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暇滿人身
從無始以來輪回至今,我們在六道輪回中,如果說有從來沒蒙受過的某些痛苦,和從來沒享受到的某種快樂,那是沒有的事。盡管說沒有一種苦沒有受過,沒有一種快樂沒有享受過,然而今天,在我們確實已經得到一個能修法的暇滿人身,也就是說,所有修法的順緣都具足的時候,尤其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特別是宗喀巴大師顯密雙運的圓融教法,也讓我們遇到了,是以在未死之際,直至臨終之前,最起碼我們也要能夠入道。
我們必須先修學“念死無常”,在此之上,舍下對今世的貪著;再進一步去思惟輪回的總別二苦,以摧滅對來世的貪著。同時我們應該在修習“愛他勝自”、“自他相換”的發菩提心的方法之上,以“爲圓滿一切衆生的利益,我一定要成佛!”的意樂,來聽受這一座法。
所聽受的教法是什麼呢
是十方叁世諸佛所趣入的康莊大道──菩提道次第。如果你不想成佛,那就另當別論,如果有心想成佛,除了修習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之外無有是處;換句話說,一定是要依著菩提道次第的修習而成佛。可以這麼說,我們所遇到的教法沒有錯誤,所得到的教授也沒有錯誤,只是自己不想修學,不去做罷了。
關于菩提道次第教授,有四個門徑。講到第四個門徑:“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這分兩點來說,就是:“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以及“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依止之後如何修心的次第。道的根本在于親近善知識的道理,這一點已經做過簡要的說明。事實上,這個法行非常之深廣,如果我們想要真正了解的話,應該再進一步,廣大深入地修學。
即便是今生,當你想要學習一種從前沒學過的事,必定是需要老師的教導。更何況無始以來,因爲叁毒煩惱的驅使逼迫而輪回生死;想要成佛,這從來沒有走過的道路,如果沒有一位真正具量(具資格)師長的引導,根本不可能趣入的。否則就像是由盲人引導你往前走,或是盲目的走在佛道上,這是很危險的。
我們依止的師長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是一位能夠講授,從最開始的依師之理到止觀雙運道,再進一步到密乘的生圓二次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整個顯密雙運的圓融道體的師長,這才是我們要依止的師長。一旦依止這樣一位有能力教授我們,整個道體的師長之後,就必須如其所教授的去修學。
關于 乙二、依止師長之後如何修心的次第,分兩項:第一個“丙一、于有暇身勸取心要”。依止一位可以展示整個道體,告訴我們道次第的師長,雖然他會教導我們如何來修學這個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但是如果沒有修學“暇滿人身”的話,我們可能會基于消極、放逸,乃至于懈怠等等的因緣,而不知道去取心要,因此經必須有一個勸請我們以“暇滿人身”去取心要的法行。
修學“暇滿人身”這個法行,需要先思惟暇滿的義大(意義重大、能力很大);以及思惟暇滿的難得。當你能夠如量的修學,應該是會日夜無間的想說,我一定要好好地把整個身心,放在道次的修學上,能夠産生這樣的效果,就是所謂的“勸取心要”的意思。
我們現在正具有十八要件的暇滿人身,就是離開八無暇、得到十圓滿,這樣具足十八要件的暇滿人身是非常希罕珍貴的。可是,如果我們不能刻意的去思惟、修學暇滿難得和(意)義(重)大,把它視爲無價之寶的想法是生不起來的。譬如說,有一個非常窮困的人,撿到叁塊金子,以爲是石頭,不知道是金子,然後就把那叁塊石頭當做磚塊,疊起來煮茶而已。當有人對他講,這不是石頭是金子的時候,他就覺得很珍貴了,“原來我太小看它了”。于是他把這叁塊金子拿來用在生活的受用上,去除他的匮乏。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修學佛法的欲求心,但是我們卻很缺乏那種日夜無間地想要求取心要的心情。若是真心的修學暇滿難得與義大,你會發現到,這樣的暇滿人身確實是非常之希罕,是珍貴的無價之寶。既然知道了,還讓它空過,還不好好用它修學佛法,一定會遺憾的。
因此,我們首先必須修學“丁一、正明暇滿”,也就是,先了解暇滿人身的意義是什麼
就是要離開八種無暇,得到十種圓滿,就只有這種具足十八要件的暇滿人身是超過摩尼寶珠的珍貴百千萬倍。在這種價值遠超過百千萬倍摩尼寶珠之上,生起一種讓我這個人身不能空過的想法。摩尼寶珠有能力讓你今生的一切願求圓滿,可以讓你去除匮乏,但卻不能讓你來世不墮叁途;暇滿人身卻是可以生生世世,成辦很重大的義利,得到究竟的安樂。
得到這樣的暇滿人身,不但非常之難得,又可以成辦很大的義利。天上的龍(龍是畜生道),有很大的福報、受用和力量,可是卻不能當生成就這最勝悉地的佛位。相反的,密勒日巴尊者,雖然窮到連糌粑都沒得吃,可是由于他好好運用所得到的這個暇滿人身來修學,所以即身成就最勝悉地──成佛。有一次,小偷想來偷密勒日巴尊者的糌粑,尊者說:“我哪有糌粑可吃呢
我吃荨麻好幾年了,你要吃的話,有荨麻可吃。”這個小偷就說:“好,你拿荨麻給我,但也給點鹽巴配著吃。”“我哪有鹽巴呢
好幾年都沒有吃鹽巴了,只有荨麻,你要吃,就自己拿吧。”密勒日巴尊者因爲能夠好好的運用,已經得到的這個暇滿人身,所以成辦很大的義利。
我們事實上也得到了這個人身,但是因爲我們不能好好運用它的緣故,所以一直在浪費。我們雖不能像尊者一樣,百分之百的運用這個暇滿人身,但總可以做到一部分吧! 我們丟了一兩百塊美金,可能你就馬上放棄修法的因緣,工作去了,這是不懂關要的緣故而有的缺失。
依著科判的項目來看,關于如何修學暇滿人身,就是思惟“暇滿義大”和思惟“暇滿難得”。就思惟暇滿義大這一項,我們可以分爲四點來思惟。第一個是現前義大,第二個是究竟義大,第叁個是日日義大,第四個是刹那刹那義大(注一)。依這個身我們可以清淨持守淨戒,行持善法。特別是持守淨戒,以後可以獲得人天的果報。你想要當人的話,應該持守淨戒;你不想要貧窮的話,就應該布施;你要得到很多眷屬圍繞的話,應該修忍辱。依這個人身,以持戒、以布施等法行作助伴,使你能夠行持無垢淨願,這叁個法行具足,才可以成辦暇滿人身。來世如果你想成就轉輪聖王位,以及梵天王位的話,還是要以人身來成辦;不僅如此,能夠成就究竟決定勝也是依這個人身而成辦。
在究竟決定勝裏頭分兩項:一個是解脫果位,一個是成佛果位。依此人身,我們可以以增上叁學(增上戒學、增上定學及增上慧學)的功德,來成就解脫之因。成就解脫果位主要是靠增上叁學,尤其是以增上戒學爲根基。我們所講的增上戒學是指出離戒,因爲我們這個人身有很多痛苦,上半輩子安樂,下半輩子可能就轉變了,這種現象會讓你産生出離。換句話說,這個戒的持守是基于出離心,這種出離戒除了人之外,龍族和天道衆生是無法成辦的。也就是說,依著這個暇滿人身,你可以好好的持守成就解脫果位的主因──出離戒。
能值遇宗喀巴大師的教法是非常困難的,曾經有位蒙古法師請教班禅大師:“請問您,以後我會繼續得到人天身嗎
”大師回答說:“可以!”又問:“以後我的果報能夠繼續再碰到佛陀的教法嗎
”大師說:“可以!”再問:“那我以後還可以碰到宗大師的教法嗎
”答說:“不可能!”
宗喀巴大師的教法,他的見、行、修叁項,都是甚深廣大的。可以依教奉行這見、行、修叁項的話,有可能叁年叁個月就能成就最勝悉地。即使我們今世努力的修學宗喀巴大師的教法,可是因爲習氣的關系,或許沒有辦法得到證量與成就,但是這個種子一旦種下去了,來世你還能夠投生到宏揚宗喀巴大師教法的地方,繼續修學,或者你可以投生香巴拉國(香巴拉國可以興盛,就是因爲宏揚宗喀巴大師的教法)。
我們因爲有這個人身,才可以成就究竟的決定勝──解脫與成佛,用這人身修學佛法,特別是宗喀巴大師的教法,最快速是叁年叁個月可以成就,不能的話,是十二年、十叁年吧! 乃至于來世,有這樣的說法,如果這個弟子具有清淨具量的弟子相,上師也具有清淨的上師相,師徒之間皆清淨,都能夠具量(具資格)的話,那麼佛陀的果位如掌中物,得之易如反掌。
大師的傳承裏頭,有一種叫做口耳傳承,這個傳承的師長,依宗喀巴大師的教法修學當生成佛的很多。“噶當嘎舉”,“噶當”指噶當派,“嘎舉”指口訣教授傳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種傳承
如果不浪費我們這個暇滿人身的話,一天六時,二(晝夜)六時中,都可以用來積累無邊的成佛資糧及福報。成就佛陀果位的因或是福報,是在刹那刹那轉瞬之間,依著人身來成辦的。
當我們已經獲得這種我執無明的暇滿人身的時候,若能思惟它原來是可以成辦這麼多的重大義利時,你就會覺得,我真的不應該浪費這個人身。“固然說,這個殊勝妙善的暇滿人身,是有能力去成辦很重大的義利,可是我今生沒有時間、沒有空閑,那經由我真誠的祈願,下次還能繼續再得到暇滿人身。”你也許有這種想法吧! 如果來世還可以有很多次機會得到暇滿人身的話,那就算今生不成辦佛法,還是可以等待來世。這就像說,手中有無價的如意寶,把它丟到水裏去,丟了之後,又再祈願希望得到如意寶,這不是很傻嗎
那表示他是空寄望,是愚笨的人。很明顯的,我們好幾世以前,就做過大的祈願,才有今天這個人身。今世在手上已經有如意寶珠──暇滿人身,就應該好好去運用,不要浪費。
自己欺騙不了自己的,所以不需要去求人占蔔,想知道你下一世會不會再得到這暇滿人身,但看自己心裏怎麼想就知道了。有句話說,前世所做的…
《菩提道次第綱要(上冊) 第七講 暇滿人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