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處修持,需要具足相當多的條件和要求。第一,他必須要恭敬上師,恒常修上師瑜伽,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禱上師,就不會有任何鬼神的違緣;然後,對大悲心也必須要修持,如果相續中真正生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那鬼神也不會加害。我們不管是修斷法還是修其它的任何法,依止上師都非常重要。
我希望大家不要一開始就住在山洞等無人寂靜的地方,首先應該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師,認真聽聞佛法,最好不要離開聞思修。我這裏意思並非讓大家聞思一生而不要修行,但一輩子都在盲修瞎煉而不聞思,這也是一種邪道。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中指出,聽聞一堂課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由此有些人可能會想:善星比丘通達叁藏,象他那樣的聽聞已相當不錯,象他那樣的精通我們也是不可能,但善星比丘最後還是墮入了叁惡趣。其中的原因是,象提婆達多或善星比丘這樣造五無間罪或是對上師生邪見的人,雖然他們已聽聞了佛法,但他們的罪業已把聽聞的功德摧毀了。比如念觀音心咒的功德雖然非常大,但如果念咒之人殺了母親,那此罪業已經勝伏其善根。希望大家不要造五無間罪,這樣天天聞法,以後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有些甯瑪巴及其它派別的弟子,認爲不必努力聞思而熱衷于修行,以爲整天閉起眼睛坐在那裏這才是究竟的修法,對此種說法我不太以爲然。有些人說不需要聞思,就象普賢如來一樣修就可以成就了,但這種人也太不自量力,也不琢磨一下,自己是否是普賢如來那樣的根基!希望大家一定要再叁地聞法,經常聞思輪回的痛苦、祈禱上師、對衆生生起大悲心、修自他交換的菩提心,這就是最殊勝的一種修行。
在無邊無際難以忍受的輪回痛苦大海中,雖然暫時呈現了少許安樂,但這些安樂實際上都在引誘迷惑我們的心,就象是妖女的微笑不能相信。在本師傳中,釋迦牟尼佛在往世曾是一位商主,他到了一個羅刹洲,彼洲上的許多妖女就使用各種伎倆和欲妙來引誘他,那些妖女暫時顯得快樂殊麗,但其本性卻都是痛苦和誘惑欺騙。
這些暫時的快樂不僅是痛苦的本性,而且也在刹那刹那地變化,猶如閃電,這就是無常。我們今天所擁有的財産,明天是否還繼續存在呢?如今身體健康強壯,將來是否仍然無病快樂,如是等等,這一切都是難于預料的,所以,可謂"諸法如閃電"。
人們貪著世間法,如何享受也不會滿足,猶如小孩貪吃甜美的糖果,再叁地咀嚼也是嘗不夠。然而,世間上所有的法不管再美妙,也都不存在任何的可靠性。比如,梵天的財富在世間上屬于最爲上等精粹,但這些財物以及他們所享受的妙欲也不會永恒,不值得信賴,也是沒有任何實義。
世間上的這些法不管如何千姿百態地顯現,其實都是空性,我們怎麼會對之生起貪心呢?有如是的貪心,便會有如是痛苦的因。所以華智仁波切說:"當生貪心的時候,立刻就要舍棄它。"《佛子行》中也講,引起貪心的這個事物,必須馬上抛棄。
對于一棵芭蕉樹,當我們以理智逐漸分析它時,就會發現它裏面爲空心,沒有一絲一毫的精華實義。如是我們深入細致地觀察輪回中的一切諸法,也會發現它們如同是芭蕉樹,所以在整個輪回中都不存在一個可靠的法。
通過這樣觀察,得到定解時,自然就不會對善妙的事物生起貪心,對低劣粗鄙的事物也不會産生厭惡之心,對一切法就不會産生粗大的分別念和執著,相反我們會去希求無變的大樂,即原始的自然本智。
暫時的輪回並沒有任何東西值得追求,真正值得我們希求的是永恒不變的殊勝智慧。因此我們一生當中所做的各種瑣事,全都是徒勞無義。比如我們搞建築做生意等世間法就是毫無意義,口中言說各種不如法的語言也沒有任何意義,然後心裏面産生的煩惱分別念--貪嗔等心也全都是痛苦的因。對于這些身口意的一切世間瑣事,我們應該全部舍棄,從此以後,身體應該作頂禮、轉繞等善法,口應該念誦經咒,心中應該生起清淨心、大悲心,觀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釋迦牟尼佛在經中指出:若身體做各種世間的事業、口中講各種非語(不如法的語言)、心生各種分別念,這些都有極大過患。爲此,我們應當時時憶念大悲尊者釋迦牟尼佛的金剛語,發願從今以後,一定要好好護持自己的心,斷惡行善。最好在即生就能斷除一切分別念,安住于大圓滿的境界中,即使沒有得到如是境界,至少也應將自己的分別念經常融入于大悲與信心之中。
無風吹動的燈火端直又明亮,若遠離分別念,那我們的心就如無風的燈火,如是在清淨的心當中安住,幸福又快樂。若不遠離分別念,那自己的心始終不會清淨,因此我們的心應當盡量安住下來,不要尋伺、也不要跟隨外境,這樣所有的功德就會自然而然地顯現。猶如澄清的水才能顯現月亮的影子,若一搖動,就現不出任何影像。
這也是爲我們宣講一個禅定的修法:自心的分別念,就象是小猴子蹦蹦跳跳,當我們抓住它的時候,必須要以一根正念的繩子來捆住它,否則它一刹那也不會老實安份。因此我們對自己的心應時時刻刻地進行觀察。
如一個大國王,在同外境的敵人作戰時,面對著敵人的千軍萬馬,雖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天天失敗也不太可能。若事先預知將會失敗,他可能更加小心翼翼周密策劃安排。而心中的煩惱能毀壞所有的衆生,此敵軍更爲凶猛,它遠遠超過外界的敵人。如果我們真正能依靠殊勝的對治力,與煩惱的敵軍作戰,那最終一定會取得徹底的勝利。可是對煩惱作戰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
我們往往不願意與煩惱大敵爭鋒。不去對治時,心的力量顯得相當可怕,但若真正去對它作戰,那自己的心很容易被調伏,貪心嗔心自然會投降。所以希望大家通過觀察自心,把心轉到善法方面來,若不依靠對治,以煩惱染汙了自己的相續,那將會毀掉自己已有的全部修行善緣,將來定會感受無量的痛苦。
如在某家庭中,有一個性格惡劣的妻子,整天謾罵吵鬧,家裏人的生活就一直會陷于困境中。同理,如果煩惱存在心中,我們永遠也不會有安樂。一個惡妻,不但會耗盡家財,而且有些男人也因她而喪命。若我們心中的煩惱沒有調伏,則其後果比一個惡妻更爲可怕。欲想斷除煩惱,自己有能力做到,而要舍棄惡劣的妻子,一般人不一定有這個能力。
心沒有調伏,則産生百般的痛苦。實際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是從我執和未調伏自心而産生,調伏心則能製伏一切,否則什麼都不能勝伏。如果能調伏自己的心,則能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所有的功德也是能圓滿自在。今天我得到了一個純金的曼茶,這也是調伏自心的一個標志。所以爲了調伏自己的心,我們應該精進努力地修持善法。
在修持善法中,調伏自心最爲重要。世間上有些人認爲擁有美女非常重要,但這並沒有什麼可重要的。在釋迦牟尼佛時代,阿難陀曾十分貪戀自己的妻子,但當佛陀把他帶到天上後,他才知道妻子的容貌不及天女的千百萬分之一,當時他就不再貪戀妻子了。
所以,擁有美女並不可貴,所謂的美女也就是不淨糞的口袋;登上王位也並不稀罕,所謂的王位也是痛苦和無常的本性。大多數人希望自己健康無病,永遠青春年輕,但這些意義也不太大,如果能調伏自己的心,則其價值將遠遠超過世間上的一切。
不管古代還是現在,色達都是一個極爲貧窮的地區。現在住在居士林的兩個藏族居士,他們以前認爲自己相對比較富裕,可在那時財産也爲他們帶來不少麻煩和痛苦。在我們牧區,一般家裏有一大群牦牛,大家就認爲這家人寬裕富足,但這些也象夢中的財産一般,都是無常和虛假不實的。不僅一般人,轉輪王也是如此。比如以前阿阇律國王,他的權勢和財産遍及整個南瞻部洲,但最後也煙消雲散了,所以,如果我們能調伏自己的心,則其意義超過了世間上的王位、無病和名譽等等。
我們聽聞到佛法之後,應該依止寂靜的地方來修持善法。薩迦班智達說:性格惡劣的人住在寂靜的地方也暴躁凶猛,猶如森林當中的猛獸;若能調伏自己的相續,住在大城市裏也是堪能溫和。因此希求得到佛果的人,首先應好好地聞法,之後就會自然而然地生起修行的功德。
如果我們沒有調伏自己的心,那即使長時修持,也不會得到太多的利益。華智仁波切在一個教言中講:"調伏心調伏心,用菩提心來調伏自己的人,即使身口沒有做任何善事,這實際上也是對自己和衆生有利。"所以在修習佛法中,調伏自己的心非常重要,表面的行爲實際上並不重要,我們應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心。
對于痛苦不願意接受,而對安樂則強烈地執著,在安樂當中放逸度日,這種希求安樂和舍棄痛苦的分別念一直在不斷地湧現,我們作爲修行人應斷除這種分別念。正在痛苦的時候,最好安住在空性的境界當中,如果做不到,就修持自他交換的菩提心,這樣一來,痛苦也就變成了産生功德的因。若我們不能轉爲道用,則一切痛苦和安樂都會成爲修道的障礙。
有時侯某一種痛苦結束了,自己覺得輕松安樂,但另一種痛苦可能會接蹱而至。如我想只要心髒病治好了,那其它的病不要緊;但在頭痛的時候,又以爲此實在是一大痛苦,若我的頭痛好了,另外一個病也不要緊。實際上,我們面臨的往往是這種情形,自身上一種病痊愈了,接著又産生另外一種病,這樣不斷地遭受各種痛苦。我們的心就象是惡狗一樣,無論怎麼喂養善待它,它都會傷害我們。但如果我們用菩提心來攝持,觀想代受所有衆生的痛苦,並將功德和安樂回向,這樣一次的修法也可以積累千百萬劫的資糧並可減輕自己的痛苦。
世上每個人都有一些願望和目標,但一個願望實現了,還有更多的目標緊跟著,還想追求更多的安樂。比如我們原來的男衆經堂維修完了,還想再修大經堂,大經堂維修完畢,還要重修尼衆經堂,然後又要修建大幻化網壇城,也許以後…
《竅決寶藏海 06、自我教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