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除後,在證涅槃的人的心目中是絕對沒有二相的迷惑,因此沒有世俗二相的一切戲論法。
他說:「那麼觀察就是不合理的,因此觀察的因也不合理。」
b、斷無因之诤
108、心與所觀察 二者相依存 猶如依共許 說一切觀察
中觀:有境的心觀察和他所觀察的境兩者,雖然體性不真實存在,但是這兩者僅是于世俗名言上彼此互相依賴安立的體性,猶如依世間共許的唯名言,說觀察者觀察所觀察的,一切能觀、所觀並沒有矛盾。
c、斷心觀察成無止盡之诤
109、當觀察之心 觀察諸法時 心亦需觀察 故應成無盡
他說:「當觀察的心觀察諸法無自性的理趣,那時觀察的心是什麼也需要觀察,因此第二個觀察心觀察第一個觀察心,第叁個觀察心觀察第二個觀察心,像這樣一直觀察下去,最後觀察心應成無盡。」
110、觀察所觀已 心則無所依 無依故不生 亦說是涅槃
中觀:觀察所觀察的一切法的自性是有生或是無生、是真實或是不真實之後,斷定是無自性時,觀察的心沒有了執任何一邊的所依,因爲沒有所依,所以觀察或是戲論的分別不再生起,像這樣,說觀察的心也是從來無生、離戲論相、無自性、涅槃的體性。
3、用因去除增益(虛構)
(1)、破實有論的能立
111、如彼派二實 彼極難成立 若境由識成 依何立有識
像實有論派主張外面的事物連同內執實的心識,即境和有境所攝的兩種法,其體性是真實存在。這在理上是非常難成立的。于此,
實有論者他說:「沒有過失,由有境的心意識實有的力量,外面的任何事物也是真實存在。」
中觀:「如果是這麼想,這麼主張,那麼雖然一切境是因有境的心而存在,但是所有有境的心或識是真實,有什麼依據或是能成立的理由呢?這是沒有能成立的理由。」
112、識由所知成 依何立境有 因彼而此有 則二者亦無
實有論:「是依所知境真實存在,了知境的心識也存在。」
中觀問說:「那麼色等所知境真實存在,有什麼依據或是能成立的理由?」
他說:「這是因所知之力,故心識存在,和因心識之力,故所知存在,所以是彼此因一個的力量,故另一個真實存在。」
中觀:「如聖者們所說,〝彼此互相依賴的存在是沒有真實存在〞般的,這兩者也是沒有存在。因爲彼此一開始就是什麼都不存在。」
113、無子則非父 子從何而生 無子則無父 如是彼二無
中觀:「就像是〝要是沒有孩子之前,所謂父親是不存在的〞,那麼孩子是從什麼地方産生的呢?因此沒有孩子就沒有父親的名稱。同樣地,沒有父親,孩子也是不能生。總之,于勝義上這兩者是沒有自性的,心和境跟這個例子是一樣的。」
114、如芽從種生 因芽知有種 由境所生識 何不知有境
實有論他說:「就像所有苗芽是從種子生出來的,地下有種子也是由于有了苗芽而知道的。同樣地,因爲依色、聲等所知境所生的眼識、耳識等心識,爲什麼不能知道是有色等這些所知境呢?是能夠知道的。」
115、由異芽心識 了知有種子 于知所知上 憑何知有識
中觀:這例子又和意義不一樣,若是苗芽,是因爲不同于苗芽的有情的心識能夠知道,而說這土地上先有種子。但是,知道色等所知境若是需要識,那麼從什麼原因或能成立的理由知道識是實有的呢?這用知色聲香味觸的識和自明知都是無法知道心識真實存在的。
(2)、安置空論的能立
A、觀察因 ─ 金剛屑因
(A)、破主張無因生
外道順世師們說:「一般來講,一切法沒有因和造作者,是由自己的體性産生的,就像荊棘的尖銳和豆子的圓。」
116、世人現前識 見一切諸因 蓮莖等種類 因之差別生
中觀:「無因生是不合理的。就是現在世間凡夫他們的現前識也看到種子等的內外一切諸因,還有從因也能得知隱蔽的法,例如由煙推知火等,所以說無因根本是不合理。」
順世師他說:「是無因的。像蓮花等的莖、花瓣的數目、形狀和顔色等這一切是沒有先行的因的差別。」
中觀:「這也不對,像蓮花的莖、花瓣的數目的多寡、形狀的差別和顔色的種類等的差別,這一切完全是依著先有形成這種和那種的因的差別而産生的,並不是無因生。」
117、誰作因差別 由昔諸異因 何故能生果 從昔因之力
問:「那麼像這樣因的一切差別,是哪個造作者製造的呢?」
中觀:「因的一切差別並沒有任何其它的造作者,外器的草木、花果、森林和蓮花等的莖、花瓣等的數目、形狀的差別,內有情的身心等這一切,都是各自過去不同種類的因産生的。」
若問:「爲什麼不同的因和緣能生出不同種類的果呢?」
中觀:「這是依著因和緣的無盡上限的因和緣的力量産生的,根本沒有不依賴因緣的。」
(B)、破主張常因他生
自在天因論者他們說:「內外情器的一切事物不是無因,是有因的,因是什麼呢?這一切是〝常〞、〝自然天成〞的自在天祂造作的。」
118、自在天是因 何爲自在天 雖是謂大種 唯名爲何勞
中觀:「如果主張所謂的自在天是外器世間和內有情衆生的因,那麼請說最初所謂自在天的事相或是體性是什麼?」
自在天因論者說:「地、水、火、風連同空的一切大種就是所謂的自在天。」
中觀則回答說:「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因爲我也主張依著前前的大種 ─ 四大,後後的色、聲、香、味、觸等大種所造色,由一個變成另一個産生出來。所以你命名稱爲〝自在天〞和我命名稱爲〝大種〞,只是名字不同而已,事實上並沒有不同,因此,彼此爲什麼爲此辛苦地诤辯呢?不應辛苦才是。」
119、然地等是多 非淨常非天 無動衆所踐 彼非自在天
中觀:「但是,實際上地、水等的大種,不是如你所說的自在天,因爲主張自在天是唯一的,而地等大種是多法;承認自在天自己的體性是不變的常,而地等大種是無常;主張自在天具有心的活動,製造情器世間的欲望事物,而地等大種因爲是無生物,所以沒有心的活動;主張自在天是應恭敬、供養的神,而地等大種不但不是應供養的神,而且還在腳下被踐踏;又主張自在天是幹淨的法,而地等大種是不幹淨,因此地等大種不是自在天,與你所說的自在天的特點不同。」
120、彼天非虛空 非我前已破 非思造作者 雲非思何爲
他若說:「自在天是虛空」
中觀說:「不是的,自在天不是虛空,因爲虛空沒有心的活動。如果認爲自在天是我,也不是我,因爲前面已經用理將我破除了。」
又說:「自在天不是用觀現世心所想的(即不是凡夫心可思議的)。」
中觀:「不是用心所想的情器造作者也不對,說不是心所想的造作者做什麼呢?因爲沒有必要。」
121、何爲彼欲生 我及自在天 大種豈非常
中觀:若主張因的造作者自在天是不可思議的,那麼不可思議的祂,想生的果又是什麼呢?這是不合宜的,因爲因果兩者不可思議,故不能成爲所知和能知。又主張是自在天所生的我,和構成地、水、火、風的因素 ─ 微塵,以及自在天的體性,這一切不都是承認爲常的自性嗎?是的。那麼常自性的因果兩者,就不能是能生和所生。
122、識從所知生 苦樂由業生 雲何爲彼生
中觀:像無常自性的認知藍色的心識,是從無常的藍色所知境生起一樣,從無始以來産生的身心的快樂和痛苦等這一切是依著過去生世的善、惡業産生的,因此請說說看自在天生什麼果法?
123、若是因無始 豈有果之始 彼既不依他 何故不常作
中觀:「若是因 ─ 自在天自己的體性是常,又根本沒有開頭或上限,那麼自在天想生的果也哪有開頭呢?總之,有時生果,有時不生也是根本不合理。」
自在天因論:「自在天自己的體性雖是常,但不是恒常生果。」
中觀:「這也不合理。自在天自己的體性若是常,爲什麼不是恒常造作一切果呢?應該造作才是,因爲自在天祂不是依賴其它的因和緣。」
124、若無非彼造 彼需依賴何 若依聚是因 則非自在天
中觀:如果主張沒有不是自在天生的法,因此自在天生果要依賴什麼其它的因和緣呢?應該是不需要依賴。如果是主張自在天依賴其它的因緣聚彙生果,那麼因緣聚彙成爲果的因,自在天就不是因了。
125、聚無不生力 不聚無生力 若自在不欲 生應成他力
中觀:又能生果的因和緣若是聚彙,那時自在天就沒有不生各個果的權力;能生外內果法的因和緣,若是沒有聚彙,自在天也沒有生果的權力。觀察因和緣聚彙的生果,爲自在天的欲願或不是自在天的欲願,如果自在天不想生果,但因爲因緣聚彙果産生時,那麼自在天就不是自主的,應成爲依其它的因緣聚彙之力。
126、若欲複依欲 若行豈是彼 伺派謂塵常 彼于前已破
中觀:如果主張諸因緣聚彙生果是自在天的欲願,那麼是依賴欲願,自在天應成爲依他力欲願。若是由因生果時,哪裏是自在天呢?因主張自在天是常,所以沒有生果的行爲。
又如外道伺察派說:「諸法的基本元素 ─ 微塵,其自性是常。」這也于前面用〝微塵有方的差別〞等諸理破除了,在此不需觀察。
(C)、破主張自生
a、主宰
127、常主衆生因 數論師所許 喜樂苦與舍
叁德平衡…
《入菩薩行論 第九品 智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