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優婆塞盧榮章譯)▪P3

  ..續本文上一頁由這四大不斷糾纏,將你的真心分門別類;在眼成見、在耳成聽、在鼻成嗅、在舌成味、在身成觸、在意成緣。從識陰至色陰,結成五重渾濁。濁是甚麼意思呢?譬如清水,本來清淨,如給灰塵等沾染,互相混雜,便變成渾濁,這時兩方面都失去了它們的本來形相。你們現在亦是一樣,而且重疊成五種。阿難!你見到的虛空遍滿十方嗎?其實見是見,虛空是虛空,兩不相關的,但在合成一體時,便分不開了。若只有虛空而沒有見,虛空的體便不可得。相反只有見而沒有虛空,亦沒有能見的見覺可得。虛空是無情,見覺屬有情,兩方面交織便妄成的是時間,名劫濁,在五陰法中是屬于色陰境界。其次你的身體,簡略說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的原素組成,而你能知的靈覺,反被壅塞成礙,分成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覺、意知六份,好像各司其職,削減靈覺的大用,無知的四大反成有知,有知的靈覺反失去全知。兩方面交織妄成的是見濁,在五陰法中是屬于受陰前五識的境界。第叁在你心中的記憶和認識的印象,引發所成的知見,對象是現成的六塵,意識若離六塵便不存在,它和塵境交織妄成留下的印象,執著不舍、能使真心不得自由而成渾濁,名煩惱濁,在五陰法中是屬于想陰,是第六意識的境界。第四在你朝夕生活中,身體生理和思想都是生滅不停,一般人總希望長期留在世間。然而叁業運作上,卻驅使自己流轉于各法界。兩方面互相違背交織妄成,名異生濁;在五陰法中、是屬于行陰末那識的境界。第五在你們的見聞中,原是一個沒有分開的真心,由于六塵分隔,六根各司一職。在體性原是互相識知的;在功能上是用中相背了。同異間沒有一定的標准,互相交織妄成,名命濁;在五陰法中是屬于識陰第八識的境界。阿難!你希望將自己的見、聞、覺、知性,在因中即能遠契我常、樂、我、凈四德,應當擇出生死的根本,依不失滅圓滿湛寂的根性,來扭轉虛妄生滅的識,脫黏內伏時,便恢複本來面目。再拿這不生滅的本來面目作因心,逐步便圓滿佛果修證。譬如要清潔渾濁水,先將它貯存在不動的容器中,讓渾濁的灰塵沈澱,上面就現出清水來。這是比喻修學人,先伏客塵煩惱,再行清除容器中的不凈渣滓,就是永斷根本無明。從此真心究竟圓滿現成,生死海中一切變現,亦不會成爲煩惱,同時合于涅槃不生滅的四德。

  

  第二、你們如果想從新學習我因行中,以利他做大前提的菩薩行,精進勇猛時,除了放棄過去修習所得的有爲法,還要從新審詳煩惱的根本。人的開始,就有發業和潤生兩種無明煩惱。發業無明是因,潤生無明是緣。如十二因緣中,過去的無明是發業的因。潤生無明是今生的緣,十二因緣中,即愛和取兩部分。但究竟這兩種無明,是由誰作業是誰受報?你如果沒有審詳煩惱的根本,就不知道虛妄根塵從何處生出顛倒來。原因尚不知,怎能降伏煩惱完成佛道?阿難!結縛是不容易解除的,要解結的人,如果找不到結,就不能解了。你聽過虛空被人粉碎的事沒有,虛空沒有形相,故無從碎裂的。但是你現前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個內奸,勾引賊人,劫取自己的財寶。你由無始一念妄動,就生起了這些結,在生命體和世界中自纏自縛,埋沒在五陰的器世間裏,不能超越叁界以外。阿難!怎樣是生命體的世界,世界有器世界和生命體的世界。器世界是指山河大地,世是時間、遷流不息,有過去、現在、未來叁段的。界是空間,有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和上下,十個方位不同的。所有的人,把外間的四大,裏面的六識,互相虛妄交織而成的根身,時空交互相涉。空間名字雖有十方,世人明確指示的只有東、南、西、北,上下沒有一定的方位,四方和叁段時間互相涉入,叁四或四叁,同樣是十二,從基數一做單位,起叁疊變化,成十百千。總計始終,六根中應各各具有千二百功德的,但在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阿難!你試從中審定它們的優劣,拿眼根能見來講,前、左、右叁方各有二百功德,前左和前右各有一百,合共只有八百,只爲眼只能看見叁分二的外境,所以功德不齊全。說到耳根的聽覺,周圍環境的聲音,都可以完全聽到,動靜遠近亦無礙的,所以耳能全具千二百功德。說到鼻能嗅聞和呼吸,在氣息出入中間,是有剎那停止階段,所以功德亦叁分缺一,只有八百。說到舌根能宣揚正法,把世間和出世間智慧發揮,在方言上是有不同,在義理上同樣是無窮盡的,因此舌根亦全具千二百功德。說到身體的觸覺,是有違順不同的感受,一定要合時才知道,離開了就不知:合多離少,同樣叁分缺一,只有八百功德。說到意根,在語默動靜的時間,都能含容十方叁世、一切世間和出世間聖凡等法。一一法中,都能盡它涯量邊際而無遺,因此意能具足千二百功德。阿難!六塵是生死的暴流,你現在想逆流到不生滅的境界,就要審查和六塵相應的六根功用。那是合中知的,那是離中知的,二知的淺深怎樣?二知中又誰易誰難去修習?圓通或不圓滿?功德數量是全或缺?你如果在其中明白了,去選擇對付無始交織妄業的暴流,逆流回歸的話,所選擇適合的圓通根、和不適合的時間來說,是有一日和一劫長短的分別。阿難!上面我已經將六根功德說明,現在隨你自由去選擇適合的,我再爲你細說,幫助使你易于精進。十方的佛陀,各別在十八界中修習,都能達到菩提佛果,平等沒有優劣不同的。你根器下劣,沒有圓融自在的智慧,不能隨便在十八界中一門深入,故此爲你把範圍縮小到六根方面,在你修習到得力時,一根還原,六根亦同時得到清淨的。

  

   阿難說:我仍有些問題,請你詳說的,第一、你說要將無始交織妄業的暴流,逆流回歸,怎樣是逆流回歸呢?第二、你教我從六根中一門深入,能令六根同時清淨,我仍是不大清楚這些話的。佛說:你現在巳經證了初果,對所有不同物質的形態、音聲、氣體、食味、身體感受、自然界演變等各種不同的觀念,都不會被困擾。但仍不知道六根中,從無始來積存的虛妄習氣,是要從學習實踐才能斷除,何況還有分別和俱生的法執,塵沙無明等是極微細、數量無盡紛繁的煩惱。你試觀察自己的六根,是一還是六?如果是一的話,就自然會互相融通,爲何耳不會看,眼不能聽,頭不能走路,腳不會說話呢?若說六根是六,我今在會中演講,你的六根中,用那一根來接受?阿難說:我用耳根來接受的。佛說;你耳根來聽,爲甚麼要身體站起來,口又要發問,這明顯是六根有連系了。你要知這不是一而是六,亦不是六而是一。不該說本來是一或六,六根本來不是一或六。因從無始以來,依真起妄,依惑造業,早已顛倒。再由依業受報,淪落苦海生死交替。既然有生,便有六根,在真心中幻出六根來。本來不是一或六的真心,産生出一或六的虛妄分別。你是巳經證了初果的人,六根再不受六塵的困擾的,但根結體一的觀念,依然存在。譬如虛空,本無形相,亦沒有彼此不同,不過加入方圓不同的器具,就有方圓不同的虛空形相。如果除去方圓不同的器具,只有一個虛空。一就是同,同就不是異,說甚麼都是虛妄了。你的六根情況,亦是同樣的。

  

   致于你想明白怎樣從六根一門深入的問題,首先就要清楚六根是怎樣生起的,先講眼睛、它起初是由明和暗兩種色塵,互相烘托,將一個圓滿湛寂的真心,引起了無明;無明發現周圍全是晦眛的頑空,頑空的色塵和無明的了知性,結合成的能見性。由它映著明、暗、晦眛等色塵,結合成極精細見覺神經線,名勝義根或淨色根。就由它演變而成頭上的血肉眼睛,叫浮塵根。形狀好像葡萄一樣,是由四大組成,攀緣一切色塵境界。第二說耳、由動靜二塵互相激蕩,引起了無明;同樣由無明發現的頑空,頑空的聲塵和無明的了知性,結合成的能聞性。由它映著動靜的聲塵,收攝成極精細聽覺神經線,名勝義根或淨色根。就由它演變而成頭上的肉耳,叫浮塵根。形狀好像新卷的荷葉,是由四大組成,攀緣一切聲塵境界。第叁說鼻、由通塞兩種香塵顯發,引起了無明;同樣由無明發現的頑空,頑空的香塵和無明的了知性,膠著成的能嗅性。由它映著通塞的聲塵,收攝成極精細聽覺神經線,名勝義根或淨色根。就由它演變而成頭上的鼻,叫浮塵根。形狀像小貓下垂的雙爪,是由四大組成,攀緣一切香塵境界。第四說舌、由有味無味二塵互相摻雜,引起了無明;同樣由無明發現的頑空,頑空的味塵和無明的了知性,結合成的能嘗性。由它映著兩種的味塵,攬取成極精細的舌覺神經線,名勝義根或淨色根。就由它演變而成口中的舌,叫浮塵根。形狀好像初現的新月,是由四大組成,攀緣一切味塵境界。第五說身、由離合二塵互相磨擦,引起了無明;同樣由無明發現的頑空,頑空的觸塵和無明的了知性,結合成的身觸性。由它映著動靜的觸塵,攬取成極複雜精細的全身神經線,名勝義根或淨色根。就由它演變而成身體,叫浮塵根。形狀好像挂在身上的腰鼓,是由四大組成,攀緣一切觸塵境界。第六說法、由生滅二法塵互相連續,引起了無明;同樣由無明發現的頑空,頑空的法塵和無明的了知性,結合成的了知性。由它映著生滅的法塵,攬取成極複雜精細的腦神經線,名勝義根或淨色根。就由它演變而成思想上的腦袋,叫浮塵根。它彷佛像暗室中的視覺,是由極微細四大組成,一切神經線都通達到這腦袋的思想意識心,攀緣一切法塵境界。

  

   阿難!照上面所說的來看,六根本來就是真心,不過由本覺的妙明,希望明上再加明,便是妄明了,失去真心的本明,和妄塵膠著,發出六根能見的光。因此離開明暗二塵,就沒有見可得;離開動靜二塵,就沒有聞可得;離開通塞二塵,就沒有嗅可得;離開有味無味,就沒有嘗可得;離開離合二塵,就沒有觸可得;離開生滅二塵,就沒有了知可得。六根既攬六塵而成根,各別所得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