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红史(亦名乌兰史册)▪P23

  ..续本文上一页感到恐怖而到迦湿弥罗地方,隐 瞒自己的罪过当了比丘。因为他非常聪明,通晓了佛法。当他为赎救自己的罪过而坐关修定时,心被魔鬼迷乱,生出许多不符合佛教的见地。他死以后,有一个叫桑波的比丘传扬与此相符合的新见地,同时,由于众比丘在念《分别解脱律仪经》时因各地语言不同出现语句长短的差别和对文义的不同理解而分成各种派别。此后华波德王的儿子噶波执政二十九年时,又有一个叫鲁德的比丘出来宣扬比丘桑波的新见地,比丘中出现争论,分为四部,四部当中又分裂为十八部[这方面的情况见于世友论师著的《异部宗轮论》、律天论师所著的《分部简论》(藏文丹珠尔90函)、清辩沦师所著的《自续中观推理燃灯》(藏文丹珠尔19函及其摘本)、嘉木样一世活佛阿旺尊追著的《教派注疏》,请参阅。]在华波德国王的下半世、噶波王和白玛钦波王的一生、以及迦腻色迦王的上半世,总计四位国王的六十三年期间,比丘互相之间的歧见争论愈演愈烈,前后总计大小争论延续了近一百年。此时迦湿弥罗的迦腻色迦王在位时间已长,为了平息比丘们的争执,迎请比丘中获得阿罗汉果及获得成就者五百人、菩萨五百、以及未获成就各执已见的比丘多人至扎兰达惹寺集会,承认佛教不同的十八部的见地都符合佛的思想,以平息争执。又把以前没有写成文字的律藏、经藏、论藏都首次写成文字,对以前已写成文字的进行了校订,把释迦牟尼的教诫归纳到一起。这在历史上称为第三次结集。这里是简要叙述其过程,详细情况看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第十一、十二两节。

   (64)传法:按佛教说法,无论何种宗教,其创立者在临终时要从自己的门徒中选择一个具有功德、最得信任的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叫传法。释迦牟尼临终时传法给迦叶波,迦叶波传给阿难,阿难传给麻衣,麻衣传给小护,小护传给有愧,有愧传给黑色,黑色传给大善见,以上合称为七代付法藏师。

   (65)龙树(怙主龙树):佛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师,为大乘佛教的两位开派大师之一。关于他出世的年代,按西藏许多历史学家的说法是在释迦牟尼灭寂以后四百年。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在谈到怙主龙树的事迹时说,大师在后半生前往印度南方弘传佛法时,托噶其国后面的移里噶国(似乎是指土耳其附近的叙利亚)蛮教开始创立,有一叫比康巴的弟子学成后到玛卡地方(似乎是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旧名)开始传播蛮荒大食的宗教。依此,龙树大师下半生到南印度时应当是公元一世纪初。比这更详细的记载至今还未见过。龙树大师生于南印度达巴哈地方的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观象算命的人说他最多只能活到七岁,父母因不忍在生前看见儿子的尸身,就把他托付给一个仆人,让仆人带他到其它地方去。他们到了中印度最大的寺院那烂陀寺,见了婆罗门大师莎乐和,请他给以长寿灌顶,并跟他学习密集等众多密宗经籍,又从寺院的堪布罗桑波受比丘戒,起名为格隆贝丹。在他任寺院执事(负责僧人生活供应)期间遇上大饥荒,他从一座小寺学来变金术,用售黄金得来的钱供应比丘。当众比丘询问时,他告诉了真情。僧众以其未向僧团请示就以经商谋生而违犯了戒律,将其逐出僧团。他到别的地方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把金刚座的菩提树周围用石头窗网围起来,给吉祥米聚塔(印度东方靠近缅甸的林参城中心的一座大佛塔)修建了围墙,并在墙内修建了一百零八座佛殿。他后半生主要常住在印度南方边地的麒麟国的王宫附近的吉祥山上,弘传佛教的中观见地。有的说龙树大师活了三百年,有的说活了六百年,《印度教法史》中说第二种说法是把半年当作一年计算而得来的,无论如何龙树大师似乎寿命很长。他的著作在论的方面有《中观根本智论》、《正理六十论》、《空性七十论》、《破邪论》、《细研论》、《集经论》、《梦幻如意宝言论》等,在居士戒律方面有《诫王书》、《国王善行宝鬟》;在僧人戒律方面有《菩提资粮》;在概述密宗见修方面有《怛特罗总集》;在中观见地方面有《菩提心释》;在讲述密宗修习次第方面有《集论》、《杂论》、《二十曼奈罗仪轨》;在密宗完满次第方面有《五次第论》、《医方明论一百剂》;对众生教诫的有《规矩养生论》;对国王大臣教诫的有《一百智论》、《棋盘香论》;历算方面的有《顺缘起唯一经论》等。他的著作都译成了藏文,除个别的以外大部分是在赤松德赞王的时期翻译的,并收入了《丹珠尔》。他的事迹在藏文书籍中记载最详的是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的《七有缘传承传记》。

   (66)提婆:(提婆大师在藏文中又称为帕巴拉)是龙树大师后半生的门徒,被佛教徒当做与龙树大师无二的敬奉对象。他不仅精通佛教,对外道教派也很精通。按一些藏文史籍的记载,他是在僧伽罗(现在的斯里兰卡)国王的花园中的莲花上幻化出生的。按印度可信的历史记载,他是僧伽罗国的国王班扎室利甘的儿子,这见于多罗那它著的《印度教法史》中。他从堪布黑玛德哇出家,并受比丘戒。此后,他去朝拜印度大陆上的各寺院和佛塔,当时龙树大师正到南印度去,二人巧遇。他在龙树大师身边学通各种经典教法,龙树在临终前委派他为佛教教主,让他在南印度传扬佛教。他建立寺院神殿二十四处,并在各地建立法园(学习佛教的基地)。他驳倒号称辩论无敌的婆罗门图噶那波,并收其为自己的弟子,改名为巴俄大师。提婆在那烂陀寺住了很长时间,后半生住在印度南方并在那里去世。

   提婆大师的论著有:详述中观见地的《中观四百论》,略述中观论的《中观手量》,关于辩论方面的《破惑成就论》,讲述因明和密宗学派的《智藏集论》,讲述密宗见修的《修习灯论》,讲述推理的《除心障论》,讲述祈愿仪轨的《四金刚座坛轨》、讲述修行次第的《四金刚座修行法》等。在十一世纪中由西藏的译师巴曹尼玛扎等人译成藏文,收在那塘版《丹珠尔》的密宗部的22函和显宗部的17函中。提婆大师的详细事迹记载在布顿仁波且著《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著《印度教法史》中。

   (67)月称(月称大师):本书(红史)将他算入南瞻洲六庄严之中,但在通常的藏文史籍中只算提婆,而不把月称列入六庄严中。关于月称大师是不是龙树大师的亲传弟子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月称自己所著《密集本论注释明灯》中说他自己是龙树的亲传弟子,阿底峡尊者所著《菩提道灯论》中也说月称是龙树大师的亲传弟子,看来是不错的。月称大师的出生地是南印度的萨曼达拉,他小时候就精通各种学问,在南印度自行出家,向龙树、佛护、清辩论师的许多门徒学习各种经论教法,特别精通中观和密宗的教理。他曾长时期任那烂陀寺的堪布,后半生回到他的出生地南印度修建了许多寺院佛殿。据说他活了三百岁,不管是否正确,也说明他的寿命是较长的。他的弟子是大柔贝库优,大柔贝库优的弟子是小柔贝库优(强尊喇嘛的瑜伽师),小柔贝库优的弟子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于藏历铙迥记年前的水马年公元982年诞生,六十一岁时 (藏历第一铙迥的铁龙年公元1040年)的年底由印度经尼泊尔到达阿里,而怙主龙树的后半生是在公元一世纪的初期,从龙树到阿底峡出世之间相差九百余年,这是大家清楚的事实,因此尽管那些对佛教十分虔信的人对龙树到阿底峡之间的传承根本不去怀疑,然而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这正是佛教历史当中虚假之处。月称大师的论著有《中观根本论注释》、《中观大论入中论》及其注释、《入中论》,以及对龙树著作的注释《六十理论注释》、《菩萨瑜伽行四百论注释》、《中观五蕴》等。这些著作的大多数是在公元十一世纪由那措译师、巴曹译师等人译成藏文的,收入那塘版《丹珠尔》的显宗部的23 24两函。月称大师在密宗方面的两部著作《密集根本论注释明灯》、《密集六支瑜伽注释》,在公元十世纪末期由阿里的译师仁钦桑布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丹珠尔》密宗部的27函中,《六支瑜伽行注释》等两部是在公元十一世纪初由阿里的译师仁钦桑布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丹珠尔》密宗部的27函中。月称的事迹记载在布顿仁波且所著《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

   (68)无著(圣者无著大师):他是佛教四部中唯识派的创立者,为大乘佛教的两位开派大师之一。关于他生活的年代在藏文史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在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说他和世友大师是同母兄弟,世友大师与吐蕃国王拉脱脱日同时,在朵麦巴根敦群培所著的《白史》中说世友大师的弟子陈那大师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同时期的人;在多罗那它的《印度教法史》中又说陈那大师的弟子是旺秋德,旺秋德大师的门徒是法称大师,而法称大师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同时期的人。根据这些说法看,无著大师大约是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末之间的人。无著的父亲是王族,母亲是婆罗门女查噶萨悉拉(光明持律女)。他在少年时期就精通五明,后遵母命出家,为亲教师和轨范师以及僧团当了一年的仆人,然后请求授比丘戒,学习佛法五年。他每年中能记住十万颂经文并了悟其意义。此后他多年修习密宗教法和学习大乘经典,中年时在印度西方的邬金国(现在的阿富汗)和南印度弘扬佛法,新建寺院、佛塔、法园一百多处。他的门徒有数万人,但与他常住在一起的只有二十五个比丘,都是在佛教中有一定地位的人物。他后半生的末期在中印度的那烂陀寺住了十二年。他活了一百五十岁,最后在王舍城涅槃。无著大师的论著有:阐发广中略三种般若论和现观庄严论的《自性真实论》,详述大乘三藏意义的《五部地论(瑜伽师地论:1.本地分,2.摄抉择分, 3.摄事分,4.摄异…

《红史(亦名乌兰史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觉囊派教法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