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格著的《布敦論著二十一種》、喇嘛貢布貝哇著的《布敦仁波且傳》和策卻林容真益希堅贊著的《布敦仁波且全集目錄》。
(365)拉哇巴:他系印度八十個獲大成就者中的甘巴李秀哇,其簡明事迹見印度班欽阿紮噶熱所著《八十四名大成就者傳》,該書由巴曹·楚臣堅贊譯成藏文,德格印經院印刷。
(366)那波決巴:他系印度八十個獲大成就者中的噶那巴秀哇,其事迹見上述《八十四名大成就者傳》。
(367)四大傳授:指大成就者德洛巴的四種傳授,1.父續密集,2.母續勝樂輪,3.夢觀及中陰,4.轉生與奪舍。
(368)父續:對此有不同說法,按宗喀巴解釋,它是密宗無上續部中以顯示幻身爲主的教法,如密集根本續。
(369)母續:對此有不同說法,按宗喀巴解釋,是密宗無上續部中以顯現光明爲主的教法,如勝樂根本續。
(370)德洛·喜饒桑波:大約是公元九世紀中期人,其事迹見《賢者喜宴》[12]函9頁5行至12頁7行。
(371)十二難事:指那若巴按其師之命完成的有生命危險的十二件難事,即:1.由十叁層高的樓房上跳下,2.用竹簽插入身體腎下,3.在滿是水蛭的爛泥中用自己身體作橋等,詳見《賢者喜宴》[12]15頁4行至17頁2行。
(372)尊勝及共同成就:入密宗無上道後,上等獲尊勝成就成佛,中等能獲注(446)中所說的八共同成就中任何一種。
(373)覺臥那若巴意希歐珠(即那若巴大師):大約是公元十世紀時期人,當譯師甲·尊追僧格去印度迎請阿底峽時,據說那若巴還住在畢紮瑪希拉寺。詳見《賢者喜宴》 [12]函12頁7行至18頁3行。
(374)瑪爾巴譯師卻吉洛追:(饒迥紀年前最後一個六十年的水鼠年公元1012年——第二饒迥火牛年公元1097年,此處按《青史》記載,享年八十六),藏族曆史上很有名的譯師,生于洛紮曲其普地方,父名瑪爾巴旺秋俄色,母名傑莫俄色,他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二。十五歲時從卓彌譯師釋迦意希學習梵語及聲明學。此後回到家鄉攜黃金十五兩前往尼泊爾,又同喀熱娘譯師一起前往印度。瑪爾巴爲適應水土,在尼泊爾住了叁年,這期間他從尼泊爾吉太哇聽習許多密宗教法。此後又去那若巴大師處,又由此到西印度從意希甯波大師學習密集,又回尼泊爾從那若巴大師學密集和瑪哈瑪亞教法。爲籌集黃金返回西藏,當他得到許多黃金再去印度時,那若巴已外出雲遊,他克服許多艱難前去找尋,最後在森林中見到那若巴。
四十二歲時又返回西藏,娶無常母爲妻,過了幾年又籌集黃金前去印度,遇到上師梅智巴,從其學習許多密宗教法。他先後多次來往西藏與印度、尼泊爾,背著行李步行穿過毒蛇林、沙漠、毒水河,經曆無數艱難,回西藏時帶回許多密宗經籍,譯成藏文。他八十六歲時去世,其詳細事迹雖不見于一般藏文史籍,但可看郭倉巴那措讓卓所著《瑪爾巴傳》,以其記述最詳。
(375)卓彌·釋迦意希(即卓彌譯師):(饒迥紀年前最後一個六十年的水蛇年公元990年——第一饒迥木虎年公元 1074年,享年八十二),其簡明事迹見《青史》[4]函2頁1行至2頁4行。
(376)桂譯師:桂譯師枯巴拉哉是西藏十分著名的譯師,其生卒年未見史籍明載,但他系阿底峽的弟子,故應爲十一世紀時人。他生于後藏達納普枯巴地方,家族爲桂氏,幼時經尼泊爾去印度學法,依止七十多位班智達,顯密經籍幾乎無所不學,回藏後講說及翻譯許多新密宗經典,尤其是密集方面的經典。記載其詳細事迹之文獻至今未見。
(377)佛子梅智巴(額達梅智巴):他是精通內外道 (佛教及非佛教)各教派的一名大學者,他的教法經瑪爾巴傳揚于西藏,噶舉教派的大手印教法即來源于他。
(378)阿格旺秋紮巴:他是守護印度吉祥那爛陀寺西門的大學者,因其每日能念偈一千頌並解其意,且理解後從不忘記,故得名阿格旺秋(意爲語自在),其事迹詳見多羅那它所著《印度佛教史》99頁6行至117頁1行。
(379)日日巴:印度一獲大成就者,其事迹迄今未見記載。
(380)噶索日巴:印度一獲大成就者,其事迹迄今未見記載。
(381)阿哇都底巴:系阿底峽的上師,亦稱強巴南交巴,其事迹見策覺林容真堅贊所著《道次上師傳承》。
(382)親炙上師:指自己直接請教過教法的上師,從佛教的觀點來說,對他象對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樣並直接請教過教法的,才算是自己的親炙上師。
(383)無二尊勝大續:部分藏族學者承認它是密宗真實經典,一些人認爲是僞經。大無二尊勝續有七十七章,無翻譯成藏文的,小無二尊勝續有布頓大師的譯本,二十二章,收入那塘版甘珠爾密宗部(5)函。
(384)九層城堡: 瑪爾巴譯師命弟子米拉日巴所建的瑪爾巴之子達瑪多德住的九層城堡。
(385)空行淨土:密宗經籍所說有一名空行淨土的佛陀居處,依密宗道修習今生成佛之衆生不舍凡身即可轉生該處。
(386)奪舍:按密宗無上續部說法,修習密宗無上瑜伽道到一定程度,自己的氣脈和心獲得自由,此時,如自己現有的身軀不能完成大事業,可在自己死前離開現有的軀體,轉移到青年的屍體中去,如不能找到青年的屍體,可找一無傷病的潔淨的生物的屍體,把自己的靈魂轉移到那裏而使自己獲得複活的一種方法。例如,瑪爾巴譯師之子達瑪多德墜馬受重傷不能生存之時,即欲尋找一青年之屍體,但只找到一鴿子的屍體,于是將魂魄轉移其中前往印度墳場,適有一個十六歲的男孩的屍體正被運往墳場,于是將魂魄又轉移其中,成爲一個大學者,得名底浦密宗之柱,日瓊巴曾前往拜見並從其學法。與此相同,據說東科爾活佛索南嘉措也是前一世活佛朵居嘉措死後未經父母生養而奪舍于一名八歲男孩之屍體而轉世的。
(387)傳法弟子:指上師在其衆弟子中選擇一名能繼承自己教法的弟子,將自己的顯密教法全部傳授給他,並象對自己的兒子一樣愛護他,這樣的弟子稱爲傳法弟子。
(388)朵地方的粗敦·旺艾:據注釋者所見到的十余種紅史抄本中對這位上師的記載都已缺失,本書出版時仍保存底本原樣,未能增補。欲知其詳,可看《青史》[8]函7頁5行——8頁1行。
(389)雄地方的俄敦·卻多:瑪爾巴的主要弟子之一,繼承教誡傳承。他的生卒年有叁種不同說法(按《青史》記載爲第一饒迥火鼠年公元1036年——第二饒迥水馬年公元1102年,享年六十七歲)。其事迹詳見類烏齊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絨教法史》37頁等,《青史》[8]函3頁3行,《賢者喜宴》[12]函20頁5行-21頁7行。
(390)藏絨地方的梅敦·村波:即梅敦·村波索南堅贊,瑪爾巴之弟子,繼承光淨傳承,其詳細事迹迄今未見。
(391)貢塘地方的米拉日巴:(第一饒迥鐵龍年公元 1040年——第二饒迥水鬼年公元1123年,享年八十四),其事迹遍傳全藏區,不在此贅述。類烏齊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絨教法史》中,有許多普遍流傳的《米拉日巴傳》中未記載的內容。
(392)修持傳授:只向別人傳授教法,不著論典,以在僻靜處修持爲主的上師及其弟子傳承等。
(393)恰譯師(即恰譯師卻傑貝):(第叁饒迥火蛇年公元1197年——第四饒迥木鼠年公元1264年,享年六十八),其簡略事迹見《青史》[14]函23頁6行——24頁1行。
(394)巴日譯師:即巴日譯師仁欽紮(第一饒迥鐵龍年公元1040年——第二饒迥鐵免年公元1111年,享年七十二),其詳細事迹迄今未見。
(395)桑噶譯師:即桑噶譯師帕巴喜饒,與瑪爾巴同時代人。他曾修繕拉薩大昭寺,並爲拉薩城裏的乞丐修建乞丐房。其詳細事迹見類烏齊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絨教法史》11頁。
(396)瑪譯師:即瑪譯師格微洛追(第一饒迥木猴年公元1044年——第一饒迥土蛇年公元1089年,享年四十六,據說是被毒死的),其詳細事迹見《青史》[12]函3頁l行——4頁2行。
(397)涅莫菊:該地必在瑪爾巴的住地洛紮曲恰普之附近,現在叫什麼名字不詳。
(398)大圓滿:即舊密宗法要大圓滿經咒,其內容分爲叁條:①心部,②法界部,⑧經咒部。
①心部:有母子十八部,其中前五部爲畢若紮那所譯,後十叁部爲班欽畢瑪拉所傳。大圓滿心部教法爲畢若紮那和宇紮甯波二人傳給涅·紮拉古瑪拉,他又傳出四支,有殊勝弟子十人,下傳給索波桑結意希等傳承。畢若紮拉的弟子邦·桑結官布傳給巴·熱支達,他又傳給雅司達瑪喜饒等傳承,又有畢若紮那傳給覺莫則莫等傳承。
②法界部:由班欽畢瑪拉傳出,他依《吉祥等虛空本續》所定九界之義及《智密》等密典,將金剛乘深密經咒等由畢若紮那傳給邦·米旁官布等,後依次傳至章瑪俄提等,逐步弘傳開來。
此外,尚有深密大圓滿法要(甯提),由班欽畢瑪拉彌紮初次入藏時傳給贊普赤松德贊和娘定埃增桑布二人,娘定埃增桑布將其經咒埋藏在諧拉康寺,口傳經咒傳給仲·仁欽拔,依次傳至傑尊僧格旺秋,他將經咒埋藏叁處,後由絨朗達地方的傑官那波、墨竹恰巴達地方的香門巴、羊卓雍湖邊出生的尚紮西多吉等人掘出。各部經咒至貢欽隆欽巴時依次傳出,貢欽隆欽巴弘傳大圓滿甯提教法之各種經咒,…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