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P2

  ..续本文上一页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喜爱此经,但却不能为别人详细的解说。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在二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正确的理解、相信、喜欢、受持、读诵此经、但仍不能为他人广为解说。如果有众生在三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并受持、读诵、书写此经,虽能为别人解说却不能理解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有众生在四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典,能为他人广为解说其中十六分之一的道理。虽然能演说也不算具足。

  如果有众生在五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并受持、读诵、书写此经,而广为他人解说其中十六分之八。如果有众生在六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此经并为他人广为解说其中义理的十六分之十二。如果有众生在七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受持、读诵、书写此经并广为他人解说其中十六分之十四的义理。如果有众生在八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也能劝他人书写,自己能接受又能劝他人听法受持读诵理解。因拥护坚持怜愍世间众生而供养此经。也能劝他人供养、恭敬、尊重、读诵、礼拜。能够具足的了解其中的义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毕竟安乐,详细的解说众生悉有佛性的道理。很好得了解如来所有法藏。供养如是诸佛之后,才能建立如此无上正法并受持拥护。如果有人才开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知道此人未来世中一定能建立如此的正法并受持拥护。所以你今日不应该不知道未来世中的护法之人。为什么呢?此发心者在未来世中必能护持无上正法。善男子。有恶性比丘听说我要涅槃不会忧愁,心想今日如来入般涅槃太值得庆幸了。如来在世让我们无法牟利,现在如来入般涅槃,还有谁能阻挡我们呢?如果没人能阻挡那么我则还能得到如来的利养。如来在世禁戒严厉,现在入涅槃后就都放弃了。所受的袈裟本来都是用来做法仪式的,现在都应该废弃了。这些人都会诽谤拒绝接受此大乘经。

  善男子。你现在要记住我所说的话。如果有众生成就具足了无量功德,才能相信此大乘经典,并且受持。其余的众生有喜欢法之人,如果能广为其解说此经。那人听闻之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所作的恶业都能消除。如果有人不信此经典,那他就会被无量的病苦所恼害,常被众人骂辱,命终之后被人轻贱,颜貌丑陋。生活艰难,入不敷出。就算得到一点家用也都是下劣次等的东西。所投生的地方常常是贫穷下贱、诽谤正法、充满邪见的家庭。临终的时候或者正值兵荒马乱的时期,或者被帝王、暴虐的怨家仇敌所侵逼。虽然有好朋友却不能遭遇,连生活所须都无法满足,就算得到少许也是经常被饥渴所困。只能结交平凡下等之人,被国王大臣等所不齿。就算被人听到他所宣说的正理也始终不能相信接受。这样的人不能到达善处,如同折翼的鸟不能飞行。此人在未来世也不能到达人天善处。如果有人能相信此大乘经典。就算本来的形貌粗陋,因此经的功德就会得到威严的容貌并且日渐增多。常被人天所喜欢,被恭敬爱恋不相舍弃。国王、大臣及其亲属听闻他所说得都能恭敬相信。如果我的声闻弟子之中要行第一稀有之事的,就当为世间广为宣说如此大乘经典。

  善男子。譬如雾和露虽然想要停留却也无法等到日出。太阳一出就会消灭无余。善男子。众生所有的恶业也是如此。其势力都不能见大涅槃日。涅槃日一出能消除一切恶业。 

  另外。善男子。譬如有人出家剃发,虽然身穿袈裟。却没有受沙弥十戒。如果有长者来邀请众僧,未受戒的也会跟大众一起受请。虽然没有受戒却已经被当作僧人计算。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发心开始学习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书持、读诵也是如此。虽然没有具足位阶十住却已经算作十住数中。如果有众生是佛弟子或者非佛弟子,就算因贪婪恐怖或者要获得利益而听受此经甚至一个偈颂,听到后不会诽谤,则知此人已经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善男子。因此因缘,我方说四种人可为世间的依靠。善男子。如此四人如果打着佛的旗号宣说非佛所说的道理就不对了。所已我说此四种人士世间所依。善男子。你应该供养此四种人。”

  “世尊。我该如何分辨这些人而供养他们呢?”

  佛告诉迦叶:“如果有人建立护持正法。如此之人应当启请,要不惜舍弃性命而供养他。如同我在此大乘经中所说: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 犹如事火 婆罗门等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 亦如诸天 奉事帝释

  

  有知道正法的人,无论老少都要供养。恭敬礼拜,如同事火教恭敬婆罗门。有知道正法的人,无论老少都要供养。恭敬礼拜,如同诸天人恭敬供养帝释天。”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供养师长正应如此。今天我还有所疑问。希望如来详细解说。如果有年长的人护持禁戒,去向年少的人学习,这样的人应当礼敬吗?如果应当礼敬则不叫持戒了。如果年少的人护持禁戒,去向那些破戒的人学习,这样的人应该礼敬吗?如果出家人向在家人学习,还应该礼敬吗?可是出家人不应该礼敬在家人,佛法中年少幼小的应当恭敬年长的,因为年长的先受了具足戒成就了威仪,所以应当供养恭敬。

  如佛所说破戒的是佛法中所不容。犹如良田多有杂草。可是佛又说:如果有知法的人,无论老少都应供养如侍奉帝释天。这二句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如来虚妄之说吗?如佛所说:持戒比丘也有所犯,为何如来这样说呢?世尊。也在其余经中说过听任破戒之人。这样的说法好像道理不明了。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我是为未来的菩萨学大乘的人说此偈,而不是为声闻弟子说的。善男子。如同我先前所说正法灭后毁坏正戒的时候破戒的事情逐渐增长。非法兴盛之时一切圣人隐藏不漏之时。畜养奴婢等不净之物时。这四种人中会有一人出现于世,剃除须发出家修道。见到比丘畜养奴婢等不净之物。不知道什么是净什么是不净,律和非律也都不知道。此人为了调伏这些比丘,与他们在同样的阳光下却不并与之同流合污。自己的行为以及佛的行为都能分别了知。虽然看见诸人犯波罗夷戒却默然不说。为什么呢?因为我出于世是为了建立护持正法的。所以默然而不举。善男子。如此之人为了护法虽然有所违犯却不叫破戒。

  善男子。如同有个国王因病而死,王子幼小不能治国。有旃陀罗(残暴的恶人,下等姓)有丰饶财宝很多的眷属。看到国王虚弱而强行篡位。治国不久,国中的居士、婆罗门都叛逃远走他国。就算留下的也不愿意看见新国王。也有长者婆罗门没有离开本来的地方,如同树木一样所出生的地方也就是死亡的地方。旃陀罗王知道国人逃叛的很多,就派遣各旃陀罗守住出口,又七日中击鼓宣布:婆罗门中如果有谁能给我作灌顶师的,就用一半国土作为奖赏。各婆罗门听到之后都没有去的。都认为:婆罗门种怎么能作那样的事呢?旃陀罗王又宣布。婆罗门中如果没有人要作为我的老师。我就让诸婆罗门与旃陀罗同吃同住共住,一起工作。如果有人来为我灌顶的,一定会有半国的奖赏。咒术所得的三十三天上妙甘露不死之药也会分给他吃。

  这时有一个婆罗门。年龄20左右,修行纯净,长发,善于咒术。去往王宫而说:“大王。国王所要的我都能做。”大王非常欢喜,接受此童子作为灌顶师。诸婆罗门听说此事都怨恨此童子。说:你是婆罗门。怎能作为旃陀罗的老师?这时国王就半了一半国土给此童子,一起治国很长时间。一天童子对国王说:“我舍弃家法来作国王的老师,教授大王微密的咒术,可是如今大王仍然不亲近我。”这时大王回答:“我怎么不亲近你呢?”童子说:“大王的不死之药还没一起吃呢。”大王说:“善哉善哉。大师,我真的不知道老师需要。既然需要希望你尽快去拿。”这时童子听到国王这么说:“就将药拿回家,请诸大臣一起吃。”大臣吃后就一同对大王说:“大师真好!有此甘露不死之药。”大王知道后就问其师:“为何大师只与诸臣分享,却不给我呢?”这时童子就用杂毒之药给国王吃。大王吃后不久就中毒,昏迷的如同死人一样。这时童子把王位还给原来的王子。说:“师子御座法不应让旃陀罗升起。我从来都没有听说旃陀罗种能做国王的。让旃陀罗治国理民是完全不对的。你现在应该继承先王的正法治国。童子办好此事,又用解药救醒旃陀罗。然后把他驱逐出国。

  此童子虽然作了这事,却不算失婆罗门法。其余的居士婆罗门听到他的所作所为都非常赞叹。说:“善哉善哉。仁者。能驱遣旃陀罗王。”善男子。我涅槃后护持正法的诸菩萨也是如此。用方便力对待破戒之人,假装接受畜养一切不净物的僧人,共同处事。这时菩萨如果看见有人虽然犯戒却能治理那些毁坏戒律的恶比丘。就去他的住所恭敬礼拜,用四事供养,将经书宝物一起进奉。如果自己没有就从檀越那里乞求寻觅之后再给他。为了治理恶比丘所以应畜养八种不净之物。如同那童子驱逐旃陀罗。这时菩萨虽恭敬礼拜此人听任畜养八种不净之物,却没有罪过。因为此菩萨为了摈治诸恶比丘,让清净僧得安隐住,为了流传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善男子。因此因缘我在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同那居士婆罗门称赞童子:善哉善哉。

  护法菩萨正应如此。如果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共同处事而说其有罪的,要知道那人自己反受其殃。那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如果有比丘犯禁戒后,因骄慢心而隐藏罪过不进行忏悔,则知此人是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违犯却不叫破戒。因为没有骄慢又能发露忏悔。善男子。所以我在经…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