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P8

  ..續本文上一頁從因上思維人身難得;

  2從數量上思維人身難得;

  3從本質上思維人身難得;

  1 從因上思維人身難得

  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提到:

   “若未造善業,唯積聚惡業,

   縱使曆百劫,難聞善道聲。”

  要想得到暇(八有暇)滿(十圓滿)的人身來修持佛法,必須先具善因。如果一個人未曾造善業,只積聚惡業,即使在多劫中亦難聽聞到“善道”的聲音,更不用談獲得十圓滿和八有暇。因此,由于諸善奉行的人非常少,能得到暇滿人身的少之又少。

  得到圓滿人身的因是受持清淨的戒律,僅憑些微的布施等,是難以獲得暇滿人身的。如在《入中論》裏說道:

   “失壞戒足諸衆生,于惡趣受布施果”

  守清淨戒者是稀有的,因此,得到善趣的人身也是極其稀有的。

  2 從數量上思維人身難得

  或許有人會這樣想:“世上人口那麼多,怎麼會說人身難得呢?”産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爲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總的來說,在一切衆生中,沒有得到身體的遠比得到身體的多得多。舉例來說,如果在夏天,我們只要保留一個動物屍體好幾天,它就會長滿蛆蟲。同樣,我們保留兩個、叁個甚至無數屍體,都一樣會全部長滿蛆蟲。單單能成爲蛆蟲的中陰衆生都是無盡的,更何況所有的中陰衆生的數量呢!在《無垢經》中說道:“他們必須在中陰期間要停留很久。”顯然這是非常正確的。形成身體的因緣還不具備的時候,就得不到身體。得到了的身體中,叁惡道的身體是最多的,善道中的身體則是非常稀少。如在《律本事》中雲:

  “善道衆生墮入惡道的,

  就像大地的微塵;

  惡道衆生趨向善道的,

  猶如指甲上的塵垢,

  善道衆生趨向善道的,

  也如指甲上的塵垢,

  惡道衆生墮入惡道的,

  就像大地的微塵。

  如是:

   “地獄衆生如大地的微塵,

   餓鬼道衆生如暴風雪,

   畜生道衆生如鮮酒中之酒糟。”

  因此,和其他道衆生的數目比起來,人類的數目是微不足道的。不用說其他的,僅僅考慮一下散居在善趣中的畜生道衆生,我們就會看到,在夏季,山坡的草坪裏,就有無量的細小生物。僅僅是一個螞蟻窩,裏面螞蟻的數量都是不可思議的。《入菩薩行論》中這樣比喻:

   “是故世尊說:人身極難得;

   如海中盲龜,頸入轭木孔。”

  也許,我們會問:“在哪裏有過這樣的開示呢?”在世尊所說的《雜阿含經》中雲:

  “比丘們,如果這個宇宙是一片茫茫大海,在海底住著一個非常長壽的盲龜,這個盲龜每一百年浮上海面一次;在海面上,有一個木轭(牛馬拉車、犁時套在肩上的工具,呈弓形,兩端有穿繩索的孔)四處飄蕩,比丘們,盲龜的頭伸進木轭中機會是有的,得到人身比這更加難啊!”

  這是說,大海的廣大無邊,有如其他道的衆生一樣是無量的;木轭上只有一個孔,就如難得的人身,是稀少的;就像盲龜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要聚足善業來得到人身也是不容易的;如同海龜是盲目的,我們所造善業的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如同木轭被風吹向每一個方向,投胎人身的緣起就會有很多的違緣。如在《親友書》中所雲:

   “大海漂浮木轭孔,與龜相遇極難得,

   旁生轉人較此難,故王修法具實義。”

  3 從本質上思維人身難得

  或許有人會問:“什麼是暇滿的人身呢?”回答是:“具有八有暇和十圓滿這十八種條件的人身。”

  八有暇指的是脫離八種無暇來修持正法(的條件)。頌曰:

   “地獄餓鬼及傍生,邊鄙地及長壽天,

   邪見不遇佛出世,喑啞此等八無暇。”

  這八種無暇中,四種不屬于人道中,另外四種則在人道中。地獄衆生處在極度的痛苦之中;餓鬼道衆生的心時常受到痛苦的折磨,處在焦慮的狀態中;畜生道衆生是愚昧無知的,本性是毫不知恥又不知忏悔的;長壽天人會生出邪見和增上我慢(七慢之一,指無而爲有虛張聲勢的傲慢自得之心);邊鄙地的人們顛倒取舍,如以母爲妻、很難遇到善知識等;具邪見者不相信善業是往生天界和解脫的正因,不相信叁寶和因果報應;不遇佛出世,指的是,出生在這樣的世界(暗劫)裏,人們沒有辦法實修佛法;暗啞(主要指心啞),如癡呆者或精神錯亂的人等,他們不懂取舍,無法領會佛的言教。所以,六道中大部分衆生都處在無暇狀態中,暇滿人身是極難獲得的。

  十圓滿者,包括五種自圓滿和五種他圓滿。五種自圓滿,如龍樹菩薩所說:

  “得人生中根具足,業際無倒信佛法。”

  包括所依圓滿,環境圓滿,根德圓滿,信心圓滿和意樂圓滿。(若未獲得人身,則不能值遇佛法,而如今已得暇滿人身,故所依圓滿。如果生于無有正法的邊鄙地方,則不能值遇正法,而如今生于佛教興盛的中土,故環境圓滿。不具足諸根,則將成爲修法的障礙,而如今無有這類過患,故根德圓滿。如果業際顛倒,則經常行不善業,違背正法,而如今對善法生起信解,所以意樂圓滿。如果對信心的對境佛法不起信心,則意識不能趨入正法,而如今自心已趨入正法,所以信心圓滿。這五種圓滿是觀待自己方面應該具足的,因此稱爲五種自圓滿)

  人身的難得(所依圓滿)如前面已經講過;

  生于佛教興盛的中土(環境圓滿),也是極爲難得的,無著菩薩講過:“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中,任何一衆居住的地方,就可稱爲【佛法中土】。”而他們不居住的地方即是邊地。此四衆不居住的地方猶如天空般廣大,而他們居住的地方大小僅如車輪。

  諸根具足者(根德圓滿)也非常稀少,如在《華嚴經》中雲:

  “諸根具足極難得,

   聽聞佛法亦難得。”

  具信心者(信心圓滿),是說對正法具足信心的人,百不及一。

  業際無倒(意樂圓滿),指的是自己不造,不勸說別人造以及不隨喜別人造五無間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僧團和合、出佛身血爲五無間業)。

  五種他圓滿是:“如來出世與說法,佛法住世入聖教,爲利他故心悲愍。”指的是籍由他人而得到的五種圓滿(如來出世,佛已說法,佛法住世,自入聖教,利他悲愍。)。

  如來出世極難得,如在佛經中雲:

  “佛陀出世極難得,暇滿人身亦如是,

   可悲于此世間者,具信聞法者更少。”

  通常,佛出世的劫我們稱爲光明劫,佛不出世的劫我們稱之爲黑暗劫。現在我們所處的時期,將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被稱爲賢劫,之後將有六十個黑暗劫。然後再出現一個光明劫,稱爲功德莊嚴劫。之後又有一萬個黑暗劫,才出現一個光明劫,稱爲大樂劫。之後又過了叁百個黑暗劫後,出現一個光明劫,稱爲如巨星劫。因此,在這10360個黑暗劫中,只有四個光明劫。諸佛在光明劫中人壽增長的時候並不出世,所以,在大部分時間裏,是沒有佛出世的。如在《入菩薩行論》中所說:

  “如值佛出世,爲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何日複得此?”

  佛已說法也是珍貴難得的,沒有具足根器的弟子來受法,佛即使出世也是不傳法的。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後,也這樣說:

  “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吾得猶如甘露之妙法,

  縱爲誰說亦不能了知,故當無言安住于林間。”

  當佛安住在這樣的狀態中的時候,大梵天以一千幅黃金*輪來供養佛陀並祈請的緣故,佛陀才出世轉*輪。

  佛法住世亦難得。賢劫中,每尊佛的佛法滅後,直到下一尊佛出世前,是沒有佛法住世的。

  入聖教者(自入聖教)也極爲稀少的。大多數人信仰外道或者排斥佛教。即使聲稱自己是佛教徒的大多數人,聽到經、律、論、密續以及那些真實的注解,也認爲這些只是抽象的名詞而已,不願尋求聽聞正法,甯可追隨一些愚昧而不了經義者的說法,有許許多多的人就依據這些來聞、思、修。有的人則表面上裝作精通叁藏,卻追逐那些空洞無益的教授,如同寓言故事裏那個兔子一樣自相驚擾。

  利他悲愍也是很困難的。比如,邪命者(用非正常的手段得到財物的人,如貪汙者等等)往往會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宴請,反而那些不喜繁華、依靠少許供養就能生存的出家人,他們完全從事聞思和禅修,卻很少有人來供養。如在《華嚴經》中教導:

  “正命(以正當手段獲得生活必須的財物)的生存極爲難得,如理如法精進修行的人更少。”

  法王薩迦班智達也這樣說:

  “持戒行者難得獲尊敬,

   獲得敬者少能持淨戒,

   施主少有佛法具信心,

   具有信者所作供奉弱,

   信衆所供變成邪命因,

   不受邪命難得信衆敬。”

  因此,我們必須了解:一個人能具足八暇十圓滿,如同白天的星星般稀少。

  

  (二)得到人身的大利益

  也許我們會這樣想:具足各種因緣得到暇滿人身是那麼困難,得到這樣的人身又有什麼利益呢?

  如果我們得到這樣的暇滿人身,其利益勝過如意寶珠。我們祈請如意寶珠,最多只能得到今生的富貴,但是如果我們依此具足八暇十圓滿的人身,來努力修持佛法,所得到的不僅僅是此生的幸福,而是能來生投胎于善趣、證得小乘的涅磐或者無上菩提果。在《弟子書》中雲:

  “何者能度輪回海?能植解脫菩提種?

   何者能勝摩尼寶?人身誰忍虛度之?”

  此外,在《入菩薩行論》中如是說:

  “暇滿人身極難得,既得能辦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

  在梵文的原文中,人類這個詞是“布惹卡”,指的是力量或者能力。暇滿的人身中,下士道的人具有…

《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堪布澤仁紮西 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