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红史(亦名乌兰史册)▪P47

  ..续本文上一页成就者”的谚语。他的事迹详见《青史》8函115页背面7行——118页正面4行、《贤者喜宴》12函56页正面3行——57页正面7行和主巴贡钦斑玛噶波著的《教史论典》。

  

   (607)大成就者帝师日巴:他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其历史不详。

   (608)多日巴:他也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其历史不详。

   (609)细波堆寨:他是旧密宗最著名的喇嘛,第三饶迥土蛇年(公元1149年)——第三饶迥土羊年(公元1199年),享年五十一岁。其事迹详见《密宗前宏期演变史》和《青史》 3字函14页背面2行——19页正面2行。

  

   (610)却吉杰曹:系一喇嘛的名字,意为上师委任的自己的继承教法的人。

   (611)涅麦释迦益喜:他系贡塘香喇嘛的弟子,第三饶迥火兔年(公元1147)——第四饶迥火兔年(公元1207年),享年六十一岁。其事迹见本书。

   (612)喀热·扎巴钦波堆哇沃:又名喀巴热巴堆哇沃,他为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 生于喀热地方,故得, 名为喀热·扎巴钦波堆哇沃。其事迹除《红史》记载外,未见记载于它书。

   (613)拉秋喀巴尼达沃:他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创建了拉秋喀吉日措寺,故得名为拉秋喀巴尼达沃。他的事迹记载于《红史》中,其它传记中未见记载。

   (614)拉日瓦钦波那喀沃:他也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创建拉日喀瓦寺,故得名为拉日瓦。其事迹见于《红史》,其它书未见记载。

   (615)诺噶巴罗贡尼玛喜饶:他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因建诺贡寺,故得名诺贡巴,其事迹不详。

  

   (616)本达玛宣奴:初为贡塘香喇嘛的近侍弟子,后来因他办事精明能干,因而任命他为教民的长官,称为本达玛宣奴。其历史不详。

   (617)羊卓达垄:系一地名,元代羊卓达垄地方为一万户,萨迦本钦阿迦仑为羊卓达垄万户的后代。

   (618)俗名:已入教门,但未出家之前的名字。

   (619)成就者乌寨:又名噶m巴都松钦巴,见注释(484)条。

   (620)止贡却杰:即止贡觉巴久典贡布,见注释(534)条。

   (621)达垄塘巴:即达垄巴仁波且扎西贝,见注释(53 5)条。

   (622)具缘之大师指导:请求出家及受比丘戒僧人们的的大师和请求佛法僧人们的旁教师指教。

   (623)哺育弟子:即对弟子讲法、训诲和释疑。

   (624)藏巴敦库瓦:又称藏巴敦库瓦旺秋扎西,他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最初受西夏的邀清,为西夏王的上师,并在西夏宏杨了蔡巴噶举的教法。此后成吉思汗征服了西夏,并邀请他到蒙古地方,他对成吉思汗讲授教法,并在蒙古地方宏杨蔡巴噶举的教法,他生卒年不详。

   (625)未能胜任:因过失不能守护戒律。

   (626)桑本:又称怙主桑杰本,关于他的事迹见《红史》和觉日阿旺丹增著的《蔡贡塘目录》。

   (627)争执住持:由于未委任新的住持,故在愿意任住持者的人们中间发生了争执住持的事件。

   (628)仁波且桑杰宁波:他的事迹见《红史》和《蔡贡塘目录》。

   (629)娘堆吉朗垄寺:系娘堆杰寨地方噶当派的一寺庙。

   (630)寨钦波喜饶拔:他是额译师罗丹喜饶的主要四弟子之一,他精通佛教因明学,尤为精通般若学。他著有《慧渡之释论》、《二万颂之释论》和《集经之释论》,其详细事迹不清楚。参见《青史》6函202页。

   (631)发心:即发菩提心之教诫。

   (632)修心:即大乘教法之修心,指从喇嘛寨林巴传给觉卧杰的修习七业果语诀之菩提心和从喇嘛降贝内觉传给觉卧杰的修习自他交换。宗喀巴合二为一。

   (633)麦敦所传教法:按金刚经注疏的说法,此教法为玛尔巴译师的弟子麦敦钦波的教法。

   (634)蔡教法:贡塘香喇嘛之教法。

   (635)钦波噶丹父子:他们是蔡巴本钦噶麦贝瓦及噶丹贝瓦的长子本仁钦森格、次子摩拉多杰,他们三人的事迹见《蔡贡塘目录》。

   (686)《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为世友大师的弟子成为精通毗奈耶的学者,云丹沃大师为其著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这部典籍为佛教四部律典的集要,分为二十章九函。赤德松赞时,印度的班智达支那米札和西藏译师觉诺垄坚赞从梵文译成藏文,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宗部[22]函中。其中大师本人著的论著由班智达阿拉噶第瓦和西藏译师顶巴楚臣迥乃从梵文译成藏文,全部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宗部[83]、 [84]二函中,此外还收入丹珠尔显部[85]、[86]、[87l四函中。十三世纪中叶由噶当派的格西措那瓦著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之释要》遍及西藏,以前有拉萨木刻本。

   (637)《入行论》又称《入菩萨行略论》:此书由印度细瓦拉大师所著,从头到尾易读易记,主要内容是大乘菩提心之语诀,共分十章。最初在赤德松赞时,由译师萨帕扎涅第瓦和西藏译师噶瓦贝寨译成藏文,先后修改过二次。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部[16]函中,印度不少学者都为此书做了注释,其中十三篇注释收在纳塘版丹珠尔显宗部[27]函中。西藏许多不同教派的学者对此书做了各种不同的注疏,在此不详述。此外西藏许多学者都能背诵《入行论》。

   (638)毗奈耶方面的论典和注疏:为解释毗奈耶的原文而写的论典和注疏,这方面的实践为(戒律、允渡、还戒、三本、施舍资具、弃堕正持护灭余之力。)

   (639)祖玛日贡巴教法:属于香巴噶举教法之一。

   (640)鄂巴教法:玛尔巴译师的弟子鄂却顾多杰有七种不同密宗的传承教法语诀,其中玛尔巴译师对他讲授了六种: 1.九喜金刚母、2.十五尊无主母、3.四金刚持佛、4.智慧自在母、5.五尊玛哈玛雅佛、6.宝帐怙主,7.唐巴喜饶多杰对他讲授了一种。总称为“七文殊密法”。

   (641)《二品麦教法》:见注释(633)条。

   (642)文集:西藏学者们把自己所有的论著编辑在一起称为“噶本”和“桑本”(意为文集),而一般僧人编辑的论著称为“藏却”(意为宗教著作),不能称为“噶本”和“桑本”。

   (643)叶巴噶丹静修地:此为蔡巴噶举的一寺,此寺在杰寨第悉饶丹贡桑巴所建的杰寨班却寺附近的山中。

   (644)修行帽:在山中静修地修行者所戴的帽子之一,因各教派喇嘛的帽式不同,所以各教派的喇嘛在集会朝拜佛时,根据不同的帽式,即能区分其所属的教派。

   (645)本钦波莫拉木巴:又称宗钦莫拉木多杰,他是蔡巴本钦噶丹贝瓦的小儿子,其事迹见《蔡公塘目录》。

   (646)涂泥封门修行三年:即把门用泥封起来,不见人修行三年。这是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

   (647)信仰之僧:当出家人到二十岁受比丘戒时,需要请求证人和授戒人共十比丘高僧、五比丘低僧,称这些僧人为“信仰之僧”,因而这些僧人也获得“传授戒律仪轨之堪布、业缘大师和授戒之僧”的称号。

  

   (648)屋脊宝瓶:西藏地方每个经堂和寺庙屋顶的柽柳女墙和汉式屋顶上都有屋脊宝瓶,此屋脊宝瓶上的五种标志象征着五种姓佛,其形状为钟形屋脊宝瓶,莲座上的法-轮象征着明照佛,法-轮上的铃象征着不空成就佛,铃上的八瓣莲花象征着无量光佛,八瓣莲花上的瓶象征着不动金刚佛,瓶上的宝莲花象征着宝生佛。简略的屋脊宝瓶没有铃和法-轮,其形状为莲座上的瓶象征着明照佛,瓶上的八瓣莲花象征着无量光佛,八瓣莲花上的宝莲花象征着不动金刚佛,此三种标志象征着三种姓佛,故称之为“瓶形屋脊宝瓶”。

   (649)坐静:僧人终日足不出户独坐山中修行的宗教活动。

   (650)春堆古尔莫:十世纪中叶,卫藏的十名贤者到达多麦地方,请求拉钦贡巴饶色的弟子祖益喜坚赞授比丘戒,数年后他们准备回卫藏。他们十人中的罗敦多杰旺秋生于后藏古尔莫饶喀地方,因此他对同伴们说:“你们暂时不要返回卫藏,住在多康地方,我先和商人一块到卫藏地方,如能兴教的话,我住在卫藏不回来了,这样你们即可回来。如在卫藏不能兴教的话,我就和商人一同返回多麦地方”。此后,他和商人一块来到卫藏,当他们到达松昌(意为三叉险道)地方,商人就在此地经商,后准备返回多麦地方时,罗敦对商人说:“你们不要回去,到后藏地方去。到了古尔莫饶喀地方,请告诉我父亲罗奈祖那,说我在卫地方。”商人们根据他的指示到达后藏地方,买卖非常兴隆。从此把后藏古尔莫饶喀地方的集巿称为“古尔莫集市”(在今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玛尔江区)。从此根据西藏的金银重量价值或古尔莫集市贸易价格标准以及古尔莫的金银和粮食的比价制定瞭教规龢政府法律的盗窃追赔律。详见古代学者们著的《毗奈耶之释论》、《藏王之法律》和第巴桑杰嘉措著的《古代法律三十条》,关于古尔莫集市的情况见《贤者喜宴》[8]函5页背面7行——6页正面2行。

  

   (651)六样粥:即糌粑里放入骨头、肉块等六种食物的糊羹。

   (652)施粥:建立“经常能喝上糌粑羹”的基金。

   (653)诵“嘛呢”六字真言:经常不断地念诵观世音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即陀罗尼咒)。

   (654)强增寺:松赞干布未建大昭寺之前,曾在阿里芒域地…

《红史(亦名乌兰史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觉囊派教法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