀业”是指无论是自己还是命令别人,用毒药、放火或者是使用武器等方式去故意地杀害任何一个有情的生命。
“偷盗”是指用威慑或者暗中偷取的方式,将他人的所有物占为己有,无论此物的大小。
“淫”是指和不是自己配偶的对象发生亲密的关系。非境,是和自己七代以内的近亲发生关系;非时,是指在孕期或者斋戒期间发生关系;非地,指的是在经堂内或者父母面前等等;非道,指的是用不正常的方式如口交或者肛交。
“妄语”是指有欺骗他人的心而故意讲不真实的话。
“两舌”是指不论别人是在和睦还是冲突的状态下,以离间他人的心态故意去说许多真的或者虚妄的话。
“恶语”是指针对别人的缺陷,故意去说能让对方理解并深感伤害的话。
“绮语”是指闻、思那些具邪见的论点、阿谀奉承的话、歌舞里面让人产生烦恼的话、以及谈论关于王朝、军事、妓女等等之类的故事。
“贪心”是希望别人的东西成为自己的。
“嗔心”是由憎恨别人的心而产生伤害别人的念头。
“邪见”是认为三宝和因果业报等等都是不真实的。
2 思维恶业的果报
如在《宝鬘论》中所说:
“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
每种恶业都有三种果报:(1),异熟果;(2)等流果;(3)增上果。
(1)异熟果 所有这些恶业的异熟果,就是堕入三恶道。在《宝鬘论》中说:
“诸初往恶趣(这些业的第一个果报就是堕入恶趣)。”
进一步从不同的动机而遭受的果报亦不同,如果嗔心产生的行为,它的果报是堕入在地狱;如果从贪心中产生的行为,将会堕入恶鬼道;如果从痴心产生的行为,将堕入畜生道。
如在《宝鬘论》中所说:
“以嗔引地狱,由贪转饿鬼,痴多成旁生。”
从本质上来解释,就是说,假如一个人犯了很大的十恶业,将堕入地狱中;假如此人犯了中等的十恶业,将会堕入饿鬼道;假如此人只是轻微地犯了十恶业,将会堕入畜生道。
(2)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两种:a,感受等流果;b,同行等流果
a 感受等流果 异熟果会导致三恶道的痛苦,其顺后受业者会有感受等流果,或者,在经历过恶趣道受果报后,再度出生于善趣道,也会有感受等流果。具体来解释,比如说,一个人犯过杀业,即使他得到人身,也会短命而多病;犯过盗业的人,会非常贫困,即使得到一点财物,也不能享用;犯过淫业的人,将会有很多敌人,妻子也不会温良;犯过妄语业,他将会遭受到很多诽谤容易招致别人的恶语相向或者容易被骗;犯过两舌业,他的朋友会很少,即使有一些,也会很快远离;犯过恶语业,会听到很多不悦的话语,自己所讲的话,会成为争执的根源;犯过绮语业,即使他说真话,别人也不会相信;犯过贪业,他将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算得到了,也不会有知足心;犯过嗔业,此人将会一直恐惧忧虑别人来伤害;犯过邪见业,此人将遭遇邪见并且智慧短小,或者具备邪慧。
在《宝鬘论》中说:
“杀生感寿短,损害多灾难,
偷盗乏受用,邪淫敌共享,
妄说遭诽谤,两舌亲叛离,
恶语闻恶声,绮语言无力。
贪心失所望,嗔心招怖畏,
邪见生恶执。”
b 同行等流果 指的是造作了恶业后,此人由于心理习惯的力量,将会在每一世都自然地热衷于造作恶业。比如,现世喜欢杀生的人,是由于此人在过去的生生世世中习惯于杀生的同行等流果。其他的十恶业也可以如此被理解。
(3)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在某部经典中这样说:
“昏暗无光多冰雹,风沙恶臭地坎坷,
四季失调土贫瘠,果实小苦无所获。”
配合十恶业可以这样分别来说:
“杀业之地极暗淡,盗业之地多冰霜。
淫业之地狂风沙,妄语之地臭且脏,
两舌之地地坎坷,恶语之地多荒脊,
祈语之地失时节,贪心之地果实小,
嗔念之地味苦涩,邪见之地无所获。”
因此,我们应该了知,这样的境地是恶业的造作者所感召的增上果。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恶徒虽求乐,然至一切处,
罪报皆现前,剧苦猛摧残。”
3 思维如何舍弃恶业
我们应该这样思维,由于犯了恶业,会导致恶道的痛苦,即使生在善道中,也会有遭受恶劣的状况,所以,以后即使我会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再造作恶业了。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讲:
“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
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因此,当我们得到暇满的人身时,却用来积累恶业,比起用黄金镶嵌珠宝的器皿来装污秽不堪的呕吐物还要愚蠢。如在《亲友书》中所说:
“谁以宝饰之金器,清除肮脏呕吐物,
转生为人造罪业,与之相比更愚蠢。”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有人犯了很大的恶业,他将出生于恶道中,但是假如只犯了轻微的罪业,应该不会得到那么可怕的业报吧?答案是:肯定会的。从前有一位比丘尼,骂她的同修“母狗”,她因此而五百世都做了母狗;有一个国王,他总是对其所尊敬的辟支佛做供养,而其中一位辟支佛是驼背的。某天由于驼背的辟支佛缺席,国王的一位女儿就模仿驼背的动作说:“像这样的那个人没有来。”由于此行为,国王的那个女儿有很多世都是一个驼背的女人。在《入定不定印经》中云:
“把南瞻部洲所有人的双目挖去,
把他们所有的财产掠夺一空,
这样的恶业
也远不及仅仅是藐视菩萨的罪业。”
如果对一个菩萨生起哪怕是瞬间的嗔心,这瞬间中有多少的刹那,在地狱中就会经历如此多少劫的痛苦。
在《入菩萨行论》中云:
“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
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菩萨在哪里,不知道谁就
是菩萨,我们也应该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如在《入菩
萨行论》中所说:
“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
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
如在《律本事》中所云:
“一切细小之恶业,切莫轻视其无害,
犹如细微之焰火,能燃如山之草堆。”
总的来说,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没有一天不在造作恶业,而这些恶业的果报只会落在我们自己身上,不会落到他人身上。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不再被罪恶所污染。万一已经犯错,应该以强烈的后悔心来忏悔,并且持守不再犯同样错误的誓言。在某部经里说到:
“有两种圣者,
一种是不为恶业所污染的,
一种是恶业生起也能净除的。”
也许有人会问“忏悔能否净除业障?”答…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