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P27

  ..續本文上一頁內容是,聯系自然界太陽、月亮、星辰的運行和人體的五行和脈、氣、穴位的情況講述密宗修習之路。關于時輪教法何時傳入西藏,有各種不同說法。按照西藏多數曆史學家的觀點,在西藏最初由覺澤師推廣的喀且班欽的算法,把釋迦滅寂1171年定爲藏曆的火兔年(公元1027年),消除了其他的算法,在這個問題上所取的稱爲“墨卡嘉措”的修正量,因此以這一火兔年作爲藏曆第一饒迥的開頭。時輪教法的藏文譯本,著名的有甘珠爾密宗部 [1]函中七種時輪根本論,丹珠爾密宗部的1、2、3、 4、5等五部中的四十八章時輪注釋是由覺譯師、卓譯師和熱譯師等人譯成藏文的。在西藏的甯瑪、薩迦、噶舉、格魯等派中還有無數不論門戶之見的學者寫過關于時輪教法的著作,關于時輪教法的曆史,請參閱布敦仁波且著的《時輪教法》四十六頁,譯師仁欽卻傑著的《時輪教法如意禾穗》一百叁十六葉,譯師宣奴貝著的《青史》[7]函。

   (90)貨幣商品: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生産和商品交換的發展中自發地從商品界分離出來。各國曆史上,牲畜、布帛、貴金屬都曾充當過貨幣,最後逐漸固定在貴金屬的金、銀上。充當貨幣的金(或銀)的使用價值是二重化的。它有商品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使用價值,如金可鑲牙或作奢侈品,又有其特殊的社會職能的使用價值,即可用來交換一切商品,直接體現社會勞動,是財富的一般代表。商品生産者通過貨幣相互交換勞動産品,建立聯系,貨幣反映著商品生産者之間的生産關系。

   (91)新的貨幣商品:在市場商品交換中的一種新貨幣。

   (92)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建都于鎬(今陝西西安西南沣水東岸)。周公東征後,確立宗法製,創立典章製度,並不斷分封諸候。前771年申候聯合犬戌攻殺周幽王。次年周平王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曆史上稱平王東遷以前爲西周,以後爲東周。東周時又可分爲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前256年爲秦所滅。共曆叁十四王,八百多年。

   (93)邬紮稚那王:在《律典》史籍記載中此國王是虔信佛教的印度邊地國王。

   (94)目犍連子:按照佛教的說法,他是釋迦牟尼的許多阿羅漢弟子中最有神通的一個。他的事迹詳見《賢愚經》和《如意藤樹》。

   (95)薛禅汗:即元世祖忽必烈,生于木豬年,于四十六歲的藏曆第四饒迥鐵猴年、公元1260年至藏曆第五饒迥火猴年、公元1296年在位叁十七年(《蒙古佛教史》說在位叁十五年)。以噶瑪拔希和八思巴爲上師。薛禅汗在位第八年(藏曆第五饒迥火兔年、公元1267年)柯爾克達蒙古軍隊進藏,殺了達日哇等人。藏曆第五饒迥土蛇年、公元1269年蒙古在西藏設立驿站,藏曆第五饒迥水猴年、公元1272年在西藏設立“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西藏地方成爲元朝直接管轄的區域。接著,仿照宋朝時的機構設立臺、院等行政機構。藏曆第五饒迥火牛年,公元1277年,八思巴圓寂。奧魯赤派兵進藏,攻打涅地方,殺了桑欽巴達瑪索南。藏曆第五饒迥土兔、公元1279年宋朝滅亡。藏曆第五饒迥鐵龍年、公元1280年薩迦本欽貢嘎桑波反叛,薛禅汗派兵進藏殺了貢嘎桑波。藏曆第五饒迥木雞年、公元 1285年,止貢巴的軍隊燒毀甲域寺,殺了藏敦,止貢巴帶領西部蒙古王旭烈兀的軍隊攻打薩迦。薛禅汗的兒子鐵穆耳別克的軍隊和薩迦本欽阿迦侖的軍隊聯合打敗止貢巴、藏曆第五饒迥鐵虎年、公元1290年,薩迦的軍隊打到止貢,燒毀止貢寺,殺了一萬多人,從此衛藏兩地之間就産生了深刻的矛盾。薛禅汗在位期間,藏曆第五饒迥水龍年、公元1292年,迎請成就者邬金巴仁欽,先後在大都(北京)、查涅(卡涅)、枯熱(枯熱葉吐)、吐浪城(浪停)建了四座大城。藏曆第五饒迥木馬年、公元1294年,薛禅汗讓自己的孫子鐵穆耳繼位,過了二年,藏曆第五饒迥火猴年、公元1296年薛禅汗去世。據說他的屍體放在北京北海的白塔裏。薛禅汗時期,他所統治的地區,西北至托爾哥特以遠,其地之人蘭眼紅發,稱爲昆恰人,夏天白晝很長,夜晚極短。東面和南面至高麗、女真及海中諸島,西面占據印度之半,與大食接界。

   (96)旃檀覺臥像:用旃檀木雕成的釋迦牟尼像,現放在北京故宮。按漢文佛教史籍的說法,釋迦牟尼降生七天後其母摩耶夫人去世,釋迦牟尼叁十歲成佛,八年後,釋迦牟尼爲了報答母恩,上升天界,爲母親說法講經,達數月之久。國王邬紮雅那非常想念釋迦牟尼,即用旃檀木雕成釋迦牟尼像,當釋迦牟尼從天界返回時,佛像邁了幾步前來迎接。此時,釋迦牟尼用自己的右手撫摩旃檀木佛像,並且預言:“我圓寂一千年後,佛像即去中囯,爲衆生謀福。”從此佛像在印度受供奉一千二百五十年,此後又在庫車地方六十八年,此時爲中國北方前秦之時,第叁任國王宣昭帝符堅派大將軍呂光到印度,征服了印度的幾個小王,迎請釋迦牟尼像、佛祖舍利和班智達古瑪熱西(漢文記載班智達古瑪熱西叫做鸠摩羅什)。第二年,當來到酒泉時,羌族的首領姚苌把皇帝符堅殺掉,自己當了皇帝。在時局變亂之時,呂光領兵占領了涼洲城,自立一國,名叫後涼,國都也在姑臧(今甘肅省武威縣),稱義武帝呂公。他稱王以後,按照以前班智達的預言,暫時把釋迦牟尼的像迎請到國都,後秦姚興叁年,從呂光的後代手中把覺臥像,佛骨、班智達迎請到長安,並建新佛堂,把許多佛經翻譯成漢文,並新建能容納幾千僧人的寺廟,覺臥像被湖南、江南等許多地方之王迎請朝拜。此後女真族的金朝中期,迎請到中部皇宮的甯鍾寺,元朝迎請到興安寺,此後明清二代未曾移動,康熙四年,在紫禁城西北附近新建大慈佛殿,並把此佛像迎請到此殿中。關于這些曆史詳見叁世章嘉呼圖克圖乳必多吉著的《旃檀覺臥史》和蒙古譯師公貢布傑著的《旃檀覺臥史》,薩迦法王班智達的親炙弟子強俄堪布協爾益把它從漢文譯成藏文。

  

  28.重要名詞注釋二 (97-240)

   (97)強俄堪布協爾益(即西饒益希):蒙古闊端王邀請薩迦班欽時,所建的強俄寺,堪布西饒益希是薩迦派中精通漢藏文的格西。

   (98)周朝有叁十六個王:系指周朝的①周武王②周成王③周康王④周昭王⑤周穆王⑥周恭王⑦周懿王⑧周孝王⑨周夷王⑩周王(11)周宣王(12)周幽王(13)周平王(14)周桓王(15)周莊王(16)周釐王(17)周惠王(18)周襄王(19)周頃工(20)周匡王(21)周定王(22)周簡王(23)周靈王(24)周景王(25)周敬王(26)周元王(27)周貞定王(28)周衮王(29)周思王(30)周考王(31)周威烈王(32)周安王(33)周烈王(34)周顯王(35)周慎靓王(36)周赧王。共計叁十六王,詳細內容請參看範文瀾著的《中國通史》。

   (99)秦始皇:即贏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王朝的建立者。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 246——前210年在位。即位時年僅十叁歲,呂不韋和太後寵信的宦官嫪毒專權用事,前238年親政後,鎮壓嫪毒叛亂。次年,免呂不韋相職,旋即任用李斯,並派王翦等大將繼續進行統一戰爭。由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前221年滅齊,十年之間,消滅割據稱雄的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分全國爲叁十六郡,郡下設縣;確定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爲皇帝,國家一切重大事務由皇帝決定,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拆毀戰國時各國邊鄰地區的城防工事,並修建馳道,直道和在今雲南、貴州地區通“五尺道”,以加強全國陸路交通。又派兵北擊匈奴貴族,築長城,南定百越,設置閩中、南海、桂林、象郡。這些措施有助于鞏固統一和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爲了加強統治,他銷毀民間兵器,焚燒過去各國的史書和民間所藏的儒家經典及諸子書籍,坑殺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實行專製主義,嚴刑苛法,租役繁重,加以連年用兵,廣大人民痛苦不堪。

   盡管秦始皇是個暴君,但是,他建立地主政權代替領主政權,建立統一的大國代替割據的小國,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時代來,顯然是進入了新的時代,他和他的統治機構,顯然比前一時代的封建國家起著較多的作用。因此,他創建的許多製度,是符合當時社會的需要的。後來延續二千年之久的封建體製,基本上是秦製的逐步演變。秦朝首尾僅十五年,秦始皇在帝位十二年,做成了許多有利于統一的重大事業。詳細內容見範文瀾著的《中國通史》。

   (100)漢高祖:即劉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一作前247--前195),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曾任泅水亭長。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他起兵響應,稱沛公。初屬項梁,後與項羽領導的起義軍同爲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率軍攻占鹹陽,推翻秦朝統治,約法叁章,廢除秦的嚴刑苛法。同年,項羽入關,大封清候王,他被封爲漢王,占有巴蜀、漢中之地。不久,即與項羽展開長達五年的戰爭。公元202年戰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他在位七年期間,爲貧民休息准備各種條件。他繼承秦製,實行中央集權製度。先後消滅了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遷六國舊貴族和地方豪強到關中,以加強控製,實行重本抑末政策,發展農業生産,打擊商賈;以秦律爲根據,製定《法律》九章,這些措施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複和中央集權的鞏固。詳細內容參見範文瀾著的《中國通史》。…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覺囊派教法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