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頭上,他也如前一樣白色腦漿四處噴射,感受了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以此爲緣,他對如自己一樣的一切衆生生起了猛烈悲心。他想:在此輪回中還有許許多多象我一樣用腳踢母親的頭而感受此種痛苦的衆生,願所有這些衆生的痛苦都成熟于我的身上,由我一人來代受,願其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不再感受這樣的痛苦!這樣想後,鐵輪立即抛到空中,他從痛苦中解脫而在空中七肘高處享受無比的安樂。]。讀過這樣的故事後,我們由此升起不可動搖的信心。
有關實修的方式,《入菩薩行論》中說到:
“故爲止自害,及滅他痛苦,
舍自盡施他,愛他如愛己。”
首先,我們應針對今生的母親,這樣來思維:“我的母親爲我消除了很多傷害,並給予我無量的利益,所以,我也應該避免傷害她並施與她利益。對母親什麼是傷害呢?被痛苦直接的傷害和間接地因業力煩惱而受害。所以,我將承擔她的痛苦和苦因。”我們應該想,母親所有的痛苦和苦因已轉移到我的身上,並且我很樂意接受這樣的事實。通過這樣的觀修,對自我的執著將被從根拔除。
“什麼對母親有益呢?直接從快樂中受益,並且從善業中得到最終的利益。所以我將把這兩種利益施與母親。”我們觀想,豪不自私地將我們所有的快樂和善業轉移到自己母親的身上,母親已得到暫時的身心安樂,並獲得究竟的快樂之因---善業。如果事實如此,我們應生起喜悅。如此,我們把對母親的觀修同樣地運用到其他所有衆生身上。
觀想的方法如下:首先,清晰地觀想此生的母親:“唉!我慈愛的母親,她給了我這殊勝的人身使我得以證得菩提,並保護我免于遭受傷害和恐懼,做了很多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我,所以,她對我是具大恩德的。不止是今生,從無始以來,她就是我的母親,沒有間斷地爲我做了很多事,對我那麼照顧,而她自己卻仍然在輪回世間流浪,這是多麼可悲啊!從現在起,我將爲了母親而成就圓滿佛果。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成佛,就是因爲忽略我慈愛的母親以及我自私自利的過失。在短暫的今生,我將降服自私自利的惡魔,不再做我執的奴隸。我將盡量用實修佛法來報答母親的大恩。什麼是對母親有害的呢?即苦和苦因。所以,我願承擔母親的苦和苦因。願我母親所有的痛苦、惡業和苦因都成熟在我的身上。”
我們這樣來觀想:母親心相續中的苦和苦因,黑淋淋的就猶如用割皮刀挂掉的皮毛一樣進入到我們的心中。我們應該長久地這樣想:“如果真能這樣該多麼好啊!”
這樣的觀修,能夠讓我們的心相續中毫無自性的自私自利之心,被連根拔起,就如同從誤認爲花繩爲蛇的顛倒夢想中清醒過來一樣。
然後,我們這樣思維:“如果想如前面一樣對母親有益的話,那麼,願我所有的快樂和快樂之因---功德,都成熟在我母親的身上。”觀想我們的快樂和快樂之因,從自己的心中射出,如初生的太陽光,照耀在母親的身上。經由此,她立即獲得極大的幸福,具足了一切修持佛法的因緣條件,增長了功德,得到成就的可能。我們應長久地這樣想:如果真是這樣該多麼好啊!
我們從內心深處來觀修,施與母親快樂和承擔母親的痛苦,當我們的觀想變得有些清晰時,我們這樣來發願:“願所有如母衆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上,願我的善業給她們帶來快樂。”我們專注而不間斷地觀想,在念第一句時想像承擔如母衆生的痛苦,念第二句時想像給予她們快樂。最後發自內心地想:“願我的母親擁有樂及樂因,脫離苦及苦因,願她能盡快成佛。”
“同樣的,我的父親和所有其他六道中一切衆生,都是我的觀修對象,盡管他們都不願意痛苦,但是卻都處于痛苦的折磨中,這樣狀況下的衆生是多麼可悲啊!現在起,爲了這些衆生,我要證得佛陀的果位。”如上所述,來觀修施與功德和承擔惡業。
最後,我們應長久地來思維:“在自他交換法之中的對境,如衆生、我們自己以及被交換的快樂、痛苦和我執,這些在勝義谛中不是實有的,但是在世俗谛中,由于心被無明所迷惑,還要運用這些不存在的幻象,這是很可悲的。”從內心發願:“爲了衆生的利益,願我能盡快地得到圓滿的佛果。”之後,我們應回向功德。
在自己所有的行爲中,愛別人超過愛自己這樣的菩提心應該時刻想起,並且念誦:
“願我承擔衆生苦,善業施與衆生樂。”
我們應該盡力用各種方法,使身口意叁門的造作都成爲利益衆生的事業。
當自私自利的心生起的時候,我們應憶念以下《入菩薩行論》中的內容,這樣我們將不會被我執所征服:
“彼爲墮生死,百般折損我。
思及諸禍害,應速滅我執。”
如《入菩薩行論》中所講的內容一樣,我們不要被自私自利的心控製。如果我們的身體有了一時的病痛,或者內心中有了無法忍受的痛苦,我們應該把這些轉爲道用,並這樣想:“這個世間有相當多的如我一樣受疾病或痛苦折磨的人,盡管他們並不願意這樣,卻依然遭受著苦病的折磨,這是很可悲的啊!願這些衆生的苦痛都轉移到我的身上。”並如前所述那樣來觀修;
同樣的,我們也應同情那些遭受著不能忍受的冷熱痛苦折磨的地獄衆生,這也是地獄衆生的可悲之處啊!並這樣發願:“願這些衆生所遭受的冷熱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上。”之後照前所述來觀修;
同樣的,我們也把這些應用在對六道中每一道衆生的身上,觀想施與他們快樂並承擔他們的痛苦。如此于心中強烈地憶念並觀修。
我們進一步來思維:“假如身體的病痛和心理上的痛苦並沒有在我的身上發生,我可能只是爲了此生忙碌的活動而放逸,因驕傲和自滿而瘋狂,我將不會對輪回産生悲傷,更不會思考對善惡的取舍。然而疾病和痛苦會使我想到皈依叁寶和佛法,病苦也引發我強烈的出離心和對這個世界的厭離。許多原本使我在未來世遭受的地獄果報的惡業,都在此生成熟而得以淨除。”如此這樣觀修,我們的疾病和痛苦也都將被轉爲菩薩道。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
悲愍生死衆,羞惡樂行善。”
假如我們被某些魔所傷害,我們應這樣想:“這些魔在累生以來也都做過我的母親,在那時候,也一樣利益過我,保護我免于受到傷害。甚至到現在,當我的身語意放逸而忘記修持佛法的時候,他們仍在激勵我的叁門去實修善業。所以,這些魔真的非常仁慈。然而由于我認識不到這些,把他們看成是對我的傷害者,這是不對的。現在我必須籍由佛法來報答他們對我的恩德。什麼是對他們有益的呢?讓他們得到快樂和快樂之因,消除痛苦和痛苦之因,這才是對他們有益的。所以,願這些魔的痛苦和苦因成熟在我的身上。”如此來觀修,魔將會變成我們修菩薩道的助緣。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自身過患多,他身功德廣。
知已當修習,愛他棄我執。”
如果我們的敵人等他人傷害了我們,使我們無法忍受的時候,我們應如前所述來觀修慈心和悲心:“這些傷害者生生世世都做過我的母親,曾那麼慈愛地對待過我,甚至到現在還在幫助我消除我的我慢和自滿。所以,他們對我是有大恩德的。”我們以報恩的心態來觀想,施與他們快樂並承擔他們的痛苦。
或者,我們還要這樣想:“敵人和鬼兩者,都曾生生世世做過我的母親,他們曾經利益過我,保護我免于受到傷害,非常慈悲地對待過我。但是由于無明,他們現在傷害了我,這是很可憐的。”所以,我們觀修施與他們快樂,承受他們的痛苦。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觀修,這些逆緣都會轉爲菩薩道上的助緣。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故敵極難得,如寶現貧舍,
能助菩提行,故當喜自敵。”
(3)修學菩薩的行爲
此包含叁部分內容:
a修學菩薩的共同行爲;
b爲了成就己身,修學六度波羅蜜;
c爲了成就他人,修學四攝法。
a修學菩薩的共同行爲
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爲利有情故,不吝盡施舍:
身及諸受用,叁世一切善。
舍盡則脫苦,吾心成涅槃。
死時既須舍,何若生盡施。”
如此文講的那樣,我們要生出這樣的心願:布施我們的身體、財産和叁世累積的善業,給一切如父母的衆生。然後我們這樣想:“由此布施的功德,願所有衆生各依所願,現前得到無量的財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應利益他人創造快樂、消除痛苦,盡可能地以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物資來利益他們。我們可以首先訓練自己布施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然後逐漸地布施越來越大的東西,慢慢通過此種方式,由于習慣的力量,我們將能做到布施自己的孩子、妻子甚至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佛陀先令行,菜蔬等布施,
習此微施已,漸能施己肉。
一旦覺自身,卑微如菜蔬,
爾時舍身肉,于彼有何難?”
b爲了成就己身而修學六度波羅蜜
此處分叁部分內容:
(a)六度波羅蜜的特性;
(b)實修六度的方法;
(c)六度的功德
(a)六度波羅蜜的特性
布施波羅蜜是將自己的一切布施給他人。這是從輪回和涅磐到達彼岸的方法,在這一點上,和其他五波羅蜜是一樣的;持戒是舍棄所有傷害別人的惡行;忍辱則是在受到別人傷害時不生嗔恨心;精進則是樂于修行善業;禅定則指專注而無煩惱;智慧則是明辨一切法的真實意義。
如《寶鬘論》中所說:
“布施舍自財,持戒利他行,
安忍斷嗔恚,精進即樂善,
定一緣無染,慧擇谛實義。”
(b)實修六度的方法
有兩種:實修和六度同品…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