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P2

  ..續本文上一頁才能在惡世中不謗此法,喜愛此經,但卻不能爲別人詳細的解說。善男子。如果有衆生在二恒河沙的佛前曾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在惡世中不謗此法,正確的理解、相信、喜歡、受持、讀誦此經、但仍不能爲他人廣爲解說。如果有衆生在叁恒河沙的佛前曾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在惡世中不謗此法,並受持、讀誦、書寫此經,雖能爲別人解說卻不能理解其中深奧的道理。如果有衆生在四恒河沙的佛前曾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在惡世中不謗此法。受持、讀誦、書寫經典,能爲他人廣爲解說其中十六分之一的道理。雖然能演說也不算具足。

  如果有衆生在五恒河沙的佛前曾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在惡世中不謗此法。並受持、讀誦、書寫此經,而廣爲他人解說其中十六分之八。如果有衆生在六恒河沙的佛前曾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在惡世中不謗是法。受持、讀誦、書寫此經並爲他人廣爲解說其中義理的十六分之十二。如果有衆生在七恒河沙的佛前曾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在惡世中不謗此法。受持、讀誦、書寫此經並廣爲他人解說其中十六分之十四的義理。如果有衆生在八恒河沙的佛前曾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在惡世中不謗此法。受持、讀誦、書寫此經也能勸他人書寫,自己能接受又能勸他人聽法受持讀誦理解。因擁護堅持憐愍世間衆生而供養此經。也能勸他人供養、恭敬、尊重、讀誦、禮拜。能夠具足的了解其中的義味。所謂:如來常住不變、畢竟安樂,詳細的解說衆生悉有佛性的道理。很好得了解如來所有法藏。供養如是諸佛之後,才能建立如此無上正法並受持擁護。如果有人才開始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要知道此人未來世中一定能建立如此的正法並受持擁護。所以你今日不應該不知道未來世中的護法之人。爲什麼呢?此發心者在未來世中必能護持無上正法。善男子。有惡性比丘聽說我要涅槃不會憂愁,心想今日如來入般涅槃太值得慶幸了。如來在世讓我們無法牟利,現在如來入般涅槃,還有誰能阻擋我們呢?如果沒人能阻擋那麼我則還能得到如來的利養。如來在世禁戒嚴厲,現在入涅槃後就都放棄了。所受的袈裟本來都是用來做法儀式的,現在都應該廢棄了。這些人都會誹謗拒絕接受此大乘經。

  善男子。你現在要記住我所說的話。如果有衆生成就具足了無量功德,才能相信此大乘經典,並且受持。其余的衆生有喜歡法之人,如果能廣爲其解說此經。那人聽聞之後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所作的惡業都能消除。如果有人不信此經典,那他就會被無量的病苦所惱害,常被衆人罵辱,命終之後被人輕賤,顔貌醜陋。生活艱難,入不敷出。就算得到一點家用也都是下劣次等的東西。所投生的地方常常是貧窮下賤、誹謗正法、充滿邪見的家庭。臨終的時候或者正值兵荒馬亂的時期,或者被帝王、暴虐的怨家仇敵所侵逼。雖然有好朋友卻不能遭遇,連生活所須都無法滿足,就算得到少許也是經常被饑渴所困。只能結交平凡下等之人,被國王大臣等所不齒。就算被人聽到他所宣說的正理也始終不能相信接受。這樣的人不能到達善處,如同折翼的鳥不能飛行。此人在未來世也不能到達人天善處。如果有人能相信此大乘經典。就算本來的形貌粗陋,因此經的功德就會得到威嚴的容貌並且日漸增多。常被人天所喜歡,被恭敬愛戀不相舍棄。國王、大臣及其親屬聽聞他所說得都能恭敬相信。如果我的聲聞弟子之中要行第一稀有之事的,就當爲世間廣爲宣說如此大乘經典。

  善男子。譬如霧和露雖然想要停留卻也無法等到日出。太陽一出就會消滅無余。善男子。衆生所有的惡業也是如此。其勢力都不能見大涅槃日。涅槃日一出能消除一切惡業。 

  另外。善男子。譬如有人出家剃發,雖然身穿袈裟。卻沒有受沙彌十戒。如果有長者來邀請衆僧,未受戒的也會跟大衆一起受請。雖然沒有受戒卻已經被當作僧人計算。善男子。如果有衆生發心開始學習此大乘典大涅槃經。書持、讀誦也是如此。雖然沒有具足位階十住卻已經算作十住數中。如果有衆生是佛弟子或者非佛弟子,就算因貪婪恐怖或者要獲得利益而聽受此經甚至一個偈頌,聽到後不會誹謗,則知此人已經接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了。善男子。因此因緣,我方說四種人可爲世間的依靠。善男子。如此四人如果打著佛的旗號宣說非佛所說的道理就不對了。所已我說此四種人士世間所依。善男子。你應該供養此四種人。”

  “世尊。我該如何分辨這些人而供養他們呢?”

  佛告訴迦葉:“如果有人建立護持正法。如此之人應當啓請,要不惜舍棄性命而供養他。如同我在此大乘經中所說: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亦如諸天 奉事帝釋

  

  有知道正法的人,無論老少都要供養。恭敬禮拜,如同事火教恭敬婆羅門。有知道正法的人,無論老少都要供養。恭敬禮拜,如同諸天人恭敬供養帝釋天。”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佛所說,供養師長正應如此。今天我還有所疑問。希望如來詳細解說。如果有年長的人護持禁戒,去向年少的人學習,這樣的人應當禮敬嗎?如果應當禮敬則不叫持戒了。如果年少的人護持禁戒,去向那些破戒的人學習,這樣的人應該禮敬嗎?如果出家人向在家人學習,還應該禮敬嗎?可是出家人不應該禮敬在家人,佛法中年少幼小的應當恭敬年長的,因爲年長的先受了具足戒成就了威儀,所以應當供養恭敬。

  如佛所說破戒的是佛法中所不容。猶如良田多有雜草。可是佛又說:如果有知法的人,無論老少都應供養如侍奉帝釋天。這二句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如來虛妄之說嗎?如佛所說:持戒比丘也有所犯,爲何如來這樣說呢?世尊。也在其余經中說過聽任破戒之人。這樣的說法好像道理不明了。

  佛告訴迦葉:“善男子。我是爲未來的菩薩學大乘的人說此偈,而不是爲聲聞弟子說的。善男子。如同我先前所說正法滅後毀壞正戒的時候破戒的事情逐漸增長。非法興盛之時一切聖人隱藏不漏之時。畜養奴婢等不淨之物時。這四種人中會有一人出現于世,剃除須發出家修道。見到比丘畜養奴婢等不淨之物。不知道什麼是淨什麼是不淨,律和非律也都不知道。此人爲了調伏這些比丘,與他們在同樣的陽光下卻不並與之同流合汙。自己的行爲以及佛的行爲都能分別了知。雖然看見諸人犯波羅夷戒卻默然不說。爲什麼呢?因爲我出于世是爲了建立護持正法的。所以默然而不舉。善男子。如此之人爲了護法雖然有所違犯卻不叫破戒。

  善男子。如同有個國王因病而死,王子幼小不能治國。有旃陀羅(殘暴的惡人,下等姓)有豐饒財寶很多的眷屬。看到國王虛弱而強行篡位。治國不久,國中的居士、婆羅門都叛逃遠走他國。就算留下的也不願意看見新國王。也有長者婆羅門沒有離開本來的地方,如同樹木一樣所出生的地方也就是死亡的地方。旃陀羅王知道國人逃叛的很多,就派遣各旃陀羅守住出口,又七日中擊鼓宣布:婆羅門中如果有誰能給我作灌頂師的,就用一半國土作爲獎賞。各婆羅門聽到之後都沒有去的。都認爲:婆羅門種怎麼能作那樣的事呢?旃陀羅王又宣布。婆羅門中如果沒有人要作爲我的老師。我就讓諸婆羅門與旃陀羅同吃同住共住,一起工作。如果有人來爲我灌頂的,一定會有半國的獎賞。咒術所得的叁十叁天上妙甘露不死之藥也會分給他吃。

  這時有一個婆羅門。年齡20左右,修行純淨,長發,善于咒術。去往王宮而說:“大王。國王所要的我都能做。”大王非常歡喜,接受此童子作爲灌頂師。諸婆羅門聽說此事都怨恨此童子。說:你是婆羅門。怎能作爲旃陀羅的老師?這時國王就半了一半國土給此童子,一起治國很長時間。一天童子對國王說:“我舍棄家法來作國王的老師,教授大王微密的咒術,可是如今大王仍然不親近我。”這時大王回答:“我怎麼不親近你呢?”童子說:“大王的不死之藥還沒一起吃呢。”大王說:“善哉善哉。大師,我真的不知道老師需要。既然需要希望你盡快去拿。”這時童子聽到國王這麼說:“就將藥拿回家,請諸大臣一起吃。”大臣吃後就一同對大王說:“大師真好!有此甘露不死之藥。”大王知道後就問其師:“爲何大師只與諸臣分享,卻不給我呢?”這時童子就用雜毒之藥給國王吃。大王吃後不久就中毒,昏迷的如同死人一樣。這時童子把王位還給原來的王子。說:“師子禦座法不應讓旃陀羅升起。我從來都沒有聽說旃陀羅種能做國王的。讓旃陀羅治國理民是完全不對的。你現在應該繼承先王的正法治國。童子辦好此事,又用解藥救醒旃陀羅。然後把他驅逐出國。

  此童子雖然作了這事,卻不算失婆羅門法。其余的居士婆羅門聽到他的所作所爲都非常贊歎。說:“善哉善哉。仁者。能驅遣旃陀羅王。”善男子。我涅槃後護持正法的諸菩薩也是如此。用方便力對待破戒之人,假裝接受畜養一切不淨物的僧人,共同處事。這時菩薩如果看見有人雖然犯戒卻能治理那些毀壞戒律的惡比丘。就去他的住所恭敬禮拜,用四事供養,將經書寶物一起進奉。如果自己沒有就從檀越那裏乞求尋覓之後再給他。爲了治理惡比丘所以應畜養八種不淨之物。如同那童子驅逐旃陀羅。這時菩薩雖恭敬禮拜此人聽任畜養八種不淨之物,卻沒有罪過。因爲此菩薩爲了擯治諸惡比丘,讓清淨僧得安隱住,爲了流傳方等大乘經典,利益一切諸天人。善男子。因此因緣我在經中說是二偈。令諸菩薩皆共贊歎護法之人。如同那居士婆羅門稱贊童子:善哉善哉。

  護法菩薩正應如此。如果有人見護法之人與破戒者共同處事而說其有罪的,要知道那人自己反受其殃。那護法者實無有罪。善男子。如果有比丘犯禁戒後,因驕慢心而隱藏罪過不進行忏悔,則知此人是真破戒。菩薩摩诃薩爲護法故雖有所違犯卻不叫破戒。因爲沒有驕慢又能發露忏悔。善男子。所以我在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