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P41

  ..續本文上一頁故被稱爲隆欽甯提。

   又,空行甯提教法,由上師噶繞多吉傳給仁增室利僧哈,蓮花生大師從其處學得,在西藏傳給空行意希錯傑。意希錯傑將其埋藏。伏藏師白瑪因具業緣而掘出,傳至甲色勒巴堅贊

  等,逐步弘傳開來,詳見土丹俄塞丹貝尼瑪所著《舊譯甚深密法史》、南巴喀覺所著《伏藏師教法史》、工珠雲丹嘉措所著《百名伏藏師傳》。

   (399)瑪爾巴曾叁次去印度:中間一次爲第一饒迥水馬年公元1042年,據說與阿裏到衛藏的阿底峽在途中相遇。

   (400)斷除塵世:指與世俗家庭等根本斷絕聯系。

   (401)宗楚:米拉日巴修行的地方有內外六座秘密堡寨,見《米拉日巴傳》。

   (402)拉齊雪山:今稱珠穆朗瑪峰,藏文史籍中稱爲“崗傑莫佟唐”的五峰雪山。

   (403)曲巴爾:後藏的拉齊曲巴爾,據《米拉日巴傳》說,在“崗傑莫佟唐”的附近。

   (404)一境瑜伽:噶舉派教法的大手印法的修習次第中,有不同程度的四種瑜伽(1.一境,2.離戲論,3.一味,4.離心或無定),第一種爲一境瑜伽,即將已心專注于一境(此與叁摩地修定有無區別待查)。據郭倉巴說,此爲顯宗的資糧道和加行道的相當部分。

  

   (405)離戲論:上述四種瑜伽之第二種,即使已心離生,阻、滯叁戲論,郭倉巴說這相當于顯宗的見道和十地中的第一地極喜。

   (406)一味:上述四種瑜伽之第叁種,即將外境之顯象與己心合爲一體,即證悟心境爲一,郭倉巴說這相當于顯宗第二地無垢至第七地遠離。

   (407)攝伏:對身形不定的鬼神說法,使其聽從自己差遣。

   (408)長壽仙女五姐妹:1.吉祥長壽仙女,2.翠顔仙女, 3.貞慧仙女,4.冠詠仙女,5. 仁惠仙女,爲噶舉派的主要護法神之一種。

   (409)無修瑜伽:上述四種瑜伽之第四種,即對外境離持景相之意而修定自心,郭倉巴說它相當于顯宗十地的第八地至第十地。

   (410)丹巴甲噶:即帕當巴桑結,有的藏文史籍說他活了五百歲,他最早把希解派的教法傳入西藏,其簡明事迹見《青史》[12]函l頁——3頁3行。

   (411)上首弟子:指衆弟子中能夠傳承教法的。

  

   (412)無比的達波拉傑(即達波仁波且):(第一饒迥土羊年公元1079年——第叁饒迥水雞年公元1153年,享年七十五),幼年時即精于醫學及密咒,長期行醫,生有子女各一,不久夭逝,其妻亦亡,故厭倦俗世,于二十六歲時出家,一次受沙彌戒和比丘戒,起法名爲索南仁欽。此後依噶當派大師多人學習噶當派各種教法。他叁十一歲的土牛年時拜見米拉日巴,從米拉日巴學習密宗六年。四十叁歲時(第二饒迥鐵牛年公元1121年)建達拉崗巴寺,駐錫該處,由此發展起來的教法傳承稱爲達波噶舉。除香巴噶舉外其余噶舉教派都是由它直接或間接分出。溫波達俄堅贊爲他寫有詳細傳記,各噶舉教派多以其爲始祖,都爲他寫有傳記。

   (413)無身空行九法:智著空行以無形語教授給印度大成就者德洛巴喜繞桑波的教法有:1.成熟解脫心之花結,2.修習水中之劍,3.誓言自心鏡,4.法器證悟之太陽,5.平持總鏡,6.極樂語寶,7.風脈網輪,8.大手印解脫,9.聰慧明燈。

   (414)違背教誡:向上師學習密法後,改變信仰,以至诋毀或違犯教法。

   (415)不舍肉身升入空行淨土:按佛教密宗經典的說法,自身的脈、風、穴等經過修煉後風和心二者獲得自由,自身血肉之軀不必抛棄即能成佛。

   (416)《等持王經》:此書有十五函九章,贊普赤德松贊時由班智達室利林紮波底和譯師曲尼楚臣譯成藏文,收入那塘版《甘珠爾》顯宗部[11]函。

   (417)《大悲白蓮華經》:本書有六函及十五函兩種本子。六函本由班智達止那裏紮和譯師意希德二人譯成藏文,十五函本由班智達止那裏紮、蘇仁紮、紮查涅哇瑪、藏族譯師尚意希德等人譯成藏文,收入那塘版《甘珠爾》[6]函。

   (418)破離對一切法性的戲論的等持:明確理解諸法的空性,即遠離對空性的八戲論,即理解:1.無生、2.無阻、3.無常論、4.離斷論、5.無行、6.無來、7.自離數論、8.離持相戲論。這方面的著作有龍樹大師所著《中論》,月稱大師所著《中論詞語注釋》宗喀巴大師所著《中觀論注釋》。

  30.重要名詞注釋四 (419-679)

   (419)坐功法:按密宗無上瑜伽部的說法,如能對自己身體的風脈隨意控製,自己的心也就能隨意收聚。

   (420)獲得十地的前兆:有知自他前世一百代,後世一百代,見百佛面,入百佛田等,載《入中論》十願心部。

   (421)方便道:爲將己身所有風脈聚于丹田,而將丹田之結解開之法,詳見密宗典籍。

   (422)殊勝境界及感受:如上所述,將自身所有風脈攝入丹田,經攝入、止住、融合叁個階段,就得到殊勝境界及感受,有外八性、內八性等,詳見密宗典籍。

   (423)報身:具有五種殊勝之佛陀:1.身相,具有叁十二相好、八十莊嚴。2.隨侍,坐于諸菩薩之中。3.住地,僅住于佛刹之色究竟天。4.教法,只講大乘經典。5.時間,輪回未竟之時作利益衆生之事。詳見月稱所著《入中論》十願心部,印度和西藏學者對其作過許多注釋。

   (424)化身:即叁身佛陀中的化身,諸佛成佛之後爲利益衆生而化現的諸種身像。

   (425)明解真實法性:即明解空性,因性空是諸法的真谛,故明解空性即明解真實法性。

   (426)勝伏叁昧之修定:按密宗說法,自身之四昧修煉成功後,外界之四昧不能加害,自身四昧也能實現幻化。

   (427)心境歸一:外界之境與自心合爲一體。

   (428)達波拉傑叁兄弟:即無比的達波拉傑,其兄達官楚臣甯波、其弟達波官窮。

   (429)任命法座:即指寺院的住持委任自己的繼承人。

   (430)紮西果芒塔:爲紀念釋加牟尼從降生到圓寂前的一生,共建八主塔。每個時辰分別建一塔,即所謂的八善逝塔。其中在釋加牟尼最初講法到圓滿成佛之聖地哇熱那思建的紀念塔稱爲紮西果芒塔。紮西果芒塔的造形爲從塔底至塔尖,從瓶蓮花至花與菩堤塔相同。從塔至瓶座蓮花間共有四層,樣式爲四棱形,每層四面均設有圍牆,據說有小門一百零八,中門五十六,大門十六。

   (431)修複:即修複被毀壞的寺院。

   (432)巴章之爭:使西藏佛教重新宏揚的衛藏十人中的衛地五人的巴楚臣羅追于彭波地方創建蘭巴機普寺,並任住持。此後發展爲巴措(即巴派)。衛地五人中的章·益喜雲丹于彭波地方創建艾拉幾磨寺,並任住持。此後發展爲章措(即章派)。此兩寺的力量發展很快。在十一世紀中到十二世紀初雙方不僅屢次發生搶劫寺院財産,而且在藏曆第叁饒迥鐵龍年(公元1160年)拉薩地方的巴、熱二派亦發生長期混戰。因而使拉薩大昭寺和小昭寺遭到嚴重破壞。在這種情況下,達貢楚臣甯布親自出面調解,並分別給了雙方一大批財物,從而結束了混戰。此後修複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在修複寺廟中,拉薩、山南地方經濟和軍事實力最強的貢塘喇嘛香仁波且也給予很大支持。詳見《賢者喜宴》[19]函和[12]函,類烏齊本倉次旺傑所著《洛絨政教史》。

   (433)香仁波且:即貢塘喇嘛香宗祖紮巴,見注釋(582)。

   (434)二聖廟:即拉薩大昭寺和小昭寺。

   (435)無比的塔布仁波且的大弟子:塔布噶舉的創始人,因他是塔布拉傑的主要弟子,故稱其爲“大弟子”。

   (436)傑都松欽巴(噶m巴都松欽巴):他爲第一世楚普噶m巴(第二饒迥的鐵虎年、公元110——第叁饒迥的水牛年、公元1193年),他出生于多康哲宣地方,父親貢巴多傑衮布,母親拉托薩幫加明寨。十六歲時,在卻果噶紮寺廟從大師恰森格紮出家(起法名爲卻傑紮巴 )。二十歲時,到衛地學習佛教的五部法相學大典,後由堪布麥都增授比丘戒,重學戒律經典,還依止很多喇嘛堪布學習了很多顯密教法,叁十歲時,拜無比的塔布拉傑爲師,學習佛教叁年,其後,足迹遍于衛、門、山南、康區各個聖地,並在各處修行悟證。第叁饒迥土雞年 (公元1189年),他八十歲之時,在堆龍地方倡建楚普寺,並任住持,由此發展起來的教派爲楚普噶舉,亦稱噶瑪噶舉。他八十四歲圓寂。

   此後,噶瑪噶舉曆代世系爲,第二世噶瑪拔希卻吉喇嘛 (第叁饒迥木鼠年、公元1204年——第五饒迥水羊年、公元 1283年)終年七十四歲。第叁世噶m巴讓多傑(第五饒迥木猴年、公元1284年——第六饒迥的土兔年,公元1339年)終年五十六歲。第四世噶m巴乳必多傑(第六饒迥的鐵龍年、公元 1340——第六饒迥水豬年、公元1383年)終年四十四歲。第五世噶m巴得銀協巴(第六饒迥的木鼠年、公年1384年——第七饒迥的木羊年、公元1415年)終年叁十二歲。第六世噶m巴佟哇頓丹(第七饒迥的火猴年、公元1416年——第八饒迥的水雞年、公元1453年)終年叁十八歲。第七世噶m巴卻紮嘉措(第八饒迥木狗年、公元1454年——第八饒迥火虎年、公元1506年)終年五十叁歲。第八世噶m巴米覺多傑(第九饒迥火兔年、公元1507年——第九饒迥的木虎年、公元1554年)終年四十八歲。第九世噶m巴旺秋多傑(第九饒…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覺囊派教法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