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动机)。我们在此讲说真正修持皈依的内涵,各位也许在这里坐着,却没听进去;虽然耳朵听到了,却没有放在心上;即使放在心上了,又记不住。这样会有一种危险,各位回去之后开始修皈依,耳朵听到、耳朵没听到、听到之后放在心上、即使放在心上也不能忆持,则所行持的皈依,和以前未听闻时是一模一样,没有大的效用。
《皈依发心偈》教授我们修皈依与发菩提心两个部分。“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那是皈依三宝没有错,由于是大乘的皈依,所以在我没有成佛之前一直祈求皈依;也为了让我们的皈依没有障碍,所以有时候也必须向护法祈求,让我们从现在到成佛之间都没有障碍。“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这是皈依法门。
“以我所修布施等(六度功德)”句中的“布施等”是很广大的说法,可以说是类比福德资粮及智慧资粮,也可以当作所有六度四摄,一切菩萨万行。总之,凡所积造一切善业,“(回向)为利众生愿成佛”。“为利众生”这四个字意义是更广的,涵盖着:一、短暂的,让所有的众生,能够得到修学佛法人天果位的暇满人身,我要尽无余的去利益他,让他具足可以修法的身体,我要去成办这短暂的义利;二、究竟来说,应该把所有众生安置在成佛果位。因此,我是为了能够成就众生短暂及长远的义利,而愿成佛。“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是菩提心的定义;其中的“愿”字,表示一种祈愿、一种愿望。
“皈依”与“发菩提心”两个法行非常广大,可以做我们整个修法的内涵。
一般来讲,皈依分二种:一个是因皈依,一个是果皈依。因皈依就是当下我以三宝的功德作为对象,以求救护的心去受皈依。“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是以果皈依来说的,就是我心中能够真正依着佛的教法,生起灭谛及道谛的法宝功德,所以我变成僧宝;一旦把这样的灭谛及道谛的功德圆满了,就称之为佛宝;因此我是三宝,三宝就是我,这样称之为果皈依。前面所说的皈依发心偈是指果皈依而说的。至于我皈依的对象,他有的功德我也要有,这是行持果皈依。
因为你如此真诚、无疑地皈依发心──“以我所行布施等,为利众生愿成佛。”愿发得这么宏广的缘故,所以皈依境资粮田的三宝非常的欢喜,把你无始以来所积造的罪及障都净除了,而福德广增无边。最后要观想三宝因此很欢喜,故而放光加持我。因为得到三宝所有的加持,我真的变成了佛,然后去成办六道众生的义利,这种修法是转菩提心果为道用的修法。
再来修净化六道观,也就是观想你已经成佛了,然后从你心口放光普照十方,遍照在六道众生的身上,由于受到光芒遍照的关系,他们也一一成佛,你很高兴,并随喜自己的功德。这时的观想修,在信解(注一)上,要观想自他所有众生的自利和他利,这二种义利,真的都究竟圆满了,然后等持一下,这样坐着做个定解,把时间加长,这样观修。
刚才我们观想圆满的成佛,是希望安立众生于成佛果位,这只是一个观想修罢了,事实上,不但众生没有成佛,自己也都没有成佛。没成佛的理由何在呢
是因为在你心中对于怨敌、亲友、中庸众生有亲疏爱憎的分别,再由贪嗔痴去造作爱憎亲疏,所以就不能成佛。
那该如何去修舍、修平等住呢
要观想,多么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远离亲疏爱憎,安住于平等舍上,但愿所有众生都能做到。这有四个观修步骤:第一,倘若所有众生都能远离亲疏爱憎,该有多么的好啊! 第二,愿所有众生都能远离亲疏爱憎!第三,由我一个人来成办让所有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任务,不假他人。第四,祈求上师佛加持我,让我有能力去成办“令所有众生远离亲疏爱憎”。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各都有这四步骤的修法。慈悲喜舍每一种乘以四,总共有十六种。
前行六法的第三加行,在安乐座上,应该把心安住在善心上,以特别的喜心,去修“皈依发心”和“四无量心”,令与自己的心相续结合;另外还可以加上特别发心。什么是特别发心
为能尽快的圆满众生的义利,我一定要快速地成佛;也是为了能迅速地成佛,我要修习菩提道次第的教授,这就是所谓的特别发心。
皈依境祈求完之后,我们可以观想把皈依境融到自己的眉间,融入到我们的身心中。因为之后要观想显现资粮田,所以先要净地(清净地基或化场地为净土),加持地基,使之如同极乐净土一样的,都没有任何荆棘、不平。同时要把所供养的供品扩大,幻化成无量无边,再幻化出供养天女,然后念供养咒、供养陀罗尼,此既是供养也是加持。
一般我们在行供养的时候,要先对供品念诵“嗡、阿、吽”三个字,代表佛的身口意功德已经加持趣入供品,接受供养。如果事先没有对供品做“嗡阿吽”三个种子字的念诵,魔怪会趣入供养物,这样我们就不能得到供养所该得到的功德。比如说,供花的时候,会有花鬼、花魔进入花的供品接受供养。如果供水的话,水会有水鬼、水魔,趣入供水当中,安住在里头,那就麻烦了。好比说,你想修法,坐不久就想到外面去,到了外面又想进来,徘徊来去,心中不宁,这就是水鬼作祟吧! 这表示你供养水的时候,没有经过加持咒语的念诵,导致它的作祟,让你变得心神不宁。不只有如此,还有香等等的供品也要加持“嗡阿吽”三个字,否则马上会有其相应的魔进去供品中,接受供养,污染供品。
“朵马”是藏文的音译,是食子的意思,“朵马”不只限于糌粑做的东西,水果是属于“朵马”。“朵”是去除我执、摧灭我执,“马”是广大供养境。“朵马”供养的对象很广大,比方说十方三世诸佛、本尊等等都包含在内。换句话说,摧灭我执,广兴供养,称之为“朵马”。我们供“朵马”的时候,应该知道这些意义。
请注意,我讲这些是要用在平常修行上的,应该这样去做,不要觉得它好象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是常寄望于好远好远的法行功德及证量的生起。对眼前的增上(往上增长)生起的功德却看不到,这是错误的。
如前面曾经复习过的,祈请资粮田有广的与略的,你可以随意择一去做观想。至于第五加行──七支供养。第一支就是礼敬支,昨天已经讲过“身”的礼敬,今天接着讲“意”的礼敬。意供养是意礼拜,普贤行愿品中(42页)“于一尘中尘数佛”的偈颂是指意的礼敬。因为十方诸佛在他们成佛之后,法身成就,遍一切处、遍一切地,所有大地微尘中都有佛存在,所以以佛的法身的观点,我们应该以这个身,幻化出无边微尘数身去礼拜佛,这是意的礼拜。
讲一个口诀,我们可以观想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目前为止,所有曾经投生在六道中的身体,包括今生,不知凡几,数不尽,如果这些身体仍存在,这个世界是容纳不下的。我们观想现世的我和无始以来所有的我,全部一起以人身来礼拜,虽然六道的每一道我们都经历过,但是现人身去礼拜。礼拜的时候,因为我们能礼拜的身无限,再观自己一一身有无量的头,一一头中有无量的舌头,一一舌中出无量妙音赞佛功德,所以会有无边功德。再者礼拜时观想无始以来,我们在每一世所犯的罪障同时净除。像《上师荟供》文讲说:“化现界尘等身诚礼敬”,界尘是无尽的,世界是无边的,以这样的数去作礼拜,有无边的功德。关于礼拜的部分,就这样略说如上。
修礼敬支,这个法行除了消除身语意罪障,可以对治什么呢
可以对治烦恼中的我慢。“我慢高山,不装德水。”如果你有我慢的高峻山,功德水进不去,就算学佛法也没有什么利益的。就如同在盆地或是平坦的地方,可以长出很丰美的草,高山除了岩石和雪之外,不长什么草的。这比喻我慢的高山是不长功德的。我慢在所有烦恼中,是最坏的一个烦恼心所。如果有我慢,最好以礼敬作为对治。
接着是供养支。我们可以作普贤菩萨供养云的观想。怎么观想呢
你可以观想,在我们的掌中,执持着如意宝,而自己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愿心很大,所行的供养也都是无边的,在《普贤十大愿王》文中,都是这样广行供养。或者你本身放光,普照十方,每个光所照的点,都变成普贤菩萨。一尊尊普贤菩萨,每尊均在做七支,如香花、蔓等等的无边供养,把最美好的都供上去,从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无量无边的幻化,这样去供养是很好的。我们也可以把自身幻化为无边的普贤,这样去做普贤菩萨的供养云海来广大供养,是很好的。另一个方式是观想空性,因为空性表示自性空,因此,没有所谓的实有,也没有真正的不空(既然自性空,没有所谓的不空),所以你什么都有,一直无尽地供养,这样观想。
供养支分为一般的供养和无上的供养二种。一般供养有:人道和天界所有的花朵;琵琶、鼓、钹、锣等等乐器所弹奏出来的声音;以及供养伞盖、宝幢等;还有明灯(不限于酥油灯、日月光、电灯)等等。还有供养涂香,香的种类很多:擦了很清凉的涂香、薰香可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妙香、最好的檀香等等,叫做妙香供养。还有天衣、妙衣。前面所提的供养物,都是世间物品的供养,称为一般供养。至于无上供养,就是前面所提的,好好修菩提心和依教奉行,把所修菩提心和依教奉行的功德拿来供养,是最好的。供养支是属于布施的内涵,可以对治悭贪、悭吝。
再过来是忏悔支。“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造恶业是以贪、嗔、痴等烦恼作动机的,包括哪些呢
比如无始以来所造作的五无间业,还有受完戒之后,所做与律仪相违背的恶行。如何忏悔呢
应该以四力忏悔。开始是修皈依还有发菩提心,这是“依止力”。修皈依还有发菩提心的理由是因为我们造业的对象只有两种:向上是三宝,向下是众生。…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五讲 六加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