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綱要(上冊) 第五講 六加行▪P2

  ..續本文上一頁(動機)。我們在此講說真正修持皈依的內涵,各位也許在這裏坐著,卻沒聽進去;雖然耳朵聽到了,卻沒有放在心上;即使放在心上了,又記不住。這樣會有一種危險,各位回去之後開始修皈依,耳朵聽到、耳朵沒聽到、聽到之後放在心上、即使放在心上也不能憶持,則所行持的皈依,和以前未聽聞時是一模一樣,沒有大的效用。

   《皈依發心偈》教授我們修皈依與發菩提心兩個部分。“諸佛正法衆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那是皈依叁寶沒有錯,由于是大乘的皈依,所以在我沒有成佛之前一直祈求皈依;也爲了讓我們的皈依沒有障礙,所以有時候也必須向護法祈求,讓我們從現在到成佛之間都沒有障礙。“諸佛正法衆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這是皈依法門。

   “以我所修布施等(六度功德)”句中的“布施等”是很廣大的說法,可以說是類比福德資糧及智慧資糧,也可以當作所有六度四攝,一切菩薩萬行。總之,凡所積造一切善業,“(回向)爲利衆生願成佛”。“爲利衆生”這四個字意義是更廣的,涵蓋著:一、短暫的,讓所有的衆生,能夠得到修學佛法人天果位的暇滿人身,我要盡無余的去利益他,讓他具足可以修法的身體,我要去成辦這短暫的義利;二、究竟來說,應該把所有衆生安置在成佛果位。因此,我是爲了能夠成就衆生短暫及長遠的義利,而願成佛。“爲利衆生願成佛”,這是菩提心的定義;其中的“願”字,表示一種祈願、一種願望。

   “皈依”與“發菩提心”兩個法行非常廣大,可以做我們整個修法的內涵。

   一般來講,皈依分二種:一個是因皈依,一個是果皈依。因皈依就是當下我以叁寶的功德作爲對象,以求救護的心去受皈依。“諸佛正法衆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是以果皈依來說的,就是我心中能夠真正依著佛的教法,生起滅谛及道谛的法寶功德,所以我變成僧寶;一旦把這樣的滅谛及道谛的功德圓滿了,就稱之爲佛寶;因此我是叁寶,叁寶就是我,這樣稱之爲果皈依。前面所說的皈依發心偈是指果皈依而說的。至于我皈依的對象,他有的功德我也要有,這是行持果皈依。

   因爲你如此真誠、無疑地皈依發心──“以我所行布施等,爲利衆生願成佛。”願發得這麼宏廣的緣故,所以皈依境資糧田的叁寶非常的歡喜,把你無始以來所積造的罪及障都淨除了,而福德廣增無邊。最後要觀想叁寶因此很歡喜,故而放光加持我。因爲得到叁寶所有的加持,我真的變成了佛,然後去成辦六道衆生的義利,這種修法是轉菩提心果爲道用的修法。

   再來修淨化六道觀,也就是觀想你已經成佛了,然後從你心口放光普照十方,遍照在六道衆生的身上,由于受到光芒遍照的關系,他們也一一成佛,你很高興,並隨喜自己的功德。這時的觀想修,在信解(注一)上,要觀想自他所有衆生的自利和他利,這二種義利,真的都究竟圓滿了,然後等持一下,這樣坐著做個定解,把時間加長,這樣觀修。

   剛才我們觀想圓滿的成佛,是希望安立衆生于成佛果位,這只是一個觀想修罷了,事實上,不但衆生沒有成佛,自己也都沒有成佛。沒成佛的理由何在呢

   是因爲在你心中對于怨敵、親友、中庸衆生有親疏愛憎的分別,再由貪嗔癡去造作愛憎親疏,所以就不能成佛。

   那該如何去修舍、修平等住呢

   要觀想,多麼希望所有衆生都能遠離親疏愛憎,安住于平等舍上,但願所有衆生都能做到。這有四個觀修步驟:第一,倘若所有衆生都能遠離親疏愛憎,該有多麼的好啊! 第二,願所有衆生都能遠離親疏愛憎!第叁,由我一個人來成辦讓所有衆生遠離親疏愛憎的任務,不假他人。第四,祈求上師佛加持我,讓我有能力去成辦“令所有衆生遠離親疏愛憎”。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各都有這四步驟的修法。慈悲喜舍每一種乘以四,總共有十六種。

   前行六法的第叁加行,在安樂座上,應該把心安住在善心上,以特別的喜心,去修“皈依發心”和“四無量心”,令與自己的心相續結合;另外還可以加上特別發心。什麼是特別發心

   爲能盡快的圓滿衆生的義利,我一定要快速地成佛;也是爲了能迅速地成佛,我要修習菩提道次第的教授,這就是所謂的特別發心。

   皈依境祈求完之後,我們可以觀想把皈依境融到自己的眉間,融入到我們的身心中。因爲之後要觀想顯現資糧田,所以先要淨地(清淨地基或化場地爲淨土),加持地基,使之如同極樂淨土一樣的,都沒有任何荊棘、不平。同時要把所供養的供品擴大,幻化成無量無邊,再幻化出供養天女,然後念供養咒、供養陀羅尼,此既是供養也是加持。

   一般我們在行供養的時候,要先對供品念誦“嗡、阿、吽”叁個字,代表佛的身口意功德已經加持趣入供品,接受供養。如果事先沒有對供品做“嗡阿吽”叁個種子字的念誦,魔怪會趣入供養物,這樣我們就不能得到供養所該得到的功德。比如說,供花的時候,會有花鬼、花魔進入花的供品接受供養。如果供水的話,水會有水鬼、水魔,趣入供水當中,安住在裏頭,那就麻煩了。好比說,你想修法,坐不久就想到外面去,到了外面又想進來,徘徊來去,心中不甯,這就是水鬼作祟吧! 這表示你供養水的時候,沒有經過加持咒語的念誦,導致它的作祟,讓你變得心神不甯。不只有如此,還有香等等的供品也要加持“嗡阿吽”叁個字,否則馬上會有其相應的魔進去供品中,接受供養,汙染供品。

   “朵馬”是藏文的音譯,是食子的意思,“朵馬”不只限于糌粑做的東西,水果是屬于“朵馬”。“朵”是去除我執、摧滅我執,“馬”是廣大供養境。“朵馬”供養的對象很廣大,比方說十方叁世諸佛、本尊等等都包含在內。換句話說,摧滅我執,廣興供養,稱之爲“朵馬”。我們供“朵馬”的時候,應該知道這些意義。

   請注意,我講這些是要用在平常修行上的,應該這樣去做,不要覺得它好象和我沒有什麼關系。我們常犯的錯誤,就是常寄望于好遠好遠的法行功德及證量的生起。對眼前的增上(往上增長)生起的功德卻看不到,這是錯誤的。

   如前面曾經複習過的,祈請資糧田有廣的與略的,你可以隨意擇一去做觀想。至于第五加行──七支供養。第一支就是禮敬支,昨天已經講過“身”的禮敬,今天接著講“意”的禮敬。意供養是意禮拜,普賢行願品中(42頁)“于一塵中塵數佛”的偈頌是指意的禮敬。因爲十方諸佛在他們成佛之後,法身成就,遍一切處、遍一切地,所有大地微塵中都有佛存在,所以以佛的法身的觀點,我們應該以這個身,幻化出無邊微塵數身去禮拜佛,這是意的禮拜。

   講一個口訣,我們可以觀想自己從無始以來到目前爲止,所有曾經投生在六道中的身體,包括今生,不知凡幾,數不盡,如果這些身體仍存在,這個世界是容納不下的。我們觀想現世的我和無始以來所有的我,全部一起以人身來禮拜,雖然六道的每一道我們都經曆過,但是現人身去禮拜。禮拜的時候,因爲我們能禮拜的身無限,再觀自己一一身有無量的頭,一一頭中有無量的舌頭,一一舌中出無量妙音贊佛功德,所以會有無邊功德。再者禮拜時觀想無始以來,我們在每一世所犯的罪障同時淨除。像《上師荟供》文講說:“化現界塵等身誠禮敬”,界塵是無盡的,世界是無邊的,以這樣的數去作禮拜,有無邊的功德。關于禮拜的部分,就這樣略說如上。

   修禮敬支,這個法行除了消除身語意罪障,可以對治什麼呢

   可以對治煩惱中的我慢。“我慢高山,不裝德水。”如果你有我慢的高峻山,功德水進不去,就算學佛法也沒有什麼利益的。就如同在盆地或是平坦的地方,可以長出很豐美的草,高山除了岩石和雪之外,不長什麼草的。這比喻我慢的高山是不長功德的。我慢在所有煩惱中,是最壞的一個煩惱心所。如果有我慢,最好以禮敬作爲對治。

   接著是供養支。我們可以作普賢菩薩供養雲的觀想。怎麼觀想呢

   你可以觀想,在我們的掌中,執持著如意寶,而自己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願心很大,所行的供養也都是無邊的,在《普賢十大願王》文中,都是這樣廣行供養。或者你本身放光,普照十方,每個光所照的點,都變成普賢菩薩。一尊尊普賢菩薩,每尊均在做七支,如香花、蔓等等的無邊供養,把最美好的都供上去,從十到百,百到千,千到萬,無量無邊的幻化,這樣去供養是很好的。我們也可以把自身幻化爲無邊的普賢,這樣去做普賢菩薩的供養雲海來廣大供養,是很好的。另一個方式是觀想空性,因爲空性表示自性空,因此,沒有所謂的實有,也沒有真正的不空(既然自性空,沒有所謂的不空),所以你什麼都有,一直無盡地供養,這樣觀想。

   供養支分爲一般的供養和無上的供養二種。一般供養有:人道和天界所有的花朵;琵琶、鼓、钹、鑼等等樂器所彈奏出來的聲音;以及供養傘蓋、寶幢等;還有明燈(不限于酥油燈、日月光、電燈)等等。還有供養塗香,香的種類很多:擦了很清涼的塗香、薰香可以遍滿叁千大千世界,以及妙香、最好的檀香等等,叫做妙香供養。還有天衣、妙衣。前面所提的供養物,都是世間物品的供養,稱爲一般供養。至于無上供養,就是前面所提的,好好修菩提心和依教奉行,把所修菩提心和依教奉行的功德拿來供養,是最好的。供養支是屬于布施的內涵,可以對治悭貪、悭吝。

   再過來是忏悔支。“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造惡業是以貪、嗔、癡等煩惱作動機的,包括哪些呢

   比如無始以來所造作的五無間業,還有受完戒之後,所做與律儀相違背的惡行。如何忏悔呢

   應該以四力忏悔。開始是修皈依還有發菩提心,這是“依止力”。修皈依還有發菩提心的理由是因爲我們造業的對象只有兩種:向上是叁寶,向下是衆生。…

《菩提道次第綱要(上冊) 第五講 六加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