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人壽命爲叁萬年,有拘那含牟尼佛降世。此後在無軍國又傳十萬代,在未特那又傳八萬四千五十代,在兖都朗巴又傳七萬七千代,在波羅匿斯國又傳一百代,至支支國王,此時爲二分時(11),世人壽命爲二萬年,有迦葉佛降世。
此後,在普陀洛伽國又傳一百代,有那瓦巾王出世,那瓦巾王有兩個兒子,喬達摩出家爲僧,巴那達紮繼承王位。這時有一無賴男子白瑪紮勒因爭風吃醋,殺死妓女卓瓦桑姆,將刀子抛在喬達摩的草屋中,喬達摩發現後拿去交給國王,國王不知其無罪,亦不知是其兄長,乃將喬達摩殺死。喬達摩臨刑前遇見堪布仙人多那,在回答多那的詢問時,喬達摩證實自己無罪,故死後變爲堪布色爾多。喬達摩死時心念仙人多那之言,種子與鮮血一起滴出,變爲兩個肉蛋,穿破後生出兩個男孩,放在甘蔗園中,堪布色爾多給一個男孩起名爲尼瑪日,另一個起名爲布仁香巴,並養育他們。後來巴熱達紮死後無嗣,衆人尋找喬達摩,堪布色爾多講述先前無辜被殺,遺留二子的經過。于是衆人迎回兩個男孩,立哥哥尼瑪色爲王,亦無子而死,又立弟弟布仁香巴爲王,其子孫稱爲布仁香巴族(即甘蔗族)。其後裔在普陀洛伽國傳一百代,爲帕吉波王,他有四個兒子,而王妃死去,又續娶另一有權勢之王族的女兒,續娶時立約,若後娶之妃生子,則立爲王。後來後娶之妃生一子,名王子嘉師噶。因爲要立其爲王,前妃所生的四個哥哥與他們的妹妹都遭放逐,在恒河(12)邊上仙人迦毗羅住所(13)附近用樹葉搭建房屋居住,以打獵爲生。其後,王子兄妹們長成。經仙人允許,異母兄妹(14)共居,後代繁衍,迦毗羅和勒丹二地皆成爲大城鎮。後來王子們的父親向人詢問王子們的情況,聽到上述事情後,因彼等兄妹共居之事,驚歎道:“釋迦”!“釋迦”!釋迦族一名即由此而來。父親死後,由嘉師噶繼位,又無嗣而死,乃由前妃之四子依次繼位。叁個哥哥都沒有兒子,弟弟岡吐巾的後裔在迦毗羅傳五萬五千代。此後有十乘王,這十位國王之後爲徐丹王。徐丹王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僧格贊木王,一個是僧格紮王。僧格贊木王有四個兒子:淨飯王、色噶則俄色、杜智色、蔡梅色。淨飯王有二子:溥伽梵、仲噶波。色噶之子爲嘉哇、桑丹。則俄色(應爲杜智色)之子爲敏欽、瑪格巴。蔡梅色之子爲貢噶波、勒敬。薄伽梵之子爲羅喉羅尊者,以上共計有國王九十二萬一千五百零一代,加上薄伽梵和羅喉羅尊者爲九十二萬一千五百零叁代。羅喉羅尊者以後,釋迦族長系的傳承斷絕。
①此支後裔沒有爲王。
02.薄伽梵(釋迦牟尼)的曆史、叁次集結、教法傳承及佛法住世的時期
薄伽梵最先發菩提心(15),在幾個阿僧企耶劫 (16)中修習破除二障(17)、聚齊二資糧(18),在兜率天宮(19)中化爲聖者朵噶波。知調伏衆生之時機已到。《般若》(20)和《大乘莊嚴經論注釋》(21)則說是在兜率天修佛之時,別的經論則說是在兜率天轉生之時。此時已是鬥诤時(22),世人壽命爲能活百歲。
薄伽梵委托彌勒菩薩爲兜率天的代理座主,自己投生爲淨飯王和勒巴惹色王的公主摩耶夫人之子,生于春季最後一個月(23)的初八日,星星升起之時。按照阿底峽尊者的算法(24),薄伽梵是陽木鼠年(甲子)投胎,陰木牛年(乙醜)誕生,陰土豬年(已亥)成佛,木陽猴年(甲申)滅寂。若按法王薩迦巴的算法(25),薄伽梵是陰火兔年(丁卯)投胎,陽土龍年(戊辰)出生,水陽虎年(壬寅)成佛,陰火豬年(丁亥)滅寂。
與薄伽梵同時,在中印度有四個國王的兒子出生,他們是舍衛城(26)的孜吉普爾敞敬王(梵授王)之子勝光王,遏邏阇姞利泗(27)(即王舍城)的白瑪欽波王的兒子影堅王,古香比那城(28)百軍王的兒子夏爾巴,烏仗那城的(29)穆居塔意王的兒子冬布惹朗。
佛祖降生後七天,其生母死,轉生叁十叁天。王子娶紮真瑪,薩措瑪等妃子八萬四千人,二十九歲前居家(30),叁十歲時出離(31),苦修六年(32)後,證得菩提(33),于氐宿月月望時(34)即十五日①黃昏時伏魔(35),半夜時寂定 (36),天明時分成佛。因娑婆主(37)大梵天的祈請,在波羅匿斯國(38)仙人居住的鹿野伽藍(39)等處爲最初所度五比丘(40)和跋陀羅尊者等初級僧徒(41)大衆首轉四真谛法-輪(42),曆時六年或七年。又在靈鹫山(43)等處爲千百類菩薩、五萬或五千阿羅漢等二轉不共乘(44)無相法-輪(45),曆時十二年,或說二十九年,或說叁十年。又在秣刺耶山(46)、廣嚴城(47)等處爲四部衆(在家出家男女弟子共爲四部衆)、無數菩薩等叁轉不共乘勝義真實谛(48)法-輪。曆時九年,或說十二年,或說二十八年。至此,薄伽梵利衆事業完滿 (49),于八十歲時的秋季最後一個月(50)的八日在婆羅園(51)中示寂。
釋迦牟尼示寂的次年,進行第一次結集(52),因慶喜尊者(53)(即阿難)得阿羅漢果,集經藏(54),優婆離尊者(55)集律藏(56),迦葉波尊者 (57)集論藏(58)。
釋迦牟尼滅寂後一百一十年,由法王阿育王(59)任施主,在廣嚴城召集七百阿羅漢舉行第二次結集(60)。
釋迦牟尼滅寂後叁百年,在迦濕彌羅國(61)由迦膩色迦王(62)擔任施主,召集阿羅漢五百、菩薩五百、世間班智達六千,進行佛法第叁次結集(63),這是小乘的結集。
而大乘的結集據說是在王舍城南方的一座叫作畢瑪拉薩拔哇的山上聚集百萬佛子,由文殊結集論藏,由彌勒結集律藏,由金剛手菩薩結集經藏。
依照釋迦牟尼曆次的授記,釋迦牟尼傳法(64)給迦葉波尊者,迦葉波傳給慶喜(Ananda),慶喜傳給麻衣(Sanakavasa),麻衣傳給小護②,小護傳給有愧(Dhitika),有愧傳給黑色(bhi bhi ka),黑色傳給大善見(btsun pa Sudarsna),大善見傳給布達哈梅達,布達哈梅達傳給脅尊者,脅尊者傳給蘇那夏達,蘇那夏達傳給馬鳴,馬鳴傳給西巴,西巴傳給龍樹(65),龍樹傳給阿紮雅提婆(66),阿紮雅提婆傳給惹都那,惹都那傳給僧伽南底,僧伽南底傳給比丘阿羅漢,比丘阿羅漢傳給胡雅夏,胡雅夏傳給古瑪惹達,古瑪惹達傳給夏雅達,夏雅達傳給婆蘇盤豆,婆蘇盤豆傳給瑪勒達,瑪勒達傳給哈噶泥噶拉雅拉夏,哈噶泥噶拉雅拉夏傳給獅子比丘。
此後龍樹、月稱(67)、無著(68)、世友(69)、陳那(70)、法稱(71),被稱爲南贍部洲六莊嚴,加上功德光(72),釋迦光(73),合稱爲八聖。此外,還有無數班智達以及國王恩紮布德(74)、莎樂和(75)、比爾哇巴(76)等獲大成就者八十人(77)相繼出世弘揚佛法③。
釋迦牟尼的教法住世五千年,按認爲釋迦牟尼出生在龍年的薩迦派的算法,水陽狗年(壬戍)帝師貢噶洛追堅贊貝桑波在藏地受比丘戒時,上距釋迦牟尼的生年已過叁千四百五十五年,正在叁千四百五十六年中,此時成就時期(78)的六個五百年和教顯時期(79)的四百五十五年已過,還剩教顯期的四十五年,教籍期、教律期、教名期(80)各五百年,總計還剩一千五百四十五年。以上這些記載由各種經典和各個賢哲所著的教法史中收集而來。
①無垢光說是氏宿月十五日黎明。
②按《楞伽經注釋》的說法。
③依《奔德》一書記載。
03.印度王統簡述、釋迦滅寂年代的算法
釋迦牟尼滅寂後一百年,有阿育王①者出世,作南贍部洲之王。此後依次有七贊紮王(81)登上印度之王位,即:哈德贊紮王、室利贊紮王、阿比贊紮王、達磨贊紮王、噶瑪贊紮王、貝紮瑪贊紮王、郭米贊紮王,他是紮蘭達講經院的弟子。這位國王的手印母(同修大手印法的女人)是一龍女,每夜食一國王。後來郭跋拉王 (82)調伏此龍女,由此傳出七跋拉王,即:郭跋拉、達磨跋拉、畢喀跋拉、達瑪跋拉②、希瑪跋拉、摩跋拉、勒跋拉。勒跋拉王之後因大臣叛亂七跋拉王(83)的(王統)斷絕。此後有四塞那王(84)出世,即:巴拉塞那、格巴塞那、米尼紮塞那、瑪痕塞那③。他們手中各拿著一件象征王權的東西。七贊紮王和七跋拉王受准提佛母的護持而獲成果,在七跋拉王在位時期,所有的聖賢學者都降臨世間。當達瑪跋拉(85)在印度執政時期,西藏是贊普塞那累江允在位,這見于大成就者邬金巴(86)所抄寫的雅隆贊普陵墓的碑文(87)中。
薩迦班智達(88)撰寫的《傑尊巴傳記》中說,印度的曆法一般不以鼠牛等十二生肖記年,而是以各吉祥時輪(89)中的勝生等六十四種計算,他們沒有一種共同認可的算法,大部分都是以各個著名的帝王所製定的年代來計算,並稱爲某某王具福德時。因爲當時各個國王爲求福德,都規定商業利益由國王來保護,國王登位 後即將原先規定的作爲貨幣的商品(90)廢除,然後以自己的名字規定新的貨幣商品(91),並由此依次計算年代。這些變動見于《大法規》的記載,依這種算法,玉丹王統治爲兩千年,噶切王八百年,月護王二百叁十一年,吉瑪巴王七百二十四年,派乃王在位統治八百一十四年,郭洽王二百四十二年。
漢地的文書中說,周朝 (92)第四個王登位後的二十年,木陽虎年的四月八日釋迦牟尼在印度出生。佛祖降生時的光明和神異在漢地亦可看到,負責蔔算的人測算後知道是佛陀降臨世間。王子頓珠(指釋迦牟尼)十九歲時獲得徹悟,叁十歲時成佛,此後八年中上升天界爲母說法。這時邬達雅王 (93…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