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散布著漂亮沒有梗的蓮花、烏巴拉花和紅花等滿至膝蓋下,像這樣悅意美好的大地也供養給供養境的叁寶或是諸佛菩薩,以如是供大地的福德,願自他衆生心中生起如大地的菩提心。
18、宮殿揚贊歌 懸珠耀光麗 無量嚴空飾 亦獻大悲主
無法用心衡量的越量宮殿城,是由各種非常漂亮的珍寶所成,美麗動人的天女們以悅耳的聲調唱誦贊歎諸佛菩薩身語意的功德,宮殿到處垂懸著光澤閃耀的珍珠和金銀、天珠、珊瑚、琥珀等各種飾物,亮麗動人,超越心所能衡量,成爲虛空的嚴飾。由心觀想變化出如是美好的宮殿,供養無緣大悲的諸佛菩薩,以如是供養宮殿的福德,願自他衆生未來能進入無上解脫城。
19、金柄撐寶傘 周邊綴美飾 形妙觀而喜 常展供諸佛
再來,供寶傘、具足墊獅子座、金柄扇等王宮貴族所用的資具。由珠寶做成撐于頭頂遮雨的雨傘,遮陽光的陽傘極爲漂亮,柄是黃金所成,傘的周邊有珍珠、天珠、珊瑚、琥珀、金銀美飾物,形狀不會太長也不會太扁短,十分好看,如森林般的寶傘遍滿整個虛空,常供于諸佛菩薩頂。以此供傘的福德,願自他衆生進入諸佛菩薩的庇蔭下。
3、願力供養
20、其余供養物 悅耳妙樂音 願息有情苦 樂雲各常駐
除了上面的實物和意變化供養外,還有其它很多的供養:樂器吹敲出悅耳動聽的樂雲,令縱使遭受喪父喪母、房屋被火燒毀等極大痛苦的人聽過後也感到快樂,願此樂雲常留于諸佛菩薩耳根中,以如是供養悅耳音調的福德,願自他衆生未來能經常聽到法音。
21、惟願珍寶花 如雨續降淋 一切妙法寶 靈塔佛身上
願金銀、珠寶、琉璃、珊瑚、火晶等珠寶和烏巴拉花、紅花等花朵供物雨,長時不斷的灑落在宣說滅、道二谛證法的經律論叁藏教法經典文字之一切法寶上,和諸佛菩薩意依的佛塔上,如爲供奉佛陀圓寂火化後出現的舍利子所興建的舍利塔,或依照導師釋迦牟尼佛一生示現的八大主要事迹而興建的八大佛塔上,還有彩繪雕塑的佛像上。
4、 無上供養
22、猶如文殊等 供養諸佛陀 吾亦如是供 如來諸佛子
證十地、具六神通力的菩薩們,供佛是由放光産生的無上供養。例如文殊、觀音、普賢、除蓋障、虛空藏等菩薩,以無上供養物供養無上諸佛菩薩,我也像他們一樣,供養十方叁界怙主如來和諸佛子。像八大菩薩們的供養,自己只能心想而無法真正如是供養。
5、 贊歎供養
23、我以妙音海 贊佛功德海 悅耳贊音雲 希願恒常駐
諸佛菩薩身有相好莊嚴、語有梵天音、意有二十一種無漏智等廣大如海的功德。贊歎者我以多如大海的音調,婉轉動聽地一再贊歎,願悅耳的贊歌雲,于輪回未空間都不間斷,常駐留在諸佛菩薩的耳根中。
以上是以供養來對治障礙菩提心生起的貪或悭吝的方法。
(二)、對治我慢的頂禮支
24、盡微塵數身 恭敬我頂禮 叁世一切佛 正法勝僧衆
我身變化等同無邊世界微塵數,身語意叁門極恭敬、雙手合掌如含苞待放般置于頂、喉、心叁處,頂禮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一切佛,和佛心中證悟之法、口中說的教法的法寶,及修持法寶的菩薩僧衆們的身語意,心裏並且想著自己身口意所造的罪障獲得清淨。
25、我禮諸佛塔 菩提心根本 亦禮戒勝者 親教軌範師
「菩提心的根本」指的是讓菩提心未生起者生起,生起者不退失且不斷增長的大乘經藏。「諸佛塔」指的是釋迦牟尼佛降生地的吉祥藍毗尼園蓮花堆砌塔、金剛座成佛的降魔塔、瓦拉那西轉*輪吉祥多門塔、從叁十叁天降臨迦屍城的天降塔、和解僧伽*輪離間的和好塔、舍衛城顯現神通的神變塔、拘屍那城加持色身再住世叁個月的尊勝塔、涅槃時供奉舍利子所建的涅槃塔共有八種,佛意所依的塔與此一致。頂禮者我以身口意叁門恭敬頂禮大乘經藏和佛塔,以及傳沙彌、比丘戒的親教師、沙彌師、屏教師、羯磨師、依止師、誦讀師和止惡行善最勝的赤黃色袈裟僧團,著白衣蓄發在家修士,我也叁門恭敬頂禮。從無始以至今日,未承侍有德有識的人,爲對治、清淨自己因我慢和驕傲所造的罪業,我今虔誠禮敬。
(叁)、對治邪思業障的皈依支
26、至菩提藏間 歸依諸佛陀 法與菩薩衆 亦如是皈依
從現在開始一直到證菩提間,「證菩提」從外義上說是在金剛座背依菩提樹成佛,從內義上說是實證如來藏,在這期間皆叁門恭敬地皈依諸佛陀,還有佛陀心中的證法和口中所說教法的法寶,以及依法寶修持,以十地聖菩薩爲主的菩薩衆,我也像皈依佛寶一樣的皈依。
◎ 以七點簡述皈依的意義:
1、皈依的種類
有共乘和大乘不共的皈依兩種。
2、大小乘皈依的不同處
因如下四種不同,大乘的皈依顯得特別殊勝。
皈依處:
聞衆究竟果皈依處是僧寶,因爲所追求獲得的是阿羅漢果,這是屬于僧寶;緣覺衆究竟皈依處是法寶,因爲所追求的是證得甚深流轉門和還滅門的十二因緣法,以去除心中的煩惱,所以是究竟皈依法寶;大乘菩薩衆爲令自他皆離畏,所以究竟果皈依處是離一切怖畏的佛寶,以上是在果皈依上皈依處的不同。在因皈依上,大小乘叁者皆同樣以佛爲導師,以法爲修行的道路,以僧爲修行的友伴。聲聞衆在追求阿羅漢果時以佛爲師,行持佛說的道,以僧寶爲友;緣覺衆在追求證悟緣起法時,向導師佛陀求法後,以佛陀所說的法爲道路,以僧爲友;菩薩衆究竟爲獲佛陀果位時,也是向導師佛陀求法後,修持佛陀說的法並以僧寶爲友而皈依,所以在師、道、友上的因皈依,叁者是相同的。
時 間:
聲聞和緣覺主要是盡形壽皈依;大乘的菩薩是直至證菩提,亦即獲圓滿菩提果位間皆皈依。
因 :
聲聞和緣覺是因對叁寶的種種功德生起信心而皈依,所以皈依的因是信心;大乘者是因不忍其它一切衆生的苦,生起大悲心而皈依,所以皈依的因是悲心。
目 的:
聲聞和緣覺是爲了自己,爲讓自己從畏懼輪回痛苦中解脫而皈依叁寶;大乘者是爲了其它衆生,爲讓其它衆生從輪回痛苦中解脫而皈依。
3、皈依的本質或自性:
爲了追求果無怖畏處,亦即佛陀果位,承認佛陀是導師、法是道、僧是友而依止,就是皈依的本質或是皈依的自性。如果要追求佛陀的果位,卻依止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等爲導師,這就是錯誤的,不是皈依的本質。
4、果皈依和願菩提心的不同:
爲利益衆生而追求菩提果位,因而行皈依;爲利益衆生,發誓無論如何一定要獲得菩提果位,是發願菩提心。這是果皈依和發願菩提心的不同。
5、皈依的需要:
如果要受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八關齋戒等八種別解脫戒中的任何一種,都必需先皈依叁寶,這是受別解脫戒的需要。若皈依叁寶,具有皈依戒,就不會受到世間妖魔鬼怪非人的傷害、氣膽涎等疾病和水火風災等的災難,總之能得到大護衛。皈依叁寶能或多或少的減輕,從無始以來撥無業因果、無前生後世、無叁寶、無天神地龍等的邪見業障。皈依叁寶就是屬于善士之流,就是內道佛教徒。皈依叁寶,不論什麼時侯,都能得到喜歡佛法的護法善神們的庇佑保護,因爲有這些需要所以皈依叁寶。
6、皈依的詞意:
自己在落魄、悲慘、窮困、惡劣、無奈時,爲了解困而依怙救助者,就稱爲皈依。
7、皈依的學處:
一位皈依叁寶、具有皈依戒的人,應該怎麼做呢?
⊙ 共通上有四點:
1. 皈依叁寶後不論何時都應該依止、親近上師善知識。
2. 聽聞佛法。
3. 將所聽到的佛法一再憶持于心中,並且熟練它。
4. 熟練後若是對善惡取舍稍微知道,就如法的去做。
其它,皈依了叁寶具有皈依戒的人,不論何時都不要散亂掉舉,應該祥和、不放逸、調柔,如法清淨地受居士、沙彌、比丘等戒律,隨時隨地對衆生具有慈愛心,常常供養叁寶,也就是將自己所有的衣、食、住屋、資具等獻予叁寶,勤于供養。這是無著菩薩親口所說,應做的共通皈依學處。
⊙ 不共的學處:
任何一位皈依佛陀的具皈依戒清淨居士,不管什麼時候都不皈依其它的世間神,像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等,如果皈依世間神則與皈依佛的學處相違。
任何一位皈依了法寶的人,從今以後不可以傷害其它的衆生,所有捶打、殺害、偷搶等傷害其它衆生的一切惡想法和惡行爲都必須斷除。總之,如來說:「法就是不傷害。」所謂不傷害就是寂靜的方便道,就是皈依法寶的學處,因此無論何時都應該舍棄傷害衆生的想法和行爲。
任何一位皈依了僧寶的人,從今以後不可禮拜具外道見、行的人,如禮拜具外道見、行者就與皈依僧寶的學處相違,應該斷除,這是佛陀于大般涅槃經中說的。
如是的皈依,區分外道與內道,要進入成爲內道佛教徒之流的方法,首先就是要皈依叁寶,不皈依叁寶的行者、教派就叫做外道,皈依、追隨佛法僧叁寶的人就叫做內道佛教徒。要進入佛的教法,首先就需以皈依叁寶進入,皈依是一切法的先行者,沒有它絕對不行,這就是對治斷除邪思業障的皈依叁寶支。
(四)、忏悔罪業支
1、以破斥力忏悔罪業
27、合掌敬祈請 十方正等覺 及具菩提心 大悲諸聖衆
安住于東南西北等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中,二利究竟圓滿的世尊佛陀,以及心具無緣大悲的佛陀心子中,主要的十地菩薩,及資糧道、加行道等的一切菩薩衆們,我身恭敬地雙手合掌,語恭敬地祈請。
28、…
《入菩薩行論 第二品 忏悔罪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