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P7

  ..續本文上一頁爲是善道中最幸運的,他們的情況皆如上所述;至于人類中最富權勢的人,也依然必須接受生、老、病、死、貧窮、怨憎會、愛別離以及絕望的痛苦。仔細思索的話,會發現阿修羅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天人也是如此痛苦。唉,有智慧的人誰會去貪戀輪回的虛幻快樂呢?所以,善道中的世界就像惡魔的島嶼,無論誰對輪回起了貪愛執著,此人就會得到毀滅。如同焚林之鳥或是冰湖之天鵝,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生起修持佛法的信心,下決心脫離輪回。”

  

(叁)

   一般所謂的行苦是指有漏的平等受,指的是因貪愛而引起的近取蘊(五蘊)(又稱取蘊,有漏蘊爲前一業煩惱之取因所生,而又爲後一業煩惱之取因,故名取蘊)。一個人得到近取蘊後,因習氣所致,就離不開痛苦。但是凡夫因爲受到其他痛苦(苦苦、壞苦)的影響,而體會不到行苦。由于貪愛執著,他們以爲自己得到的是真正的快樂,而被蒙蔽其中。但是聖者們理解五蘊即爲痛苦,所以總會由此而産生出離心。

  如在《俱舍論注釋》中所說:

  “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覺,

  若置眼睛上,爲損極不安。”

  凡夫如手掌,無知行苦毛,

  聖者似眼睛,常生出離心。

  這種行苦,共分爲叁種:

  (1)業力永不停止的痛苦;

  (2)欲望永無滿足的痛苦;

  (3)生生死死永無止境的痛苦。

  1 業力永不停止的痛苦

  如在《中觀四百論》中所說:

  “業由功所造,作已無功滅,

  雖如是而汝,于業不離染。”

  一個人即使直到年老死亡,也依然不能完成他的工作,即使完成了,也斷不了他對工作的貪愛。

  此外,農夫腳上流出的血染到石頭上,手上的血染到木頭上;商人把故鄉當成異國,把異國當成故鄉,雖然他們和自己相愛的人相聚的機會連一刻鍾也沒有,但是仍然樂此不疲。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多欲卑下人,白日勞力竭,

   夜歸精氣散,身如死屍眠。

   或需赴他鄉,長途曆辛勞,

   雖欲會嬌妻,終年不相見。”

  貪戀作業的過患在《勸發增上意樂經》中說到:

   “日又以繼夜,唯思諸飲食,

   無心做功德,貪戀作業故。

   生極大貪戀,喜愛美味食,

   陋食不喜悅,貪戀作業故。

   喜愛眷屬多,減少即痛苦,

   目盲般打滾,貪戀作業故。”

  這些作業像水中的波紋一樣,永無止盡,所以我們應該努力脫離對作業的貪戀。

  2 欲望永無滿足的痛苦 如在《方廣大莊嚴經》中所述:

  “欲爲痛苦根,損害修與行,

  亦如飲鹽水,貪戀再生起。”

  此外,無始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引起欲望的東西不曾被我們享用過,我們不但不曾滿足,欲望反而不斷增強。由于暴殄天物的緣故,我們永遠在輪回中流浪。我們沒有任何一件不曾經曆的痛苦,從娘胎中出生後,我們所喝過的母奶集合起來,比四大洋的海水還要多。如在《親友書》中所說:

  每一衆生所飲乳,勝過四大海洋水,

  今仍流轉投異生,未來所飲更過彼。

  除此之外,墮入地獄者吃過的鐵塊和喝過的銅汁是無法計數的;墮入餓鬼道者吃過的膿血也是無量的;生在畜生道時,所吃過的無數次自己和同類的肉也是無量無邊的。如在《方廣大莊嚴經》中所說:

  “如人得妙欲,不足仍追尋。

  享欲貪仍增,欲奴被碎片。”

  尤其是貪財的過患,在《入菩薩行論》中特別提到:

  積護耗盡苦,應知財多禍,

  貪金渙散人,脫苦遙無期。

  貪欲生衆苦,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車牲,唯得數口草。

  彼利極微薄,雖畜不難得,

  爲彼勤苦衆,竟毀暇滿身。

  對貪戀女人的過患,《正法念處經》中說到:

  “女身是禍秧,損毀現來世,

  若欲利己者,當遠離女身。”

  因此,我們應該舍棄一切對外界事物的欲望,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述:

   現世及來世,諸欲引災禍,

   今生砍殺縛,來世入地獄。

  3 生生死死永無止境的痛苦

  如在《弟子書》中所說:

   “沒有任何地方是我不曾住過的,

   也沒有任何母親的胎裏不曾孕育過我。”

  從無始以來至今,由于煩惱和業力,我們一直以各種不同的生命形態在輪回世間中流浪。我們不能以任何事相來說明我們不曾住過任何六道衆生的母胎。沒有任何地方是我們不曾生存過的,沒有任何有情衆生的母胎不曾孕育過我們,六道衆生的各種種類中也沒有一樣是我們不曾經曆過的。

  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累世生爲某種生物的骨頭聚集起來,堆在同一個地方,將會比梵天世界還高;如果我們把泥土做成棗核大小的土塊,以此來計算,這樣,整個地球的土也不足以表達曾經做過我們母親的衆生的數量。如在《親友書》中所說:

  “過去每世所遺骨,堆積一處超山王,

  地土抟成棗核丸,其量不及爲母數。 ”

  同時,在至尊紮巴堅贊的歌集中說到:

   “思維諸行痛苦時,所作業力無止盡,

   無論多人或少人,富有貧困皆痛苦。

   忙碌之中耗生命,人人忙碌中死亡,

   死也忙碌無終止,製造來世之忙碌,

   輪回極大痛苦蘊,貪著衆生極可悲!”

  總之,我們要了知,在輪回世間,我們就像一個永遠不可能痊愈的病人,永不被釋放的犯人,和永遠達不到目的地的旅人,不論我們做什麼,住在哪裏,和誰相處,享受著什麼,所有這些的自性都是痛苦的,都是痛苦的根源,都還沒有脫離痛苦的輪轉。智者們努力修持,找到解脫的方法,從而脫離這個輪回世間的牢獄,就像頭上和衣服著火時奮力撲救一樣,因爲再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了。如在《親友書》中所說:

   “輪回自性即如此,天人地獄餓鬼畜,

   生于何趣皆不妙,當知乃爲多害器。”

   “頭或衣上驟燃火,放棄一切撲滅之,

   精勤趨入涅槃果,無余比此更重要。”

  因此,要生起修持佛法並以從輪回世間解脫的心是很重要的。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提到:

   “從昔至于今,于法未信樂,

   故遭此困乏,誰複舍信樂?”

  觀修方法

  我們要這樣仔細思維:“唉!在無量的生死中,由于貪愛近取蘊(五蘊),就像永無止盡的水紋一樣,我造作過許多行蘊業(行蘊業分叁:福業、非福業和不動業),並且生出了更多的痛苦,除此之外,我的勞累沒有得到任何結果。雖然我無節製地享用過許多內外的妙欲,然而我對貪欲的執著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如同烈火上加了木柴一樣,欲望更加熾盛。

  雖然已經在六道輪回中投胎過無數次,但我不僅沒有到達解脫的起點,反而依然在輪回中永久地流浪。這種情況不是別人造成的,是我自己欺騙自己,自己被自己所蒙蔽,我的痛苦完全是自找的。我對真實的上師叁寶沒有信心,把輪回的痛苦當成快樂,把天界無常的快樂當成永恒,我被如同水紋般的行蘊業幹擾而心態散亂,妙欲之魔的誘惑讓我執著,這都是因爲我對生死痛苦的執迷,沒有産生出離之心。

  從現在開始,此生中我要像吐唾沫一樣抛棄毫無意義的世間瑣事。我必須依賴上師和叁寶,遵循善知識的教導,走上解脫之路。”

  我們應該刻骨銘心地修持佛法來消除痛苦之火,從內心深處産生強烈信心和恭敬心來祈請上師叁寶,加持我們所修持的佛法成爲解脫之道。

  我們應該觀修到出現這樣的感應:流淚、語音不自主地悲切以及汗毛悉豎等等。這種感應出現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停止,而要結合觀修對象實修。這樣將會産生真實的從輪回中解脫的渴望之心。

  最後,把自己的功德做回向。我們應該對一切事物都充滿正知正見,視輪回世間有如牢獄,視解脫如莊嚴的宮殿。我們應該努力地修持,用聞、思、修來對治輪回的痛苦。這樣思維的利益,即如至尊紮巴堅贊所說的:

  “如果我們能了知,

  無論生在六道中的哪一道,

  都沒有真正的快樂,

  那麼,我們所有的行爲

  都會轉變爲佛法的修持。”

  二、因人身難得而産生精進心的教導

  在《金剛乘根本論頌》中說到:

   “煩惱中的有情衆生,

   即是不清淨心的顯現。”

  這是說,由煩惱引起的業力所導致的果報難以得到善趣的人身,只能是叁惡道。我們了知了輪回的自性是痛苦後,應該爲了得到解脫的方法而實修真實的佛法。修持佛法的話,必須要得到暇滿的人身。暇滿人身是很難一再得到的。如《華嚴經》中所述:

   “八有暇身是難得的,

   投生爲人也很難得,

   暇滿人身亦難得,

   逢佛降世極爲難得。”

  《入菩薩行論》中雲:

   “暇滿人生極難得,既得能辦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

  論及暇滿人身,我們分以下叁個部分來講:

  (1)暇滿人身難得;

  (2)得到人身的大利益;

  (3)暇滿人身的獲得是難以持久的。

  (一)暇滿人身難得

  暇滿人身的難得,又可以分爲以下叁個部分來講:

  1…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