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

  

  白話佛經

  

  白話大般涅槃經

  法會聖衆 常親近同修 翻譯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

  

  聖行品第七之二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诃薩這些聖行者,觀察此身,從頭到腳,其中只有發毛爪齒這些不淨垢穢的東西,還有皮肉、筋骨、脾腎、心肺、肝膽、腸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淚,肪膏、腦膜、骨髓、膿血、腦胲、筋脈等等。菩薩這樣專心觀照的時候,誰擁有這個我,我又屬于誰?住在何處?誰屬于我?又思考:骨是我嗎?骨之外是嗎?菩薩這時除去皮肉只觀白骨。心想:骨的顔色不同,有青、黃、赤、白以及鴿色(青碧色)的分別。這些骨相也不是我。爲什麼呢?我不是青、黃、赤、白以及鴿色的。菩薩系心作此觀照時就斷除了一切色欲。又想此骨從因緣而生,依靠足骨用來支撐踝骨。依靠踝骨用來支撐膊骨,依靠膊骨支撐膝骨,依靠膝骨支撐髀骨,依靠髀骨支撐臗骨,依靠臗骨支撐腰骨,依靠腰骨支撐脊骨,依靠脊骨支撐肋骨,依靠脊骨支撐項骨,依靠項骨支撐颔骨,依靠颔骨支撐牙齒以及頭骨。又依靠項骨連接膊骨,依靠膊骨連接臂骨,依靠臂骨連接腕骨,依靠腕骨連接掌骨,依靠掌骨連接指骨。菩薩摩诃薩這樣觀照時,身上所有骨節全部分離。得此觀後即斷叁欲。一是形貌欲,二是姿態欲,叁是細觸欲。菩薩摩诃薩觀青骨的時候,見此大地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都是青色。觀其它顔色的時候也是如此。

  

  菩薩摩诃薩作此觀時,眉間放出青黃赤白鴿等色的光芒。菩薩在這些光明中見到佛像。就問諸佛:如此身體由不淨因緣和合而成,怎麼能夠作坐起行住屈伸俯仰這些動作,以及視瞬喘息悲泣喜笑呢。如果此中沒有主使,是誰讓身體動作的呢?此問後光中的諸佛忽然不現了。又想也許意識是我,所以讓諸佛不爲我解說。可是又觀照此意識次第生滅猶如流水,也不是我。于是又想如果意識不是我,那麼呼吸可能是我。可是呼吸是風性,而風性是四大。四大之中什麼是我?地性不是我,水火風性也不是我。又想此身一切都沒有我。只有心風依靠因緣和合而示現種種所作的事業。猶如咒力幻術變化,又如風吹箜篌無意的發出聲音。所以此身如此不淨,依靠衆因緣和合而成。而在何處生此貪欲?若被罵辱又在何處而生嗔恚?而我此身叁十六種器官不淨臭穢,是誰接受罵辱呢?若聽到罵聲産生思惟,是哪種音聲知道是罵我呢?每種聲音都不能知道罵。如果一個不能多個也不能,因此不應生嗔。如果他來打也應思惟。這個打又是從何而生?因爲手、刀、杖這些東西碰到身體所以叫打。我爲什麼要嗔狠那人呢?是我的身體自招到此咎啊,因我受此五陰身的緣故。比如因爲是箭靶才有箭射它。我的身體也一樣因爲有身所以有打。我如果不能忍受心就會散亂,心如果散亂就失去正念,如果失去正念則不能分辨善和不善。如果不能分辨善和不善義就會做惡。因爲惡法因緣則墮地獄畜生餓鬼。菩薩這樣觀照後得到四念處。得到四念處後就住于堪忍地中。菩薩摩诃薩住此地後則能堪忍貪、恚、癡。也能忍受寒熱、饑渴、蚊虻、蚤虱、暴風、惡觸、種種疾疫。惡口、罵詈、撾打、楚撻。身心苦惱一切都能忍受。所以叫做住堪忍地。

  

  迦葉菩薩摩诃薩對佛說:“世尊。菩薩沒有得到住不動地淨持戒時,還有因緣而破戒嗎?”

  

  佛說:善男子。菩薩沒有到住不動地還是有因緣破戒的。

  

  迦葉尊敬的問:是什麼呢?

  

  佛說:“迦葉。如果有菩薩知道破戒的因緣能讓人受持喜愛大乘經典,又能讓他們讀誦、通曉、書寫經卷,廣爲別人解說,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了這些緣故而需要破戒。菩薩這時應想:我甯可一劫或者不到一劫墮于阿鼻地獄受罪,也要讓別人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迦葉。因此因緣菩薩摩诃薩才毀犯淨戒。”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對佛說:“世尊。如果有菩薩爲了攝取護持別人,讓其不退于菩提之心。爲了這個毀戒而墮阿鼻地獄是沒有道理的。”

  

  這時佛贊歎文殊師利:“善哉善哉。你說的很對。我記得以前在此閻浮提作大國王的時候名字叫仙預。愛念敬重大乘經典。心中純善沒有粗惡嫉妒悭吝的毛病。口中經常宣說愛語、善語。保護貧窮孤獨,布施、精進、從不停歇。那時候沒有佛、聲聞、緣覺。我那個時候喜愛大乘方等經典,十二年中供養婆羅門,過了十二年布施結束就說:老師們現在應該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了。婆羅門說:大王,菩提之性是空無所有,大乘經典也是如此。大王,爲何要讓人物跟虛空一樣?

  善男子。我在那時敬重大乘,聽到婆羅門誹謗方等經典。就立刻把他們殺了。善男子。因是因緣從此以後不墮地獄。善男子。擁護攝持大乘經典有如此無量的勢力啊。”

  

  另外迦葉。還有種聖行叫做四聖谛。就是苦、集、滅、道。迦葉。苦就是逼迫相。集就是能生長相。滅就是寂滅相。道就是大乘相。另外善男子。苦是現相,集是轉相,滅是除相,道是能除相。另外善男子。苦有叁相,所謂苦苦相、行苦相、壞苦相。集就是二十五有。滅就是滅二十五有。道就是修戒定慧。另外善男子。有漏法有二種:有因,有果。無漏法也有二種:有因、有果。有漏的果報是就是苦。有漏的因就是集。無漏的果就是滅,無漏的因就是道。另外善男子。有八種相叫做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能産生這八苦的就是因。沒有此八法的地方就是滅。十力、四無所畏、叁念處、大悲就是道。

  

  善男子。生是出相,有五種:初出(受胎之初)至終(色心具足之時)、增長(名色增長)、出胎、種類生(指出胎後到老死之間,運運刹那新起,或人生而有貧富、貴賤、男女、醜端等差別。)。

  什麼是老呢?老有二種:念念老(意識刹那生滅)和終身老(色身一期生滅)。又有二種:增長老(從少至壯念念增長)和滅壞老(壯至老念念滅壞)。這叫做老。

  什麼是病呢:病就是四大毒蛇互不協調。也有二種:身病和心病。身病有五種:因水、者因風、因熱、雜病(混合的)、客病(外來的病)。客病有四種:非分強作(不能做的逞強而導致)、忘誤墮落(不小心墜落)、刀杖瓦石(武器外傷)、鬼魅所著。心病也有四種:踴躍、恐怖、憂愁、愚癡。另外善男子。身心之病有叁種,所謂業報、不得遠離惡對(不能離開壞的環境)、時節代謝(變遷)。因這些因緣而承受不同名字不同部位的各種病痛。所謂因緣就是風等各種病因。名字就是心悶、肺脹、氣短、咳、嘔吐、心驚、痢疾。所謂受分別就是頭痛、目痛、手足等痛。這叫病。

  什麼是死呢?死就是舍棄所受的色身。這又分二種。一是命盡死,二是外緣死。命盡死有叁種。一是命盡非福盡。二是福盡非命盡,叁是福命俱盡。外緣死也有叁種。一非分自害死(自作自受),二者橫爲他死(替死),叁者俱死(集體死亡,比如空難)。又有叁種死。一放逸死,二破戒死,叁壞命根死。什麼是放逸死呢?如果有人誹謗大乘方等般若波羅蜜就是放逸死。什麼是破戒死呢?毀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製禁戒就是破戒死。什麼是壞命根死呢?舍棄五陰身就是壞命根死(自殺)。死是大苦。

  什麼是愛別離苦呢?就是所愛的東西破壞、離散。其中也有二種。一是人中五陰壞。二是天中五陰壞。此種人天所愛的五陰仔細分別有無量種,叫做愛別離苦。

  什麼叫怨憎會苦呢?就是所不喜歡的聚集到此。此中有叁種。所謂地獄、餓鬼、畜生。此叁趣分別計量有無量種。這就是怨憎會苦。

  什麼是求不得苦呢?求不得苦有二種。一是所希望的求不能得。二是努力爭取卻無法得到。這就是求不得苦。

  什麼叫是五盛陰苦呢。五盛陰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的集合叫做五盛陰苦。

  迦葉。以生爲根本的都有此七種苦,即老苦至五盛陰苦。迦葉。衰老不是一切都有。佛和諸天一定沒有。人道不一定有。迦葉。叁界的受身都有生、卻不一定有老。所以一切道中生是根本。迦葉。世間衆生顛倒覆心。貪愛生相、厭患老死。迦葉。菩薩不是這樣,看到初生已經發覺問題了。

  

  迦葉。比如有女人進入別人的房屋。此女容貌端正,非常漂亮,身上裝飾著璎珞。主人見到就問:“你叫什麼名字,屬于誰家?”女人回答:“我就是功德天天。”主人問:“你所到之處都作些什麼呢?”女人回答:“我所到的地方能帶來種種金銀琉璃頗梨真珠珊瑚虎珀砗磲馬瑙象馬車乘奴婢仆使。主人聽後非常歡喜、踴躍無量。因我福德爾讓你來到我家,于是燒香散花供養恭敬禮拜。這時又在門外見到一女,容貌醜陋,衣裳褴褛,身上汙垢,皮膚皴裂,顔色艾白。主人見到就問:“你叫什麼,屬于誰家?”女人回答:“我叫黑暗。”又問:“爲什麼叫黑闇?”女人回答:“我所到處能讓家中所有財寶一切衰秏。”主人聽聞就拿利刀作說道:“你要不走,我就殺了你。”女人回答:“你真是愚癡,沒有智慧。”主人問爲什麼說我沒有智慧?女人回答:“你家中的女子就是我姊。我和姊從來都是在一起的。你要驅趕我,也要驅趕她。”主人回屋問功德天:“外面有一女人說是你妹,是真的嗎?”功德天說:“真是我妹。我與此妹從來都是形影不離。所到之處,我只作好,她常作惡。我常利益,她常衰敗。如果愛我也要愛她。如果見我恭敬也要恭敬她。”主人就說:“如果是這樣,我都不要,你們都離開吧。”這時二女就一起離開了。這時主人見他們走了非常高興。

  

  這時二女一起又到一貧困之家。貧人見後心生歡喜就說:“從今以後希望你們常住我家。”功德天說:“我們之前被人驅趕,你爲何請我們?”貧人回答:“你現在記得我。我因你的好處自然也會敬重…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