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因明基礎課(寶僧法師)▪P8

  ..續本文上一頁原來的觀點是出現誤差的,然後再進行糾正,這是一種論證方式。比如說,當佛教徒跟勝論宗辯論時,勝論師承認聲是常的,那麼佛教論宗先是提出這樣一個論式:聲作有法,應非所作性,以是常故。我們先破這個式,按你們所說,但凡是常的東西,不是所作性。所作性昨天講過了,從因推導出來的東西,他們也承認這個,比如說像虛空,你舉虛空例子的時候,他們也同意,從這個例子他們能理解,但凡是恒常的東西就必定不是由因推導的,它不需要有原因,這個是他們能夠接受的。所以,他說聲是常的,那就聲作有法,應該不是所作性,因爲你們同意的,是常的緣故。讓他們就是承認又不行,說這個因不成立,聲是常,他們已經同意了,但凡是常,非所作性,他們自己也同意了,在這叁支裏面他們就無法回答,那麼他就由原來的最初說聲是常的這個邪見,一種確定的與事實相反的承認,把這種邪見轉成了猶豫。那些聰明的勝論師,在這個時候他應該就會想到,我原來的承認可能有問題,那到底是常還是無常呢?這個時候我們再翻過來,再舉一個論式,聲是無常的,爲什麼呢?因爲所作性的原故,讓他們從聲是常擺渡到聲是無常的正確論式上。

  在討論宗見,討論任何問題,包括跟人家唇槍舌劍的時候,當發現對方有種說法有問題,怎麼有問題?你要給出一個反證,讓對方不能承認的反證。

  在比較早期,當基督教徒非常熱衷于推薦他們的那個宗教的時候,他們不是作了一種說法嗎?他們的神是萬能的。然後怎麼回答?很多時候佛教徒一聽這個就受不了,說我們的佛也是萬能的,我們的佛還億能嘞。現在我說我的神是萬能的,現在我變成某個基督教徒,又跑來你們網站上要跟你們開火了,我們神萬能的。你們可以舉出例子。有嗎?

  學生:上帝做不出他舉不起來的石頭

  法師:其實這個好像是西方尼采以後的一些哲學家說的。

  有一個很刁的結構就是,他問你到底能不能作出一塊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如果他們的那個萬能是沒有任何條件限製的,那個問題就出來了,你能不能做出一塊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做出來也不是萬能的,做不出來也不是萬能的。這樣就指出他們思維上的某種缺陷,讓它出現所謂的自語相違自己無法解答問題。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佛不是萬能的,我們的佛不能再走到痛苦裏面去,他不能再走到輪回裏面去。他們就又會說你們的佛就沒有什麼功德,我們又反問了,你們的神是有這種功德嗎,自己去找自己麻煩的功德嗎?你們的神居然能夠自己找自己的麻煩,從世人的角度上看也不值得有什麼特別驕傲的地方,對不對?

  當我們去細心了解的這些的時候,我們就會找出一種智慧,能夠分辨是非的智慧,分辨自己宗見的智慧出來。那我們今天講的是一個基本論式。要記住,當對方出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看到,它如果有問題,你有懷疑的話,應該你就能夠找到一個反例出來才對,必須要舉出一些反證,要不然就沒辦法破了。那麼要舉出這種反證,所謂能不能是必然性,討論到必然性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對我們所認識的所知對象進行詳細的分類和准確的認識,要不然的話,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必然性是否存在很難討論。

  五,講解基本分類

  1,最大的集合--無我

  在因明最初的教材裏面,它先把整個世間的分類進行了劃分,那這劃分據我所知,主要是依照《俱舍論》來劃分的。我們也曉得,像昨天有些同學說,我們一看佛學書,就找一大部頭兩大部頭的,都是那些巨著,然後都是一架子一架子的巨著,我們從哪邊開頭呢?同樣的問題在西藏也碰到了,特別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很難叫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去把叁藏五部大論全部看完,然後每一個名相都知道。于是有一些大師,他們就把這些書裏面那些主要的名詞,把它們全部歸類起來,而且進行劃分,並給出了詳細的定義。讓這些學生能夠在這方面産生一個基礎認識,將來他們到什麼中觀,般若,甚至到密續的學習的時候,他們就有一個所依。就不像目前漢地,在基礎知識上沒有一個確定認識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行爲上面,不僅在行爲上面,甚至在比較高的層次上面進行大量的似是而非的討論。就像我昨天舉的例子一樣,我們當了很多年佛教徒,但什麼是佛教徒,什麼是佛?什麼是皈依?實際上未能很准確認識的時候,我們往下一走,我們竟然找不到邊的,找不到落腳的地方。那麼在此之上討論什麼,你的宗見是不是確認啊,我們格魯派把空性定義到無遮上面是不是究竟啊?你們甯瑪派不同意又會有什麼問題?我想這種討論有點像,要蓋一個大樓,那個樁還沒打下去時,當然我們可以計劃,說我們以後叁十層的那個裝修怎麼做是可以的,但是問題是我們連地基都沒有打的時候,我們就准備搬東西到叁十樓去裝修,很好笑的事情。

  那麼我們在進行分類的時候,我先把那個分類大致介紹一下,然後這個分類裏面每一個都有詳細定義,我就把它省略掉了,只講大概的意思。一般來說,不管什麼,我們只要進行一個大分類時,無我這個分類是最大的,領頭的最大的分類。因爲我們說,你舉出任何東西,在佛教界限裏面必須是無我。

  佛教徒多少聽過無我這個詞,但是什麼是無我呢?我真的就沒有的嗎?誰敢說我是沒有的?無我的意思就是我沒有?一樣的?這是同義詞來的?

  一種恒常的獨立自主的獨一的存在。這是“我”的概念。

  你們細細想一想,一般我們說我的時候是很大概性的。當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或者想像的時候是我們的身體的,但是細細想一想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我,當我們說我的時候,我的年齡可以增長,我的容顔可以變化,但是很少說我變化的,細心想一想,對不對?我們經常說變化的都是那些我的附在,我好像是一個永遠的附在體。而附在這些上面的,我的容顔,我的頭發的長短,我的年紀與我的財富等等,這些我的我的我的。。。。,我們還能接受其變化,但是“我”好像很奇怪,它就不能變。有時候說我長大了,但是我們心裏面想的那個是什麼?身體,對不對?我今天長了一歲了,說的是什麼?年紀。但是那個我,單純的我,好像是永遠不變的。那麼就對此而言,就成爲恒常獨一的一種存在。如果有的話,那麼這就是“我”。

  我們佛教裏面說什麼都是無我的,無我就是最大的集合。有時候在辯論書上面看到有一種辯論,比如說,有人說但凡顔色都是紅色,我們就說白粉筆的顔色作有法,應該是紅色,爲什麼?因爲是顔色。爲什麼?是因爲事實存在的事物。“爲什麼”的意思就是我不同意,你這樣說我不同意,就往下走,繼續找最底下的原因。如果再不同意的話,就說因爲無我的緣故。我早期看的時候也不曉得,我在後來的理解的裏邊,應該是當如果在書裏面看到說“無我的緣故”的時候,就是說你上面那個例子是能夠基于一般人能夠直接經驗到的,就不用再說的意思。到這個時候,連白粉筆的顔色是顔色你都不能承認的話,它事實存在的東西你都不能承認,那就沒得好說的,是這個意思。到無我的時候,那是很特殊的原因,就是說到底了。在辯論說到無我這個原因之前的原因,按理說我們一般凡夫一般世人能夠從直接經驗當中獲得認識的,必須要這樣的。但“聲是有法,應是無常,以所作性故”這個句子裏,如果“所作性”不明白,就說因爲“是無我故”,那就不行。

  2,講解無

  無我這個最大的集合裏面就可以分成兩部分(無和有),第一種是無,不存在。比如什麼?

  學生甲:同是瓶柱二者,兔角

  學生乙:可能會有這種東西,既能裝水又能支撐

  法師:那我就給定義,瓶子剛才給了嘛,鼓腹窄底,能裝水的東西。柱子就是頂梁的,能起支撐作用的。

  書裏面已經承認了這種定義,因爲有些是基礎承認上面的。這些都不承認的話就很困難了。有些最基本的,比如熱和燃燒是火的定義,當然在我們中國,你改一個也無所謂,但是既然書裏面已經這樣定了,我們上課的時候教師這樣講了,如果沒有太大問題的時候,如果假設我們基礎上面已經同意的話,那麼我們就要承認這個定義。

  還有同是常與無常的東西,必定是常必定是無常的東西不存在。還有沒有?

  學生: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東西。

  法師: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東西,對,凡是任何互相是相反的東西,你只要指出來就可以。那就不用再舉例了。但是還有一個。。。

  學生:在數學裏,可以證明出來有樣東西,你既不可能證明它是,又不能證明它不是。

  法師:如果說有這一種東西其實就是所謂的推導問題,在直接推導上面我們沒有辦法下任何結論。說它是不行,說它不是也不行,沒有理由說它是或不是。在佛教裏面也有的,例如你下一生是什麼東西?你的下一生是人還不是人,這沒辦法推導的。我們上面說的東西跟數學上沒有關系,如果一個東西既然已經存在了,在那個相對必然相違劃分裏,必然存在一邊的,這肯定是沒有意見的。但是對某些具體事情,我們說的極隱秘事就很難推導。

  (插入講解隱密事、極隱密事等)

  剛才說了我們能直接經驗的叫現量,所謂看得見的,摸得著的,嘗得到的,聞得到的,聽得到的,感觸得到的,能把握的東西,這些直接經驗的是不用推理的,叫現量能夠攀緣的。現量不能攀緣的是什麼東西呢?聲是無常。又例如房子背後有沒有有火,我們看不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某些比量,原因,依照一個真因,昨天說過的具足叁相的真因,在這例子是煙,就能夠推導火有還是沒有。這種就是比量。那麼對現量來說,這種可以用比量推導的叫做隱密事,隱密事是我們能夠把握的。

  還有一種極隱密事,例如具體的因果,(只有佛才能完全了知)。有很多時候,我們學完因明以後,很多東西自己就可以解決了。不用跑去找喇嘛打一個卦,我明天能發財嗎?

  。。。。。。

  那種微細業果即所…

《藏傳因明基礎課(寶僧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