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派遣目犍連子(Maugal yayana)的兒子(94)到天界建造了一尊釋迦牟尼的旃檀像④,並迎請釋迦牟尼返回人間。釋迦牟尼從天界返回人間時旃檀像建成,旃檀像向釋迦牟尼低頭致敬,釋迦牟尼爲其摩頂,並授記說;“我滅寂之後一千年,此像將至漢地,利益衆生有情。”此後四十二年,釋迦牟尼八十歲時滅寂。由佛祖滅寂到薛禅汗(95)即位後兩年半的水陰豬年,其間共計兩千零一十叁年。旃檀覺臥像(96)從建造至此時已曆兩千零五十五年。這些見于漢地旃檀覺臥像的記載中,在其它史籍中亦有記載,所以在此只簡要敘述。由此水陰豬年至現在的火陽狗年⑤之間爲八十四年。將這些記載譯成藏文者,據說是法主的弟子強俄堪布協爾益(97)。
①《寶雲經》中說他是轉動半個法-輪的國王,《大悲白蓮華經》中說他一晝夜建佛塔八萬四千座。
②他在位時,巴曹·楚臣堅贊將《念住經》譯成藏文。
③《月心經》中說古師比國王瑪痕塞那的兒子都紮薩拉被稱爲紅色軍王,是否指同一人,待考。
④譯成漢文的《報恩經》中說,釋迦牟尼在天界爲母親說法九十天,這時邬達雅王因爲灰心失望,將一象頭旃檀刻成釋迦牟尼身像。
⑤《牛頭山授記》中說,釋迦牟尼滅寂後一百年,漢地的地乳王占領于阗國。
04.漢地由周至唐的曆史簡述
周朝(98)有叁十六個王,執政百年(應爲八百年——編者)。此後有稱爲秦始皇(99)的兩個國王。而從漢高祖(100)開始傳十二代帝王。在第十二代皇帝執政時,有一個名叫王莽(101)的大臣篡位,執政十八年。以後,有漢室後裔名叫劉光武(102)者,殺死王莽建立後漢。劉光武有五個兒子,第五個兒子即是叫做漢明帝(103)的皇帝。
他在位的時期,有一個名叫竺法蘭的班智達和見谛者(104)二人用一匹白馬把小乘經典馱運到漢地,在河南府建立白馬寺(105),並翻譯經典。由此開始直至現在,佛法在漢地弘揚。這兩位班智達都獲得阿羅漢果(106),他們中的一位在白馬寺下面滅定 (107),要等到彌勒出世時(108)才出定涅槃,一位運用神力騰空,至大海中的白高麗國(109)涅槃。
此後,漢朝傳至第二十四代皇帝漢獻帝(110)時,他的大臣名叫曹操(111)者奪取帝位,他的後裔五人當了皇帝。其後,大臣名叫武(112) (應爲炎,即司馬炎——編者)者奪取皇位,由此有西晉以及由西晉分裂出來的東晉和前秦兩朝(113)。
前秦時期,有一印度的老班智達對國王說道:“在印度和西羌之間的一個小國裏,有以前釋迦牟尼上升叁十叁天建立的佛祖十二歲時的等身像即覺臥像、佛的舍利以及名叫鸠摩羅室利的班智達,因其國狹小,此珍寶在彼處對衆生利益不廣,請陛下發兵取來,將對衆生大有利益。”此王駕前有一丞相及一統兵將軍,于是國王派將軍領兵四十萬衆前往。大軍到達該地時,該地之王問道:“上國與我等並無仇怨,大軍爲何來此。”將軍回答說:“要取覺臥像,佛祖舍利、班智達叁者,若不與即行交兵。”該地國王說道:“覺臥像和舍利此處實有,可以送上,班智達已于去年去世,遺有一子,名叫鸠摩羅窮哇,年屆十八歲,也可送上。”于是將叁者送出。將軍統兵將這些帶回,路上將軍想道:“佛祖舍利亦不知真假,此小孩帶回只恐也無多大益處。”因此一路不甚禮敬。
一日,彼等正騎馬趕路,路邊有一匹母馬長嘶一聲,將軍所騎的戰馬也長嘶一聲,此時班智達不禁失笑,將軍問彼爲何發笑,班智達答道。“此母馬有一馬駒因食草飲水滯留在後,母馬恐馬駒在衆軍隊列中迷路,故向馬駒喚道:我已至此,可速趕來,以免迷路。”將軍對班智達此語疑惑不信,片刻之後,果見路邊有一馬駒正在吃草,將軍之乘馬長嘶一聲,馬駒(114)也嘶鳴一聲,立即奔跑過來,于是將軍傳令讓衆軍讓開道路,使馬駒跑到母馬跟前,將軍因此對班智達産生敬信。
後來又有一日,軍隊在一座山的山腰上紮營,班智達說道:“我等不能在此紮營,今天半夜將發洪水,在此紮營恐衆軍將被洪水沖走。”于是將衆軍移至十裏以外的山頂上駐紮。當夜果然洪水暴發,山的四周被洪水淹沒,變成大海。由此,將軍對覺臥像,班智達,佛祖舍利叁者産生信仰。他們一行人在返回國王都城的途中,聽說前秦國王已死,後嗣斷絕,原來的丞相當了國王。于是將軍召集自己的四十萬軍隊,占據四川(115)和二十四座州城,自己當了國王。
後來,當了國王的丞相的後裔從當了國王的將軍那裏迎請覺臥像,佛祖舍利,班智達到長安(116),他對班智達十分優禮尊崇。因班智達有十位夫人,所以僧人們對他並不信服。有一天,當寺院裏敲響檀板(117),召集僧衆舉行誦經大會(118)時,班智達不給僧衆供給飲食,而是給每個僧人發一碟鋼針。僧人們誰都不能把鋼針吃下,這時班智達說道:“你們這些潔淨僧人(119)不能食針,我這戒律不淨的僧人(120)卻能吃下。”說完將所有的鋼針吃下,從此僧衆對班智達的疑惑全部消除。後來,班智達有一個名叫周和尚的門徒,很有法力,國王十分崇信,他奪去了國王對後宮嫔妃的寵愛(121)。王後對此十分惱怒,于是將自己的一雙鞋藏到周和尚的坐墊底下,然後哭著到國王跟前訴說:“班智達調戲于我,我堅決不從,他將我的一雙鞋奪去。”國王對此雖然不信,但衆大臣前去查看時,從班智達坐墊底下找出了王後的鞋子。因此將班智達問罪斬首,流出之血都變成奶子。班智達自己用手把斬落的頭拿起,放到脖子上。並到寺院中向大衆講經,講畢,其頭落到胸前方才去世。
其後,丞相的王統(122)斷絕,有稱作隋炀帝(123)的父子二王出世,在其治下有一名叫唐高祖(124)者,任太原府留守(125)之職,後來他反叛隋朝奪取帝位,他即是唐朝最初的皇帝。在他的叁個兒子中的第二子唐太宗(126)在位之時,有一名叫唐叁藏(127)的譯師將許多佛經從印度文澤成漢文,協助他翻譯的有一、二百譯師。唐叁藏是印度的世友大師的門徒。唐朝時,有一名叫宋律師的僧人,持戒甚嚴。有一次,他從高山崖上跌入山澗,有一天神之子在空中將他接住,因而末受損傷。宋律師向天神之子問道:“你是何人
”答道:“我是多聞天王的次子,我兄弟十二人負責守護如來佛的十二部經典,我是守護戒律經藏者。”宋律師心生驕傲,又問道:“世界上像我這樣嚴格持戒者能找到多少
”天神之子答到:“像你一樣嚴守戒律的人,數目猶如恒河的沙粒。”又問:“密宗的經典是否真實?”答曰:“密宗經典真實,在金剛手菩薩的宮殿中,即安放有密宗經典,我的哥哥贊巴那波即守護密宗經典,即使是我也不能隨便進入此宮殿,若不信仰密宗,罪過甚大,即須忏悔。”又問:“班智達鸠摩羅室利是何許人
”答曰:“他是見道菩薩,此刻己轉生兜率天連花座,正聽彌勒佛說法。”又問:“唐叁藏何許人也
”答曰:“他是加行道弟子,此刻在兜率天宮院外聽彌勒佛說法,未見其身。”
唐太宗的女兒睡蓮公主(128),藏語中稱爲大海中的蓮花,她來西藏時,將覺臥像帶來藏地,由那時至今已有七百年。
以上所記,是贊巴拉多室利衮閱讀漢文古籍後在拉薩大昭寺寫成文書的。
05.由漢文譯成藏文的唐朝曆史中的唐朝吐蕃曆
漢文史籍《唐書吐蕃傳》(129)中說:唐高祖于陽土虎年(戊寅)即帝位,在位九年,于七十歲時去世。其子唐太宗在其父在位時,被封爲秦王(130),擊破突厥。于陽木虎年(甲寅)與吐蕃國王互贈禮品,結爲朋友。突厥(131)、吐谷渾(132)派人到唐朝,請求娶唐朝公主,漢人各嫁一女而返回。吐蕃國王也要求娶唐朝公主,唐朝不允。吐蕃國王憤怒,領兵二十萬擊破吐谷渾,兵至松州(133)。獻金甲一付,求娶公主,並說:“若不允,即進兵。”漢人不允,並發兵掩襲,殺吐蕃軍一千人。
吐蕃因遷延時久,將兵撤回。又派大臣東贊(134)獻黃金五千兩及多種寶物,唐太宗于陰鐵牛年允嫁其女文成公主(135),並派皇親江夏王(136)率兵護送,吐蕃國王領兵至柏海(137)迎接。見漢人衣飾華美,吐蕃人有愧色。公主向唐朝皇帝請求攜帶文書典籍至藏地。唐朝皇帝伐高麗(138)還朝,吐蕃國王派大臣噶爾東贊域宋獻金鵝,高七尺,內可盛酒。唐太宗很喜歡大臣噶爾,將自己的外孫女公主嫁給他,又封爲右衛大將軍。唐太宗派遣金字使臣(139)到印度,在摩揭陀 (140)被攔劫,吐蕃國王聽說後,派兵擊破摩揭陀。
唐太宗自陽火狗年即位,在位二十叁年,五十二歲時的陰土雞年四月去世。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唐高宗即位。唐高宗即位後兩次給吐蕃國王松贊幹布(141)封官職,第一次爲驸馬都尉,西海郡王(142),第二次爲賨王(143),第二次加封時,松贊幹布去世。唐朝還給吐蕃蠶種、酒人、碾硙等諸種工匠。吐蕃國王松贊幹布陽鐵虎年去世,其子貢松貢贊先前已死,芒松芒贊十叁歲時繼位,大臣噶爾輔政,治理國政十五年。
大臣噶爾死後,唐朝與吐蕃的國王之間,有時和好,有時交兵,爭奪疆土,勝負未分。特別是陽鐵馬年吐蕃軍隊攻打唐朝國土,占領全部裕固地方(144),唐朝皇帝派大臣薛仁貴(145)領兵十萬進攻吐蕃,打到前往拉薩的半路上,吐蕃派大臣噶爾的大兒子(146)爲將軍,打敗唐朝所有的軍隊。陰土免年芒松芒贊去世,他的兒子都松芒布結繼位,噶爾的大兒子任大臣。此時吐蕃國王統治的地方,東面到松州、茂州,隽州,南面至婆羅門地方, (147)…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