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格著的《布敦论著二十一种》、喇嘛贡布贝哇著的《布敦仁波且传》和策却林容真益希坚赞著的《布敦仁波且全集目录》。
(365)拉哇巴:他系印度八十个获大成就者中的甘巴李秀哇,其简明事迹见印度班钦阿扎噶热所著《八十四名大成就者传》,该书由巴曹·楚臣坚赞译成藏文,德格印经院印刷。
(366)那波决巴:他系印度八十个获大成就者中的噶那巴秀哇,其事迹见上述《八十四名大成就者传》。
(367)四大传授:指大成就者德洛巴的四种传授,1.父续密集,2.母续胜乐轮,3.梦观及中阴,4.转生与夺舍。
(368)父续:对此有不同说法,按宗喀巴解释,它是密宗无上续部中以显示幻身为主的教法,如密集根本续。
(369)母续:对此有不同说法,按宗喀巴解释,是密宗无上续部中以显现光明为主的教法,如胜乐根本续。
(370)德洛·喜饶桑波:大约是公元九世纪中期人,其事迹见《贤者喜宴》[12]函9页5行至12页7行。
(371)十二难事:指那若巴按其师之命完成的有生命危险的十二件难事,即:1.由十三层高的楼房上跳下,2.用竹签插入身体肾下,3.在满是水蛭的烂泥中用自己身体作桥等,详见《贤者喜宴》[12]15页4行至17页2行。
(372)尊胜及共同成就:入密宗无上道后,上等获尊胜成就成佛,中等能获注(446)中所说的八共同成就中任何一种。
(373)觉卧那若巴意希欧珠(即那若巴大师):大约是公元十世纪时期人,当译师甲·尊追僧格去印度迎请阿底峡时,据说那若巴还住在毕扎玛希拉寺。详见《贤者喜宴》 [12]函12页7行至18页3行。
(374)玛尔巴译师却吉洛追:(饶迥纪年前最后一个六十年的水鼠年公元1012年——第二饶迥火牛年公元1097年,此处按《青史》记载,享年八十六),藏族历史上很有名的译师,生于洛扎曲其普地方,父名玛尔巴旺秋俄色,母名杰莫俄色,他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二。十五岁时从卓弥译师释迦意希学习梵语及声明学。此后回到家乡携黄金十五两前往尼泊尔,又同喀热娘译师一起前往印度。玛尔巴为适应水土,在尼泊尔住了三年,这期间他从尼泊尔吉太哇听习许多密宗教法。此后又去那若巴大师处,又由此到西印度从意希宁波大师学习密集,又回尼泊尔从那若巴大师学密集和玛哈玛亚教法。为筹集黄金返回西藏,当他得到许多黄金再去印度时,那若巴已外出云游,他克服许多艰难前去找寻,最后在森林中见到那若巴。
四十二岁时又返回西藏,娶无常母为妻,过了几年又筹集黄金前去印度,遇到上师梅智巴,从其学习许多密宗教法。他先后多次来往西藏与印度、尼泊尔,背着行李步行穿过毒蛇林、沙漠、毒水河,经历无数艰难,回西藏时带回许多密宗经籍,译成藏文。他八十六岁时去世,其详细事迹虽不见于一般藏文史籍,但可看郭仓巴那措让卓所著《玛尔巴传》,以其记述最详。
(375)卓弥·释迦意希(即卓弥译师):(饶迥纪年前最后一个六十年的水蛇年公元990年——第一饶迥木虎年公元 1074年,享年八十二),其简明事迹见《青史》[4]函2页1行至2页4行。
(376)桂译师:桂译师枯巴拉哉是西藏十分著名的译师,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但他系阿底峡的弟子,故应为十一世纪时人。他生于后藏达纳普枯巴地方,家族为桂氏,幼时经尼泊尔去印度学法,依止七十多位班智达,显密经籍几乎无所不学,回藏后讲说及翻译许多新密宗经典,尤其是密集方面的经典。记载其详细事迹之文献至今未见。
(377)佛子梅智巴(额达梅智巴):他是精通内外道 (佛教及非佛教)各教派的一名大学者,他的教法经玛尔巴传扬于西藏,噶举教派的大手印教法即来源于他。
(378)阿格旺秋扎巴:他是守护印度吉祥那烂陀寺西门的大学者,因其每日能念偈一千颂并解其意,且理解后从不忘记,故得名阿格旺秋(意为语自在),其事迹详见多罗那它所著《印度佛教史》99页6行至117页1行。
(379)日日巴:印度一获大成就者,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80)噶索日巴:印度一获大成就者,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81)阿哇都底巴:系阿底峡的上师,亦称强巴南交巴,其事迹见策觉林容真坚赞所著《道次上师传承》。
(382)亲炙上师:指自己直接请教过教法的上师,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对他象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并直接请教过教法的,才算是自己的亲炙上师。
(383)无二尊胜大续:部分藏族学者承认它是密宗真实经典,一些人认为是伪经。大无二尊胜续有七十七章,无翻译成藏文的,小无二尊胜续有布顿大师的译本,二十二章,收入那塘版甘珠尔密宗部(5)函。
(384)九层城堡: 玛尔巴译师命弟子米拉日巴所建的玛尔巴之子达玛多德住的九层城堡。
(385)空行净土:密宗经籍所说有一名空行净土的佛陀居处,依密宗道修习今生成佛之众生不舍凡身即可转生该处。
(386)夺舍:按密宗无上续部说法,修习密宗无上瑜伽道到一定程度,自己的气脉和心获得自由,此时,如自己现有的身躯不能完成大事业,可在自己死前离开现有的躯体,转移到青年的尸体中去,如不能找到青年的尸体,可找一无伤病的洁净的生物的尸体,把自己的灵魂转移到那里而使自己获得复活的一种方法。例如,玛尔巴译师之子达玛多德坠马受重伤不能生存之时,即欲寻找一青年之尸体,但只找到一鸽子的尸体,于是将魂魄转移其中前往印度坟场,适有一个十六岁的男孩的尸体正被运往坟场,于是将魂魄又转移其中,成为一个大学者,得名底浦密宗之柱,日琼巴曾前往拜见并从其学法。与此相同,据说东科尔活佛索南嘉措也是前一世活佛朵居嘉措死后未经父母生养而夺舍于一名八岁男孩之尸体而转世的。
(387)传法弟子:指上师在其众弟子中选择一名能继承自己教法的弟子,将自己的显密教法全部传授给他,并象对自己的儿子一样爱护他,这样的弟子称为传法弟子。
(388)朵地方的粗敦·旺艾:据注释者所见到的十余种红史抄本中对这位上师的记载都已缺失,本书出版时仍保存底本原样,未能增补。欲知其详,可看《青史》[8]函7页5行——8页1行。
(389)雄地方的俄敦·却多:玛尔巴的主要弟子之一,继承教诫传承。他的生卒年有三种不同说法(按《青史》记载为第一饶迥火鼠年公元1036年——第二饶迥水马年公元1102年,享年六十七岁)。其事迹详见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37页等,《青史》[8]函3页3行,《贤者喜宴》[12]函20页5行-21页7行。
(390)藏绒地方的梅敦·村波:即梅敦·村波索南坚赞,玛尔巴之弟子,继承光净传承,其详细事迹迄今未见。
(391)贡塘地方的米拉日巴:(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 1040年——第二饶迥水鬼年公元1123年,享年八十四),其事迹遍传全藏区,不在此赘述。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中,有许多普遍流传的《米拉日巴传》中未记载的内容。
(392)修持传授:只向别人传授教法,不著论典,以在僻静处修持为主的上师及其弟子传承等。
(393)恰译师(即恰译师却杰贝):(第三饶迥火蛇年公元1197年——第四饶迥木鼠年公元1264年,享年六十八),其简略事迹见《青史》[14]函23页6行——24页1行。
(394)巴日译师:即巴日译师仁钦扎(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1040年——第二饶迥铁免年公元1111年,享年七十二),其详细事迹迄今未见。
(395)桑噶译师:即桑噶译师帕巴喜饶,与玛尔巴同时代人。他曾修缮拉萨大昭寺,并为拉萨城里的乞丐修建乞丐房。其详细事迹见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11页。
(396)玛译师:即玛译师格微洛追(第一饶迥木猴年公元1044年——第一饶迥土蛇年公元1089年,享年四十六,据说是被毒死的),其详细事迹见《青史》[12]函3页l行——4页2行。
(397)涅莫菊:该地必在玛尔巴的住地洛扎曲恰普之附近,现在叫什么名字不详。
(398)大圆满:即旧密宗法要大圆满经咒,其内容分为三条:①心部,②法界部,⑧经咒部。
①心部:有母子十八部,其中前五部为毕若扎那所译,后十三部为班钦毕玛拉所传。大圆满心部教法为毕若扎那和宇扎宁波二人传给涅·扎拉古玛拉,他又传出四支,有殊胜弟子十人,下传给索波桑结意希等传承。毕若扎拉的弟子邦·桑结官布传给巴·热支达,他又传给雅司达玛喜饶等传承,又有毕若扎那传给觉莫则莫等传承。
②法界部:由班钦毕玛拉传出,他依《吉祥等虚空本续》所定九界之义及《智密》等密典,将金刚乘深密经咒等由毕若扎那传给邦·米旁官布等,后依次传至章玛俄提等,逐步弘传开来。
此外,尚有深密大圆满法要(宁提),由班钦毕玛拉弥扎初次入藏时传给赞普赤松德赞和娘定埃增桑布二人,娘定埃增桑布将其经咒埋藏在谐拉康寺,口传经咒传给仲·仁钦拔,依次传至杰尊僧格旺秋,他将经咒埋藏三处,后由绒朗达地方的杰官那波、墨竹恰巴达地方的香门巴、羊卓雍湖边出生的尚扎西多吉等人掘出。各部经咒至贡钦隆钦巴时依次传出,贡钦隆钦巴弘传大圆满宁提教法之各种经咒,…
《红史(亦名乌兰史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