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堪布泽仁扎西 译)▪P13

  ..续本文上一页案是肯定的。如在《亲友书》中云:

  “何者昔日极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

   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见乐同。”

  某位补特伽罗以往曾经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后来改邪归正,行为谨小慎微,就像月亮拨云而出一样极为庄严;贪爱女人者难陀;为邪知识所欺而杀了九百九十九人的愚者指鬘;被恶友所左右的嗔者见——未生怨王,竟然残杀了自己的父亲;具贪嗔的能乐为了与别人行淫居然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后来他们相续依于对治法,前两者获得阿罗汉果位,未生怨王成为菩萨,能乐则转生天界而见谛。

  

  二 思维善业的果报而生起修持善业之心

  籍由思维善业的果报而生起修持善业之心,此处分为三个部分:1,思维何为善业;2,思维善业的果报;3,思维如何实修善业。

  1何为善业 在《宝鬘论》中云:

  “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对自方没有贪心,对他方没有嗔心,无颠倒的智慧所引起的身口意的行为即是善业。就好比良药的根生出的叶、花、果实,也是良药。假如要把善业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种:(1)属于身业的不杀生等三种;(2)属于语业的不撒谎等四种;(3)属于意业的不贪心等三种,共计十善业。

  这些十善业的个别特性是:不是由三毒所引发的、持守不杀戒不偷戒等的行为并且是源于誓愿舍弃十恶业的心。

  2思维善业的果报 如在《宝鬘论》中所说:

  “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

  十善业中的每一个都有三种果报: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

  异熟果:每种成熟的果报产生善趣中的快乐。如在《宝鬘论》中所云:

  “依此法解脱,地狱饿鬼畜,

   且得人天中,王位圆满乐。”

  进一步来说,如果造作很大的善业,此人将投胎于天道;如果造作中等的善业,将投胎于阿修罗道;如果只有些微的善业,就会投胎于人道。也许有人会问:“在说到暇满人身难得时,不是说人身是所有善道中最珍贵的吗?”答案是,当时描述的是指修持佛法的(前提条件下)身体所依的好与坏,此处是解释前世的业的果报的好与坏,所以是不一样的。

  等流果 (A)感受等流果 (B)同行等流果

  感受等流果 如果戒除杀业,此人将长寿;戒除盗业,此人将非常富有等等,这些果报是前面讲述的恶业果报的反面。如在《宝鬘论》中所说:

  “所谓不善业,异熟已宣说,

   一切善业果,与彼相反现。”

  同行等流果 对杀业等十恶业没有任何兴趣,但是他的行为是与所有恶业相反的。

  增上果 此人将会出生在一个富饶的地方,恰好是前面所讲十种恶劣环境的反面。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由行所思善,无论至何处,

   福报皆现前,供以善果德。”

  更进一步说,如果能通过“一,加行---发菩提心;二,正行---了悟空性的智慧;三,结行---回向”这三种方式来摄受的话,这些善业将变成解脱和成佛的正因。

  3 思维如何实修善业 我们应该这样来思维:“既然善业有这么大的功德,那么我不应该忽视任何细小的善业,并且尽可能的去行善。”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故心应信乐,恭敬修善法。

   轨以金刚幢,行善修自信。”

  也许有人会问:细小的善业怎么会得到果报呢?答案是,肯定会的。如在《律本事》中所说:

   “一切细小之善业,认为无利莫轻视,

   犹如滴水之积累,次第装满大容器。”

  如果有人问:善恶业的大小是如何来决定的呢?,答案如下:

  1,常作 事先发过誓愿或者即使没有发过誓愿,经常性的去造作善业或恶业,其力量会很大;偶然为之,所造的善恶业力量就会很小。

  2,意愿 对善恶业有强烈的执着而引发出具备前行、正行和结行的造作,叫做思业(与意识相应)。这样的业则力量强大。如果在自己不愿意去做的情况下,被国王等命令去做或者由于亲属的要求去做,这样的业则力量比较小;如果是由于邪见,比如为了所谓的解脱而用有情的生命来上供下施,则业力是强大的,如果只是由于无知,就像小孩子的游戏一样而造作的业力,力量就比较轻微。

  3,对治 一个人不管他做了什么样的善业或者恶业,他既没有后悔心,又因此而随喜,并且隐瞒此事不为人知,则此业力就大;假如情况与上述相反,则力量就小。因此,当我们做了善业时,不应向他人宣扬,假如造作了恶业,则应该让别人知道我做了错事,以强烈的惭愧心来忏悔,这是很重要的。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已造狱业者,云何复逍遥。

  4,对象 如果造作的对象是具功德的上师、三宝、法师、阿阇黎等,对他们所造作的任何善业和恶业,业报的力量会特别强大;假如对重要的对象如父母、长辈、对自己具恩德的人,所造作的业力就较大,而如果只是对一般人,则业力较小;如果对悲心的对境如有病的人、无主者、痛苦者和那些信任自己的人,无论是利益或者伤害对方,所遭受的业报会比较大。如果对象非上述悲心的对境,则业报较小。如在《亲友书》中所说:

  “恒贪不具对治法,功德主田之事生,

   五种善恶更为重,故当精勤行大善。”

  而上述因素中,对象和意愿最为重要,如同《俱舍论》中所说:

  “所谓顺现法受业,依田意乐之差别。”

  假如造了很大的业,却没有前行和结行,那么这样的善业和恶业不能累积,叫做“作已不集业”,因此,这样的果报不能如应成熟。同样的,如果此人的行为没有正行,只有前行和结行,比如他人的善业和恶业,我们心中随喜的话,就是“非作已集业”,那么即使未造作此业,果报却能累积而如应成熟。

  5,造作者的多寡 假如有很多人共同来造作,那么业力就比较大,假如只是分开或者个别来做,则业力较小。所以,假如有很多僧众共同来念诵一部经,其功德的增长是如同僧众的数目的倍数。假如只是个人单独的念经,那么所获得的只是个人的功德。同样的,假如一百个人一起共同谋杀人,每个作业者都将承受杀人的恶业,所以业报是非常严重的,假如某人杀人时并没有和他人共谋,那么就仅是这个人来承受业报,所以力量就小。

  6,地方 假如造作业力的行为发生在寺庙中、三宝面前或者是上师和僧众聚集的地方,则业报较大。

  7,时间 假如是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四个吉祥日(每月的初一、十五、初八、三十)、在佛陀值得纪念的神圣日子以及善知识的重要节日中等等所造的业,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力量很大。而在其他的时间或地方,则力量较小。

  8,造作者 不论所作的是善业还是恶业,如果造作者是僧众、受过戒者或者已发愿遵守某些戒律者,则业报较大。如果是没有受过戒的人,情况则比较轻微。如佛经中所云:

  “一个在家的修行人,

   如果以能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油灯

   来供养如来佛塔,

   而有一个出家的修行者,

   仅点燃少量的酥油灯芯,

   其光芒仅照亮经堂前的门槛,

   此功德更胜于前者的功德。”

  同样的,对于出家修行者而言,有三种的四重罪,业报也更重。分别是:使人如射出的箭一样快速的堕入恶道的四种罪;使人快速堕入地狱的四种罪;使人堕入地狱后难以解脱的四种罪。

  使人堕入恶道的四种罪:《弥勒狮子吼经》中这样通过诗句来描述使人如射箭一样快速堕入恶道的四种罪:

  “犯戒律者享信财,明知故犯弃誓愿,

   堕罪未忏已过夜,嗔恨嫉妒他人福。”

  使人堕入地狱的四种罪: 依照《入菩萨行论》等经典中所说,这四种罪分别是:由于许多名闻利养而傲慢、因多闻广学而傲慢、因持守戒律而傲慢、因广做布施和知心友众而傲慢。

  使人堕入地狱后无法解脱的四种罪:依照《五堕罪轻重宣讲经》中所说:

  “触犯根本堕,毁谤诸菩萨,

   对法生憎恨,持有邪见者。”

  由于担心引用太多经典上的引文将使此书篇幅太长,这里就不再多引用了。

  9,动机 来自嗔恨心而造作的业,比其他恶业要力量大。如在《优波离请问经》中所说:

  “进入大乘的菩萨,

   其十万劫以来所造的淫业,

   其业力远不及凡夫对任何一个有情众生

   升起哪怕一刹那的嗔心。”

  由此我们知道,如果有人对某一个殊胜的对象(如菩萨)升起刹那的嗔心,将完全摧毁其千百劫中所积累的根本善功德。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在《入中论》中也说到:

  “由嗔诸佛子,百劫施戒善,刹那能摧坏。”

  10为谁而造业 所作的任何善恶业,如果为他人所造,力量更强大,只为自己所做,力量就较小。所以,一个人如果为了他人而作业,果报只会落在造作者身上,别人并不会分担此果报。如在《亲友书》中所说:

  “汝为沙门婆罗门,师客父母王妃眷,

   亦不应造诸罪业,地狱异熟他不分。”

  同时,在《入菩萨行论》中也说到:

  “复次于此生,亲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报,点滴候在前。”

  总…

《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