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但看今生得到的是什麼樣的果就知道了;未來會如何,就看你現在怎樣行。從早上一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之前,所想的只有煩惱,所作的只有罪業,卻寄望下一世能夠讓我有佛菩薩圍繞,得到佛菩薩的救度,可以成就佛果和解脫,那不是自己騙自己嗎
暇滿人身不但是義大,而且是非常的難得。暇滿難得的法行怎麼思惟
由四項來思惟:第一個是從本質難得去思惟,本質是難得的;第二個是從因的難得去思惟;第叁個是從譬喻的難得去思惟;還有從數目的難得去思惟。有位蒙古喇嘛講法的時候說,十八要件的暇滿人身,要得到是非常的稀有、難得的。有一位來聽法的中國人想說:“難怪啊! 這位師長一定是沒去過中國,中國的人很多。”這是不一樣的,中國人雖多,但是暇滿人身卻是稀少難得。如果沒有種下得到暇滿人身的因或種子,怎麼可能得到暇滿人身呢
春天沒有播種,秋天不會有收獲吧! 就像你沒有種下花種,怎麼可能開花
同樣的,要看自己有沒有暇滿的因。
那我會下叁惡道嗎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說到,任何十惡業的法行,都可能導致墮落叁途。這是就轉念間十惡業的說法(注二),何況無始以來,我們不知道造了多少的惡業。以今世來說,即使得到這個人身,所想的只是煩惱,所作的只有罪業。好比說,我們受了很多律儀、戒和誓言,但卻不持守,在這種情況之下,要不墮叁惡道,真的是沒有把握。我們受顯密教法的戒和灌頂,自願承諾的誓言非常之多,能實踐、實修的卻非常少,我們應該很小心才是。
想要得到人身,至少要能夠持守淨戒,自問一下:“到底有沒有真正持守淨戒呢
”即使你布施、供養,修很多這類的福報,但卻沒有辦法持守淨戒的話,以後還是不會當人,只會投生爲龍。吉祥月稱菩薩說,得到人天果位的因,主要是在于持守淨戒。能夠把戒持好,才能寄望下一世再繼續得到人身。要在持戒的基礎上,再以修布施等爲助伴。不布施的話,就很難有修學佛法的順緣。要是沒有很好的修法順緣,很幸運的,還能夠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努力的修學倒還說得過去,但是真要我們像尊者這樣做卻很難吧! 放眼天下看去,能夠持守淨戒,能以布施作助伴的,還能有無垢的淨願,這樣的人太少了吧! 所以得到暇滿人身根本是很難的事情。
暇滿人身和人身是不一樣的,凡夫身太多了,不算是暇滿人身。以前密勒日巴尊者對他的弟子說:“暇滿人身是很難得的,但是像你這樣的人身倒是太多了。”談到持守淨戒,即使畜生道也有會持守五戒的。這有一個典故,以前有一個國家,國泰民安,物産豐饒,國王自以爲是他治理的結果,因此請問一位上師,上師說不是這樣子的,是當下這些人民,和畜生如大象等等,彼此和諧相處,不侵害對方,這是持戒的結果。當今人口越增越多,爲什麼人口會增加
我說過了,凡夫的身並不稀奇,一直都很多,暇滿人身卻是難得的。人口增加並不稀奇,有人的行爲比畜生還糟,這種人不少吧! 總之,基于成辦暇滿人身的因太難了,因此我們能得到這個十八要件的暇滿人身果是很難的。
在暇滿人身的條件裏頭,光是能遇到佛的教法,這個因就很難去成辦,很難去得到。佛陀的教法可以分住世、不住世兩個來說明,就是分光明劫和黑暗劫。大部分的時期都是黑暗劫,光明劫是很短的,而在光明劫才有佛降世。如果黑暗劫是百千萬億年的話,光明劫不過是刹那罷了。在光明劫裏,又分成八十個中劫,成住壞空(成、住、壞、空劫各有二十中劫),只有住劫才有佛教。從人壽八萬歲向下算起,到人壽最低是十歲。住劫初,人壽很長的時候,佛不會降世的,只有人壽很短的時候,佛會降世。一尊佛降世,圓寂之後,等到下尊佛再降世,這中間有好幾十億年的間隔。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衰微後,要到彌勒佛龍華叁會時,才會再現世間。照這個算法,要經過四十四億年以後,那時人壽四萬歲,一直往下降,在人壽降爲十歲的時候,彌勒佛會化現一位,具有圓滿種姓的賢妙之身來度衆生。人們好奇,想知道他爲什麼有這麼妙善的身體
那時他會說,我是因爲修大慈心、大悲心的功德而成就這樣的身體。因此人的心中産生好樂,依著因緣,再慢慢從十歲的福報向上移,到人壽四萬歲的時候,彌勒佛降世。
能夠直接地親承佛陀教法,是非常的困難,現今佛法太興盛了,所以我們不覺得有什麼稀奇,因而不修法。以前的人爲了一四句偈的法要,用釘子挖洞千窟、燃燈千盞,以這種渴求佛法的心情去聽受教法,雖然佛法非常稀少而珍貴,但那時的人卻能如理修學,得到證悟。當今佛法太興盛所以不覺得珍貴,反而不修行。
從難得的譬喻來思惟暇滿,在佛經裏面,佛用盲龜值浮木的故事來譬喻說明,在廣無邊際的大海中(像輪回大海一樣),有一只瞎眼烏龜,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當它浮出海面的時候,有一根浮木漂流,浮木上面有一個孔(比喻佛的教法這麼難碰到),浮木隨海浪漂流,百年才浮出來的這只盲龜,它的脖子卻正好穿過浮木的孔,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們暇滿人身的難得如同這個比喻一般。博多瓦大德就以很多比喻,來說明暇滿人身的難得,比如說世界上的草、花、樹很多(比喻凡夫衆生很多),屋頂上的草卻很稀少,長屋頂上的草,與大地上的草在數目上是不能比的。蟲禮,地中的小蟲突然鑽出地面,然後禮拜叁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同這些比喻一般,我們所得到的這十八要件暇滿人身,難得如是。
思惟人身難得,很難吧! 若我們可以真心思惟難得,知道以後再也得不到了,你就會很努力用功,《福德本頌》說:“晝夜生起取其精華心(日夜無間取心要)”,祈請加持我能夠繼續得到暇滿人身,還要求加持一下。如同貧困的人突然得到摩尼寶珠那樣的高興,同樣地,在我們得到這難得的暇滿人身時,應該完全用在佛法的修習上面,不要讓這個人身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空過。
噶當派的大修行者貢巴瓦,在山洞中修行的時候,門口有荊棘,每次出入時會被刺傷,他想要砍除這些荊棘,繼而想說,出去之後也許就進不來了,因爲體悟暇滿人身難得的關系,所以他就盡量把時間放在修法上,沒人能保證下一刻這暇滿人身仍在,于是放棄去除荊棘的念頭。噶當派的大德僅那瓦,是無有匹敵的岡波巴大師的老師。他的下裙不是用布做的,是用皮做的,理由是皮的下裙可以穿好幾年,都不用換、不用縫補,如果是布做的,可能要一直換。他一心修法,無暇換布,好幾年光穿一件衣服,不像好多人天天換,卻無暇修法,浪費時間。
【有人說:我們這麼做,換衣服、洗衣服,是不得已的。】
至少你要學習他們的做法吧! 如果不講的話,你就不會這樣修行。我不說,你就不知道,也不會隨喜,這樣不好。基于想要大家這樣效學的緣故,所以對大家講,大家只要想學,是可能做得到的。對于能夠做到的人,應當祈願或隨喜。也許有人聽了之後起了絕望,心想那這樣的話,我幹脆不要學佛法算了!希望不要有這種反效果。如果覺得這樣做太難了,你仍要寄望祈願,任何事情都需經過串習才可以生起的,所以一切都是串習的緣故。如果我們可以經由聽受,開始慢慢地思惟串習,就有希望。相關的法源根據就是所有的顯經密續,還有所有的上師大德,諸佛菩薩們都說,能得到具有十八要件的暇滿人身是很稀有、很珍貴的,他們可沒有說是很容易的事。
再從數目上來說,六道中最多的是地獄道的衆生,接著是餓鬼道,人道最少。人道裏頭,能夠真心修學宗教的就不多了,其中能夠清淨修學佛陀教法的更是稀少。這樣稀少珍貴的人身得到之後,不論是從經典上看,從思惟上想,你都應該好好修學吧!
宗喀巴大師說,如果你能夠真心思惟暇滿義大,生起義大的量,就會斷除世間無意義的事,而一心致力于佛法的修學。如果我們可以真心生起難得的證量,你不但不知道消極,反而會很積極,時不我予地一心勤求佛法的修學。如果你可以經由暇滿難得與義大的具量思惟,進而督促自己,日夜無間地去取佛法的心要,那表示你修習暇滿的法行已經得到真義,合格了!否則仍需努力。
假設有一座工廠,一天可以造一千駕飛機,放著它不造飛機,卻改爲生産縫針,這不是很可悲嗎
更可悲的是,我們靠這暇滿人身修學佛法,今生一定可以成就解脫與佛果的,我們放著不去成辦,反而迷惑于今生的衣食、名聲,再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
如果我們真正明白暇滿的意義,認識這暇滿難得的內涵,就知道我們必須修學佛法。如果我們了解暇滿義大,就會知道,原來這個人身是具有能力修學所有教法的,就不會輕慢自己。思惟難得,你會知道,我只有在今生得到暇滿人身,就會即刻修學佛法,不再拖延。修學佛法不應該寄望于未來而拖延,是今天、當下就日夜無間地取心要。“正明暇滿”、“思惟義大”、“思惟難得”,需要這樣修學的理由何在
在于讓你能夠生起日夜無間取心要的心情,棄舍那些無意義的世間事情,而來成辦有大義利的佛法修學。
能從惡趣轉生善趣的,如爪上塵,就像指甲上的灰塵那麼少;從善趣投生惡趣的,像大地土那麼多。大地土與爪上塵的比喻,說明暇滿人身的得到是很困難的。佛經以盲龜值浮木孔的比喻來說明暇滿難得。具有力量的暇滿人身,如我們前面所講的,需以持守淨戒爲根基,布施等善業作助伴,還有無垢淨願的祈願,尤其是臨終時的無垢淨念,這些因緣都要具足。
前面所講的主要是,修法要當下就著手去做。衆生不論是誰,都想離苦得樂,沒有人希望痛苦,能夠真正讓你離苦得樂的只有佛法,因此一定要修法。何以說在你得到暇滿人身之後,有能力去修學佛法呢
理由是:“外緣具足善知…
《菩提道次第綱要(上冊) 第七講 暇滿人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