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示佛真谛弘傳正法▪P2

  ..續本文上一頁一個有智慧的,他念這個佛號已經得受用了,那跟剛剛念阿彌陀佛名號的,顯然差距很大。

   一個念佛已經感應道交的,和剛剛懵裏懵懂念佛的,那是有很大差距的。爲什麼?一個感應道交的,自己內心的那個境已經現前了,已經有效果了。懵懵懂懂念佛的很有可能會出偏差哦,現在這個社會上面有很多這種現象。

   爲什麼念佛屬于接引的法門?佛接引,接引的相是什麼相呢?善知識的相!如果沒有接引了,也就沒有淨土法門了。也就是說這種解脫的路就斷掉了,沒有接引,這個路就斷掉了。所以說這是一個法門,需要我們去修習。

  

  信是徹頭徹尾的

   這個信心,也是要有前提。對無量光無量壽要生起信心來,要有這個前提。所以說很多的祖師都有講到,信是徹頭徹尾的。初下手需要從信入手,一直到成佛還是要靠信。信到滿分的時候就是成佛的時候,信滿則成佛。

   所以我們剛剛信的時候,是被善知識勸著信的,包括我們當初一念之信,也都是善知識來接引的。沒有善知識來勸你信佛,我們想想,哪個人是一生下來就天然信佛的?沒有的,都是靠接引的。

   連這樣一個信都要靠接引,信的增加也是要靠不斷的接引、修習。乃至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還是要聽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說法,來幫我們消業障。乃至見到阿彌陀佛了,還是這個信不斷地增加,還是依著這個修行,所以我們學佛整個過程當中都充滿著接引的特征。

   末法時期主要靠接引,不是接引的話不懂的。因爲這個無量光無量壽是個非常宏大的一個目標,也是真實能讓我們離苦得樂的這樣一個方法。

  

  寂滅爲樂

   不要說離苦得樂,我們生在苦當中還不知道呢!還要佛一證成道的時候來講這個苦。如果佛一開始就給我們講樂,我們沒辦法領會到,因爲連生活在現實當中的苦我們都不知道,很多人不知道現實當中的苦的。

   像我們出家人爲什麼有出離心呢?包括我們出來想弘揚佛法,也要發願的,鞭策自己。否則的話,像我們在寺院裏,早晚功課做做啊,打打坐啊,自己有一點閑暇的時候讀經典啊。打坐,思維教義的時候,越加的感受到這個世間的苦。

   反而像逛逛馬路啊,看看電影啊,大家在一起湊湊熱鬧啊,雖然也會很累很苦,但是他不會想到這個是苦,他總認爲我這樣很快樂啊。

   但是像我們學佛了,我們真正按照佛法修行了,這個時候才真正了解到世間真的是苦。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對這個苦的本質認識得清楚。

   像阿羅漢對這個世間的無常是非常難以忍耐的,所以阿羅漢只要盡此一報身。這個報身一結束,高興的不得了!總算我這個無常到了,我身已盡,不受後有。然後向這個世界說再見,最後再看一看這個世間,然後十八般變化,自己身上出火把自己燒掉,這個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前兩天聖嚴法師圓寂了,他就要求“我圓寂之後,不需要大家給我寫挽聯啊什麼的。”寫什麼字他自己都規定好了,是“寂滅爲樂”,由書法家寫的“寂滅爲樂”四個大字挂在那裏,這個才是一個修行人追求的境界。

   弘一法師更厲害,圓寂前兩個多小時,自己寫了一幅,也是四個字“悲欣交集”。弘一大師要圓寂的時候,也是跟侍者說:“我過會兒流淚,你別爲我擦哦,我不是傷心哦!”然後寫了四個字“悲欣交集”,自己給自己寫。

  

  老僧不識甲子

   所以有時候我們也需要諸位菩薩來發起。像我自己,到哪兒都喜歡在法座一坐,就不想動了。然後看經啊,學法啊,觀想啊,很安穩的,學佛的人坐不住不行。

   天人也是這樣,天人都不離座,如果離座了,這就叫死相現前了,不愛座了。天人有五種衰相,這五種衰相一現前,說明這個天人要死了,要墮落了。其中有一相就是不樂本座,天人如果不樂本座就糟糕了,那些眷屬也不願意跟他在一起了。

   我們學佛的人也是這樣,如果師父天天也不喜歡打坐,也不喜歡念經,就喜歡到處跑啊,到這裏看燈會啊,到那邊看山水啊,到那邊看卡拉OK啊,那徒弟也都跑掉了,也都不要跟他了,是不是啊?

   天人也是這樣,天人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座了,到處要跑了,眷屬就都遠離了,不喜歡和他一起。這時候怎麼樣?身上會出汗啊,頭上的光也開始淡了,肩上的花也開始枯萎了,五種衰相現前。

   我們平時自己很喜歡坐的時候,時間很好過的。比如說我拿著話筒面對著大家的時候,我就覺得時間不好過,要講一個小時,不知道講什麼。但是如果我一個人坐在那邊,看看經啊,思維思維法的話,不要說一個小時了,一天都很好過的,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所以在廟裏,基本上上午我都不出來,一天很快過去了。人少的話,上午一般也不安排法會,下午兩叁點鍾才下來吃個飯,有人的話稍微接待一下,晚上又是自己,一天就這樣,很好過。

   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不注意,一年又過去了,所以我們是山中不知季節變換嘛,老僧不識甲子。

   以前那個梅子和尚也是這樣的,大梅禅師,法名叫法常禅師,是馬祖座下開悟的,在我們甯波隱居。後來有一個人,也是馬祖的弟子,到甯波這地方來修行,他跑到山裏去采藤條,走迷路了,走到這個師父那。這個師父在山裏面,深深的地方,搭了個茅棚修行。他迷路了,結果遇到這個住茅棚的師父。一談,原來是同一個師父,高興的不得了,就問:“你來此住山幾載啊?”他說:“我在這住山,也不知道住幾載了?”修行人往那裏一坐,哪裏會知道哦!

   像虛雲老和尚到終南山去住山的時候,他種了叁百六十五顆山芋,每一顆就是一頓飯,一天吃一顆,吃一頓。住了半年多下來,那天把山芋放在火上炖的時候,他打坐入定了。

   他的同參道友也是住山的,很久沒看到他,幾個人就約著去拜訪他,去看他。到那邊嚇了一跳,因爲下雪,他的茅棚周圍人的腳印一個沒有,老虎、狼的腳印倒一大堆。糟糕了!糟糕了!虛雲老和尚被狼吃了!人的腳印一個沒有,狼的腳印很多。大家都很恐怖啊,趕快到他的茅棚一看,他還在打坐呢!

   然後他們就用引磬“叮叮”敲叁下,虛雲老和尚才出定。看到老朋友,趕快請吃山芋,把鍋蓋掀開一看,什麼山芋呀?都生黴了!長毛都長好長了。問他過了多少天?他哪裏知道過了多少天?這才是修行人!

   念阿彌陀佛也是這樣,我們在座的有沒有念阿彌陀佛念到這種程度的?嘴念幹了,煩惱生起來了,喝一口水,把煩惱消化消化,硬咽下去。這個念佛要念到念念無念,念念無念才與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相應,會不會啊?不會怎麼辦?不會只有慢慢練,一直念。

  

  無量光無量壽就是“密”

   佛教界很多都傳說,這個傳喜法師學密的,“密”是什麼?知道嗎?無量光無量壽就是“密”!

   我實實在在是念佛的,因爲末法時代,衆生業障重,所以這個念佛是各宗各派的祖師加持,所有一切善知識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無量壽經》寫的清清楚楚,所有善知識都是阿彌陀佛化現的,來接引我們的。

   我師父更不用說了,我們大家在座的有很多認識我師父,有一些福報大的,還見過甚至皈依過我師父。雖然他通宗通教,但是他主要是持佛名號,以極樂世界爲歸,也是攝有緣衆生往生極樂世界。師父的念佛功夫,在當今佛教界還沒看到有誰超過他的。在座的有認識師父的,知道我講的這句話,不是說是我師父我這樣講,我給師父戴高帽,不是這樣的。

   師父出家七十多年,弟子上百萬,建了那麼多大廟,度了那麼多衆生。最後臨命終的時候啊,五年前就預知時至,臨走的時候,身無病苦,自在往生。就這點你衡量當今佛教界有沒有?這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我們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贊歎:“高僧中的高僧!”當今聖僧啊!可以這麼說,賢聖僧啊!

   所以說我們自己要求願往生,這個才牢靠啊!你的善知識能往生,請問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師父往生不了,你能不能往生啊?這個是很重要的哦。師父要能往生,徒弟就有希望,師父要往生不了,叫一盲引衆盲,相引下火坑!知不知道?

   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不是說正月十五猜燈謎,無量光無量壽到底是什麼?猜行不行啊?猜不行的,這要有修有證的。他要知道阿彌陀佛,這無量光無量壽是什麼,我們弟子才有希望啊!老師都不知道X+Y等于什麼,學生怎麼會知道?

   無量光無量壽是諸佛果地解脫的境界,是不生不滅,是涅槃寂靜!只有聖賢才能賜予我們,只有善知識才能引領我們。否則的話,十萬億佛土,離我們凡夫十萬億佛土這麼遠,那是很難的。

   所以念佛除了我們自己要下功夫之外,還要跟著善知識,然後刻苦用功。雖然刻苦用功我們自己不一定能達到很高的境界,但是能夠有接引的話就不要緊。但是這個要依善知識,要生信心,要有深心切願!自己心要徹底,願要真切!

   我們很多年紀大的,心想:是的是的,我們要念佛!很多年紀輕的念佛念佛,我看不見這個極樂世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個現實社會,我只看到股票現在跌的蠻多,能漲一點,大家都發財,最好!很多年輕人還屬于這種。

   但是年輕人裏面也有智者,也有有智慧的人,雖然自己沒有親受那些,但早早的看到別人生命的無常,他就覺悟了。很多年輕人看到同伴死了,不是說年紀大的人才會死啊,年紀輕也會死的。一看到就驚醒,他老板做的那麼大,錢賺的那麼多,最後一死了之後啊,一分也帶不走,他就會思考生命的意義在哪裏。

   所以《無量壽經》主要也是講念佛。爲什麼佛陀後來對彌勒佛要講世間的五痛五燒的苦呢?《無量壽經》裏既講了極樂世界的因緣,它的優美,反過頭來又講了這個世界的苦難,叫我們應…

《示佛真谛弘傳正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