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結果的。
富樓那!你認爲色和空,在如來藏中是相反的嗎?但藏性本體不變隨緣,和妄心相應變出的色和空,便周遍法界。于中妄見風動空澄、日明雲暗;人們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背覺合塵,發生塵勞煩惱,故有世間生死等相。我用妙明不生不滅根性作本修因,背塵合覺,和真心相應。故如來藏中唯一妙覺明心、圓照萬有,能生起一多無礙、大小相容等境界。真心便是不動道場,能周遍十方世界。法身亦含藏無盡虛空;在一毛端上,出現佛大千沙界的國土。在一點微塵裏,爲大衆轉大*輪。這是由消滅一切虛妄想相,和妙覺真心融合一體,便發出真如的妙用。
在空如來藏的本妙圓心,是不變本體,故此否定一切;心不是心、空不是空、地不是地、水不是水、火不是火、六根不是六根;六塵不是六塵;六識不是六識。乃至明不是明,無明不是無明,如是老不是老,死不是死,老死盡不是老死盡。亦否定苦不是苦,集不是集,滅不是滅,道不是道,智不是智,得不是得。布施不是布施,持戒不是持戒,忍辱不是忍辱,精進不是精進,禅定不是禅定,智慧不是智慧,到彼岸不是到彼岸;甚至否定佛不是佛,如來不是如來,正覺不是正覺,大涅槃不是大涅槃;常不是常,樂不是樂,我不是我,淨不是淨。這樣一切都否定的,世間不是世間,出世間亦不是出世間了。
在不空如來藏、元明真心的妙用隨緣,能生萬法的,故此肯定一切;心就是心、空就是空、地就是地、水就是水、火就是火、六根就是六根;六塵就是六塵;六識就是六識。乃至明就是明,無明就是無明,如是老就是老,死就是死,老死盡就是老死盡。亦肯定苦就是苦,集就是集,滅就是滅,道就是道,智就是智,得就是得。布施就是布施,持戒就是持戒,忍辱就是忍辱,精進就是精進,禅定就是禅定,智慧就是智慧,到彼岸就是到彼岸;甚至肯定佛就是佛,如來就是如來,正覺就是正覺,大涅槃就是大涅槃;常就是常,樂就是樂,我就是我,淨就是淨。這樣一切都肯定的,世間就是世間,出世間就是出世間了。
在空不空如來藏、妙明真心的本來,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妙就是明,明就是妙。肯定和否定都不對,要離開肯定和否定的;離開是肯定、非否定。因爲世間說話不能相應的,這正是口欲言而詞喪,心欲緣而慮亡。如來藏有這不思議的微妙體用;世間上的人,和出世間的聲聞緣覺,用意識心去分別佛的無上正覺,將世間的因緣自然、和合不和合等不澈底的論調,來窺測佛智的境界。譬如優質的樂器,像琴瑟箜篌和琵琶等,都能發出美妙的音聲,但是沒有高深技藝音樂家的手指,妙音到底彈不出來的。富樓那你和其它大衆,同樣有佛一樣的寶覺真心,平等圓滿的;而我手指按動,海印叁昧便澄湛印可萬象。你們心念才生,就煩惱萬端齊集了,這由于意志不肯勤注在無上覺道,貪著方便小乘的解脫道果,以得少爲足的原故。
富樓那說:如果我和佛同是有一個圓滿、光明、清淨、微妙的真心,只因我一直被妄想蒙蔽,一向浮沈在生死海中,今日雖證四果,仍未得到究竟;而在佛今已叁惑永盡,二死已亡,我想問一句,爲甚麼所有的人會生起妄想,埋沒自己的真心,甘心接受生死苦惱呢?佛說:你的狐疑大部已經消除,但仍有不少微細思想上的煩惱存在,現在將世間的事實,再來問你。你聽過城裏有個演若達多這個人嗎?有一天早晨,他看見鏡中的面孔,十分可愛,于是怪責自己的頭,看不到自己面目,以爲遇上鬼怪了,便發狂四處亂跑。你說這個人爲甚麼要這樣做呢?富樓那說:這人大概是神經病發作,此外就沒有別的原因。佛說:真心本來是圓滿、光明、清淨、微妙的,人們依真心起妄想,那有原因可講。如果有的話,就不是妄想了。人們生起妄想後,不斷連績輾轉糾纏下去,實在經過了許多劫的時間;雖然亦有值遇佛出世教育的,仍是不能自拔。這就是迷的因,如果明白它,迷根本便不再存在,妄想亦無所依托;妄想既然沒有,要消滅個甚麼呢?明心見性的人,就是睡醒的人,談到夢中的經曆,可以說得很清楚明白,但亦不可以拿出來展示他人的。何況妄想根本是沒有因由,正如城中的演若達多發狂一樣,那裏有因緣可說;到狂性停下來,頭臉依然存在哩!其實在發狂時,亦未嘗遺失的。富樓那!妄想就是這樣,還有什麼原因?你只要不隨妄想跑,跟著世間、業果、生命體叁種相續因、去隨波逐流;那時殺、盜、淫叁緣斷了,叁種相續的因就不生,你心中演若達多的狂性自然停止,當下就是覺悟。同時你會清楚明白自己清淨的真心,本來是周遍宇宙,不是從外得來的,何必千辛萬苦,纡回曲折去符合甚麼秘密方法,或尋枝摘葉去追求甚層秘笈哩!譬如有人,衣服裏密藏有寶珠,日久忘記了,浪迹天涯,無食無住處,以至行乞度日。一日因遇上善知識指示,拿出寶珠來,于是便心想事成,萬般如意,這時才明白一切不是從外得來的。
這時阿難起來恭敬向佛說:你剛才說殺、盜、淫叁緣斷了,叁種相續的因就不生,心中演若達多的狂性自然停止,就是覺悟。同時清楚明白自己清淨的真心,本來是周遍宇宙,不是從外得來的。這樣不是很清楚就是因緣生的嗎?爲甚麼在前又排斥因緣生的道理呢?我是從因緣道理,才得到明白;這一個層次、不單只是我們年輕同學們不容易懂得,現今在會中的目犍連、舍利弗、須菩提等,亦是從學長轉述佛所講的因緣道理,才發心常隨佛學、而得到明白的,然後成就無漏道果。佛現在又說覺道不是從因緣生的,那一定是自然生了。那麼,王舍城的拘舍梨等學者們,所主張的自然道理,豈不是亦成爲第一義理嗎?希望佛慈悲,撥開我們心中的迷悶。
佛說:阿難!我所講城中演若達多故事的例子,你是聽清楚的,他見到鏡中的頭臉便發狂奔跑,是因緣生嗎?到狂性停下來,是自然得嗎?在他平日中,亦不是自然生的。因緣自然,不過這樣罷了。演若達多的頭,原是本來自然有,是沒有不自然的地方。是甚麼因緣,使他驚慌亂跑?若說是因照鏡致發狂,何以它又不因照鏡而失去?頭根本從來沒有失或得和改變,何必說是因緣哩!若說狂性本是自然,那就本來時常都在驚狂了。又他在沒有發狂時,狂性藏在那裏?如說狂性不是自然,那就是因緣了,不過頭並沒有失掉,又是甚麼因緣令他驚慌亂跑?如果明白頭沒有失掉,只是因發狂故亂跑,說因緣和自然,都是笑話。所以我說叁緣斷了,就是覺悟心,覺悟心生、生滅的妄心即滅。覺悟心本來無生滅,不管你說生滅心滅,覺悟心生亦是一樣,都是落在生滅相對中。必定要到生滅俱盡,在無功用的運作境界,亦不能說是自然。若有自然,亦成爲對待。由此可知自然心生,生滅心滅亦是對待。在世間有和合的就有生滅,不和合的就無生滅,無生滅的名爲自然。例如藥丸,是多種的藥料組合成一體,名爲和合性。不須要和合的,名爲本然性或自然性。這些因緣和自然的講話,都不真實的。若明白自然不是自然,和合不是和合,兩方面都不執取、離和不離,亦排除淨盡時,才是真實的。你的妄想理論未除,離開不生滅的覺道還遠哩!你不錯是辛勤學習,而且記得很多佛說的話和義理,亦不過成爲增加妄想資源,將因緣和自然,說得天花亂墜,人們亦稱贊你是多聞第一的學者;可惜沒有真實明白體驗,得不到力量和利益效果,不能抗拒寶吉娣的催眠術。如果你能從多聞有力證果,就不須我安排文殊菩薩去找你和寶吉娣回來,她在聞法後愛火熄滅,迅速精進,得到佛法對治的利益,同時亦和你解除多劫互相的纏縛。她和羅候羅母親耶輸陀羅,同是明白了宿世因緣,皆由貪愛而生出煩惱,在一念心明白後,寶吉娣已證叁果,耶輸陀羅亦證四果,並得授記了。阿難!你雖然積生累劫在文字上記憶不忘佛法,不真修實踐力行,始終背覺合塵,留戀多聞知見而自欺吧!
這時阿難和大衆,聽過了佛的啓導,正是疑惑銷除,對真心又有深一層的了解,身心愉快是前所未有的。不禁感激流淚地合掌說:慈悲的佛陀!你用多種方便因緣,提攜指導我們出離苦海的沈溺。我聽了你剛的講話,明白到真心周遍宇宙,同時含育十方佛國土的。佛又說我多聞得不到利益,不如腳踏實地的體驗。我現在就像個流浪的人,忽然得到國王賜一豪宅,我是需要鎖匙,才可以入內居住的。希望你指示我們這班學生,怎樣放棄腦袋裏的茅塞,全部明白你的說話,到底達到佛不生滅的真心境界,有甚麼方便下手方法,去製伏一向的妄想,使身心均衡,和佛的知見一樣。當時會中的人,同時安靜地等待佛的演說。
佛于是對在場的聲聞緣覺,和在會大衆,文字上清楚而未能徹底明白的,亦是爲未來久遠的學生,設有發起利他做大前提心的人,先作安排一條康莊正直的大道。便對阿難和大衆說:如果你們真的發心和我把手同行,學習我過去了解和明白的方法,努力實行決不退縮的話,是應該清楚發心的同時,有兩種非常重要的義理,決定先明白清楚的。
第一、你們如果想放棄過去修習所得顯淺的體驗,從新學習我因行中,以利他做大前提的菩薩行,進入佛乘知見的佛法;這就應該時常審細觀察自心,和菩薩修行成佛後的慈悲心,是相同或相應嗎?若現前將生滅心,做將來成佛的因,冀求不生滅的佛果,是不對的。爲此就要先從世間現象下手,細看這個有爲法的世界,有沒有不生滅的東西存在,它們全部是因時空而顯現,亦即是因緣生法,怎樣能夠永恒不變哩!不過有一樣東西,就是虛空、你有聽聞過虛空壞滅嗎?當知虛空不是有爲法,不同有爲法由不同原素組成,因此你們見它始終不二。在人的身體來看,就大不相同了。如堅硬的屬地大,潤濕的屬水大,溫暖的屬火大,動搖的屬風大。…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