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史
整理者说明
蔡巴·贡噶多吉所著《红史》(亦名乌兰史册,为《红史》的蒙古语译名),历来为藏族先辈诸史家所推重,他们在各自著作中多收录《红史》的唐书吐蕃部分,视其为唐蕃双方同期编写的资料。大学者桂译师·宣努贝所著《青史》、巴俄·祖拉陈瓦所著《贤者喜宴》第十六函就全文收录了他们当时所见到的这部分文字。因此,《红史》有多种手抄本流传,成为研究藏族史及唐蕃关系不可缺少的文献。但是,上述《青史》和《贤者喜宴》收录的部分在文字上已不尽相同,对唐蕃双方帝王年号及在位年数等也有错讹,对其它史实的记载也有乖违疑难之处。因此,我们将国外出版的《红史》及民族文化宫所藏的两部《红史》、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七种不同写本的《红史》先后进行了十一次对比和校勘,整理成为本书。
这次整理工作的情况如下:
(1)据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两部《红史》中其它诸本失载的内容,新增了总计四十多页为以前国外刊出的各种本子的《红史》所设有的内容。这次增补的内容是:
从萨迦派历史到班钦释迦室利戒律教承之间的佛教教法传承、西藏堪布教承、上部戒律等,计两页多;
从达布噶举的达绾楚臣宁波到第悉帕木竹巴之间的噶玛噶举派都松钦巴、噶玛拔希、攘迥多吉、乳必多吉等噶玛噶举黑帽系的四代话佛的历史,计三十二页;
从拉萨大会世系至本书末尾的从贡塘喇嘛尚到喇嘛桑结俄色之间的蔡巴噶举的历史,计十页。
(2)为便于读者阅读,按各个重要问题划分了章节,编排了目录,并按现代书籍的形式,各节按内容分段,各段开头另起行,以使段落区分清楚。
(3)本书中还有一些年号、年数与其它史籍不合,以及书内前后矛盾之处,这次都未作改动,仍保持原貌。
(4)本书中有若干不加注释则难以理解之处,还有一些与中国古代史有关的问题,为使不能阅读汉文的同志易于理解,从汉文《中国通史》及《汉文大辞典》中收录了少量内容,其它则据藏文资料适当注释,尽可能将有关参考资料文献的作者、书名、函数、页数注明,为有志于进一步阅读和研讨藏族历史的读者提供便利,总计对六百八十余条词目加了注释。
(5)本书对西藏从远古至朗达玛灭佛之间的历史叙述十分简略,对这部分的注释将在《洛扎教法史·贤者喜宴的注释》一书中进行,故这次未加注释,请读者见谅。并请读者对本书的编排形式及注释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本书的整理、校勘和注释,始终得到西藏自治区政协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委员会、档案馆、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提供的长期借阅资料、代为抄寄等方便,北京民族出版社迅速将这本《红史》注释本出版。对这些巨大的关怀和支持,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表示深切的感谢。中央民族学院王尧、陈践践两位同志为我介绍、抄录、校对了部分资料,对这种无私的支持和帮助,瑾表谢忱。
东嘎·洛桑赤列
1981年3月1日
作者介绍
《红史》作者蔡巴司徒·贡噶多杰,亦名司徒格微洛追,其生活的年代为藏历第五饶迥土鸡年(公元1309年)至第六饶迥木猴年(公元1364年)。其父名仲钦默兰多杰,自二十岁的水兔年至三十三岁时任蔡巴万户长,四十五岁时(第五饶迥土龙年,公元1328年)从觉丹堪钦索南贝哇、杨贡堪布绛曲贝哇二人受比丘戒出家,他有多种著作,并对拉萨大昭寺妥善服事。
蔡巴·贡噶多杰是仲钦默兰多杰的长子,五岁时即能阅读和书写,后以精通蔡巴噶举派教法和经论而知名。十五岁时(第五饶迥水猪年,公元1323年)受任为万户长,十六岁时(木牛年,公元1324年)进京朝见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得到白银一大锭、银印、黄金饰品、绸缎等赏赐以及封为蔡巴万户长的诏书。他任蔡巴万户长达二十八年,其间保护和修缮蔡贡塘、拉萨大昭寺、布达拉等,并迎请布敦仁钦朱,校勘那塘版《甘珠尔》等藏区所有经藏,以金银汁书写有二百六十余部经籍的《蔡巴甘珠尔》,被藏族学者尊为范本。后来,因与大司徒绛曲坚赞不和,于第六饶迥水龙年(公元1352年)去职,将权力交给其弟扎巴喜饶,跟从堪钦顿霞巴
桑结仁钦出家,受比丘戒,起法名为格微洛追。噶玛噶举四世活佛乳必多杰由内地回藏后,被他迎请至蔡贡塘寺,讲受多种经论。蔡巴·贡噶多杰在藏区被誉为“遍知司徒”。
其著作有:讲述蔡巴噶举派历史的《白史》、《红史》、《红史续集·贤者意乐》,讲述王统传承的《花史》及《贡塘喇嘛尚传记》、《先父默兰多杰传记》等。
《红史》的写作始于第六饶迥火狗年(公元1346年),成书于噶玛噶举四世活佛乳必多杰由内地回到西藏之年(第六饶迥水兔年,公元1363年)。《红史》首页上有《红史第一集》字样,觉日阿旺丹增所著《蔡贡塘寺目录》亦称《红史》有名为《贤者意乐》之续集。文革前我曾在西藏自治区政协的藏书中见到题为《红史增补·贤者意乐》之长条手抄本,其内容先讲各书记载的吐蕃王统的摘要,主要部分为由贡塘喇嘛尚开始的贡塘寺法位传承及从达玛宣努至作者父亲默兰多杰之间的历史。此书不知是否保存下来,尚待查寻。以上是对本书作者的简介,系参照作者的得意弟子仁钦南杰所著《布顿仁钦朱传》、觉日阿旺丹增所著《蔡贡塘寺目录》(35—37页)、噶玛才旺衮恰所著《噶玛噶举教法史》及《红史》本书所载乳必多杰的历史而写成的。欲知其详,请查阅以上各书。
东嘎·洛桑赤列
1981年3月11日
目 录
00.整理者说明、作者介绍
01.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
02.薄伽梵(释迦牟尼)的历史、三次集结、教法传承及佛法住世的时期
03.印度王统简述、释迦灭寂年代的算法
04.汉地由周至唐的历史简述
05.由汉文译成藏文的唐朝历史中的唐朝吐蕃历
06.汉地由梁至南宋的历史简述
07.西夏简述
08.蒙古(元朝)简述
09.吐蕃简述
10.佛教后弘的产生
11.阿里的王统及佛教弘传
12.萨迦派世系简述
13.萨迦派历任本勤
14.教法传承戒师传承
15.班钦戒律传承
16.噶当派传承
17.噶当教典派的传承
18.噶当教授派传承
19.噶当派道阶派传承
20.桑浦寺世系
21.噶举派总说
22.达布噶举
23.噶玛噶举
24.帕竹噶举和止贡噶举
25.蔡巴噶举
26.元成宗完泽笃赐给西藏
27.重要名词注释一
28.重要名词注释二
29.重要名词注释三
30.重要名词注释四
31.译后记
01.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
维愿利乐!向语自在文殊菩萨顶礼!
在贤哲面前讲论学识能使人欢欣,并受到伟人的赏识,故名叫庆喜(本书作者之名贡噶多吉,在藏语中为庆喜金刚之意)之人为求庆喜之故,采集史实编成此书。古往今来之各种史册俱以各种颜色命名,故本书题为《红史第一集》。
一、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
最先,应当讲述众人共敬之王(1)的世系(2),这是因为其最早产生而且最为高贵的缘故。最初,三千世界(3)形成之时,世界为一大海,海面上有被风吹起的沉渣凝结,状如新鲜酥油,由此形成大陆。此后,有一些极光净天的神祗死后转生此处为人,他们身具光明,能够空行,依靠静定喜乐之食生活,能够无限长寿。此时,星辰、季节、男女俱无分别。
其后,有一人发现地醍醐滋味甚美,渐次众人皆取食之,由此身体变重,光明消失,星辰、季节、昼夜等产生。地醍醐食尽后,依次有甘露观音土、谷芽菜、不种自生之庄稼生出,因取食此等食物,人生男女之别,出现交合之事,时感羞愧而盖房居住。此等不种自生的庄稼并无人照管和占有,何时需要,即可割取,割后再生。后有人提议众人将粮食储积,因此粮食成为防灾的储存品。有一人未得别人同意强行拿取,为了对其惩罚,众人商议,选举一身体健壮,行为正直之人为王,断决其事,其后使其人总管事务,称其为众人共敬之王。众人将秋收的六分(4)施给众人共敬之王,此王就是人间最早的国王,此时众人被称为众有情。众人共敬之王的儿子是俄则,人称为“过来”,俄则的儿子是格瓦,人称为“斜眼”,格瓦的儿子为格却,人称“云嗓子”,格却的儿子为索江帕,人称为“椰子脚”,这五人合称为最先之五王。
索江帕头顶长一种瘤,穿破后生出额乃努王,统治四大洲(5)、四大天王(6)、三十三天(7)转动金轮。从额乃努王之右腿上生出则巴,统治四大洲,转动金轮。从则巴的腿上生出列则,统治三大洲,转动银轮。从列则的腿上生出则巾,统治两大洲,转动铜轮。从则巾的腿上生出则丹,统治一大洲,转动铁轮。以后合称转轮五王。此时为元劫(8)(9)时期,有拘留孙佛降世。
从则丹的儿子桑波开始王统依次下传三十代,有贡尼俄赛王,他的后裔在普陀洛伽国传一百代,此后在无军国传五万四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六万三千代,根巴拉国传八万四千代,在大象城传三万四千代,在圣石城传五千代,在仲格德地方传三万二千代①,在甲哇勒甲哇地方传三万二千代,在伽努古擦地方传一万二千代,在赞巴地方传一万八千代,在达里仓地力传二万五千代,在达玛勒传一万二千代,在巴塞城传一万八千代,在嘉波喀传二万五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一百代,在扎尖地方传八万四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十万代。此时为三分时(10),…
《红史(亦名乌兰史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