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P47

  ..續本文上一頁成就者”的諺語。他的事迹詳見《青史》8函115頁背面7行——118頁正面4行、《賢者喜宴》12函56頁正面3行——57頁正面7行和主巴貢欽斑瑪噶波著的《教史論典》。

  

   (607)大成就者帝師日巴:他是貢塘香喇嘛的弟子。其曆史不詳。

   (608)多日巴:他也是貢塘香喇嘛的弟子,其曆史不詳。

   (609)細波堆寨:他是舊密宗最著名的喇嘛,第叁饒迥土蛇年(公元1149年)——第叁饒迥土羊年(公元1199年),享年五十一歲。其事迹詳見《密宗前宏期演變史》和《青史》 3字函14頁背面2行——19頁正面2行。

  

   (610)卻吉傑曹:系一喇嘛的名字,意爲上師委任的自己的繼承教法的人。

   (611)涅麥釋迦益喜:他系貢塘香喇嘛的弟子,第叁饒迥火兔年(公元1147)——第四饒迥火兔年(公元1207年),享年六十一歲。其事迹見本書。

   (612)喀熱·紮巴欽波堆哇沃:又名喀巴熱巴堆哇沃,他爲貢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 生于喀熱地方,故得, 名爲喀熱·紮巴欽波堆哇沃。其事迹除《紅史》記載外,未見記載于它書。

   (613)拉秋喀巴尼達沃:他是貢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創建了拉秋喀吉日措寺,故得名爲拉秋喀巴尼達沃。他的事迹記載于《紅史》中,其它傳記中未見記載。

   (614)拉日瓦欽波那喀沃:他也是貢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創建拉日喀瓦寺,故得名爲拉日瓦。其事迹見于《紅史》,其它書未見記載。

   (615)諾噶巴羅貢尼瑪喜饒:他是貢塘香喇嘛的弟子,因建諾貢寺,故得名諾貢巴,其事迹不詳。

  

   (616)本達瑪宣奴:初爲貢塘香喇嘛的近侍弟子,後來因他辦事精明能幹,因而任命他爲教民的長官,稱爲本達瑪宣奴。其曆史不詳。

   (617)羊卓達壟:系一地名,元代羊卓達壟地方爲一萬戶,薩迦本欽阿迦侖爲羊卓達壟萬戶的後代。

   (618)俗名:已入教門,但未出家之前的名字。

   (619)成就者烏寨:又名噶m巴都松欽巴,見注釋(484)條。

   (620)止貢卻傑:即止貢覺巴久典貢布,見注釋(534)條。

   (621)達壟塘巴:即達壟巴仁波且紮西貝,見注釋(53 5)條。

   (622)具緣之大師指導:請求出家及受比丘戒僧人們的的大師和請求佛法僧人們的旁教師指教。

   (623)哺育弟子:即對弟子講法、訓誨和釋疑。

   (624)藏巴敦庫瓦:又稱藏巴敦庫瓦旺秋紮西,他是貢塘香喇嘛的弟子,最初受西夏的邀清,爲西夏王的上師,並在西夏宏楊了蔡巴噶舉的教法。此後成吉思汗征服了西夏,並邀請他到蒙古地方,他對成吉思汗講授教法,並在蒙古地方宏楊蔡巴噶舉的教法,他生卒年不詳。

   (625)未能勝任:因過失不能守護戒律。

   (626)桑本:又稱怙主桑傑本,關于他的事迹見《紅史》和覺日阿旺丹增著的《蔡貢塘目錄》。

   (627)爭執住持:由于未委任新的住持,故在願意任住持者的人們中間發生了爭執住持的事件。

   (628)仁波且桑傑甯波:他的事迹見《紅史》和《蔡貢塘目錄》。

   (629)娘堆吉朗壟寺:系娘堆傑寨地方噶當派的一寺廟。

   (630)寨欽波喜饒拔:他是額譯師羅丹喜饒的主要四弟子之一,他精通佛教因明學,尤爲精通般若學。他著有《慧渡之釋論》、《二萬頌之釋論》和《集經之釋論》,其詳細事迹不清楚。參見《青史》6函202頁。

   (631)發心:即發菩提心之教誡。

   (632)修心:即大乘教法之修心,指從喇嘛寨林巴傳給覺臥傑的修習七業果語訣之菩提心和從喇嘛降貝內覺傳給覺臥傑的修習自他交換。宗喀巴合二爲一。

   (633)麥敦所傳教法:按金剛經注疏的說法,此教法爲瑪爾巴譯師的弟子麥敦欽波的教法。

   (634)蔡教法:貢塘香喇嘛之教法。

   (635)欽波噶丹父子:他們是蔡巴本欽噶麥貝瓦及噶丹貝瓦的長子本仁欽森格、次子摩拉多傑,他們叁人的事迹見《蔡貢塘目錄》。

   (686)《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爲世友大師的弟子成爲精通毗奈耶的學者,雲丹沃大師爲其著有《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這部典籍爲佛教四部律典的集要,分爲二十章九函。赤德松贊時,印度的班智達支那米劄和西藏譯師覺諾壟堅贊從梵文譯成藏文,收入納塘版丹珠爾顯宗部[22]函中。其中大師本人著的論著由班智達阿拉噶第瓦和西藏譯師頂巴楚臣迥乃從梵文譯成藏文,全部收入納塘版丹珠爾顯宗部[83]、 [84]二函中,此外還收入丹珠爾顯部[85]、[86]、[87l四函中。十叁世紀中葉由噶當派的格西措那瓦著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之釋要》遍及西藏,以前有拉薩木刻本。

   (637)《入行論》又稱《入菩薩行略論》:此書由印度細瓦拉大師所著,從頭到尾易讀易記,主要內容是大乘菩提心之語訣,共分十章。最初在赤德松贊時,由譯師薩帕紮涅第瓦和西藏譯師噶瓦貝寨譯成藏文,先後修改過二次。收入納塘版丹珠爾顯部[16]函中,印度不少學者都爲此書做了注釋,其中十叁篇注釋收在納塘版丹珠爾顯宗部[27]函中。西藏許多不同教派的學者對此書做了各種不同的注疏,在此不詳述。此外西藏許多學者都能背誦《入行論》。

   (638)毗奈耶方面的論典和注疏:爲解釋毗奈耶的原文而寫的論典和注疏,這方面的實踐爲(戒律、允渡、還戒、叁本、施舍資具、棄墮正持護滅余之力。)

   (639)祖瑪日貢巴教法:屬于香巴噶舉教法之一。

   (640)鄂巴教法:瑪爾巴譯師的弟子鄂卻顧多傑有七種不同密宗的傳承教法語訣,其中瑪爾巴譯師對他講授了六種: 1.九喜金剛母、2.十五尊無主母、3.四金剛持佛、4.智慧自在母、5.五尊瑪哈瑪雅佛、6.寶帳怙主,7.唐巴喜饒多傑對他講授了一種。總稱爲“七文殊密法”。

   (641)《二品麥教法》:見注釋(633)條。

   (642)文集:西藏學者們把自己所有的論著編輯在一起稱爲“噶本”和“桑本”(意爲文集),而一般僧人編輯的論著稱爲“藏卻”(意爲宗教著作),不能稱爲“噶本”和“桑本”。

   (643)葉巴噶丹靜修地:此爲蔡巴噶舉的一寺,此寺在傑寨第悉饒丹貢桑巴所建的傑寨班卻寺附近的山中。

   (644)修行帽:在山中靜修地修行者所戴的帽子之一,因各教派喇嘛的帽式不同,所以各教派的喇嘛在集會朝拜佛時,根據不同的帽式,即能區分其所屬的教派。

   (645)本欽波莫拉木巴:又稱宗欽莫拉木多傑,他是蔡巴本欽噶丹貝瓦的小兒子,其事迹見《蔡公塘目錄》。

   (646)塗泥封門修行叁年:即把門用泥封起來,不見人修行叁年。這是佛教徒的一種修行方法。

   (647)信仰之僧:當出家人到二十歲受比丘戒時,需要請求證人和授戒人共十比丘高僧、五比丘低僧,稱這些僧人爲“信仰之僧”,因而這些僧人也獲得“傳授戒律儀軌之堪布、業緣大師和授戒之僧”的稱號。

  

   (648)屋脊寶瓶:西藏地方每個經堂和寺廟屋頂的柽柳女牆和漢式屋頂上都有屋脊寶瓶,此屋脊寶瓶上的五種標志象征著五種姓佛,其形狀爲鍾形屋脊寶瓶,蓮座上的法-輪象征著明照佛,法-輪上的鈴象征著不空成就佛,鈴上的八瓣蓮花象征著無量光佛,八瓣蓮花上的瓶象征著不動金剛佛,瓶上的寶蓮花象征著寶生佛。簡略的屋脊寶瓶沒有鈴和法-輪,其形狀爲蓮座上的瓶象征著明照佛,瓶上的八瓣蓮花象征著無量光佛,八瓣蓮花上的寶蓮花象征著不動金剛佛,此叁種標志象征著叁種姓佛,故稱之爲“瓶形屋脊寶瓶”。

   (649)坐靜:僧人終日足不出戶獨坐山中修行的宗教活動。

   (650)春堆古爾莫:十世紀中葉,衛藏的十名賢者到達多麥地方,請求拉欽貢巴饒色的弟子祖益喜堅贊授比丘戒,數年後他們准備回衛藏。他們十人中的羅敦多傑旺秋生于後藏古爾莫饒喀地方,因此他對同伴們說:“你們暫時不要返回衛藏,住在多康地方,我先和商人一塊到衛藏地方,如能興教的話,我住在衛藏不回來了,這樣你們即可回來。如在衛藏不能興教的話,我就和商人一同返回多麥地方”。此後,他和商人一塊來到衛藏,當他們到達松昌(意爲叁叉險道)地方,商人就在此地經商,後准備返回多麥地方時,羅敦對商人說:“你們不要回去,到後藏地方去。到了古爾莫饒喀地方,請告訴我父親羅奈祖那,說我在衛地方。”商人們根據他的指示到達後藏地方,買賣非常興隆。從此把後藏古爾莫饒喀地方的集巿稱爲“古爾莫集市”(在今西藏自治區尼木縣瑪爾江區)。從此根據西藏的金銀重量價值或古爾莫集市貿易價格標准以及古爾莫的金銀和糧食的比價製定瞭教規龢政府法律的盜竊追賠律。詳見古代學者們著的《毗奈耶之釋論》、《藏王之法律》和第巴桑傑嘉措著的《古代法律叁十條》,關于古爾莫集市的情況見《賢者喜宴》[8]函5頁背面7行——6頁正面2行。

  

   (651)六樣粥:即糌粑裏放入骨頭、肉塊等六種食物的糊羹。

   (652)施粥:建立“經常能喝上糌粑羹”的基金。

   (653)誦“嘛呢”六字真言:經常不斷地念誦觀世音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即陀羅尼咒)。

   (654)強增寺:松贊幹布未建大昭寺之前,曾在阿裏芒域地…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覺囊派教法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