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P42

  ..續本文上一頁迥的火龍年、公元1556年——第十饒迥水兔年、公元1603年)終年四十八歲。第十世噶m巴卻英多傑(第十饒迥木龍年、公元1604年——第十一饒迥木虎年、公元1674年)終年七十一歲。第十一世噶m巴益喜多傑(第十一饒迥的火蛇年、公元1677年——第十二饒迥的鐵蛇年、公年1701年)終年二十五歲。第十二世噶m巴绛秋多傑 (第十二饒迥的水馬年、公元1702年——第十二饒迥的水鼠年、公元1732年)終年叁十一歲。第十叁世噶m巴堆督多傑 (第十二饒迥的水牛年、公元1733年--

  )終年

  第十四噶m巴太卻多傑(十叁饒迥的火蛇年、公元1797年——

  )終年

   上述曆代噶m巴的事迹詳見《青史》[8]函31頁5行——50頁7行。從噶m巴都松欽巴至佟哇頓丹曆代噶m巴的事迹記載在《賢者喜宴》[13]函噶瑪嘎倉政教史中。從噶m巴都松欽巴至米覺多傑曆代噶m巴的事迹除上述諸書較詳外,還記載于比譯師次旺貢切著的《噶瑪嘎倉教派曆史——浩瀚之寶》中。從噶m巴都松欽巴至噶m巴太卻多傑的詳細事迹亦見于上述典籍。

   (437)證悟拙火定:佛教之證悟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身體的四元素(地、水、火、風)就會相應地得到發展,亦使得各自身心自由地獲得許多內外印證,不修密宗即不能得此印證。

   (438)成就者貝真(止貢成就者貝真):亦稱貝真尼沃桑波嘉措(具雲中雷電者),又名貝真瑪黑郭堅(意爲具水牛頭)。西藏知名學者之一,他到印度路途中受到國王的罰懲,被殺頭。複活時,末找到活人的頭,當地剛殺了一頭水牛,他立即把水牛頭按上去,故得複活。詳見覺囊多羅那它所著《妙吉祥閻羅主之曆史》。

   (439)貝喀羅(吉祥喀譯師):西藏的一位譯師,關于他的事迹記載在覺囊多羅那它著的《妙吉祥閻羅之曆史》。

   (440)噶瑪拔希:第二世噶m巴(第叁饒迥的木鼠年、公元1204年——第五饒迥的水羊年、公元1283年)生于多康地方,父親名加旺楚查,母親名森薩芒吉。五歲至十歲期間能夠熟練地書寫和朗讀,十一歲時出家爲僧,起法名爲卻傑喇嘛,到年齡後受比丘戒(佛教以二十歲爲受比丘戒之年齡),在第四饒迥的木兔年、公元1255年五十二歲時受元朝忽必烈之邀請,此年,噶瑪拔希到絨域色都會見忽必烈,並到元朝宮廷住了八年,對忽必烈講了許多佛經,而後返回西藏。在第四饒迥的木兔年、公元1264年爲楚普大殿塑造十叁庹高的金銅大佛像,此像周圍還有彌勒佛、觀世音菩薩、五種佛之像,其它還有很多金銀佛像、佛經和佛塔。七十四歲時圓寂。他的事迹詳見《賢者喜宴》[13]函12頁背面7行——30頁背面2行和比譯師次旺貢切著的《噶瑪嘎倉教派曆史——浩瀚之寶》。

   (441)成就者米紮卓吉:此人是印度的一大學者,他曾到過西藏,生于貝拿勒斯地方,是國王之子,名紮喀薩阿難達,譯成藏語爲傑卓嘎(意爲衆生歡喜),幼年他鄭重地向父母提出出家學佛,此後跑到金剛座大師傑瓦拉身邊出家,並受比丘戒,成爲一名大學者。在邬金地方(現阿富汗境)修行多年。西藏綽浦譯師降貝白二十六歲(即第叁饒迥的土馬年、公元 1198年)在尼泊爾時,藏曆六月,綽浦譯師降貝白會見了成就者米紮吉,並邀請成就者到西藏,在綽浦地方的六個多月的時間中,成就者對衆生講了皈依發願等共乘教法,同時對少部分弟子傳授了密宗教法。他把人們送給他的所有財物都敬獻給佛塔、禮佛供神、布施僧衆。每遇戰爭之時,即派他去調解,他絲毫不偏袒一方。按照佛教的說法,此大師一生中護持教法,在瞻部洲佛法消失之前,他不棄凡身住在南印度的吉祥山上,每年到西藏一次,同衆僧見面。他的事迹詳見《賢者喜宴》 [9]函4頁正面2行——8頁正面4行。

   (442)使發菩提心:使僧人取得發心之戒律,此戒律中包含有持願心儀軌和得戒儀軌兩部分。一般來說,它是授予佛法水平低的僧人的初步傳授,第二階段不實行這種傳授。

   (443)駁倒诘難:指別人對自己提出的某種觀點進行反駁或辯論者。

   (444)靈州:系一地名,《班智達米底傳記》中記載,此地建有丹卻果寺和龍唐卓瑪寺。今指甯夏靈武。

  

   (445)念青唐拉:系一地名,念青唐拉山神是以前西藏道歌贊頌的對象,是藏地十叁種地方神之一。

   (446)共通悉地:按照佛教密宗的說法,逐步修行完無上密宗道,即可得到八種共通悉地的表征(或其中的幾種),即:①妙丹悉地,②美目悉地,③土行悉地,④寶劍悉地,⑤速行悉地,⑥隱身悉地,⑦不死悉地,⑧除病悉地。或者得到八種眼力的成就,即:①看沒成熟的水果,水果就會落地。②看倒長的雜樹,樹就會倒下。③看距離遙遠的花果,花果即可來到身旁。④看猛獸毒蛇,猛獸毒蛇就會被自己馴服。⑤重新看以前被自己目視而掉在地上的水果,水果又會回到樹上。⑥重新看以前因自己目視而倒下的樹木,樹木又會長起來。⑦重新看以前因自己目視而到跟前的花果,花果又會回到原處。⑧重新看以前因自己目視而殺死的猛獸毒蛇,它們又能複活。據說這在無上密法的六級成就中爲第一級。

   (447)也裏可溫教徒:蒙古地方在佛法未傳入之前盛行的一種苯教,這種苯教和西藏的黑苯教相同,每當人得了病或死了人都要殺死成千上萬的羊、牛、馬,用肉和血祭神。關于蒙古的這種苯教來源于何地及觀點,史籍中沒有記載。(也裏可溫教是元代對傳入中國的基督教的稱呼,亦稱景教——編者注)

   (448)十忿怒王:密宗經典說:護門十忿怒王爲①大威德王,②無敵王,③馬頭明王,④甘露漩明王,⑤不動王,⑥欲界明王,⑦持青杵王,⑧大力王,⑨頂髻轉輪明王,⑩礙美明王。他們守護四面、四界、天地等,防止災禍。這是按密集教法的說法,大威德本尊金剛教法的十忿怒王與之略有差別。

   (449)灌頂:佛教密宗經典中說,無論信仰哪一種本尊神,皆要由上師授以對此神像的修習、誦咒、禮拜和觀察神像手勢的權力,這就是灌頂。這是一種簡明方便的說法。

   (450)月內四吉辰:藏曆每月的八日爲藥師佛的吉日,十日爲空行會集的吉日,十五日爲釋迦牟尼的吉日,每月最末一日爲無量光佛的吉日。

   (451)銀錠:西藏衡量黃金重量單位(即商業上作爲貨幣的單位)時,以兩粒大青稞、兩粒中等青稞、兩粒小青稞共六粒青稞的重量相當于一厘黃金的重量、八厘爲一錢、八錢爲一兩,四兩黃金等于一錠銀子,十六兩黃金爲一錠金子,一錠銀子爲叁十二兩銀子,這些計量單位在大部分戒律論的注釋中都有記載。

   (452)大赦:意爲釋放一切囚犯。

   (453)釋迦牟尼像及隨從九尊之像:在楚普寺大殿中安放著以釋迦牟尼爲首的九尊佛像即中間爲釋迦牟尼,左右爲彌勒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及五部佛。

   (454)叁百六十種不同語言:從印度文譯成藏文的《阿毗達磨俱舍論注釋》中說:“以前印度佛教初興時,贍部洲共有叁百六十種不同的語言。”

   (455)囯王升天:按照漢地初期宗教的說法,國王是由天意安排的天子,在西藏古代文獻中也有“天降之主”的記載,這也是西藏苯教傳統的一種說法。

   (456)蒙哥汗兄弟:成吉思汗的大皇後生有四子。其第四子拖雷也有四子,即:蒙哥汗、忽必烈、旭烈兀、阿裏不哥。曾發生過以忽必烈爲一方,其他弟兄叁人爲一方,爭奪王位的鬥爭。見于《賢者喜宴》[13]函噶瑪拔希的傳記中。

   (457)外界一切刑罰:指外界所有的一切刑罰。

   (458)二十四聖地:很多佛教密宗經典中只記載其地名,根據布敦仁波且著的《佛教史》和六世班禅額爾德尼班丹益希著的《持樂國廣說》中所記載的地名排列如下:①布裏熱瑪拉雅(東印度孟加拉南部瑪拉雅河流域),②紮蘭達拉(恒河從瑪盤木措湖流向阿裏,再經數日折向南方,至德裏以北哈日達瓦爾地方折向東方,河北有紮拉穆,亦名紮拉穆克地方,即是此處,該地有石頭燃燒。),③俄廢雅拉(即前述邬仗那,亦名邬金地方),④阿布達(南印度中央高原地勢低平、狀如心房處),⑤郭達哇山(據說是尼泊爾北部的喜岡拉大雪山,地近我國聶拉木縣。據此,似爲現今地圖上的果沙漠田山,即通常所說的希夏邦瑪峰,確否待考。《米拉日巴傳》中說上部聶拉木有拉齊雪山,拉齊雪山爲喜馬拉雅山的支系之一,地圖上記爲果沙莫田山,現今漢語通稱爲希夏邦瑪山,當即此處。不然,亦當在拉齊雪山一帶,待考。),(6)羅摩衍那山(印度形如叁角,此山在其南端指向海洋處。由此向東行船至楞伽城即錫蘭島。古印度史詩所說羅摩衍那進軍魔地即是此島,現在稱錫蘭或斯裏蘭卡國。),⑦德衛郭止,藏語稱天女城,其位置有兩種不同說法之一說在工布、達布與珞瑜叁地交界處,一說爲甲噶阿山東部崗察讓噶

  --德拉河谷之山。),⑧馬拉瓦 (據說系西印度海中一座島嶼),⑨伽瑪如巴(接近尼泊爾的崗傑莫峰流出的河流,印度語稱洛黑達,漢語、藏浯稱馬泉河,至日喀則與年楚河彙流,自拉薩以南曲水地方與拉薩河彙流,由此至雅隆地方的一段稱雅魯藏布江。由工布折向南流至東印度,經雅山地區至夏巴格斯田以北折向南流入海,這一段印度人稱爲布拉馬普德拉河),⑩俄止(據說在南印度十車王之地,究在何處不詳),(11)止複古尼(西印度的恒河與甘底、如巴叁河彙流處),(12)果薩拉(中印度年約地方),(13)噶楞伽(南印度海邊有止楞伽等有楞伽之名的地方八…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覺囊派教法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