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露 滴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不管是誰飲用後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同理,聽到此殊勝教言後並付諸實踐,則能全部清淨自己身口意中的貪嗔癡煩惱痛苦。
在此世間中的某個寂靜地方,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勝的甘露水,如在天界中享受圓滿的甘露妙味。此時此刻,不少衆生卻經常飲用燃燒的鐵水,感受無量的痛苦。衆生的業感猶如幻化一樣,從中幻現出衆生各不相同的苦樂,如天人的快樂與惡趣的痛苦,等等。
在如今我們五明佛學院,有些人豐衣足食,也有聞思修行的機會,今生幸福,來世也安樂。可是極少數人卻衣食無著,然後經常放逸懈怠,不僅自己不能受持聞思修等善業,而且還障礙別人持戒和聞思,今生痛苦來世也痛苦。
又如我們家有叁個人,雖然每個人的食物並無差別,但各自顯現的苦樂卻不盡相同。有時候,某個人晚上做夢也吉祥,身體也安康,但另一個人則可能夢境不佳,身體不適,心情也不太愉快。所以即使我們叁個人生活在一起,也不可能有一個共同的覺受。
在整個叁界輪回中,一切苦樂感受全是幻化。那上至天人的善妙欲樂,下至地獄餓鬼的各種痛苦,是否有一個真正的作者呢?這樣一個苦樂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其實真正的作者就是我們內心中的分別念。
若我們的分別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那我們將獲得解脫和安樂,只要具有無漏的智慧,無疑我們就會達到圓滿究竟的佛果。如果我們經常生起貪嗔而造了惡業,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獄餓鬼等惡趣的痛苦。
據此我們明了分別念是一切苦樂的根源,那就一定要好好地修持妙法,暫時斷除一切粗大的惡念,最後滅盡所有妄念而獲得聖果。
月稱菩薩說過:"經說外境悉非有,唯心變爲種種事。"釋迦牟尼佛在佛經當中也曾指出:"心爲一切諸法之源,故名爲普作王。"爲什麼稱爲普作呢?因爲它既能作清淨的涅槃,也能顯現不清淨的輪回。薩哈尊者說:"心乃涅槃之根。"
如大幻化網中對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這裏所說的心是指每一個衆生的根本,是一種明現。由此,我們知道不清淨輪回中的一切顯現是不清淨心的顯現,同樣清淨的涅槃和智慧的顯現是清淨心的一種顯現。我們若詳加觀察外面的一切顯現,將無法找到一個真正實有的事物,所以清淨和不清淨的根本,都是自己的心。
心能顯現輪回和涅槃的一切諸法,如果能將自己的心轉到善法方面,那將獲得善趣和究竟的解脫,如果我們不通達心的本性,也不能調伏自心,經常會造貪嗔癡等各種惡業,結果必定會墮入叁惡趣,因此一切萬法的作者就是心。
在天界有悅意的外境,而且天人的身體如皎潔的月光般明淨可愛,周圍也經常有很多的天子和天女恭敬供養。但將來他們也同樣會受到恐怖的死魔閻羅王的危害,到那時,天子沒有絲毫自在,因業力而墮到燃燒的鐵地上,鬼卒持著各種兵器不斷地砍刺他的身體,爲劇烈的痛苦所煎熬。可見天人的福報也並不完全可靠,如果我們不造無漏的善業,將來必會墮入惡趣受苦。
如用開水煮米,米粒在整個鍋裏面沈沈浮浮,同理,衆生在輪回中也是漂泊無定。有時候造了白業到善趣中去感受安樂,有時候造了黑業到惡趣中去感受痛苦,這樣我們在沈浮無定的叁界中不斷地漂流。
猶如瓶中的蜜蜂,我們從無始以來一直在輪回中沈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在叁界中輪回的根本是什麼?如何才能斷除叁界輪回的根本?具有智慧的人應該對此作詳細的觀察。
就我個人而言,一方面我自孩提時代起就依止了善知識行持佛法,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是比較有福報善根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從小至今,我的身體就很孱弱,經常遭受病魔的危害。此外,我在這一生中也曾遇到過無吃無穿等各種困境。有時候我認爲自己的修行不錯,也作了不少難忍的苦行,但有時我在思維死後會到什麼地方去呢?這一點連我自己也無法確定。對如今的我來說,吃穿都已不成爲問題,名聞利養等都相應地得到了,所有的弟子對我也特別恭敬,由此我感到很安樂,但換個角度看,我又是一個非常可憐的老人,因爲即使到大經堂下面,也無法獨立走下去,即便在一天當中,我身體狀況也幾乎完全沒有健康的時候。一、二年前我也曾這樣想過,麥彭仁波切是在五十歲時患上了重病,然後圓寂于六十七歲,而我也發願六十七歲時往生,但後來以多種因緣,我的壽命也稍爲延長了。這時,我們應該深入觀察,自己感受了怎樣的快樂與痛苦,若想以後得到快樂而不情願再遇到痛苦,那我們該怎麼辦?如此等等,在這些有關自己命運前途的問題上我們以前曾用過多少的精力和智慧呢?望大家對此深思!
聽聞到佛的教言並修持善法,具有各種殊勝深遠和不同凡響的意義。經典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所有高僧大德和聖者所造的論典,雖然不是佛親口宣說的語言,但若與佛的密意相吻合,那我們也應該尊敬論典如同佛說,《寶性論》也有此教證。
當然,若自己並不通達佛教經論,而宣講佛法、著作論典,這便成了徒勞無益的事情。在佛教內道中,造論者必須具足叁種條件之一,上等的條件爲造論者必須是登地以上的菩薩,中等造論者是面見本尊,下等者則精通五明。
對得地菩薩所造的論典有沒有爭議呢?當然也不乏辯論,如宗喀巴大師、米拉日巴尊者以及還有覺囊派、薩迦派等許多登地以上的高僧大德所著的論典都存在爭議,這在末法時代的今天還是有辯論的。但我認爲,作爲一個普通凡夫人是沒有與聖者菩薩進行辯論的資格,否則就猶如烏鴉想僞裝大鵬鳥。如果真的想去與米拉日巴尊者等聖者教言進行辯論,也根本不可能獲勝,這簡直是癡心妄想。
若自己決定造論,不應存有追求名聞利養的私欲心,無論傳法、辯論或聞思修行都應該如此,否則外表上僞裝行持善法也無意義。如果並非爲了一己私利,而經常聞思佛法或爲別人傳法,那此功德就象天人的甘露一樣,能夠遣除一切違緣。
麥彭仁波切在此宣說,六道輪回中暫短的安樂猶如閃電,絲毫也不穩定可靠,有正知正念的人都應對此問題作認真的觀察與缜密的思維。
現在我們已經得到寶貴的人身,並依止了恩重無比的善知識,又聽受了即身成就的無上密法,這樣最下等也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此我們自己也應該有一定的把握,所以我們應該精進修持,就象華智仁波切所說:"舍棄天靈蓋!"意思是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執著名聞利養等世間八法,應該象把自己的天靈蓋永遠舍棄了一樣地精進修持。
但非常值得可憐的是,在我們之中還有些人好象是認爲自己恒常不會死亡,對死亡一點也不害怕,經常謀求的是今生當中的名聞利養。有些人不但不聞思修行,而且整天都是吃喝玩樂,如經常聽錄音機、打球、擺龍門陣,根本不把解脫和因果放在心上。
經常放逸散亂的人在臨終時,會有恐怖的死神將其身心全部摧毀,就象獵人獵取野獸。當死魔閻羅王無情地奪走我們生命之時,根本無法預計和准備,這會是突然發生的。可怕的閻魔王將于何時何地出現在我們面前,誰也沒有這個把握。因此希望大家好好地思維一下自己曾經造過的罪業,從今以後應該改頭換面,認真精進修持善法。
死魔閻羅王一副威猛凶殘的姿態,令人非常恐懼,他瞪著圓圓的大眼睛,時時刻刻都在審視著我們。當死魔閻羅王手執黑繩來見我時,平時關系密切的親朋好友也圍繞在身旁,此刻無論他們怎麼聲嘶力竭地呼喚著我的名字和痛哭流涕,即使因悲傷過度而昏厥倒地,死魔閻羅君也絕不含糊,不存在商量的余地。在《入菩薩行論》中也有教證:"臨終彌留際,衆親雖圍繞,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這時即使與閻羅君辯論、抗爭亦猶如竹籃打水--毫無意義,在依依不舍之中,自己還是不得不離開人間,走上淒淒慘慘的中陰路。當親友們看到這個人已經回天乏術時,他們也都會絕望。
我們在不遠將來的某個時候,必定永遠離開這個幻化無常的人間,離開自己的親友,所以我們對今生的名聞利養不能太過于執著。往往我們不願目睹卻又出現在面前的是,有些出家人既秉承出家人的事業,又在操持世俗瑣事,表面上穿著出家人的僧衣,但實際上他的內心並未生起一刹那的悲心與善心。
這些經常沈緬于吃喝玩樂和世間法的人真是很可憐!那麼這種人在來世會不會得到少許安樂呢?絕對不會的!龍猛菩薩說過:"即生當中造此罪業的人,其前途必定是黑暗的。"這些人的前面--地獄也已經准備好了,各種劇烈難忍的痛苦正等待著他們前去感受。
地獄中的大鍋正燃燒著熊熊烈火,許多面目猙獰的閻魔獄卒手持斧鋸等各種兵器刑具在迎接他們,到那時再也找不到一刹那享受安樂的機會,縱使千百萬的佛菩薩來要救度這些人也無能爲力。一旦衆生的業力真正已經成熟現前的時候,佛和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無比能力也成爲有限。因此我們應該抓住當下爲了以後的安樂而精進修持。
同樣,轉輪王的福德非常圓滿,在整個世間上除了佛陀以外,再無其他人具有這麼大的福德。即使是如此超類絕倫的轉輪王,如果他沒有修持正法,臨死時也會無依無靠,必定會墮入惡趣之中。
轉輪王出外時,身旁有大象、駿馬、步兵等四大軍隊經常擁護著。當他居住在富麗堂皇的王宮中,周圍有許多殊麗的王妃對他作恭敬承事,她們具有林林總總的善妙功德。這樣的王妃在人世間也難以找尋,她們的笑靥猶如皎潔的月亮楚楚動人,她們以嬌媚的姿容經常圍繞著轉輪王。
轉輪王就是這樣享受著全世界的形形色色妙欲和榮華富貴,自己也認爲在整個四大部洲自己的福報是無與倫比的。
轉輪王威勢赫赫地端坐在高高…
《竅決寶藏海 02、甘露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